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心理祭
少年讀論語:世代必讀國學經典,輕鬆理解古文脈絡,作文應考得分關鍵(全套3冊)

少年讀論語:世代必讀國學經典,輕鬆理解古文脈絡,作文應考得分關鍵(全套3冊)

  • 定價:1260
  • 優惠價:7882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12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少年讀世說新語》編著者張小椿又一傑作!
專為青少年打造的經典國學讀本――《少年讀論語》系列
一揭古文祕辛,讓最苦惱的「子曰」不用背就懂;
拆解國學經典,和史上最狂哲人孔子變成好朋友;
輕鬆理解古文脈絡,閱讀力、作文力、應考力一舉到位!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是孔門師生的言行錄,也是孔子一生的主要記載。本系列由最會說故事的歷史老師張小椿精心編著,帶領青少年讀者一起跨越時空,和孔子相遇!

  《少年讀論語》提供青少年一個全面認識孔子的機會,了解他的生平,看他遇過那些人生難關,也認識一下他那些多才多藝的門生,讓孩子心中模糊的哲人形象更清晰,知道孔子也是個有血有淚、會犯錯有時甚至會強詞奪理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聖人。

  因孔子在中國歷史文化上之主要貢獻,厥在其自為學與其教育事業之兩項。後代尊孔子為至聖先師,其意義即在此。——國學大師 錢穆先生

  《少年讀論語1:孔門弟子不簡單》
  主要收錄孔門十哲——(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學)子游、子夏——與孔子對話、相處的生動故事。孔門弟子性情各異,自有精彩,他們有的道德高尚,有的辯才無礙,有的政治能力強,有的文采出眾。讀孔門弟子的故事,彷彿他們就在眼前。

  《少年讀論語2:跟著孔子腳步走》
  深入認識孔子的身世、政治理念和教育事業。作為學人,他勤奮好學,透過觀摩學習,成為祭祀專家,更精通駕馭、射箭等六藝;作為教師,收弟子三千,誨人不倦;作為儒學傳道人,一生都在實踐理想,周遊列國十四年,謀求出仕的機會。難怪史學家司馬遷讚美他:「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少年讀論語3:孔子都在想什麼?》
  闡明孔子的哲學思想,關於他對仁義禮智信、天命、益友與損友、君子和小人、鬼神、教育主張等全面看法,透過與學生的問答式教學中,深刻體驗孔子的因材施教所帶給學生的啟發。孔子關於仁的廣博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是影響後世深遠。在這集中,還可以發現孔子是個狂熱音樂迷呢!

本書特色

  ◆ 打造國學基礎:透過孔子與弟子活潑生動的對話,潛移默化哲人的思想精華。
  ◆ 經典原文精選:精妙有據的原典釋義,輕鬆理解近160篇《論語》,精熟文言文。
  ◆ 成語運用增值:出自《論語》的延伸成語活用,210 則成語典故讓國文能力迅速增值。
  ◆ 培養思辨精神:每篇故事搭配「想一想」提問,幫助省思和分析能力。
  ◆ 古文知識輕鬆學:包羅萬象的文化知識,輕鬆奠定國學素養。

  *閱讀年齡:10歲以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小椿


  一九八四年生於江西贛州,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研究所畢業,現任小學語文教師、福建省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研究員。近年致力於《論語》、《世說新語》、古詩等國學經典研究,並開發適合青少年的系列課程。開設微信公眾號「國學椿秋」,已编著出版《少年讀世說新語》系列,《讀詩賞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等作品。學知識、養興趣、開格局,立志成為一名會講也會寫歷史故事的語文教師。

繪者簡介

陳昕


  一個在屏東成長、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人。就讀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期間,即開始將心力放在各式出版品的插畫繪製,特別是兒童繪本的插畫以及人物設計。

  E-mail:hchen05@alumni.risd.edu
 
 

目錄

《少年讀論語1:孔門弟子不簡單》
前言 孔門弟子,彷彿就在眼前
1.    餓著肚皮做學問——顏回的故事1
2.    顏回死得早——顏回的故事2
3.    敢說真話的大孝子——閔子騫的故事
4.    怎麼會得這種病?——伯牛的故事
5.    耕牛的兒子——仲弓的故事
6.    最昂貴的晝寢——宰我的故事1
7.    師生間的辯論——宰我的故事2
8.    獨立思考的學生——宰我的故事3
9.    高級飯桶——子貢的故事1
10.    善問的智慧——子貢的故事2
11.    窮開心,富好禮——子貢的故事3
12.    多才多藝的學生——冉有的故事1
13.    妥協的藝術——冉有的故事2
14.    可愛的老學生——子路的故事1
15.    知道就是知道——子路的故事2
16.    把帽子戴正才死——子路的故事3
17.    殺雞用牛刀——子游的故事
18.    學習的門道——子夏的故事1
19.    學好了就去做官——子夏的故事2
20.    過與不及都不好——子張的故事1
21.    腰帶上的課堂筆記——子張的故事2
22.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曾子的故事1
23.    自己管自己——曾子的故事2
24.    春遊志向——曾晳的故事
25.    問題學生——樊遲的故事
26.    和老師有點像——有子的故事
後記 難讀的經典怎麼讀?

《少年讀論語2:跟著孔子腳步走》
前言    君子固窮
1.    像山丘的頭——孔子的身世
2.    窮人家的孩子——幼年的孔子
3.    基層公務員——年輕的孔子
4.    十條肉乾的學費――孔子開辦私學
5.    鬥雞引發內亂——魯國的政局
6.    當國君就要像國君——到訪齊國
7.    您為什麼不從政?——從政之路1
8.    陽貨送豬——從政之路2
9.    叛臣的邀請——從政之路3
10.    為君難,為臣不易——從政之路4
11.    功敗垂成——從政之路5
12.    齊國的美人計——從政之路6
13.    沒人了解我——周遊列國1
14.    在匡地遇險——周遊列國2
15.    見南子的爭議——周遊列國3
16.    衛靈公的臉色——周遊列國4
17.    像一隻流浪狗——周遊列國5
18.    在陳國斷糧——周遊列國6
19.    父親偷羊,兒子怎麼做?——周遊列國7
20.    蔡國的隱士們——周遊列國8
21.    會輔佐衛君嗎?——周遊列國9
22.    回到魯國——周遊列國10
23.    國策顧問——回到魯國1
24.    季氏將伐顓臾——回到魯國2
25.    知我者只有《春秋》——回到魯國3
26.    我不想說話了——回到魯國4
孔子年表

《少年讀論語3:孔子都在想什麼?》
前言 偉大的哲人
1.    敬畏天命,相信天命
2.    孔子是聖人嗎?
3.    管仲是仁人嗎?——孔子的觀點
4.    如何成為君子?——關於君子1
5.    子產是位君子——關於君子2
6.    君子坦蕩蕩——君子和小人的區別1
7.    君子喻於義 ,小人喻於利——君子和小人的區別2
8.    不一樣的回答——仁是什麼?1
9.    剛毅木訥近於仁德——仁是什麼?2
10.    實踐仁德,全憑自己——仁是什麼?3
11.    什麼是孝?——孝的主張1
12.    如何盡孝?——孝的主張2
13.    交朋友有方法——關於交友1
14.    益友還是損友?——關於交友2
15.    孔子的朋友——關於交友3
16.    說話不算話——關於誠信1
17.    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嗎?——關於誠信2
18.    把智慧隱藏起來——禮的思想1
19.    留羊存禮——禮的思想2
20.    心裡明白,卻裝糊塗——禮的思想3
21.    熱心卻幫倒忙———禮的思想4
22.    音樂狂熱——對音樂的看法
23.    思無邪——怎麼讀《詩經》?
24.    學習沒有一定的老師――教育主張1
25.    好學是件快樂的事――教育主張2
26.    學習要講求方法――教育主張3
《論語》名句選

 
 

《少年讀論語1:孔門弟子不簡單》導讀

孔門弟子,彷彿就在眼前
《少年讀論語》作者張小椿


  孔子曾說:「只要是主動給我十條肉乾,我從沒有不教誨的。」若以此計算:弟子三千,每人十條,就是三萬條,這樣孔子都可以不用教書,改開豬肉鋪了。但所謂弟子三千,其實是形容孔子弟子人數眾多,並非認定孔子有三千名弟子。此外,三千弟子是指孔子終其一生所收的弟子,並不是同時收的,況且人的精力有限,能當面接受孔子教導的只是一些核心弟子,其他的弟子則由核心弟子來教。而十條肉乾的說法,是形容見面禮的微薄,學費是另外計算的,有錢的多繳,別說繳十條肉乾,牽一頭豬來都有可能;沒錢的少繳,甚至沒繳的也大有人在。

  因年代久遠,很多弟子只留有姓名,並未留下具體的相關事蹟。孔子的弟子大都是魯國人,甚至有不少人是孔子的親戚朋友,如他的外婆家族顏氏。絕大多數弟子都是平民百姓,也有少數是貴族子弟。還有父子一起拜入孔子門下,互為同學的:如顏路和顏回,曾晳和曾子,而且都是兒子學得比父親好。

  根據入學年分,孔子招收弟子分為三個時期。一、在三十歲左右開始收弟子,開辦私學。秦商、顏路、伯牛、子路、漆雕開、閔子騫等弟子相繼拜入門下。三十六歲那年,孔子從齊國返回魯國,魯國政局混亂,孔子沒機會做官,便專心當教師,傳道授業。二、三十六至五十四歲,近二十年間,孔子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學問、教育學生,所以弟子愈來愈多。這個時期新入師門的主要弟子有:仲弓、冉有、宰我、顏回、子貢、子羔、子賤、巫馬期等,都是孔門中最頂尖的弟子。隨著辦學規模愈來愈大,影響愈來愈深,孔子迎來教育事業的全盛時期。三、五十五至六十八歲周遊列國期間,孔子又收了子思、子遲、子羽、子華、有子、子夏、子游、曾子、子張、司馬牛等著名弟子。孔子六十八歲返回魯國後,潛心著書立說,弟子收得不多。此外,像公冶長、曾皙等諸多弟子因生卒年不詳,無法確定是什麼時候拜入師門。

  限於篇幅,本冊主要收錄「孔門十哲」及子張、曾子、有子等重要弟子的相關故事。孔子門下傑出弟子眾多,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什麼呢?

  孔門十哲是按照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四種學科排序,各取所

  長,論字排輩。德行是指品行道德高尚,代表弟子是顏回、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言語指說話辯論能力,代表弟子是宰我和子貢。政事指當官的政治才能,代表弟子是冉有和子路。文學是指精通古代文獻,代表弟子是子游和子夏。

  顏回位列德行之首,是孔門中的超級大學霸,在《論語》中出現二十一次,幾乎每一次都被孔子誇獎,就連去世了也繼續誇。他孜孜不倦、安貧樂道、不頂撞師長、不隨便發怒,不犯同樣的錯誤……這些確實是顏回難能可貴的品性。可惜顏回如此優秀,二十九歲頭髮全白,四十一歲便英年早逝,這可能與他平時過於勤勉,操勞過度有關。顏回教會我們,學習能提升個人修養,擁有充實的人生。

  宰我名列言語第一,他遇事認真思考,敢於大膽表達觀點,不會一味奉行老師的教誨,用「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名言來形容他再貼切不過,常與孔子爭辯。像是對於父母過世後,「孝子要守喪三年,還是守喪一年」這個問題,宰我的觀點明確,理由充分。但宰我據理力爭,被孔子臭罵一通,兩人不歡而散。為了類似的問題,宰我在平日的課堂上也沒少頂撞老師,引起孔子強烈不滿,成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的「問題學生」。

  其實像宰我這般獨立思考又勇敢堅持的學生相當可貴,當學生的意見與老師相左時,如何適當提出自己的觀點,又能讓老師接受,可是一門大學問;反之,老師如何在容許學生的異己思想,孔子的態度似乎也值得檢討。

  子貢名列言語第二。他善於提問,悟性極高,周全通達,在孔門眾弟子中,官做得最大,生意做得最成功,與孔子的感情也最深厚。他善於用不同方式提問:一、打破沙鍋問到底。對於重要且複雜的問題,三言兩語很難解釋透澈,必須不斷追問,才能獲得最清楚的答案。二、善用譬喻發問。三、善於提出「半成品問題」,對於所提的問題,先行思考,再向老師請教,經由老師的提點,精益求精。

  冉有多才多藝,不僅善於理政,還是理財高手,可以說是古代的金融天才。此外,他還懂得軍事,在孔子返國前夕,他提早回到魯國,擔任季氏的家臣,幫助魯國打敗齊國,立下不小的戰功。冉有並非完全聽從老師的教導,在諸多方面與孔子的主張都不盡相同。冉有的諸多想法雖然不符合孔子的原意,卻是理想與現實間不得已的妥協。

  子路生性耿直,脾氣火爆,在拜入孔門之前,甚至還霸凌過孔子。正因為這樣的脾氣,沒少挨孔子批評。《論語》中子路出現四十二次,就被孔子狠狠批評了四十二次。眾弟子中,宰我被罵得最慘,子路被批得最多。不只彈瑟的「殺伐之聲」罵,連孔子問弟子們的志向,子路沒舉手,就起身說出答案,孔子也要罵。當然,孔子做錯事,子路也沒給好臉色,師徒倆互相較勁,著實有趣。然而孔子無論去哪兒都會帶著子路,如同貼身司機兼保鏢,孔子年老時還說:「自從仲由跟了我,那些罵我的話我再也聽不到了。」可見當時罵孔子的人不少。如此敢愛敢恨、有血有肉的弟子,後來竟捲入衛國內亂,不幸遇害,孔子悲痛萬分,不久便與世長辭。

  除了孔門十哲,子張、曾子、有子等也是孔子極為重要的弟子。

  曾子生性愚鈍,但勤能補拙,最終成為孔門最出色的弟子。他是《論語》的編者之一,還寫了《大學》;曾子的弟子子思寫成了《中庸》;子思的再傳弟子當中則有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可見曾子的重要地位。

  孔門弟子,性情各異,自有精彩,讀他們的故事,彷彿看到他們的身影就在眼前。

《少年讀論語2:跟著孔子腳步走》導讀

君子固窮
《少年讀論語》作者張小椿


  西元前四九二年的某一天,孔子師徒一行人輾轉來到鄭國,卻走散了,子貢四處打聽老師的下落。

  路人回答:「東城門那兒有個人,長相奇特,腦門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腰以下比禹短三寸。一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模樣,活像一隻流浪狗。」

  子貢找到孔子後,如實轉告路人的話,孔子笑著說:「他描述的不一定像,但說我像流浪狗,的確如此!的確如此!」

  談及孔子,我們常聽到的是稱呼他為聖人,說他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不食人間煙火,高尚無比,孔子怎麼會承認自己像是無家可歸的流浪狗呢?

  我們先來說說他的姓名和長相。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家裡排行老二(古人將兒子、女兒分開排行),有一個跛足的哥哥和九個姊姊。孔子生下來時,頭頂凹陷,周圍凸出,像魯國的尼丘山,所以父親替他取名為丘。他的身高有九尺六寸,換算起來超過兩百二十公分,稱得上是「長人」。

  再來看看孔子的身世。孔子的先祖是宋國人,本有機會當上國君,但個性謙虛讓賢,後來被權臣迫害,遷到魯國。父親叫叔梁紇,力氣很大,是名勇猛的武將,做了鄹縣縣長。孔子三歲時父親過世,十七歲時母親也死了。他十九歲結婚,二十歲生子,二十多歲時當過一陣子基層公務員,三十歲開始招收第一批弟子。五十一至五十四歲發跡,從中都宰做到司空,再做到大司寇,是人生最風光的時期。五十五至六十八歲周遊列國,歷經磨難,九死一生。六十八歲好不容易回到魯國,從此潛心著書立說。七十三歲與世長辭。

  孔子的一生豐富多彩,有三點值得留意:

  一、作為學人,學而不厭。窮苦的身世經歷,讓他對人世間的疾苦有更深刻的體察。孔子和一般人一樣,也娶妻生子,要謀生養家,因此,孔子學了許多技藝。孔子幼小時就對祭祀很感興趣,透過不斷學習,成為著名的祭祀專家,每有婚喪嫁娶或是重要祭祀,都來請他主持。孔子藉此見習熟知各種禮儀、賺錢貼補家用。此外,孔子還擅長駕馬車,精通射箭,多才多藝。旁人覺得奇怪:難道孔子是聖人嗎?怎麼知曉這麼多技藝?孔子答道:「我自幼貧賤,因此學會了不少卑賤的技藝。真正的君子會這麼多技藝嗎?不會的。」

  關於好學,孔子提出許多觀點:「十戶人家聚居的地方,一定會有像我這樣忠誠守信的人,只是他們不像我這樣好學罷了。」「對於任何學問和事業,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學習了,然後時常實踐,學以致用,不也是一件高興的事嗎?」

  孔子終生孜孜不倦,勤奮好學,最終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有學者因此稱他為「學人」。

  二、作為教師,誨人不倦。孔子從三十歲招收第一批弟子直到逝世,共收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賢,還有最頂尖的孔門十哲。孔子開創中國私學教育的先河,溫故知新、因材施教、舉一反三、不恥下問等諸多教育理念與方法,至今仍熠熠生輝。

  三、作為傳道者,君子固窮。孔子開創儒家學派,一生都在謀求出仕做官,踐行自己的理想主張,但除了五十一至五十四歲之間有過短暫的得意時光,其餘時候大多顛沛流離,不被重用。
 
  以孔子周遊列國時遭受的困厄為例,五十五至五十九歲離開魯國前往衛國、事衛靈公、過匡被圍、經蒲返衛、半途又被圍,差點被害。六十至六十三歲離開衛國去了陳國,事陳湣公,半途中險遭桓魋追殺。六十三至六十八歲離開陳返回衛,事衛出公,半途絕糧於陳蔡之間,師徒一行差點活活餓死。直到六十八歲,幾經輾轉後才返回魯國,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

  絕糧陳蔡那段尤為感人,跟隨的人都餓病了,起不了身,子路、子貢等人很生氣,甚至對自己的思想主張產生懷疑:是我們的理想主張不對嗎?為什麼我們一心為國為民,卻落得如此下場?孔子卻淡然一笑,說:「君子雖然窮困,卻有所堅持;小人一窮便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孔子懷抱理想,歷經磨難,前後十四載,卻沒有一個國君能真正採用他的理想主張治國,他沒有棲身之所,甚至無法保障自身的性命安全,惶惶如喪家之犬。孔子說自己是流浪狗,不僅是自我解嘲,更像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可憐又可歎。

  春秋時期,禮壞樂崩,邪說暴行橫行天下,孔子心想既然自己的思想主張行不通,便透過歷史,借助文字的力量來警示那些殺父弑君的亂臣賊子,於是他編著《春秋》。子路等弟子雖然早就看出孔子的思想主張無法施展,但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時刻不忘肩上的責任與擔當,這種淑世的精神正是儒家思想最可貴之處。

  孔子不是聖,而是人,是勤學好問、學而不厭的學人;是愛生如子,誨人不倦的優秀教師;是不得意失志,卻君子固窮,對國家社會抱有強烈責任與擔當的傳道者。面對挫折,身處窮困,孔子始終堅守理想,勇於擔當,散發出絢麗的生命光芒,因此留名千古,光耀古今。                                

  我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重點參考錢穆先生的《孔子傳》,也藉此特別向已故的錢穆大師致敬。

《少年讀論語3:孔子都在想什麼?》導讀

偉大的哲人
《少年讀論語》作者張小椿

  
  孔子是偉大的哲人,創立儒家學派,他關於仁義禮智信的思想,以及對教育、交友、君子和小人的論述,都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孔子依照人品,將人大致分為:聖人、仁人、君子、善人、賢人、有恆者、野人與小人。聖人的境界最高,要成為聖人有兩個條件:一是有掌管萬民的高位,二是生而知之的天才。由於子貢、宰我等弟子極力頌揚,加上後世歷代帝王領袖加強統治的需要,不斷神化孔子的地位,使孔子成為眾人口中的聖人,儘管他自己矢口否認。

  仁人要修養自己,使上位者感到安樂,不僅自己要站得穩,也要讓別人站得穩;不僅自己事事達成,也要讓別人事事完滿。孔子認為自己並未做到,所以算不上是仁人。

  聖人和仁人難以企及,但一般人都可以成為道德品行高尚的君子,所以孔子教育弟子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成為君子。君子少說多做,內外兼修,善於反思,博學多才。小人是君子的反義詞,君子心胸坦蕩,小人憂愁悲戚;君子安詳舒泰而不驕橫凌人,小人剛好相反;君子遇事嚴格要求自己,小人遇事苛求別人;君子在乎義,小人只看利;君子有所敬畏,小人無所畏懼。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關於仁,孔子告訴顏淵:「克制住自己的欲望,用禮儀來規範自己,就叫『仁』,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話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關於仁,孔子給仲弓(冉雍)的回答是:「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司馬牛、子張、樊遲等不少弟子也曾向孔子請教什麼是仁,他的答案豐富多元:質樸木訥、關愛別人、平日態度端莊恭敬,做事嚴肅認真,對別人真心誠意都是仁……仁的思想博大,而關於仁的不同解釋,也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例證。

  「孝」是古代社會倫理的基礎,但很多人誤以為讓父母吃飽喝足就是孝,這只是孝道的第一個層次「孝養」,只滿足父母的口腹之欲,是「養口體」。第二個層次是對父母和顏悅色,發自內心深處的遵從恭敬,是「養心志」。

  交朋友是一門學問。孔子認為,首先一定要真誠相待,其次得適當保持距離。朋友犯了錯,作為好友要好言相勸;如果對方不聽從,就再次委婉勸諫;但朋友還是執迷不悟,不須強行要求朋友一定要聽從自己的建議。朋友之間要志趣相投,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相互切磋共進。

  「誠信」也是孔子經常提到的話題。為人處事當然要有誠信,但也要懂得變通,不能把誠信當作鐵律或教條,無時無刻、事事遵守。在孔子看來,君子講大信,不講小信。

  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則由「禮」來約束規範,禮具有鮮明的階級特性,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孔子主張恢復周禮,但孔子所處的年代已是兩百多年後的春秋時期,因而遭到許多非議。為了學習周禮,年輕時的孔子甚至不遠千里前往洛陽向老子請教,卻被老子嚴厲批評。

  春秋時期禮壞樂崩,士反大夫,大夫反諸侯,諸侯反天子。魯國的三桓屢屢僭越違禮,越級祭祀泰山,甚至用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之舞,孔子無可奈何,這是哲人在面對政治時的無奈。

  孔子是萬世師表,是開創中國私學教育的先河,教導出許多著名弟子,他探討學習的態度、方法及目的等教育核心問題,至今仍熠熠生輝。

  本書設定以青少年讀者為主,並非研究孔子思想的學術專著,對於孔子的思想論述無法面面俱到。孔子採取問答式教學,他的許多思想往往是在回答學生問題時得以闡發,本書編寫的原意是說明、整理《論語》中出現過,和孔子思想及青少年生活密切相關的論述,期望讀者對孔子的思想有較深的認識。
 

詳細資料

  • ISBN:4711488870004
  • 叢書系列:經典館
  • 規格:平裝 / 784頁 / 17 x 22 x 4.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少年讀論語1:孔門弟子不簡單》
 
第一章 餓著肚皮做學問——顏回的故事1
 
顏回(字子淵,春秋末年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更是「超級學霸」,他在《論語》中出現過幾次,就被孔子讚美了幾次。子路則是每次出現都被孔子批評,兩人形成鮮明對比。
 
顏回被孔子讚揚的主因是「好學」。魯哀公曾詢問孔子:「在你眾多學生之中,誰最好學?」孔子答道:「有一個叫顏回的孩子很好學,他不拿別人出氣;有過失不再犯。只可惜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學生,再也沒聽過好學的人了。」當時魯國的權臣季康子也問過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顏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顏回好學過人,有以下這些表現:
 
一、勤奮好問
 
學習沒有捷徑,唯有勤奮刻苦才是正道。顏回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及時複習,細加體悟;他起早貪黑,背誦經書,不知疲倦。對顏回來說,孔子不僅是老師,更是偶像。孔子教授的知識,他都潛心研究,就算無法在第一時間完全理解,依舊樂此不疲。孔子稱讚他:「聽我說話始終如一,永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一個人吧!」
 
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連顏回這樣好學的弟子有時候也會暈頭轉向,孔子便會在關鍵之處加以指導,更會循循善誘,以各種文獻豐富弟子的知識,以禮節約束弟子的行為。
 
不過,學問不一定都是向老師請教來的,向同學求教也是重要途徑之一。照理來講,顏回學得這麼好,一定有不少同學向他請教學問,但是顏回虛懷若谷,常向學業不如他、輩分比他低的同學請教。
 
小師弟曾子對此深有感觸:「有能力的向沒有能力的人請教,學問大的向學問小的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學富五車卻像空無所有一樣;即使因此被人冒犯了,也從不計較。我的一位朋友就是這樣。」這位朋友就是顏回。顏回的行為和孔子所宣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完全吻合。
 
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單憑一位老師肯定忙不過來,所以許多學者認為能當面受教於孔子的,就只有那幾十位,而其他弟子則大多由學得好的弟子來教授。
 
二、安貧樂道
 
顏回家境貧窮,家人原本指望他能夠當官或經商,但顏回自從十三歲拜入孔子門下,直到四十一歲逝世,沒擔任過任何官職,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學業上。就算物質生活貧困,只能吃鹹菜、喝稀粥、住茅屋,顏回也不以為意。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5.0
|
2024/04/06
少年讀論語集結孔子的智慧,用白話文開解看不懂的文言文,經典的儒家哲學思想,跟隨孔子的腳步,潛移默化孩子做人處事與待人接物,是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1/30
分散在不同的語錄體,要用很大力;
串連起來的語錄體成為故事,
看得很輕鬆,又能與孔子對話~~

**摘自文章中的特推原因:
一、小椿老師把《論語》裡每句話按照孔子生平的時間線重新排列組合,並完整交代了孔子說話的背景故事,如此不僅《論語》的內容完整了,聖人一輩子的生命歷練也完整了。簡言之:了解當時的背景,孔子為何要如此說。
二、論語是語錄體的《論語》正是缺乏故事的前後串連。因為而有時我們會偏執地批評孔子講話不合時宜,恐怕都是缺乏對那些背景的了解;看著書,配著《論語》原文想想,同樣的情景下,我們能像孔子一樣堅守著自己的思想和底線嗎?簡言之:語錄體散落在各章句,無法前後串連
三、對於孔子的十哲(類似佛教十大弟子),我們的了解不多,其中把他們重要的故事串連、統整在一起,以看故事的方式去了解,並附錄上論語的章句。這樣的脈絡會更清晰
四、孔子是很靈活變通的人,所以他的每個時期都有年輕人想要跟他交朋友、請教!就好像生活中的選與一樣,鞏固基本盤之外(原本認同者),爭取中間選民認同(更多人可以認同),尤其是要開拓年輕選票(認同最重要)

#更適合年青人一起買來閱讀
少年讀論語
第一本:談孔子的十大弟子為主
第二本:跟著孔子一生的經歷和週遊列國
第三本:依照主題分類敘說,例如:仁、交友、誠信等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與每個奇想相遇】兒童故事小說展~遨遊文字世界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尖端暢銷展
  • 秋冬旅遊大展
  • 商業思考筆記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