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心理祭
殘骸書

殘骸書

  • 定價:399
  • 優惠價:7931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一趟又長又遠、沒有終點的漫步之旅
  一個關於壓迫和傷害的連續體,世界曾經長期無可奈何地遍體創傷但只能顫抖著吞忍存在的真確模樣

  對於這麼多來歷各自有別的人,該當要保存的,是怎麼樣的記憶?如何記憶?是關於一些人的愛與抗爭,他們的正直與犧牲,或者關於他們孤獨忍受的虐待、折磨、憂傷,甚至死亡,等等?是肯定他們對於政治理想的追尋、勇氣和無私付出,尊崇他們作為爭取民主、自由、人權的先行者角色,或者哀悼他們的不幸、受難,唏噓於他們的冤錯假案?

  紀念、記憶或緬懷,不只是思念而已,更也是讓人面對自己,並且思索。不是不願意走出過去,而是為了未來一個可以公共參與和實踐的更好社會。──陳列

  穿行於景美與綠島兩處白色恐怖紀念園區,他艱難而遠迢的回溯。自生命被迫暫停的那個永遠的一天開始,空間的樣貌疊合時間的層縫,氣味、聲音、溫度、光線等紛雜的體感,以及被迫壓抑的個人與集體的心緒,如影隨形。從肢解的過去拾撿散置的蒙塵的殘骸,注視與觸撫,那些心志的殘骸,肉身的殘骸,權力的殘骸,遺忘的殘骸,時間的殘骸……。

  倖存下來的人勉力克服噪擾,並向前盼望,試圖找到關於個人遭遇和時代過程的一些解釋,捕捉那些不時來到心中的暗影與或有的光,記述那些有關人的反抗、志氣、自由、尊嚴之類的東西。

  書衣裝幀概念:象徵生機與希望的藤蔓,雖然被白色圍籬困住,但終會有出口,自由意志得以無限延伸。(美術設計/楊啟巽)

  巨大的容恕──被禁錮的自由人,不被壞毀的生命意志,行過地獄之路的心靈歷程

  一種重新認識白色恐怖歷史與遺址空間的態度與路徑──歷史就在旁邊,傷痛就在旁邊,黑暗就在旁邊,這些沒有過去,未來的孩子不應該再去背負這些沉重而荒寒的東西。只應該慢慢內化成或許將會願意尊重的記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列


  本名陳瑞麟,一九四六年生於嘉義農村。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國中教師二年,後因政治事件繫獄四年八個月。出獄後,以〈無怨〉獲第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獎首獎,隔年再以〈地上歲月〉獲第四屆散文獎首獎。一九九一年以《永遠的山》獲第十四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成為自然書寫的經典作品之一。在參與政治活動約十年之後,回歸文學專事寫作。二○一四年獲頒第一屆聯合報文學大獎。目前定居花蓮。著有《地上歲月》、《永遠的山》、《人間‧印象》、《躊躇之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876342
  • 叢書系列:陳列作品集
  • 規格:精裝 / 272頁 / 14.8 x 21 x 3.8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起心動念寫一本以白色恐怖為題材的書已有許多年。這主要不是因為自己是直接捲入這段歷史的當事者,而是我在二○一○年五月去了綠島。那幾天在那個小島上,走在新生訓導處那個集中營遺址裡,那種所有的人事物都消失不見了的荒廢境況,以及因此給我的茫然和恍惚感覺,多年來似乎一直留存在我的心底裡,偶爾就會在一些不經意的情況下突然浮現,有如夢魘。或者有如一種讓我不時覺得不安的提醒。

在那個遺址上,在十五年間,曾有大約兩千人,不由自主,被強制過著一種內容荒謬的集體生活。我雖然和這些人有著密切相關的生命際遇,但是對這一段歷史的認識其實很有限,一知半解,甚至長期輕忽以對,不曾關心。或許,更根本的是,我也似乎下意識地一直在遺忘這一段不遠的過去,包括遺忘自己的過去。

帶著有點驚訝和內疚的心,我因此試著走入過去,開始斷斷續續閱讀了一些受難者自述的文字、學者專家的相關研究和論述,以及各種形式的討論和報導。但這麼多年了,我反而遲疑著沒動筆。一者因為這樣在閱讀的時候越發察覺自己認知不足,思索難以深入;一者是因為覺得,這幾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政治受難者本人和研究者,對這一段歷史講過不少話,也提出了一些相同或互異的見解,跟他們比起來,我能說的,並沒有什麼較為高明的東西,即使說出來,也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沒有新的意思和價值。而且,他們所講過的那麼多的話,曾有多少進入人們心裡,讓人在意的嗎?

而更讓我卻步不前的是,我逐漸體會到,回憶確實是會傷人的。當我要去找尋那些已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逐漸隱匿在意識邊界之外的什麼人事物,或者走入當初我自己或我的先行者們受創的境況,每每都是折磨。我不免懷疑,回頭進去那個傷痕累累、黑暗而淒冷的往日地帶,是有必要的嗎?或者,更應該讓完全的遺忘伴隨著餘日無多的晚年,息事寧人,閒閒地不再看向任何會惹起波浪的東西?

所以有一長段時間,我已近乎完全放棄了這個寫作的念頭。

然後,國家人權博物館的陳俊宏館長跟我談起駐館藝術家的事。我曾有一陣子猶豫。之所以終於答應,主要是把它當作一種策勵,甚至是一種我不應逃避而必須去面對和完成的任務。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12/07

第一次看到《殘骸書》這本書,是因為粉絲團裡的新企劃 #文字的此時此刻 活動緣故,而看到 書寫療癒。施又熙 老師的分享書頁,進而引起我的興趣,隨即尋找書籍介紹連結,碰巧當日也公布了 2023臺灣文學獎公佈金典獎年度大獎,得獎的作品正是《殘骸書》,從網頁的簡介上看到這本書的裝幀是由楊啟巽工作室所設計,運用白色的紙張呈現簡約的風格,在平面的紙張之中,運用紙張後加工的打凸工藝,加上了橫豎交錯宛如方正的磚牆意象,其中的植物就像遇到阻礙卻仍然擁有向上生長的生命力,如此這般的強韌存在,在讀完設計師的概念與想法,書籍的封面設計毫無懸念的擔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於是在紅氣球 島之食華山店 裡看到本尊後,便毫不猶豫的把它帶回家收藏,也在當天完讀一次。

作者用溫柔的文字,在述說著一段非常深刻且重要的故事,沒有過度激情或強調對立,就是以一種平靜且堅毅的感覺,在表達那些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想像、卻又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在文字段落行走之間,一個不經意就會感到揪心,在書中,可以看到許多因「思想」而獲罪,而接二連三遭受迫害的事件,無力感周而復始的湧現,受難者如何在走出囹圄之後,面對「白色恐怖」局勢過後的心情,撿拾散落在回憶裡的感受與殘骸,文中每個篇章都是獨立的,不用從頭到尾的讀起,就像回應書名「殘骸」一樣,從記憶的「殘骸」裡,讓大家翻找回憶的片段,可能在某個時刻,會連結到以往遇到的事件,其實和這個故事有著關聯,知曉這段歷史,對於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次耳聞這段台灣的歷史,是曾和家族長輩閒聊之際,得知在六七零年代裡的學校裡,日常的言語是要被有「權力」的人審核,除了不能批評國家的管理者以外,使用什麼樣的語言說話,好比講臺語往往都是被禁止的,都是在限制的範圍內,又或是在學校的廁所裡,寫了五個字批評了上位者,從學校裡被帶走,就此陷入為期五年、七年、十二年不等的牢獄之災,刑期全由幕後掌權的人決定,抵死不認的罪名,最終也因為各種殘忍的刑求,而屈打成招,從青春年少乃至而立之年皆在方寸之地過著非人的生活,曾經以為這些荒誕且殘酷的行為,只有在電視劇在述說古代的歷史故事裡,才會出現的橋段,但實則這段歷史距離現在的我們十分地接近,甚至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曾經在此事件中受難的人與家族。

現今的我們處於民主社會,擁有言論、閱讀…等的各種自由,在臺灣土地上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也藉由許多的方式呈現,有紀錄片、電影、小說與散文,亦或是展覽...等,透過不同的媒介述說與揭露,讓這段故事逐漸的被世人所了解,了解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上,在每天日常生活之中會走過的建築之間,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不再只是可以放假的紀念日,或僅僅是一處可供人休憩的紀念公園。

長大後得知以往接受的教育內容,缺乏了許多臺灣的在地歷史,回顧這段學習的歷程,心理上有著一種被剝奪感(知的權利),以及被欺騙的感受(以教育的方式灌輸非全貌的訊息),只能感嘆著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這樣從小失去好好認識這塊土地上所發生過歷史的機會,不過幸好現在的我們有更多元的方式,可以進一步的去吸收相關的知識,在這塊我們生長的地方所發生過的事情,運用自身的邏輯思考能力去明辨是非,避免因為錯誤的選擇而再次重蹈覆轍,猶如《殘骸書》的作者陳列在書中提及鮑爾的名言:『我們無法在這塊土地上創造出天堂,可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些什麼,好讓這塊土地不致淪為地獄。』在我們身邊發生的種種事件,都與每個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所做的選擇息息相關。

為我們未來想要的生活,了解以往的歷史引以為戒,
對身邊的人、事、物多一點思考與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尖端暢銷展
  • 秋冬旅遊大展
  • 商業思考筆記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