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文/ 石昭永
台南美術館館長 序 文/ 林育淳
為台南注入新血的美術館 序 文/李清志
碎型遮陽是有專利的
以碎化的平台去應對台南的都市尺度
競圖時以為一館表面是紅磚而不是面磚
可以隨意進出公園的美術館
南美二館地下室補強工程
結構系統類似堆疊的貨櫃
有效降低建築物表面溫度的碎形遮陽
所有的展覽空間都是圍繞著中庭
Arup的綠建築構想
碎形遮陽的抗強風實驗
快速設計施工的美術館
三座主要鋼構核心最先豎立
配合都市尺度的展場設計
結構轉移層
南美一館的集會堂並不是歷史建築物
懸吊的橋及帷幕牆
大屋頂及遮陽結構是獨立的
中央核心上方的銜接軸是最困難的構件
入口是可以完全打開的捲門
中央補助款大約占總經費三分之一
和龐畢度梅茲分館有接近的空間組織
提供不同的視角觀賞藝術品的機會
歷史建築物總是有你想像不到的構造
複雜又耗時的美術館設計會議
美術館西北側的榕樹群
原本的空間計劃中並沒有實驗劇場
台南美術館的專案建築師
台南美術館工地的特殊影像
台南美術館的公共藝術
原研哉參與了指標及環境設計
燈光設計Lighting M
南美館建築模型
坂茂是台灣香腸的愛好者
美術館一館的超大榕樹
考慮氣候的金屬碎型遮陽材料
坂茂紙管的運用,最早是因為經費不足
台南美術館的空調風管系統
新舊建築間類似台南小巷的空間
陳輝東老師是南美館第一任董事長
專案建築師矢田康順 (Yasuyori Yada)
決定空間質與量的靈魂人物
景觀建築師佐佐木葉二
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