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_暢榜
當同志遇見耶穌

當同志遇見耶穌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攪動生命漩渦
  勇敢揭示傷痕
  23位LGBTQI與主的溫柔會遇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周學信 專文提序(中華福音神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高穎超 專文評析(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超越反同挺同立場,一致感動真心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
  毛樂祈 Podcast節目(教會青年的思考健身房)主持人、作家
  吳英俊 國際跨虹者聯盟台灣代表/台灣跨虹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
  李懷恩 校園福音團契宣道中心主任
  周巽正 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
  邱慕天 新媒體宣教學院學務主任/公共神學學者
  松慕強 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
  胡志偉 居英退休牧師
  夏忠堅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
  夏昊霝 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標竿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晏涵文 台師大衛教系名譽教授/台灣性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
  陳小恩 台南神學院神學生
  陳南州 玉山神學院退休教授
  陳思國 神國翻轉教會主責傳道
  陳思豪 台灣基督教長老會古亭教會牧師
  張文昌 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前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前台北市性平教育委員
  張光偉 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
  郭宇欣 高師大性別教育所博士生/自由傳道/曾任校園福音團契傳道同工
  郭偉聯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系主任
  郭媽媽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
  許牧彥 雲林東勢長老教會長老
  莊信德 國際播種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
  曾劭愷 浙江大學哲學系百人計劃研究員/前中華福音神學院助理教授
  馮珮 高雄福氣教會牧師
  黃國堯 前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牧師
  彭偉業 香港基恩之家主任牧師
  裘佩恩 下一代幸福聯盟法律顧問/愛家公投提案人代理律師
  董保城 東吳大學副校長
  董家驊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廖元豪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憲法法庭同婚言詞辯論之台北市政府訴訟代理人
  廖金河 基督教台灣貴格會中心教會牧師/教會公共平台「亞洲時代新葉聯盟」召集人
  鄭仰恩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授
  蔡麗貞 中華福音神學院退休教授
  謝智謀 上帝的小僕人
 

目錄

前言 I與Thou的會遇/王道維
序言 信仰守門人的再思/周學信
編者序

輯一 流浪者之歌
在聖雅各天空下/阿榮
雙城故事/李秋萍
我就是我──找到那值得羨慕的愛/小築
回!家!/施以恩

輯二 因為我是,所以是我
祂的愛,從未離開過/伊凡
細細地讀我/細細
「獨」白/SHAO
Orthogonal/簡靖航

輯三 黑暗中有光
在祢手中/陳鈺欣
走過流淚谷/Ivy
微光中的盼望/JCCH
作同志基督徒的光/Hank
或快或慢,或彎或直,福音正在道路上等著迎接我們/汪洋

輯四 以愛之名
唯有愛,才能克服恐懼/梁詠恩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小米
我,是個同志,也是母親/Tamao
接住那即將墜跌的生命/張藝寶

輯五 非關同志
先是基督徒/奶茶
橋/亭屹
流動的生命饗宴/片片
理想越難,神與我越靠近/Annie
一切都變成新的了/小天使

佳美腳蹤
我是Janet,我是同志宣教士/張藝寶採訪

回聲(推薦文/按姓名筆劃順序)
評析 超乎你所求所想的「同志」×「基督」/高穎超
 

前言

I與Thou的會遇


  就在一個世紀前,當時歐洲最重要的宗教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 1878-1965,註一)發表了一本影響深遠的作品,《我與你》(I and Thou, 1923)。布伯以此書奠定了後世所謂的「關係哲學」或「對話哲學」,來回應當時歐洲經歷工業革命、現代化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文化思潮上所面臨的巨大衝擊。

  從書名很有詩意地使用Thou 這個古英文而非現代的You,我們可以嗅出布伯獨特而充滿感性的告白:因為Thou比You 包含更多親密、熟悉與體貼等意義,是個僅使用於家人或摯友間的人稱代名詞(註二)。布伯藉由此書名表達I-Thou 之間並不是一個先作為獨立個體而後建立起來的關係形式,反而是先認定有個不證自明的親密關聯性,再以此來定位你我個體的意義與價值。因此I-Thou 之間並不只是展現某個靜態的哲學理論,反而很強調在此關係裡積極動態的對話,才能避免落入「I-It」的主從關係而僵化了自身與他人的角色,而後者也正是人類社會因此充滿許多誤解與傷害的主因(註三)。

  從這樣的視角,我們就可以了解為何這本《當同志遇見耶穌》並非前一本書(《當耶穌遇見同志》)的續集,反而是個在I-Thou 的關係中所必然存在的對話實踐。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是觸及同志議題與基督信仰而互為表裡;不同之處在於本書完全沒有前書的抽象思維或作為異性戀他者的神學分析,反而只有同志基督徒們(註四)刻骨銘心的生命敘事。也因此,兩本書名中的「遇見」不但反映出當代華人文化在時空中的偶然性,也更因為信仰價值與性別認同的堅持,又同時帶有永恆境遇裡的必然性── 兩者看似互相矛盾實則共存,讓不同立場的讀者在這無法分離的親密關係中都能感受到衝擊,醞釀出更多的反省、同理與積極對話的努力。畢竟,「遇見」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

  舉例來說,這本書除了有每位作者自己接觸信仰的歷程,也展現出這些同志基督徒內部豐富的多元性:從性傾向與性別認同來看,不但包括常見的男女同性戀者,也有跨性別者與極少見的雙性人,且有不以主流同運論述來定義自己的跨虹者(或稱為後同志)。在教會生活方面,這些作者不只在接納同志的獨立教會聚會,也有長年忠心服事於基督教各宗派、靈恩教會或天主教教會,彼此間對於同性婚姻、性平教育、聖經詮釋或神學立場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他們的原生家庭中有些是多代的基督徒、有的篤信其他宗教、有的則是失親破碎,當然也有不少在幸福的環境中成長。其個人的伴侶型態,除了單身或有固定伴侶者,亦有進入同性婚姻或選擇與異性結婚、生兒養女建立家庭者。如果不是因為過去十餘年來華人社會在性別議題上的衝突分裂,這些多元的性別或信仰展現恐怕也只是單純反映出當代社會的複雜樣貌,其實完全不會被以異性戀/ 非基督徒為主流的華人社會所關心。只是不管是衝突爭議或冷漠以對,這樣的型態都只是布伯所謂「I-It」的關係,而非真實生命的本相。只有當我們開始進入I-Thou 的關係時,才會發現真正的「會遇」不再是想像中的寧靜單純,反而伴隨著靈魂深處的翻攪與震動。

  原來,不管是同志朋友還是基督徒,在華人社會中都是人口占比偏低(約5%-10%)的邊緣族群。作為兩者的交集,同志基督徒們當然更是邊緣中的邊緣。因此當社會為了性別與信仰議題爆發衝突,粗魯地將這些本來躲在暗櫃的生命掀開責難時,我們才看到原來他們幾乎都曾因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而在家庭、學校、醫院或工作場所中經歷各種歧視羞辱,在信仰團體中所受的逼迫可能使他們比其他同志更感到絕望灰暗,甚至自我懷疑控訴。即便有少數幸運兒並未有同樣的經歷,卻也看透了這虛假膚淺又飄渺疏離的世界,寧可徘徊流浪也不願寄人籬下。他們每個人遇見耶穌的過程是這麼的孤單卑微,以至於很少被獨尊家庭價值的主流教會所看見,當然也很難被強調權力抗爭的後現代社會所理解。

  還好這個在I-Thou 關係中的會遇,其實從來就不在於千年的信條傳統或善變的社會潮流中,乃是在那十字架上孤單破碎的身體裡沉默地展現出來:「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舊約‧以賽亞書》53:4-5) 原來,耶穌自己也曾經是那麼的邊緣、那麼的孤單,那麼的心痛哀傷。甚至到如今,祂依然用被刺穿的雙手,撫慰每一道暗夜裡的淚痕。耶穌的心或許比任何人所想像的都還要貼近同志朋友,未曾遠離……。

  因此我們可以相信,不論是對於同志還是非同志,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這樣的「會遇」並非反同vs 挺同的故事,而是耶穌自己的故事;不單是個人與上帝重新和好的經歷,也是我們罪人彼此饒恕的開始;不是只有傷痕或憤怒的控訴,更有在這斑斑的血淚中發芽挺立的小花一朵,如同讀者面前的這本書。這使我想起同樣寫在百餘年前的一首詩,或許可以更好地詮釋這個I 與Thou 的會遇與其超越,與每位在性別與信仰中掙扎的朋友們分享:

  摘下這朵花來拿走吧,請不要遲延。
  我怕它快凋謝,掉落在土裡。
  它也許配不上你的花冠,但求你來採折它,
  以你手採折的痛苦來賜給它光寵。
  我怕在我警覺之先,日光已逝,奉獻的時間已過。
  雖然顏色不深,香氣淡薄,求你仍使用它來禮拜,
  趁著還有時間,請採折吧……
  ── 泰戈爾《吉檀迦利》(1913)

王道維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538881
  • 叢書系列:Evolution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祂的愛,從未離開過
 
〈馬太福音〉15章21-28節:
 
21耶穌離開那地方,避到泰爾和西頓附近地區去。
 
22當地的一個迦南女人來見他,喊著說:「主啊,大衛之子,可憐我吧!我的女兒被鬼附著,痛苦不堪。」
 
23耶穌一句話也不回答。門徒上來求他,說:「請叫她走開!她跟著我們,一路喊叫呢!」
 
24耶穌回答:「我奉差遣只去尋找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
 
25那女人一聽見這話,就在他的腳前下拜,說:「主啊,請幫助我!」
 
26耶穌說:「拿兒女的食物給小狗吃是不對的。」
 
27那女人說:「是的,主啊,可是小狗也吃主人桌上掉下來的碎屑呢!」
 
28於是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好大呀!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吧!」她的女兒就在那時候好起來了。(現代中文譯本)
 
受洗至今超過二十四年了,曾經迷惘於自己性傾向與教會教導之間的衝突,也曾經以為這樣的衝突,只能在「基督信仰」與「忠於性傾向」之間做了二選一的決定之後才能結束。不過,主耶穌的恩典永遠是超乎想像的寬廣與豐盛,浸入並活在祂的愛中,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平安與喜樂。
 
幕一 櫥窗
 
上小學的某一天,我和媽媽在街上散步,經過某個櫥窗時,我的目光不知道被甚麼吸引住了,雖然沒有停下腳步,但眼睛卻在櫥窗上停駐了幾秒。往前走了幾步,媽媽突然開口問我:
 
「你是不是喜歡剛才櫥窗裡的那個東西啊?」
 
「沒有啊!」我想也不想就直覺地回答。
 
從小,我隱隱知道家裡經濟狀況很普通,雖有時緊繃但還不至於缺乏,而唯一的兄長因著家族遺傳疾病,常常需要看醫生並服用各種藥物。因著這種種因素,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再給這個家帶來其他麻煩,也一直被這樣的念頭驅動著:讓我成為一個很好養的孩子吧!
 
在童年時代,我極少要求家裡為我買甚麼東西,也因此,長大後每次在街上看到一些孩子為了滿足物欲,不停地和父母哭鬧時,我心裡都會特別地不耐煩:這些孩子就不懂得稍微體貼一下父母嗎?

會員評鑑 TOP

會員評鑑等級 ,共 1 位評分。

感謝您為本商品發表您的看法,這是專屬於博客來會員的發表園地。 看更多書評請前往 【讀者書評】專區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12/5~12/18限定 線上耶誕市集 交換禮物破盤優惠4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遠流暢銷展
  • 知遠截止加碼
  • 時報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