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滾滾紅塵,得見幽谷清韻
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哲學教授 葉海煙
莊子是奇人,《莊子》是奇書;千百年來,文人雅士們全心嚮往並衷心盼望,一路尋訪莊子,一頭探入《莊子》的字裡行間,而因此落下字字珠璣,句句晶瑩,篇篇玲瓏,終於在莊子的「道」所拓開來的高天后地之間,舖展成行行青翠,頁頁蓊鬱;其間,許多的人文異草和智慧奇花,和道家或多或少血脈相連,也幾乎和莊周同類同族。
如今,蔡璧名教授一方面站上精詮《莊子》的學者高度,一方面則躍身進入冠上「現代」這頭銜的生活世界,而將其個人生命內在而深刻的體悟,融入於東方古老智慧,而彷彿以「翻轉」之姿與「飛舞」之態,順著莊子這個奇人的腳蹤,以及《莊子》這本奇書的脈絡,向前慢步行走,蔡教授不僅一方面呼應當代學術「再脈絡化」的研究典範,始終維繫住嚴謹的「經典詮釋」的論據,不說空話,不留贅辭;另一方面,她又以生花妙筆以及善說故事的本領,加上生動的智性之理與活潑的想像之力,鑄造出諸多文學的意象與形象,來和深刻的哲理持續地相互應和,於是蔡教授一系列以莊子為主題人物的著作,恰似朵朵奇葩從幽谷深澗裡,移栽於當代社會滾滾紅塵中,一次又一次地綻放出異樣的光采,同時又和我們周遭的人情與世故,對映出盎然的趣味。如此學者,如此文人,如此作家,實乃當代罕見。
老子云:「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老子》七十三章)原來生死殊途,老子早已明言,蔡教授以「勇於不敢,愛而無傷」破題,確實有其高明之見。至於老子與莊子的思想是否同根同源,就讓那些好古之徒去考證了。當然,本書撰作的意圖,顯然比較集中在對「愛而無傷」的深刻剖析與自在揮灑,而這和莊子的精神旨趣若合符節,也相對地更能突出莊子思想所寓含的「人文療癒」的奇特療效,並又一次為「從心開始」這生命的大前提,奠定那不能輕易動搖的意義基石。
乍看之下,蔡教授彷彿是在說她自己的故事,抒發她深心之體悟,並再現一些發生在她身邊的有趣的生活現場(其中,自有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情節與真實的意義);其實,蔡教授說的是我們共同的故事,我們共同的遭遇,我們共同的人生,我們共同的理想,如莊子當年於中國南方的水涘岸邊,抬頭看見的是自然,是人文,是人文與自然相間相雜而交參交融的無盡的美善、富饒、豐裕、厚實,壯闊以及無比的靜謐、安詳與謙和。莊子一句「心莫若和」,蔡教授接上這句「一定要守住心情的平和安樂」,不僅有其用心,而且是她涵詠有得的真摯懇切之言。顯然,蔡教授不只是為《莊子》做注腳,她是已經由「照著講」、「接著講」,來到「自己講」的高明境地,這纔是真見識、真學養、真工夫;不然,<德充符>裡那些「形不全」的人物,又如何能健健康康、自自在在地活出生命的光采?如同這世上曾經遭逢病痛與不幸的人們,所以能夠以柔軟又堅韌的心,不卑不亢、不怨不尤地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靠的又是什麼力道?什麼本事?莊子深知,蔡教授明白,而我們又如何能在已然是「莊子知交」的作者所落下的曼妙文字裡依然懵懂無知而不覺不悟?
忝為蔡教授的同道,如蔡教授一般,同樣一心盼望莊子復活於當代,再現於我們生活的周遭,個人十分樂意為蔡教授這本滿溢古典芬芳又非常有現代感的佳構,向她已然數達百萬的粉絲們,做最強力的推薦,並向蔡教授道喜賀喜──人生時時有喜有慶,蔡教授近年來一再推出新作佳作,便是明證。
推薦序2
因為讀莊子而幸福
作家/律師娘 林靜如
身為被定位為兩性作家的一位網路寫作者,我常常覺得身上背負的責任,就是把自己在關係中的所想所感,化做動人的文字,期許藉由自己的傳播力或影響力,能將提升自己心靈、生活更美好的經驗,分享給閱讀到我文字的人。
而第一次接觸到璧名老師的作品,其實是在另一半的書櫃上。他難得閱讀女性作者的文章,或許是男人天生的硬骨子個性,對於接觸女人柔美呢喃的寫作風格,總帶著幾分羞澀的扭捏吧!但,璧名老師的書卻是他少數出版必購的女作家作品。
也因為如此,我第一次閱讀到老師的作品時,是好奇的、是期盼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寫作風格與內容,能讓週週購書、日日讀書的外子,揚棄過去對性別取向的偏好,獨獨與老師有著穿越時空的共鳴?
後來,我發現真相是,他與老師原來有著共同的一位情人――莊子。這幾年的國學熱,我們家的書櫃也追風躡景地換了門面,儼然是自家國學小文庫的景觀。然而,璧名老師的第一本作品《正是時候讀莊子》卻總是忽左忽右、或上或下,亮閃閃地占據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想來每當外子迷惘憂心時,莊子的文字,透過璧名老師淺白的解讀,似乎幫他指引了不少困惑中的迷津。
老師這次的作品《勇於不敢 愛而無傷:莊子,從心開始二》則最是契合我的需求。就一位嫁為人婦,遊走於家庭與工作間的職業女性而言,情路、求學路、職場之路,在在需要一位明師,站在每個人生的分岔點上,指出那條通往幸福美滿終點的道路。母親、師長、朋友、伴侶,或許能短暫扮演這樣的角色,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也有自己的責任要承擔,最後,我們在下決定時所需要的勇氣與智慧,還是得回歸自己的初心,而接受自己的選擇時,也得用心去體會與停留咀嚼,就像璧名老師想傳達的莊子思想,一切源於四個字――從心開始。
像我這樣走到人生半途,正經歷相夫教子主婦生涯的女性,應該有不少的比例覺得情情愛愛似是昨日黃粱,此後該面對的,似乎只有家計、子女的現實考量,追求可靠的外在條件,才是確保後半生幸福的處世之道。
莊子卻教我們向內追求,要我們成為一個懂愛的人。「對」的人,不見得是要遇見的,我們也可以試著跟伴侶一起自我陶養,一起值得被愛。怎樣的人值得被愛?常反省、懂包容、能釋懷、願體諒,陪伴對方面對自己的情感與怯懦,浪漫風情中不忘德性之育養,茫茫眾生中,他因為真心與你走過而有所不同。
年過五十的璧名老師說:「我很想七歲起就跟莊子一起長大。」年將四十的我,暗自嗟歎,只能退一步奢求,願從不惑之年起,將過去人生的花花草草,藉由莊子的引領,修整成一片值得再三留戀的心靈花園。
我不再為過去的執著而自慚形穢,因為遇見莊子,每一段回憶都逐漸清明,曾經每一個「給愛不被愛」的問號,都化成了逗號,陪伴著我往後尋愛的道路。
原來,一個女人可以因為讀莊子而幸福。
在愛情裡,妳會懂得怎麼讓自己享受濃淡適中的愛戀。
在婚姻裡,妳會懂得怎麼讓自己遠離患得患失的擔憂。
在學習時,妳放開胸襟,給自己無限遼闊的視野。
在職場上,妳勇於不敢,戒慎實現自己的理想。
莊子讓我們看見自己的獨有的特質,一切喜樂求諸於己,璧名老師則是牽著我們的手,拉住莊子飄飄的衣角,從此不再為人所傷。
「心莫若和」,即使外表的青春不再,但只要能永保內心平和,我們就能除卻一切煩惱,由內而外,有著童子童女般,不染塵的恆好快樂。
自序(摘要)
臨帖莊子──情路、職場、求學路上,那些需要莊子的時光
看見失敗裡的光:「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這一次,莊子把我們帶到人間世的現場。
他的事君之道、處亂世之方──你我的求學路、情路、職場──莊子為我們張開古今一如、綿密煩擾如蛛絲的人情之網。置身人間世,莊子提供了隨時隨處都能將壞事翻轉成好事的能力,只需稍稍改變那麼點想法、只要悄悄下定那麼點決心。
臨一張身體的帖,更重要的是臨一張精神的帖。一個人會臨摹王羲之的帖,是因為肯定其千古獨步並遠優於自己。倘我們肯定莊子在忠君愛親之外、在熱衷追求愛情與事業的同時,注意不執迷於所見所聞,而能具備同理心地體諒更多人,精勤於放鬆心、身,不斷陶養開闊心胸與恢宏器度等,在一己生命、社群生活、乃至人類文明演進中的重要核心價值──如果你認同這樣的價值、肯定這樣的原則與實踐,那麼有生之年的每一天,理當都願意撥出一時半刻甚至更多時間,在心、身之上。
在人情難對,工作繁重,好好吃睡已屬艱難的際遇裏,莊子親臨時局嚴峻的人間世現場,教導你我依然能在懷裏心田,留一方乾淨、光明的沃土,如此簡易之法,逐漸練習到嫻熟,心慣於靜定、真氣逐日長養,本此將愈來愈能乘御求學路、情場、職場、人際之網中,所有凶險如驚濤駭浪的苦患害傷!
看見黃燈的幸福
但是必須記住,自身一定能教化與護住的,只有自己的心,而不是外面的世界。用心、盡力之後,必須學習面對外在世界人情之網中的無可奈何。不分情路、職場,在莊子眼中,外在世界的不可掌握與無可奈何,盡都可以順其自然,樂觀、微笑或悲憫以對。
若能把握人生亮起黃燈的機緣,珍惜這預警可能造就的幸福。於是情傷,反而是遺忘世界、內返心靈最好的契機;而大禍臨頭,更是促人內返的大好開始。外在世界愈是雨大風強,愈有助於你全神貫注於心地的晴日。因為內返,便是此心安處。
你的資源,別人可以洗劫;你的榮譽,他人可以奪走;你的人格,世人可以詆毀。唯有心神,只要你全心固守,則普天之下、再無一人可以刑傷。而當他人「幫助」你把資源、榮譽洗劫一空,甚至僅存的清白也被誹謗潑染一地,無形中正助你放下本不易放下的、忘記原來無法輕易忘記的、看破本想極力辯駁與維護的,一無所餘,只剩下彷彿赤裸的自己,像初生人世的那天與面對死亡的那刻──讓你終於得緣只看著死的時候需要的東西去活──在寵辱若驚、得失辱罵隨人中學會:視死,如歸。
才知絕望,是修鍊途中最佳的助力。毫無疑問的,它可以幫助你更無懸念──發現其實只要把他們從念頭中趕走,他們就不在了──因此容易把內斂的工夫作得更徹底。從此曉得當在絕望之前,先斷絕想望;沒有意料,就沒有出乎意料的攪擾與煩亂──莊子說:「彼且惡乎待哉!」
舉頭,變幻莫測的風雲陽光與馬蹄般追打的飄風驟雨,像極難以迴避的人生。待到己心能禦之日,回顧爾來狂風暴雨,衣已乾、心已淨,對於昨日漫天風雨,逐漸已能等同看待人情之網中的光明與幽黯、厚愛與重傷。不再等待放晴。只要記得莊子,只要試著心齋,只要安之若命,相視而笑:隨時,隨遇,都是大晴天。仍想向已然過往那曾經以為無止無盡的幽黯與傷痛致謝──當發現重傷是生命中無上珍貴的禮物時,我不好意思只將這殘存的傷疤歸功於自己,而著實必須歸功於曾送給我傷痛的人──讓我擁有能夠蘊蓄再次超越往昔的堅強,讓我有十足的勇氣毫不戀著於滾滾紅塵地走向內心那更寬廣遼闊的世界。感謝中依舊能愛,因為能走到心身無掛斯境,不能沒有曾讓我傷痛至絕望的緣遇。
雖然,莊子二十歲起只停步在我的案頭、握中,直到近十年才真真切切走進我的生命。生活中有莊子偕行,不自覺中常已微笑。但也不會因今生沒來得及趕上與莊子的七歲之約、求學之約、青春之約、初入職場之約而歎息,因為錯過而歎息,只會讓過更長、錯更多。錯過的意義在於從此懂得珍惜當下。現在的我,捨不得生活中有錯過莊子的時間。
世界夠黑,人才懂得:可以把心點亮。
情傷太重,人才甘願:學習補強此心。
職場乏了,你才想聽:怎樣溝通才能不累?
寂寞幽昧的旅程,恰是選擇開啟閉鎖已久心門、重拾滿室輝光的契機。
遠路才是近路。絕處才易逢春。
正是時候,讀《莊子》。
上回,《莊子.逍遙遊》提出人生目標的設定,〈齊物論〉傳授如何泯除分別、平息攪擾的齊物攻略,〈養生主〉兼括身體技術、心靈工夫與用情原則的養生大要。這回,莊子帶領讀者親臨現場,面對複雜紛擾的人情,不復完好、支離破碎的世界,儒家的至聖與亞聖說:我們可以選擇逃離(「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莊子卻鼓勵我們熱情擁抱,當拯濟天下的大醫(「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門多疾」)。但這艱難的醫國行為,並非汲汲朝外奔走,而是從徹底療癒、強化自我心身開始──須先確立自己,才有能力樹立別人。〈人間世〉的七則小故事,無論是討論事君之道或處亂世之方,在在都寄寓了莊子學說最重要的心靈功課。能夠做到心情靜定,再佐以傳話、勸諫的原則以及人際網絡中的應對進退之方,才有機會達成溝通、教化的目的。
莊子並帶我們深刻反思,是否因過於重視世俗價值的「有用」,竟忽略更根本、重要的心與身?倘能由保全心身的立場,從「人,才是目的」的角度出發,便可發現看似「無用」、不幸的遭遇,其「大用」、幸運所在。
〈德充符〉得見多位樹立一己之餘,已然可以帶給眾人美好影響的人。莊子先講了三個迷人男子的故事,他們正好有共通的心靈特質──明白事物本來就會遷化。他們不是放棄一切,而是放下成見,而注意、看重那隱藏在萬物生滅變化、離合聚散後的永恆存在¬¬──生命最根本、最重要的心靈。
莊子再舉三位男主角的例子,他們雖然沒有權位、財富、學識,且相貌奇醜,但是為什麼受歡迎呢?原來,人活天地間最重要的才能,是在與外界交流溝通時心靈能不因此失去平和、喜樂。原來,人與人之間,最讓你想親近對方的理由,是性情、是精神、是心。都說,人在江湖。莊子卻說,人能自由。活在一人之力難以操控的人間世,只有心靈,經由不斷陶養、不斷進步是可以絕對自主的。一個心靈能維持平靜安和,德性又不彰顯於外的人,萬物都想與他親近,難以離開。
二千餘年前,二千餘年後,人間世依舊〈人間世〉,倘冀望能樹己立人於其間,除效法〈德充符〉而「德充符」外,誠無他法。
生命跌落谷底的時候,還真需要從高處垂落一根救命的繩索,把你拉回陽光燦爛的草原。而莊子在戰國的天空留下的,那根看似單純且簡易的平凡之繩,其實既堅韌且穩當。
我不知道手捧此書的你,是否來得及讓莊子陪你穿越升學的窄門?走過即將與所愛相遇的青春?又是否來得及挽住你馳騁職場如沙場的僕僕衣袖、攔住你即將誤觸「人道之患」的勇敢?若是相見恨晚也切莫說恨,因為當你再次回首,莊子會陪你共賞苦難中才得以淬鍊的輝光、逆境中才得以成就的幸福。
(本文摘自作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