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跟孩子談民主選舉,跟孩子談犯錯──《請投大野狼一票!》導讀
尉遲秀(本書譯者)
「農場裡的動物就要投票選出新領袖了。」
來路不明的大野狼以帥氣的外表、動人的修辭,以「好朋友」為訴求贏得了選舉。就職之後,怪事卻接連發生,綿羊、老鼠、雞陸續失蹤,動物們投訴無門,群眾集會後直接撞破大野狼公署大門,卻發現他跟內閣成員把弱小的動物端上了餐桌。生氣的動物於是將大野狼和貓閣員們通通趕走。
接下來,動物們當然得再選出新的領袖,這時又來了一個來路不明的野狐狸,他說:「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從故事結構來看,這個繪本完全延續了作者大衛・卡利前一部作品的敘事方式:
在《一定是貓做的!》裡頭,老鼠們受到刻板印象誤導,一口咬定貓是殺鼠兇手,結果真相大爆冷門,「死掉」的老鼠突然醒過來了。作者藉此提醒小讀者不要輕信刻板印象,要講求證據,要用邏輯推理。
而這部《請投大野狼一票!》裡的動物們恰好相反,他們對刻板印象裡邪惡的大野狼竟然毫無戒心,因而鑄成大錯。
相同的是,兩個故事發展到最後,動物主角們犯下的錯誤都得到了修正。
有趣的是,兩個故事都設下開放式的結局,都以重複出現的情境來考驗這些動物主角,而動物們的初步反應竟然也都跟第一次相同──還是有老鼠因為刻板印象而一口咬定是貓偷吃了乳酪;農場上也還是有動物看到新來的野狐參選,就脫口說出了「這傢伙看起來挺有意思的!」而後續究竟會如何發展,經驗是否會轉化為教訓,作者把故事留給小讀者自己去說。
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關於民主選舉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革命的故事。以下提供幾個切入點,爸媽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
首先是「政見」,我們可以看到,「一般」候選人提出的政見都有實質內涵:豬皮爺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泥巴,鼠哥鼠弟呼籲選民一起爭取乳酪,小母雞珍妮談性別平權,要為母雞們爭取不生蛋的自由。而新來的大野狼的口號卻訴諸原始情感,明明來路不明,卻自稱是「大家的好朋友」,高呼「友誼萬歲」!空洞卻吸引人的口號,其實已經埋下欺騙選民的伏筆。
再來是「對領袖或施政不滿要怎麼辦」?人類社會大概有以下幾種回應方法:
1.忍到下次選舉,不要再選他當領袖,
2.向領袖施壓:抗議、陳情、示威、遊行,
3.罷免領袖(譬如「2020罷免高雄市長」),
4.公民不服從(譬如「2013太陽花學運」),
5.直接把領袖趕下台(政變、革命)。
若以人類社會的回應模式來比附,故事裡的動物們先是「集會示威抗議」,繼而升高抗爭,決定直接找領袖「陳情」,不料擦槍走火,破門而入,眼前的真相讓動物群眾太憤怒了,於是動物們直接將領袖趕下台,重新進行選舉,這儼然是一場「政變」或「革命」了。
從政見到政變,這中間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一同思辨的民主政治議題實在太多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很多爸媽傳遞給孩子的可能只是簡化之後的政黨偏好,而忽略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從公民的角度進行思辨。
最後,回到故事的寓意,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關於犯錯的故事。法國的教育強調人有犯錯的權利,鼓勵孩子去嘗試。臺灣的教育雖然理論上也鼓勵孩子多做嘗試,但我們的社會文化太害怕犯錯,以至於謹慎、預防犯錯在我們的集體意識裡已經過度內化,把犯錯變成了一件嚴重的事。人有犯錯的權利,這是這個繪本在民主選舉的議題之外,值得我們跟孩子一起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一定是貓做的!》
你的一票怎麼投?
諶淑婷(「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
在民主國家,每隔幾年就會舉辦選舉,小至服務地方的村里長,大至決定國家政策走向的總統,都是經由人民投票選舉,才能得到這份「工作」,只是每到選舉前夕,選舉人之間互相攻擊、批評、造勢的宣傳與活動,會讓很多人覺得社會混亂失序、國家烏煙瘴氣,因此告誡孩子,選舉是大人的事,小孩不要多管,
但不跟孩子討論,不代表孩子就不會注意到一場又一場的選舉嘉年華,缺乏適當的引導,孩子反而會被紊亂無章的媒體訊息誤導,以為那就是選舉的意義與價值。其實所有的教育都一樣,越小開始越好,政治並不是避談的理由,我們該思索的是,如何以適齡的語言與方式,讓孩子上一堂民主素養課,因為選舉是政治,更是影響我們生活的重要因素。
在《請投大野狼一票!》裡,我們看到了三位候選人不同的政見,豬皮爺想要更多泥巴,他希望生活更舒適;母雞要有不再生蛋的權益保障;老鼠則要大家一起為了乳酪更團結!每名候選人的政見都很重要,但好像不是其他動物那麼在乎的,這時候突然出現一個強調「中間價值」、「友誼萬歲」的大野狼,自然引起選民的注目,何況又會說笑話又親民,做些可愛無害的舉動,說話頭頭是道,還很帥氣!這時候政見是什麼還重要嗎?沒關係,就讓新面孔(還很好看)做做看!
可惜,故事不是到這裡就結束,當農場裡的動物一一消失,曾經很親切的候選人,也成了遙不可及的官員,接下來的發展,就在故事裡見了。
將場景置換到我們的現實生活,我們也會發現如同書中大野狼一樣的「中間溫和路線」的參選人,努力以「親和」形象,拉近與選民之間的距離,但其提出的政策究竟是什麼?很少被討論。甚至有不少選民以「政治冷感」自豪,認為複雜的意識形態或公開辯論政見,都太複雜了,不如參選人一個溫暖的微笑。
我們都知道「選賢與能」,但沒有人會承認自己選舉時其實不夠理性,有時一件突發的意外事件或嚴重的天災,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改變我們的投票行為;再加上大眾媒體讓我們只能看到政治人物的部分面貌,我們自認對每一位參選人都非常熟悉,其實我們沒看到灌水的學經歷、不可能實現的政見,或是被掩蓋的錯誤行為。
這是一個資源與資訊都充足的年代,我們更該和孩子好好地練習刪選資訊,試著判斷哪些事實,哪些是謊言,每個人的政治決定,影響的不只是自己,還會影響其他公民與這個國家,甚至影響與其他國家的來往、地球的環境變化等等。
每隔幾年,選民就要做出重要的政治選擇,為了盡量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現在就該開始和孩子討論政治,讓孩子有民主的智慧,學習並建立明確完整的選舉概念,別讓《請投大野狼一票!》裡的錯誤歷史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