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於縫-合
莎莉.梅弗
在創作《神奇好眠床》的圖象時,我彷彿親身去拜訪了世界各地孩子們居住的地方,雖然我其實是待在自己家中並沒有出門。蕾貝嘉.龐德的文字敘述,頌揚了我們之間的差異,但同時又用一個普世的主題,喚起彼此的共鳴;那就是: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安穩的睡在自己的床上。
而我的工作,就是賦予這些孩子生命力,並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居住環境。在為每一個文字描述的場景創作畫面時,我會去思考:該如何讓每個孩子的床、他們的家,能夠顯得獨特、溫暖而且舒適?要決定該用哪一種形式、細節和傳統來代表他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個國家通常都有許多種不同的就寢型態,而不同國家也往往擁有共通的傳統。
我的目標是運用建築、家具擺飾和地景作引導,為每一個地區的文化,描繪出獨特的場域氛圍。我研究了各個地區,觀察每一地區孩子們的照片和他們的生活情境,包括室內和戶外、過去和現在。我對於他們的傳統形式和設計格外感興趣,也總是抓住每一個機會去表現織品的細節。舉例來說,在阿富汗那個跨頁,我用自然染色的毛紗來編織地毯,而在日本那個跨頁,則運用法式結粒鏽來做出櫻花。
這本書裡的所有畫面,都是用手工完成的。我用刺繡、纏繞,然後把各種材料組合在一起,運用的是多年經驗累積所發展出來的技法。兒少時,我從母親和祖母那裡學會了縫紉,如今我很開心能夠以新的、創意的方式來承繼傳統技法。雖然,用手工縫製所有物件,勢必得花很多時間,但是,機器並無法產出我所要的畫面和感覺。我發現,最能傳達我所想像畫面的方式,就是用雙手去操作所有的材料,將它們變為真實,來分享給所有人。我先藉由針和線,做出立體的人物形貌,再用布料、珠子和鐵絲完成其它部分,例如角色的特性、道具、淺層的風景、微型的舞台布景,然後將所有物件縫在一個織物背景上。我比較喜歡用小尺寸的背景來創作;你手上這本印刷複製品,跟我作品的原始尺寸是相同的。
通常,我都是用線或絲帶來構成所有的物件,但有時我也會用小刷子在木頭珠子上繪畫、著色,例如 孩子們的臉。各種類型的珠子、縫紉材料,甚至真的竹片也會用上,來製作完成床具、屋頂的瓦片,以及其他各種建築物的細節。
製作每一個物件和場景,然後將它們縫合在一 起,成為一組又一組孩子們稱之為家的地方⋯⋯這一切過程充滿樂趣。當你們翻閱這本書,彷彿環遊了全世界,並看見所有孩子舒適的蜷臥在各自的床上,我希望你們享受所看見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