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離散與回歸:在滿洲的臺灣人(1905-1948)(上下冊不分售)【博客來獨家簽名版】

離散與回歸:在滿洲的臺灣人(1905-1948)(上下冊不分售)【博客來獨家簽名版】

  • 定價:1260
  • 優惠價:911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07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耗時近三十年完成的巨著。
臺灣有關滿洲國的資料不多,有關在滿洲國臺灣人的資料更少,因此本書的出版彌足珍貴。

  作者除了進行為數眾多的口訪外,也大量蒐羅相關檔案史料,從各種報紙、《臺灣人士鑑》等相關人物傳記、網站著手,乃至於日本人編的《滿華職員錄》、《華北職員錄》、《中國紳士錄》等,並自行編著「在滿洲臺灣人姓名、傳記表」做為研究的基礎。閱讀滿洲國相關出版品、報紙、檔案,最重要的是在《滿洲國政府公報》找到臺灣人在滿洲國任公職的紀錄,對有多少人就職於滿洲國官廳、校訂口述歷史的年代有所助益。而庋藏於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的《臺灣總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納表》,將旅券(護照,一稱渡華旅券)中有關「旅行地名」中有「滿洲」兩字者勾稽出來,收穫最大;作者也到中國瀋陽的「遼寧省檔案館」看滿洲醫科大學檔案,此一檔案更是價值連城。此外,臺灣各地方志、中國東北相關的文史資料也是重要材料之一;亦即,由臺灣地方觀點、東北人如何觀看臺灣人在滿洲,這兩個角度的史料值得重視。

  本書共有九章。第一章概論旨在説明臺灣人的「滿洲經驗」,並回顧先行的相關研究。第二章討論臺灣人的滿洲認識、滿洲國的建立,以及臺灣人前往滿洲的原因和方式。第三章探討在滿洲國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臺灣人,自醫科、工科、法科、商科逐一探討。第四章説明滿洲官僚體系的建立及臺灣人在其中的角色。第五章討論在國營、特殊、準特殊會社非公職的臺灣人,以及經商、從工、甚至被僱傭者,並描述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第六章探討在滿洲的臺灣醫生,除了少數當衛生行政官員、醫學研究外,多半走開醫院的路線;在滿洲執業的醫生,大半出身醫師世家,而且彼此間亦有姻親關係。第七章探討臺灣人在滿洲的戰爭體驗,這是在滿洲的臺灣人最為特殊的經驗。第八章探討戰後回台及留在東北的臺灣人,如何面對國共政權,有些人陷入白恐案件而身陷囹圄;有些繼續在臺灣活用「滿洲經驗」,終能有所發揮;而1970年代以降至少有二成以上有「滿洲經驗」者選擇再度離散,到日本、美國、澳洲尋找新的「王道樂土」。第九章總結研究的成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雪姬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專長為臺灣史研究,特別著眼於清代台灣制度史、家族史、日治時期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史、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口述歷史。著有《離散與回歸:在滿洲國的臺灣人(1905-1948)》、《清代臺灣的綠營》、《龍井林家的歷史》、《洋務運動與建省: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清代臺灣的官僚體系:北京的辮子》、《樓臺重起(上編):林本源家族與庭園歷史》、《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等專書、及期刊論文百餘篇。並策劃《臺灣歷史辭典》、出版口述歷史、地方志與日記史料數十種。
 
 

目錄

【上冊】
自序  來去滿洲
 
第一章  概論              
一、離散之文獻回顧與分析       
(一)Diaspora的猶太傳統原型
(二)Diaspora的運用
(三)離散、認同與家鄉   
(四)臺灣史學界的引進與運用       
二、日治時期臺灣人海外活動之研究回顧       
(一)在不同地區的海外籍民
(二)日本帝國擴張下的醫學生及醫師   
(三)進入1930年代的戰爭動員期:軍夫、臺籍日本兵、高砂義勇隊     
三、滿洲國研究文獻回顧   
(一)滿洲國研究概論       
(二)臺灣的滿洲國研究   
(三)滿洲國境內的多族群移民       
(四)戰後「回歸」   
四、在滿洲國之臺灣人的相關研究材料   
五、本書的章節架構
 
第二章  臺灣人「滿洲經驗」的形成      
一、清代臺人對遼東、遼西的認識   
二、「滿洲國」的建立 
(一)關東州租借地的取得       
(二)張作霖之死       
(三)九一八事件前的東北       
三、臺灣人跨境的原因       
四、前往滿洲的分期與分布       
(一)三個分期與申請渡華旅券       
(二)臺灣總督府管理與保護   
五、到滿洲的交通與人數   
(一)交通   
(二)航行的經驗       
(三)人數   
六、由旅券中看臺灣人的「旅行目的」   
(一)就職   
(二)學事關係   
(三)各項商、產、工、農、醫等參觀與考察       
(四)參加博覽會
(五)慰勞皇軍、農業義勇團
(六)臺灣女性的依親與觀光
小結       
 
第三章  赴滿洲國求學的臺人  
一、滿洲國高等以上學校   
(一)高等教育機關   
(二)就讀中等學校的臺灣人   
二、醫學校的畢業生   
(一)滿洲醫科大學   
(二)新京醫科大學   
(三)哈爾濱醫科大學       
(四)滿洲開拓醫學院       
(五)滿洲國立陸軍軍醫學校   
(六)旅順醫學專門學校   
(七)奉天齒科大學畢業   
(八)奉天護士養成所       
三、工業/科大學的畢業生       
(一)新京工業大學   
(二)奉天工業大學   
(三)旅順工科大學
四、法律科畢業生       
五、商業學校學生       
六、全滿最高學府──建國大學       
小結       
 
第四章  滿洲國官僚體系的建立與臺籍官員 
一、滿洲國官僚體系的建立與日系官員   
(一)中央官制   
(二)地方官制   
(三)「滿洲國」官吏中的日系官吏 
二、滿洲高等官吏的搖籃──大同學院   
(一)建立與分期       
(二)滿洲國高等文官考試與大同學院   
(三)高等官的官等與其薪資   
(四)畢業於大同學院的臺灣人       
三、任職於中央部會的臺人       
(一)在宮內府、參議府   
(二)在立法院   
(三)在國務院部門工作者       
四、在地方任公職的臺灣人       
五、滿洲國軍隊中的臺人   
(一)滿洲國第二軍(吉林)
(二)滿洲國第四軍(哈爾濱)       
(三)在關東軍中的臺人   
小結       
 
第五章  非公職的臺人及臺人在滿洲的生活  
一、在國營會社任職的臺人       
(一)國營會社   
(二)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的臺灣人   
二、在特殊會社或準特殊會社任職者       
(一)滿洲中央銀行   
(二)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
(三)滿洲炭礦株式會社   
(四)滿洲興業銀行   
(五)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   
(六)株式會社昭和製鋼所       
(七)滿洲電業株式會社   
(八)滿洲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九)滿洲特殊鑛會社       
(十)滿洲國鏡泊湖水力電氣建設所       
三、在其他相關單位服務者       
(一)在會社工作者   
(二)任職教師   
(三)交通事業   
(四)與當地人合組公司   
(五)在娛樂界、音樂界任職   
(六)在協和會任職   
(七)經營商工業       
(八)其他   
四、臺人在滿洲的生活       
(一)滿洲的氣候與臺人的適應       
(二)食衣住行娛樂   
小結       
 
【下冊】
第六章  在滿洲的臺灣醫師             
一、滿洲醫師資格的取得及滿洲的衛生環境   
(一)臺灣醫師的資格問題       
(二)滿洲醫師的資格       
(三)臺灣醫師在滿洲開業的原因   
(四)滿洲地區的衛生保健       
二、早期到滿洲的臺灣醫師       
(一)最早到滿洲的謝唐山       
(二)豐原謝氏兩兄弟往大連、奉天       
(三)來自臺東的名醫孟天成與他的班底       
(四)臺南新化人梁宰醫師的傳奇   
(五)陳章哲的仁濟醫院   
(六)方瑞壁、張忠、李晏與侯全成
(七)仁和醫院的創始人簡仁南       
(八)民生醫院院長楊燧人       
(九)溥儀的私人醫師──黃子正   
三、後期在滿洲的臺灣醫師       
(一)在大連行醫者   
(二)在奉天及附近行醫者       
(三)在四平開業的臺灣醫師   
(四)在新京開業的臺灣醫師
(五)在牡丹江市開業的鄭順發       
(六)在滿鐵服務的石林玉燦、游紹陳   
四、從事研究教學與進入醫療行政體系的臺灣醫師       
(一)以教學、研究及醫療行政為主者   
(二)滿洲醫師的研究著作:以在《臺灣醫學會雜誌》為例
(三)得科學盛京賞的臺灣人   
五、醫師社群       
小結       
 
第七章  臺灣人在滿洲的戰爭經驗         
一、蘇軍的占領與國共內戰       
(一)二戰後期的滿洲國   
(二)蘇聯進軍東北、滿洲國滅亡   
(三)蘇軍撤退與國共內戰       
二、面對變局臺人的因應   
(一)蘇聯兵進入滿洲與臺人的避難       
(二)解除「玉碎」的困境       
三、臺人面對的蘇聯兵暴行       
(一)臺人所遭遇與所見的蘇聯兵暴行
(二)蘇聯兵拆解重工業機械運回蘇聯   
(三)臺人被帶往西伯利亞       
四、臺人、日本人、朝鮮人戰後的境遇   
(一)滿洲人報復性地追殺日本人   
(二)朝鮮人的遭遇   
(三)在國共內戰中的臺灣人   
五、千里迢迢回臺路   
(一)積極籌設臺灣同鄉會       
(二)回臺前的生活肆應   
(三)回臺前的喪亡與被捕       
(四)回臺的經過       
小結       
 
第八章  滿洲經驗者往後的遭遇與再離散              
一、考試、就學與任教       
(一)國家考試上的設限與就業不計年資       
(二)繼續學業者       
(三)在各大學、高中、高職任教   
(四)進入各級政府部門工作者       
二、在政治事件中的受難者       
(一)二二八事件中的滿洲經驗者   
(二)白色恐怖事件下滿洲經驗者的遭遇       
三、再度離散       
(一)戰後滿洲經驗的日臺人間的聯繫   
(二)「東北會」的設立     
(三)回歸後的再離散       
四、留在東北者的遭遇       
小結       
 
第九章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自序

  這是一本我前後耗時將近三十年、得到許多人協助、且先出日文版(《離散と回帰:「滿洲國」の台湾人の記錄》,2021年)的書,這在我將近四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實為特例`。在此有必要說明我研究的動機、遭遇的困難、如何突破,何以再出中文版。

  對在滿洲國的臺灣人感興趣,主要是我參加1991年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工作小組」時,發現二二八時有關東軍陸軍少佐埔里人黃信卿,投身臺中地區反抗政府的行動;曾考上滿洲國最高學府建國大學的顏再策,和其高雄第一中學學弟們企圖趕走高雄火車站二樓的憲兵,卻中彈而亡,因此在滿洲的臺灣人成為我注目的對象。此外我堂姑媽許淑蘋(牙醫),1937年7月到哈爾濱,與屏東人京都帝大畢業、任職滿鐵的吳振輝結婚,卻在1938年5月因難產而亡故。她的故事、死亡,一直流傳在家族中,我從小就聽過。另一個因素是我四叔許溢悟,戰後於1946年考上臺灣省長官公署教育處舉辦的「升學內地專科以上學校公費考試」,分發到北京大學政治系就讀,1947年一度回臺,1949年以後音訊全無。經輾轉打聽,得知他在中共建政後,轉到哈爾濱外國語大學學習俄語,不久在瀋陽過世。我想透過尋找在滿洲臺灣人的足跡,了解臺灣人在滿洲的事蹟,及時為這一段向來不被重視的歷史進行描述,並看是否還有人還認識四叔,了解他人生的最後。

  臺灣有關滿洲國的資料不多,有關在滿洲國臺灣人的資料更少,因此我決定先從口述歷史開始。我在完成《「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1992)南部篇後,開始進行有關日治時期在中國大陸臺灣人的訪談。這時我擔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小組」的執行秘書,因而得以將相關成果於1993、1994年刊載於該所《口述歷史》年刊中的五、六期,共25篇,其中梁許春菊、陳許碧梧女士,是我最早訪問的對象。之後得力於「東北會」會員的協助頗多,得以順利進行訪談。所謂「東北會」是戰後有「滿洲經驗」的臺灣人所組成,在陳許碧梧女士的介紹下,獲得會員名單。除了「東北會」的名單外,中正大學歷史系張建俅副教授提供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典藏戰後編成的〈居住長春台灣省民名簿〉;畢業於滿洲醫科大學、戰後在沙鹿開業的劉建止醫師提供〈滿洲醫科大學在台畢業生聯絡名冊〉;再加上在建國大學肄業的吳憲藏先生介紹我認識建大畢業生、大學長李水清先生使我得以展開建大臺灣人學生的訪談。2002年我集結26篇訪談紀錄,出版《日治時期在「滿洲」的臺灣人》(2004年再版)。2014年我再出版《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經驗》,包括十篇訪談紀錄(2015年再版)。這其中有一篇是我在美國加州洛杉磯Pasadena訪談張琁女士的成果,她家在滿洲住了十一年,戰後回臺,1972年再移民美國,這是我訪談中得到離散滿洲、回歸臺灣、再離散美國的例子,對我的研究有所幫助。2019年再出版兩篇在美國華盛頓州的林江金素女士(林欽明醫師妻);加拿大溫哥華楊正昭醫師(楊金涵醫師長子),他是在滿洲的第二代。這兩篇訪問紀錄提供了在滿洲的臺灣人戰後回臺的情形,前者在1973年先到到日本的無醫村任職,1988年移民美國的經驗;後者是滿洲第二代,在臺大醫學院畢業後申請到美國進修,之後到加拿大溫哥華從事婦產科醫師三十四年。這期間父母也移民溫哥華,弟、妹也分別在日、美定居最後全家移民。

  除了進行口訪外,有關檔案史料先搜集各種報紙、《臺灣人士鑑》等相關人物傳記、網站著手,乃至於日本人編的《滿華職員錄》、《華北職員錄》、《中國紳士錄》等,自行編著「在滿洲臺灣人姓名、傳記表作為研究的基礎。閱讀滿洲國相關出版品、報紙、檔案,最重要的是在《滿洲國政府公報》找到臺灣人在滿洲國任公職的紀錄,對有多少人就職於滿洲國官廳、校訂口述歷史的年代有所助益。庋藏於東京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的《臺灣總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納表》,將旅券(護照,一稱渡華旅券)中有關「旅行地名」中有「滿洲」兩字者勾稽出來,有2,338人次,收穫最大;到中國瀋陽的「遼寧省檔案館」看到滿洲醫科大學檔案,找到將近百名臺灣學生,此一檔案更是價值連城。此外臺灣各地方志、中國東北相關的文史資料也是重要材料之一;亦即由臺灣人如何看滿洲?東北人如何觀看臺灣人在滿洲,這兩個角度的史料都值得重視。

  為了搜集重要的檔案,我曾四次前往中國東北,以瀋陽的遼寧省檔案館為重點,往南到過大連、旅順、撫順、鐵嶺、安東,往北到過四平、長春、哈爾濱、海拉爾、滿洲里、黑河、璦琿,及內蒙呼和浩特,盡量踏查臺灣人走過的地方,以及當地相關圖書館,長春、瀋陽是我待較久的地方。我在瀋陽曾數次由大和ホテル走到北陵,來體驗這個城市的紋路。

  這些行程大半都自己前往,其中有部分行程和中研院近史所、臺史所的同仁一起去。除了在東北各地踏查外,也到過上海市立圖書館和檔案館。上述行程,得到臺灣鄉親和當地學術同行的協助不少。在東京的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也是我年年必訪的對象。

  在成書期間也陸續發表相關論文,第一篇為2003年〈滿洲經驗與白色恐怖:「滿洲建大等案」的實與虛〉;第二篇為2004年〈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在「滿洲」的臺灣醫生〉;第三篇是2007年〈是勤王還是叛國:「滿洲國」外交部總長謝介石的一生及其認同〉;第四篇是2012年〈在「滿洲國」的臺灣人高等官:以大同學院的畢業生為例〉;第五篇是2013年〈滿洲國政府における臺湾籍高等官(一九三二—一九四五)〉;第六篇是2014年〈滿洲國政府中的臺籍公務人員(1932-1945)〉;第七篇是2016年〈臺灣人在滿洲的戰爭體驗〉;第八篇是2020年〈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在滿洲國的生活經驗〉。八篇中第三、八篇並未放入本專書中。這些論文的初稿,曾經在東京、名古屋、首爾、大連召開的學術研討會發表過。

  本書共有九章,第一章概論,旨在說明如何利用Robin Cohen提出所謂輔助型離散(auxiliary diaspora)概念、John McLeod認為不同世代會形成不同離散的經驗、從而對原鄉的認同亦不同的概念,來解釋臺灣人的「滿洲經驗」。臺灣人在滿洲國的活動,筆者將之視為臺灣人海外活動的一環,滿洲國雖然是日本所製造出來,但不應視為日本研究的附屬,應有其獨特的解釋觀點,因此在本章回顧先行的相關研究。此外,日本敗戰後,銷毀滿洲國大量的史料形成所謂的「紙灰檔」,而臺灣人當時相關記載零散,必須進行披沙揀金的工作,因此介紹相關研究史料與各章節的重點。第二章談臺灣人的滿洲認識、滿洲國的建立,何以臺灣人前往滿洲、如何前往?又如何在日治五十年中做有效的分期?究竟在臺灣總督府所發下的旅券中有多少人次前往,都有一番探討。第三章探討在滿洲國接受中、高等教育者有哪些人,自醫科、工科、法科、商科一一探討,當時滿洲最高學府建國大學是唯一提供臺灣人可錄取2%的大學、免學費,再經大同學院訓練半年後可進入官僚體系,或成為協和會的主幹。求學是臺灣年輕人前往滿洲的重要原因之一,光是滿洲醫科大學的大學部、專門部,就有約一百名臺灣學生前往就讀。第四章說明滿洲官僚體系的建立與臺灣人的角色,篇幅較長,主要討論要成為滿洲國高等官,早期必須考入大同學院受訓,之後必須通過該國高等文官考試,進入中央、地方政府後,如何逐漸升為高等官。此外滿洲第二軍和臺灣有較深的淵源亦值得一提。本章放入前述第四、五、六等三篇論文。

  第五章討論在國營、特殊、準特殊會社非公職的臺灣人,以及經商、從工,甚至是被僱傭者,後半的資料大致仰賴口述歷史,也沒有所謂大商人產出,開工廠的也有,但規模不大。本章第三部分,則在描述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即分由環境氣候、食、衣、住、行、娛樂著手,特別針對女性在滿洲如何經營家庭生活。第六章探討在滿洲的臺灣醫生,除了少數當衛生行政官員、醫學研究外,大半走開醫院的路線,有幾家著名的大醫院,大連的孟天成的博愛醫院、新京謝秋涫的百川醫院、大連簡仁南的仁和醫院;撫順梁宰的天生醫院;錦州王大樹的錦生醫院。在醫學研究體系中的謝秋濤和王洛,分別得過科學盛京賞。在滿洲執業的醫師,大半出身醫師世家,且彼此間亦有姻親關係;臺灣人開的醫院亦大半招徠臺灣人醫師、技師、護士,也有少部分和朝鮮人合開醫院,任用朝鮮護士與司機。本章大部來自己發表的論文第二篇,但也增補不少。第七章臺灣人在滿洲的戰爭體驗,這是在滿洲的臺灣人最為特殊的經驗,即面對蘇聯對日宣戰,集結同鄉先疏散,再尋找鄉親可以共居的宿舍準備返鄉。先是集中在交通方便的都市,組織各地臺灣同鄉會,在UNRRA(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協助下,多路南下集中在上海等船,分班回臺。本章由論文第七篇增補而成,增加臺灣人如何集結返鄉的部分。第八章探討戰後回臺、留在東北的臺灣人,如何面對國共政權,重點放在臺灣,探討有些人陷入白恐案件,身陷囹圄;有些繼續在臺灣活用「滿洲經驗」,終能有所發揮。七○年代以降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各國與臺灣斷交,促使臺灣人再度選擇向海外移民,這其中至少二成以上有「滿洲經驗」者選擇再度離散,到日本、美國、澳洲尋找新的「王道樂土」。最後一章(第九章)為結論,總結研究的成果。

  在進行滿洲研究期間(1991-2022),我在1995年9月到1996年3月,受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前往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半年,受到山本有造、山室信一兩位教授的協助,獲益良多。2011年中央研究院通過由我主持的「臺灣歷史的多元鑲嵌與主體創造」主題計畫,前後三年,才讓我有機會完成幾篇重要的論文。2014年科技部通過我一年的專書寫作計畫,最終在2018年完成。在我撰寫此書期間,日本愛知大學教授黃英哲告訴我,將選我這本書在蔣經國基金會贊助下譯成日文。我答應之後,雖還有些資料可以補入,限於時間只好交出書稿,一面翻譯,一面小規模的修訂,幾經校註,終於在2021年6月出了日文版。本來中文稿已找妥出版社要進行同步出版,不料相關在滿洲臺灣人的資料陸續出現,我不斷增訂,似永無停止的一天,終至不得不壯士斷腕,到日文版出版後的半年,中文稿才殺青。中文版由於晚兩年才要進入出版階段,在這一、兩年補充一些相關資料,如黃清舜,《一生的回憶》(1944-1945在牡丹江的回憶)、杜聰明,〈杜聰明先生日記〉(1937.8.16-31,到奉天開日本學術協會第十三回大會之總會並接受頒獎,到大連、新京與當地臺灣人醫師會面的經過),相關圖表也做了一些修訂。細心的讀者應可看出中文版增加以及日文版被刪減的部分。(未完)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624645
  • 規格:平裝 / 720頁 / 17 x 23 x 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