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重探抗戰史(三冊全集套書)

重探抗戰史(三冊全集套書)

  • 定價:2050
  • 優惠價:791619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8日止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分期說明

3期0利率每期53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重新閱讀蔣介石:如何與為何—《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

    文/涂豐恩,|,聯經出版2023年03月02日

    在國際書展期間,《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首次亮相。作為聯經今年度的第一本重點新書,它果然引起了許多讀者的好奇與關注,也成為今年書展中銷售第一的書籍。這點可說是在預期之中。不過有件事情倒是讓人比較意外:購買和閱讀這本書的讀者中,有不少年輕人。有位造訪書展的記者朋友也注意到這一點, more
 

內容簡介

★ 耗時近10年的近代史巨作 ★
重探關鍵歷史,一場史無前例、改變百年世界走向的戰爭。
在烽火中看民族國家的建構,思索人與戰爭的關係。
是顛覆、是還原,也是重新評價歷史。
 
  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所有參與這場戰爭的政府和人民,在慘重的損傷中得到了什麼經驗與教訓?我們如何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這場戰爭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聯?80多年過去了,許多問題仍待解答。──〈寫在前面.不容青史盡成灰〉/郭岱君
 
  《重探抗戰史》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與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CAPRS)的跨國研究項目,廣召台、美、中、日四地學者,以國際視野、最新史料、多元角度,探討近代史轉捩點,影響中國、台灣、日本、歐美深遠的中日戰爭。
  
  ▍青史並未成灰:新史料、新觀點,重探中日戰爭
  《重探抗戰史》力圖融合跨國視角、檔案,顛覆既有研究與史觀,客觀公正地探討歷史的真形貌,回答關鍵但始終撲朔迷離的問題。包括:日本何以侵華、為何落敗?貧窮落後的中國為何能獲得最終勝利?南京大屠殺不為人知的真相;蔣介石對侵略者「以德報怨」的原因;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為何贏了戰爭卻輸了政權?以及若無「兩顆原子彈」,這場戰爭是否會有不同結局?
 
  第一卷論述1931至1938年,中日戰爭開始到武漢會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由來;九一八事件、一二八淞滬戰役的過程與真相;抗戰大戰略如何形成;國民政府如何使日軍落入持久戰的陷阱,並深究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本質、八一三淞滬大戰的重大意義,並指出中日戰爭帶來的並非分裂,而是中國走向真正統一、建構民族國家的重要階段。
 
  第二卷論述1939至1945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並與世界大戰合流,歐亞戰局也牽動中國戰場,並探討始終真相未明的關鍵問題。包括:日本為何甘冒天下大不韙,在深陷中國戰場且軍力吃緊的情況下發動太平洋戰爭?日軍為何始終未能攻進重慶、為何不直攻四川速戰速決?尤其重要的是攸關抗戰成敗、直接影響戰後國共命運的「一號作戰」(豫湘桂戰役),日本為何要傾盡國力發動這項跨廣大幅員、死傷慘重的計畫,企圖打通中國大陸、直通南亞?
 
  第三卷集中探索被真假資料與流言環繞的事件與發展,揭開東京與重慶之間,其實在抗戰期間從未中斷過的祕密和議內容,並大膽討論汪精衛與汪政權建立的種種祕辛,以及它如何運作、真的是個壞政權嗎?中國究竟為何有那麼多偽政權?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是如何,又怎麼互動?同時解析由於政治因素始終未能明辨的國共關係,如:中共為何能在抗戰中坐大?國共敵後關係真相為何?還有,蔣介石戰後對日「以德報怨」的策略,並爬梳他未能收復東北的原因。最後將眼光投往國際,論析戰時中蘇、中英、中美關係中一些不為人知的事實,如何使美國拋棄國民政府?而國民政府又如何在這樣的命運中贏了抗戰卻輸掉了政權?
  
  ▍重探歷史,是為了映照未來
  釐清、重構、重新審視歷史、思索人類長時段積累的結果,不只是史家不分國界、無論時代,以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與追求,更是思索、構築未來時的重要參照。希望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所有參與這場戰爭的政府和人民,能夠藉此鑑往知來。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郭岱君(Tai-chun Kuo)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史丹佛大學東亞研究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客座教授,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秘書、英文秘書、第一局副局長、行政院新聞局駐波士頓辦事處主任等職。專長為政治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發展、近現代中國歷史檔案研究等。
 
  2003年起參與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資料保存與研究」專案,此項收藏包括國民黨檔案、《蔣介石日記》、《蔣經國日記》、宋子文檔案、孔祥熙檔案等,學術界公認是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之外,全球收藏近代中國檔案資料最豐富的史料中心。
 
共同作者簡介
 
  【第一卷】
  加藤陽子(Yoko Kato):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肖如平: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岩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副院長
  周珞:獨立軍事史研究者
  洪小夏: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
  原剛(Hara Takeshi):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調查員
  深町英夫(Hideo Fukamachi):日本中央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郭岱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
  張世瑛:中華民國國史館纂修
  張玉萍: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講師
  傅應川:中華軍史學會副理事長、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局長
  蘇聖雄: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Kanou Seikichi:中日文翻譯 
 
  【第二卷】
  小谷賢(Ken Kotani):日本大學危機管理學部教授
  岩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副院長
  洪小夏: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
  原剛(Hara Takeshi):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圖書館調查員
  張世瑛:中華民國國史館纂修
  郭岱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傅應川:中華軍史學會副理事長
  黃勇: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教師
  蘇聖雄: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Kanou Seikichi:中日文翻譯
  
  【第三卷】
  肖如平: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岩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副院長
  林孝庭: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東亞館藏部主任
  洪小夏: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
  張世瑛:中華民國國史館纂修
  郭岱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陳立文: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圖書館館長
  鹿錫俊: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國際文化學科主任
  黃自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嵯峨隆(Takashi Saga):日本靜岡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榮譽教授
  楊天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潘 敏: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蘇聖雄: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Kanou Seikichi:中日文翻譯
 

目錄

【第一卷】
不容青史盡成灰─寫在前面/郭岱君
第一編 中日戰爭的起源
第一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加藤陽子
第二章 日本走向九一八/加藤陽子
第三章 國民政府隱忍備戰/傅應川、張玉萍
第二編 大戰略形成
第四章 一二八淞滬抗戰/肖如平、洪小夏
第五章 抗戰大戰略的形成/傅應川、郭岱君
第六章 綏遠抗戰與西安事變/肖如平、郭岱君
第三編 大戰初起
第七章 重探七七盧溝橋事變/岩谷將、郭岱君
第八章 重探八一三淞滬會戰/傅應川、岩谷將、洪小夏
第九章 重探南京保衛戰/洪小夏、傅應川、原剛 
第四編 走向持久戰
第十章 重探徐州會戰/傅應川、洪小夏
第十一章 重探武漢會戰/傅應川、洪小夏 
 
【第二卷】
前言
第五編 持久戰的實踐與頓挫
第一章 中日戰略調整及其實踐/岩谷將、傅應川、洪小夏
第二章  三陽一線之戰:以戰為守的消耗戰/傅應川、蘇聖雄、洪小夏、黃勇 
第三章 重探1939 年冬季大攻勢與桂南會戰/蘇聖雄 
第六編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及中國戰場
第四章 太平洋戰爭:日本死中求存的絕境策略/小谷賢、郭岱君
第五章 重探中國遠征軍及兩次滇緬作戰/張世瑛、蘇聖雄 
第六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中國戰場/傅應川、黃勇、蘇聖雄 
第七編 阻止日軍最後攻勢
第七章 日軍為何始終未攻進重慶?/郭岱君、岩谷將 
第八章 重探豫湘桂大會戰/一號作戰/傅應川、原剛 
第九章 國軍最後的反攻作戰/張世瑛、蘇聖雄 
 
【第三卷】
前言
第八編 和戰問題及各地的偽政權
第一章重探汪精衛及汪政權/郭岱君、岩谷將、嵯峨隆
第二章重探戰時中日和議問題/楊天石、岩谷將、郭岱君
第三章重探抗戰時期的偽政權/潘敏
第九編 敵後作戰
第四章國軍敵後作戰之謎/洪小夏、張世瑛
第五章揭密中共的敵後作戰/洪小夏、張世瑛
第六章 敵後國共關係/洪小夏
第十編 抗戰勝利與戰後中國
第七章 戰後中國的命運/黃自進
第八章 重探戰時對外關係/肖如平、林孝庭、鹿錫俊、陳立文
終章 觀察與省思/郭岱君
後記
 

導論(節錄)
 
寫在前面──不容青史盡成灰
郭岱君
 
  抗日戰爭是20世紀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歷史大事、也是最珍貴的歷史資產。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攸關中華民族存亡,數億中國人或死、或傷、或家破人亡,整個民族的命運因之改變,世界政局也因此而重組。
 
  這場戰爭對日本、歐美、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影響也極為深重。日本幾乎因此而亡國,戰爭的後遺症至今猶在。許多被日軍占領的亞洲人民,對日本軍國主義仍有餘悸;而中、美、蘇、日的角力,更造成東北亞、南亞的不安。戰爭帶來的破壞和衝擊,長久反映在戰後各國及國際政經社會各方面。
 
  如此重要的世紀大事,卻因為黨派隔閡、政治考量、或史料不足,以至於現存的抗戰史多失之單薄、偏頗,許多事實真相尚待挖掘、釐清。
 
  日本為何處心積慮要侵略中國?這場戰爭是如何打起來的?日本原本只想拿下滿蒙、控制華北,卻為何陷入中國地廣人眾的泥沼之中?貧窮落後的中國如何與國力強大的日本對抗?又如何打破日本速戰速決信念、贏得最後勝利?中日之戰與二次世界大戰的關係為何?對中國有什麼影響?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所有參與這場戰爭的政府和人民,在慘重的損傷中得到了什麼經驗與教訓?我們如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場戰爭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聯? 
 
  80多年過去了,許多問題仍待解答。
 
  抗戰史研究著有成績
 
  好在青史並未成灰。近年許多歷史資料逐漸公開,美國、日本、台灣、中國大陸、英國、蘇俄都有珍貴的歷史檔案問世。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收藏並公開了蔣介石日記、蔣經國日記、國民黨黨史資料、以及許多近代中國領導人物的個人檔案(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黃鎮球、黃杰等人的私人文件)。這些第一手資料問世,立刻激起中國研究的巨浪,迄今已有許多中外學者使用這些檔案,撰寫了數百篇研究論文、也出版了不少專書。這些著作試著還原歷史,讓世人重新認識、評價這場戰爭,有些甚至顛覆了我們熟知的抗戰史。
 
  另方面,抗戰史研究自2000年以來,逐漸受到中外學術界的關注。幾位歐美學者嘗試結合中西所長,探索抗戰史。哈佛大學的傅高義(Ezra F. Vogel)教授、劍橋大學的方德萬(Hans van de Ven)教授、牛津大學的米德(Rana Mitter)教授都曾邀請中國、美國、日本學者,共同研究這場戰爭。例如,方德萬與兩位美國軍事史權威──皮蒂(Mark R. Peattie)及敦葉(Edward J. Drea)──共同主編The Battle for China論文集,作者包括中、美、日、英學者,對這場中日之戰進行深度的探討,提出不少新的線索與觀點。
 
  隨著新資料的開放和運用,重新審視抗戰史已成中外學界的共識。
 
  這些發展令人振奮,但卻還不夠。因為這些研究成果僅在學術圈流傳,一般大眾並不清楚;而同時使用中、日、英、美、蘇檔案來探究這場中日之戰的亦不多見。
 
  蔣介石日記解開不少抗戰史的謎題
 
  胡佛研究院檔案館(Hoover Institution Archives)得天獨厚,近代中國檔案收藏豐富,尤其是民國人物個人文件的保存,可謂獨步全球。
 
  以蔣介石日記為例,自2006年開放以來,一直是胡佛檔案館最受歡迎的文件。蔣介石長期主導中國軍政,他是抗戰時期中國軍政領袖、也是中國軍隊的最高統帥,他的日記讓我們得窺其決策思維與心路歷程,許多過去撲朔迷離的事情,忽然有了理解的脈絡,猶如進入浩瀚黑暗的森林,突然一線天光,周遭頓時了然眼前,一些長期難解的疑問隨之茅塞頓開。
 
  例如,1937年盧溝橋事變明明是個偶然的意外,東京已發布「臨命400號」宣布「不擴大事態」,蔣介石也明白「(倭寇)志在華北局部而不敢擴大」。卻為何仍命中央軍四個師北上?中央軍進入華北,導致日本不安,立即增兵華北,緊張情勢頓時升高。多年來,無法合理解釋蔣介石的決策,直到他的日記公開,原來他是想趁此機會「打破何梅協定也」。
 
  透過他的日記,我們進一步了解,早在1935年《何梅協定》要求中央軍與國民黨退出河北時,蔣介石就決心不再隱忍,要與日本一戰,因為「華北乃黨國存亡之所在」,「黨部取消,中央軍隊撤退,華北實已等於滅亡,此後最多不過製造華北偽政權而已。……嗚呼,寇患至此,國既不國,人亦非人,不再決戰,復待何時?應毅然決斷,不稍顧慮,徘徊與猶豫於其間也」 。
 
  如果不是蔣日記,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蔣介石派兵北上,只是擺出一個不畏戰的樣子,實際上他是要以戰求和,「示以決心,否則不能和平解決也」。
 
  而英國大使許閣森(Sir Hughe Montgomery Knatchbull-Hugessen)原已同意出面斡旋中日衝突,正因為這個「何梅協定」,使得他改變態度,婉謝主導調停,以致蔣介石期望的國際斡旋落空。
 
  像這樣的例子,不一而足……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3468
  • 叢書系列:歷史大講堂
  • 規格:軟精裝 / 1488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活動贈品說明

測試圖片
 

內容連載

偽政權的職能為何?
 
一般來說,一個政權的職能可分為政治統治和資源汲取兩大類。政治統治包括維持社會治安和秩序、舉辦公共服務事業、加強社會管理和社會控制等等方面;而資源則是統治的基礎,政府唯有掌握了必要的財力,才能有效地進行政治統治。日軍占領江、浙一帶後,國民黨縣以下基層行政機構大多自行解散。相當一段時間內,基層社會完全處於權力真空狀態,社會秩序混亂不堪。
 
汪政府成立後,開始著手組建縣以下基層政權,通過「清鄉運動」,基本完成了這一任務,實現了對蘇中、蘇南地區的有效控制。各級偽政權成立後,均標榜恢復治安、復興建設;政府對基層社會的控制加強,縣市鄉鎮政府的經濟汲取能力也相應增強。
 
安定民生和復興建設
 
戰爭給日本占領區帶造巨大的混亂與創傷,因此,各級偽政權在成立之初,均以恢復治安、救死扶傷、復興經濟為施政方針。華中梁鴻志的維新政府成立後,立即號召各級政權復興農村經濟、充實各種建設事業、安定民生的工作。大體而言,這些工作包括:安置、救濟難民(難民統計、設立難民收容所、設立工廠解決難民生計等等)、修建遭戰爭破壞的房屋道路橋梁、恢復學校正常開課、恢復城鎮交通、貿易等。
 
不過,維新政府所做的這些事僅限於縣城及其附近的幾個鄉鎮,顧不上廣大的農村鄉下地區。這個現象直到汪政府「清鄉」後才有所改善。日偽在民政方面亦做了不少事,包括恢復各縣的民眾及學校教育、提高公務員及教師的待遇、穩定物價、恢復工廠以資貧民生活等等。
 
以教育為例,淪陷初期,江蘇各城鎮學校校舍很多被毀,學生無處上學,教師失業,無以維持生計。日本人從穩定人心、恢復社會秩序角度出發,每占一地後就試圖組織地方人士修建校舍,儘早復課。各地「維持會」均設有教育科、學務處、民教科之類的機構,以示對復興教育事業的重視。比如崑山自治會的學務處設立督學、教育委員、教材編審員等,人員配備也較為完整。這些機構亦積極籌劃修復校舍、組織各校復課等事宜。雖然戰亂之中,這些工作並未能確實到位,但對於恢復當時教育、穩定人心,仍有相當效果。據統計,當時蘇、浙、皖、京、滬3省2市,大約有40萬兒童因此「得受其中初等教育」。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4.0
|
2022/12/17
劇透警告

整套書對抗日戰爭論述客觀公正,結合多國學者及許多材料撰寫而成。這套書除了探討中日大戰的細節外,亦探討了鮮少有人探討的議題如汪精衛政權及中日秘密和議還有戰時中外關係得失。讀了這本書會發現汪精衛沒有以往想像的那面負面,雖成立偽政權但亦顧及淪陷區百姓的教育與文化;還有蔣介石九一八事變後未立即抗日不是不抗日而是國力懸殊僅能隱忍備戰。另外這套書指出八年抗日戰爭導致中華民國政府千瘡百孔中共趁機壯大為國府1949戰失國家分裂敗埋下禍因。
整體而言,過半篇幅還是注重各大戰役的原因與影響,新興議題集中在第三冊。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飲食手作展折20
  • 天雜領券
  • 信誼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