推薦序
藥物發展史的暗黑力量
蘇上豪(心臟外科醫師、金鼎獎得主)
一九三三年美國史丹福大學莫里斯.坦特(Maurice Tainter)所率領的團隊,在研究 2,4-dinitrophenol(2,4二硝基苯酚,簡稱DNP)的動物實驗發現,它可以增加小老鼠的基礎代謝率五○%以上,而且在兩個星期內,能夠讓小老鼠的體脂肪減少一九%,於是一個人類醫藥史上如同減肥藥的「聖杯」出現了。隔年他們將研究報告提交給政府單位,沒有多久就上市,DNP在那個追求窈窕身材的時代,立刻成為醫藥界的新寵兒。
DNP是什麼東西?它其實是在硝化甘油(2,4,6-三硝基甲苯)被合成後,化學家再修改其化學式後的產物,經過測試,它可以作為除草劑、染料、木材防腐劑,以及照片的顯影劑等等,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人將它填充在炸藥裡面。
你或許覺得DNP的上市不夠嚴謹,不過在那個人類四處尋找可以醫治疾病的藥物,或是任何新奇療法的二十世紀初期,莫里斯的報告如同天降甘霖,根本沒有人覺得它有什麼問題。
風行幾年的DNP不用我說,它變成藥廠的搖錢樹,讓大老闆及股東們賺得荷包滿滿,可惜它可怕的副作用也一一浮現,例如周邊神經炎、體溫過高、白內障、心搏過速,甚至是心衰竭或死亡也開始在醫學文獻發表,逼得美國政府在一九三八年發出禁令讓它下市。最後只有在蘇聯寒地作戰的急救包裡,才看得到它的蹤跡,因為DNP可以在短時間內讓身體發熱,治療失溫狀況。
提出這樣的故事,是在告訴各位讀者,人類在尋找可以治療疾病的藥物過程裡,有很多都是非常無厘頭的方式,有人說是錯誤中學習,我倒認為學習錯誤還比較適當,就像本書作者湯瑪斯.海格所寫的《食藥史》中的故事一樣:科學界尋找合適藥物的過程,往往不是懷抱邏輯思考的方法;一幅幅意外驚喜的畫面,伴隨著龐大商業利益的導引,才是它真實呈現的樣貌。
例如海洛因的合成,原以為沒有可待因成癮的問題,它化身為萬能的止咳藥水,為了誇大它的療效,德國拜耳公司將其註冊為「Heroisch」(德文就是英勇的意思),彷彿是解放咳嗽的救世主;可惜今日它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是令人聞名色變的毒品。另外還有為了瘧疾而合成的RP-4560,起先以為沒有什麼效能,卻因為有抗組織胺的鎮靜作用,解決手術中麻醉造成患者的休克現象。使用它的法國外科醫師拉弗里特,將它介紹給為了精神患者緊急失控狀況而煩惱的同僚,結果這些失控的病人得到緩解,終於讓全世界的精神科醫師放棄了大部分令人感到殘忍的治療方法,例如大腦額葉切除、瘧疾發燒療法,或是電擊等等。
我不能破書中太多的哏,希望讀者可以用心去發掘本書每個故事裡引人入勝的情節,醫療的歷史在書中的重要性似乎是次要的,每種治療患者藥物的尋找過程,讀起來不但不沉重,反而充滿驚奇、令人拍案叫絕。如同作者在序中所言:「藥物越有效,醫師的本事越高,被征服的疾病越多。從這個角度來看,藥物的故事就像一場時代進步的勝利遊行。可別上當:你在本書會看到,藥物的發展是奠定在失誤、意外和始料未及的好運。」
我在文中提出的 DNP的例子,也是呼應作者的論述,因為他說沒有人能只享受好處而避開傷害,每一項科學的發現都是雙面刃,所有的效益不可避免地附帶生理及心理風險,人們經常為效益歡心雀躍,危險則留待日後面對。所以我們看到,DNP如同鬼魅一直迴盪在我們周圍,它輕而易舉的減肥及減脂效果,至今還是世界上許多健身教練不能說的祕密,可以輕易地在網路上買到它——吃了會死也不怕。
還有更精彩的故事,正等待大家自己翻開書本探索!
前言(節錄)
我來告訴你這不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這不是一本製藥業學術史。本書沒有注腳。為求簡潔,很多藥物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事件都略過不提。本書並未囊括所有重要藥物,卻介紹不少塑造醫學史與今日世界的藥物。希望你讀完本書後,能對藥物這個迷人領域多一點了解。
本書無法提供科學家任何最新資訊,因為它不是為藥學專家撰寫的專書。相反地,這本書設定的讀者群,是對藥品有初步認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人。這是一本寫給普羅大眾的書,不是寫給專家的書。不過,我希望專家讀過本書後也有收穫,多些能跟人分享、新鮮有趣的小故事。
這不是一本藥商會喜歡的書,甚至製藥業說客或反製藥業激進派都不會喜歡。本書既不長篇大論討伐製藥業的邪惡,也不頌揚科學的奇蹟。我不需要捍衛任何立場,也沒有任何私心或目的。
我只是想帶給你一點樂趣,為你介紹一個新世界,帶你領略藥物發現史。我希望本書除了解說醫藥發展史外,還呈現當代的生活面貌,比如我們跟醫生的關係、電視上的廣告、類鴉片藥物的濫用,以及個人化醫療的可能性。藥廠大發利市,我們很多人卻負擔不起自己需要的藥,本書會促使你思考背後因素。
如果說我希望透過本書傳達某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應該是:世間沒有好藥,也沒有不好的藥,每一種藥都有好有壞。
換個方式表達:每一種有效的藥物,都有潛在的不良副作用,沒有例外。當新藥在熱切期盼中轟動上市時,這件事輕易就被拋到腦後。眾所矚目的新藥上市後,既有強力廣告宣傳,又有媒體報導推波助瀾,會進入所謂的塞吉週期(以德國科學家馬克斯.塞吉〔Max Seige〕命名,他在上個世紀率先描述這種現象)。這種事周而復始:光彩奪目的新藥盛大登場,風靡一時,被廣泛採用(這是塞吉週期的第一階段)。這段蜜月期持續幾年後,媒體就會陸續出現負面報導,揭露這款熱銷新藥的危險性(第二階段)。突然之間人心惶惶。昨天還是藥界奇蹟,如今已經變成潛藏威脅。這個階段也會過去,緊接著來到第三階段,人們心態持平,冷靜看待這款藥物真正的效力,銷售也回歸正常,在藥物的眾神殿裡找到合適的位置。
然後,噹噹噹!另一家藥廠又推出神奇藥丸,塞吉週期重新來過。下一回你看見新聞媒體聲嘶力竭推崇某種突破性新藥,別忘了塞吉週期。
至於我挑選出來的十種藥物,其中有些你可能已經知道,有些可能沒聽說過。本書的整體構思來自我才華洋溢的編輯傑米森.史托茲(Jamison Stoltz),但藥品的最後名單由我敲定。
我不想拾人牙慧,重複介紹歷史上最赫赫有名的藥物,所以略過某些耳熟能詳的對象,比如阿斯匹靈和盤尼西林,因為有關這些藥物的文章已經寫得太多。取而代之的是某些較不知名(卻十分重要)的藥物,譬如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一種迷藥,從醫院診所到米奇.芬恩 的酒吧都見得到),還有磺胺類藥物(sulfonamides,史上第一種抗生素,有了它,才有後來的盤尼西林),以及複合避孕藥和威而鋼等少數家喻戶曉的藥物。本書用了不少篇幅討論各種不同形態的鴉片製劑,從史前時代罌粟漿液的第一次採集,到現今有致命危險的強效合成製劑。鴉片的後代子孫之所以值得關注,一來是因為它們具有歷史意義(數千年的精煉與發展,向我們揭示製藥史的梗概);二來是因為它們當前的重要性(現今毒癮與藥物濫用問題的元凶)。另外,也因為它們的故事裡充滿有趣的人物與事件,從清朝末代皇后到中世紀的天才煉金師,從鴉片海盜到海洛因咳嗽糖漿。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我在本書介紹的藥物有十多種,而非正好十種。某些章節只談一種化學物質,比如氯普麻(chlorpromazine, CPZ),其他章節則討論相關的化學藥物,比如史他汀類(statins)。所以,別為藥物數量傷神,數目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沒有人選得出歷史上最重要的十種藥物,那是白費力氣。因此,我是憑著自己的感覺,以藥物本身的歷史價值和趣味性為選擇依據。寫作方式也經過設計,為了方便一般大眾閱讀,盡量避免學術用語,偏好生動的故事和難忘的人物。科學家可能不太開心,但我希望你會喜歡。
歡迎來到藥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