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
Stay True保持真誠(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

Stay True保持真誠(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

Stay True: A Memoir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4年10月2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以膠捲般質地,投放家與友情的記憶

一起活過那段記憶的你,現在過得好嗎? 作者徐華是成長於80年代的台裔二代,熱愛獨立音樂、製作小誌和錄音帶合輯的他,從小浸潤在各式美國次文化裡。回憶錄看似在寫家庭、友誼、求學往事,卻也忠實記錄了身為亞裔美國夢家庭二代,如何冷靜看待跨文化在身上留下的痕跡。開篇最動容的一段,是描述幼時父親因公必須長期返台,卻仍透過傳真機與兒子分享生活、解答人生疑惑,同時折射出移民世代的生命洞察。而橫跨全書主要篇幅的大學生活記憶,則用滿滿的音樂、書籍等文化符號,以一種久違的、類比時代的膠捲質地,重建了那個時間流動緩慢的年紀,以及與早逝摯友的相處點滴。人生無法再活一遍,但書寫可以讓回憶與生命活成永恆。

優惠組合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OKAPI 推薦

  • 你在光陰中照見自己了嗎?──陳德政談普立茲首獎作品《Stay True 保持真誠》

    文/陳德政,|,李仲哲,|,二十張出版2024年03月07日

    圖片提供:二十張出版 《Stay True 保持真誠》的作者徐華,生於一九七七年,而我則是一九七八年生,我們基本上是同一代人。他作為台裔美國人,爸媽都是台灣人,在他們的青春時期——也就是六、七○年代——移居到美國,心中懷著美國夢。我們可以留意,半世紀前的美國和現在的美 more
  • 熊一蘋/每個細節都發出轟然巨響,組裝在亞裔主題上──讀《Stay True 保持真誠》

    文/熊一蘋2024年01月23日

    我是在對內容沒有任何預期的狀態下翻開《保持真誠》。我唯一知道的只有兩件事:作者是臺裔美國人,還有我應該會喜歡這本書。我得到的閱讀體驗讓我決定放棄綜觀性的評價,只是順著我讀到不同段落時的思緒轉變一一說下去。首先,我以為這會是兩代人在美國與臺灣之間移動與對話的家族史,伴隨著非常多的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一部台裔美國人的成長故事,一則獻給逝去好友的真誠告白

「一部優雅而深情的成年記述。」
──2023年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評語

★2023年美國普立茲自傳文學獎.美國書評人協會獎獲獎作品
★2022年《紐約時報》、《時代》、《滾石》、NPR等各大媒體年度好書

「因著這本書,亞裔文學的發展來到了新的高度。」──《紐約雜誌》
「深層的情感在我閱讀此書時奔流而來。」──湯婷婷,美國文學傑出貢獻獎得主
「寫作最開闊、嚴密、寬恕而溫柔的樣貌。」──王鷗行,艾略特獎得主

  ▌「在那年紀,時光飛逝。
  你心急地想要有所作為,當事情發生,卻又忘了去記住。
  一天像是永遠,一年長若一個地質年代。
  我們熬夜,任腦中盤踞狂想出萬事萬物的道理,只是忘了寫下。」

  十八歲那年,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的徐華,渴望在大學找到氣味相投的同類。但好友阿健彷彿與他來自不同世界:他是台灣移民的兒子,阿健則出身移民美國數代的日裔家庭。他喜歡獨處製作小誌、泡唱片行,阿健則喜愛跳搖擺舞、是兄弟會成員。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但無數夜晚的抽菸漫談、開車兜風聽歌、課業上對亞裔身分的思考激盪,竟讓他們成為最好的朋友。

  然而,一場派對隔天,阿健死於一起毫無預期的劫車事件。兩人前一晚被打岔而中斷未完的對話,就這麼停留在那晚阿健住處的陽臺上。「唯一還在前行的,發生在紙上,在於字與句的累積、在於段落集結成頁。」徐華在一本他於阿健死後買下的空白筆記上寫道。然而是否有一天,書頁會寫盡、記憶體的容量會有所不足……

  「一個人若愛友誼,他必然要愛未來。」──德希達

  如何離開你而不拋棄你?對徐華而言,寫作帶來另一種活在當下的方式。略去當下的質地與緩慢,將當下轉化為語言。日記中,他反覆審視發生在兩人之間或大或小的事件對彼此生命的影響,將那些與阿健已然開啟、但始終未完的對話延續下去。於是這麼一寫,便是二十個年頭──徐華細細寫出了一種說明自己的方式,探討追尋自我身分、處理複雜的親子關係、發掘新興趣乃至在此過程中發展友誼的感受。

  ▌「有些事物將你推離家鄉,另一些事物則將你拉去遠方。
  機會在一地乾涸,又在另一地湧現,
  你則跟隨通往看似更好將來的應許而遷徙。」

  在本書中,徐華按時間線性書寫,娓娓道出自己成長與尋找歸屬的過程。台灣移民第二代的他,一九七七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後隨父母搬遷、定居加州灣區。一家三口的生活,在徐華上高中後出現變化,台灣半導體產業起飛,他的父親因此調回台灣工作、與家人分隔兩地,靠著兩台傳真機維繫感情。

  多半時候,父親會透過傳真幫助兒子完成數學作業,但有些時候,父親的回覆裡會寫下他認為兒子會感興趣的話題,以及人生道理。「生命有著兩難,你必須找到意義,同時接受現實。如何應對這種衝突是我們每個人的挑戰。你怎麼想?」

  那年,超脫樂團(Nirvana)的主唱科本自殺,父親便是透過傳真機寫下了安慰與教導。

  是否接納人生一切順境與逆境皆是養分?回憶起青春時代,當時的徐華只想成為標新立異的人。他大量接觸晦澀難懂的學術理論、聆聽非主流音樂、製作小誌,都是為了描繪全新的自我輪廓、活成一個全新的人格。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的時光,他在開放自由的學風、笑鬧與蠢事中恣意成長,被迫在摯友過世後面對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全面翻轉。

  本書書名Stay True,是徐華與阿健私下在信件結尾使用的祝福語,意即「保持真誠」──無論如何,都要對朋友真誠,對自己真誠,對自己可能成為的那人保持真誠。本書圍繞著一段短暫而深刻的友誼展開,既是一段艱難而傷感的成年記述,也是一則哀悼也歌頌友誼的真誠告白。

  「寫他就像跟他再活一次。我想直到現在有點年紀了,我才漸漸明白,縈繞不去的不該只有悲傷,還有那些好時光。」──徐華

得獎紀錄

  ──囊括2022年度各大媒體、網站、書評最佳書籍──
  ★2023年美國普立茲自傳文學獎
  ★2023年美國書評人協會獎自傳大獎
  ★2023年卡內基獎章提名
  ★《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紐約客》年度好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時代》雜誌年度好書
  ★《大西洋月刊》年度好書
  ★《Vogue》年度好書
  ★《浮華世界》年度好書
  ★《滾石》年度好書
  ★《科克斯書評》年度好書
  ★《出版人週刊》年度好書
  ★《讀者文摘》年度好書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年度十大好書
  ★文學網站Lit Hub年度好書

誠摯推薦

  王盛弘|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李桐豪|作家
  孫梓評|作家、《自由時報》自由副刊主編
  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盛浩偉|作家
  郭重興|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陳思宏|作家
  陳德政|作家
  蔡詩萍|作家、台北文化局局長
  盧美杏|《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
  顏擇雅|出版人
  (按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

  「一部優雅而深情的成年記述,思量的不僅是情感強烈、青春活力的友誼,更包含隨機暴力,那種暴力能夠在剎那間永遠地改變我們個人敘事的預設邏輯。」——2023年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評語

  「徐華精湛地寫出了一部革命性的作品,為亞裔美國人經典再添新冊,並為『回憶錄能做什麼?』這一概念注入新意……就徐華書中深刻反思的苦工而言,他的回憶錄所關乎的是手握遺失的碎片、也要踽踽前進的精神。」——2023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評語

  「閱讀徐華的故事時,深層情感向我奔流而來:哀悼、懷舊、惋惜、恐懼、憐憫……本書是一本至關重要、細針密縷、療癒人心的書。」——湯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女戰士》(The Woman Warrior)作者

  「本書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作家畢生思考、技藝與好奇心的總和終於在書中獲得了體現,因此每個句子出現時,都帶著一種深思熟慮、堅忍、準確的力量到來。徐華將友人殘酷的死亡作為中心主題,並用那空缺鑄造出故事──儘管有痛楚與迷惘,卻不知怎麼地以一種安定而寬大的離心力包容周遭世界。這是寫作最開闊、嚴密、寬恕而溫柔的樣貌——也就是說,這是最上乘的寫作。」──王鷗行(Ocean Vuong),《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作者

  「本書是我讀過的最好的回憶錄之一。徐華的敘事沒有浪費文字、場景或聲音,而創造了一個雙重的敘事,宛如最精心策劃的錄音帶的A面與B面。」——基斯‧萊蒙(Kiese Laymon),紐約時報暢銷書《重型:美國回憶錄》(Heavy: An American Memoir)作者

  「徐華以一種看似毫不費力的優雅與明晰,為他的靈魂流變給出一張地圖。他展現自己如何打造一副對抗世界不公義的鎧甲,這副鎧甲只以孔洞與透明打造,是唯一值得披上的鎧甲。這種善意與分享的深度難能可貴。」──強納森・列瑟(Jonathan Lethem),《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作者

  「本書讓我的心輕輕碎了。這是首輓歌,不只獻給一位朋友,也獻給其他許多感覺已然失去、無可取代的存在——一段溫柔閒散而親密的時光、一種一度可以活得年輕的方式。讓徐華文筆如此獨一無二的事物——他洞徹一切的姿態、他嚴謹的感性、他從似曾相識中創造鮮活世界的能力——都集結於這本此生難再有的書中。」——賈・托倫蒂諾(Jia Tolentino),《幻鏡》(Trick Mirror)作者

  「在這首獻給逝去友人優美而直率的輓歌中,徐華付出心血去愛、去花時間回憶並紀錄另一個人的生命細節。就此而言,他向我們展示美學如何同時由關係與可怖的失落所生產。這本回憶錄的河水安靜深邃,不裝模作樣,流向讀者,以其連接人心的能力改變我們。」——莎拉・舒爾曼(Sarah Schulman),《讓紀錄說話》(Let the Record Show)作者

  「本書豐富而知性,美妙地摹寫出生活中幾乎一切重要事物。此書以鮮明的美國移民經驗為背景來談友誼、藝術、家庭,以精確而微妙的語言寫作,讓你甚至不會注意到故事是怎麼讓你心碎再縫補起來。」──迪諾・門格斯圖(Dinaw Mengestu),《我們的名字》(All Our Names)作者

  「本書讀來令人默然揪心……說這本書是關於哀悼或是成長,都不真的公允,而且此書也不只關乎作為亞裔美國人的經驗,即使此題材數度在書中閃現。這是一本透過回憶的澱積來蓄力發勁的回憶錄,透過那些形構經驗的所有瞬間與姿態,那些凝聚成日常的點點滴滴……徐華是位隱微而不外放的寫作者,本書所敘述的歡樂時光會悄悄深入你心,挖苦玩笑通篇串接得天衣無縫。」──《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徐華就是那麼稀世的人才:一位全力投入每種主題、兼及感性與知性的紀錄者與評論者……徐華在本書中讓我們看見作者、阿健與他們朋友的故事,如何被隨意拋擲在歷史汪洋之上、認同如何受千千百百種因素形塑而成、人格如何流變、機會與命運如何可能難辨彼此。」──《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因著這本書,亞裔文學的發展來到了新的高度。」──《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一部通透而柔情的作品……本書是一份細膩優美的回憶,喚醒剛成年時的種種濫情與蓬勃。」——《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徐華筆下的情感精準得懾人,叩問悲劇中意義的可能以及敘事的價值,並同時試圖挖掘兩者。本書是一本思索深刻、感動人心的書……本書紙頁上銘印的種種靈魂探求、療癒工作、經年累月的反芻,正是喪失友情的痛,卻也向這段將會在讀者心中流連不去的友誼致意。儘管徐華自嘲地宣稱,好友一詞『……只是偶爾適用於我』,本書的餘韻久久難散,乃因此書本身就是不凡而忠實的友情之舉。」——《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自安・派契特(Ann Patchett)在《真實與美麗》(Truth and Beauty)寫她的朋友露西・葛瑞利以來,只有本書能這麼把柏拉圖式友誼寫得如此溫柔至於令人痛心。」──《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
 
  「徐華在他不凡的出道作品中交織書寫了音樂、藝術與哲學……他剖析喪友之痛,並以充滿表現力的筆法捕捉了友情的力量,以及那些由毫無道理的暴力所激起卻無從回答的問題。本書同時是一張鮮明的九〇年代生活快照、一部難以置信的人生省思,也是一首悼念亡友的動人哀歌。」——《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徐華(Hua Hsu)


  1977年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現為《紐約客》雜誌特約撰稿人、巴德學院(Bard College)英語系教授,並擔任亞裔美國人作家工作坊(Asian American Writers’ Workshop)的執行委員會成員。曾於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和紐約公共表演藝術圖書館擔任研究員,並且曾為《藝術論壇》、《大西洋月刊》、 《Grantland》、 《Slate》和《The Wire》等媒體撰稿。

  徐華的父母皆來自台灣。在台灣半導體產業起飛的年代,他的工程師父親為了更好的職涯機會,選擇與家人分隔台北與加州灣區兩地,而他則趁暑假期間拜訪台灣,兩地扎根。身為台裔第二代,他以文字寫下對於移民文化、美國價值、身分歸屬的思索與告白,本書是他初次但一鳴驚人的嘗試,真實且真誠的記述使其囊括2022年全美各大媒體年度好書,並於2023年榮獲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並獲頒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

  另著學術專著《漂浮的中國人:穿越太平洋的幻想與失敗》(A Floating Chinaman: Fantasy and Failure across the Pacific)。現與家人居於紐約布魯克林。

  Instagram|@huahsu

譯者簡介

王凌緯


  清大材料學士,北藝音樂碩士,曾任《MUZIK古典樂刊》編輯,現為自由譯者與撰稿人,主要譯作涵蓋藝文與思想等領域。

 
 

目錄

Stay True保持真誠
致謝
致台灣讀者

推薦文|徐華的手工回憶工程/陳思宏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801909
  • 叢書系列:Identity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從前,才沒有什麼在車上耗太久這回事。我們只要湊在一起,就會開車到處跑。

我一向會貢獻出我的Volvo。一來這麼做看似既酷又大方,二來這能確保所有人都必須聽我的音樂。我們之中沒人會煮飯,卻都喜歡擠上我的旅行車,來趟前往學院大道雜貨店的壯遊,到那裡大概要花六首歌的時間。我們可以純粹為了買冰淇淋而跨越灣區大橋,沿途賞析一捲全新錄音帶合輯。八八〇公路上有間二十四小時營業的Kmart,是我們有天晚上送某人去機場——極致的友誼表現——在回程時發現的。只為了買些筆記本或內衣褲而在大半夜開半小時的車,絕絕對對值得。偶爾一段寥落嘶啞的熱門曲調吸引了誰的注意。什麼啊這?這些歌我之前已經聽了幾百次,但和其他人一起聽——那才是我恭候多時的。

乘客們性格各異。有些人神經兮兮地搶著坐副駕駛座,好像自我意識全然維繫於前座似的。珊米無時不刻在開她的打火機,直到某天下午她讓手套箱著火為止。帕拉格老是取出我的錄音帶,堅持要聽收音機。安東尼,永遠望向窗外。你與他人的接觸大概不會比在擁擠的後座共繫單人用的安全帶還要緊密。

我將父母對視線盲區的恐懼銘記於心,不斷左右來回轉頭,查看兩邊後照鏡、留意鄰道車輛,然後在這過程中偷偷摸摸窺看是否有人注意到人行道樂團(Pavement)比珍珠果醬樂團(Pearl Jam)還要高明許多。我為朋友的人身安危負責,也為他們的感官豐富負責。

我有一張阿健與蘇西在後座並肩而坐的照片,那時我們正要啟程來趟公路小旅行。他們嚼著口香糖,笑著。那趟旅行,除了動身前往某個他方的興奮以外,我什麼也沒記得。期末考結束了,在暑假來到各奔東西之前,我們這幫人在距離柏克萊幾小時車程外的一間屋子裡過夜。那樂趣、那駕駛露營車的渺小危險,有如執行一場祕密任務,在車陣中穿梭,小心地從後照鏡中看見大家還在你身後。若我們是路上僅存的幾輛車,我們要不亂切車道,要不逼近前車。我錄製錄音帶合輯花的時間大概比開車往返那棟屋子還長。我們出這趟門連二十四小時都不到。但睡進睡袋,沒有課堂作業,並在一處陌生異地早晨醒來——有這些帶來的新鮮感,也就夠了。

會員評鑑

5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6
4.5
|
2024/09/12
本書書名Stay True,是徐華與阿健私下在信件結尾使用的祝福語,意即「保持真誠」──無論如何,都要對朋友真誠,對自己真誠,對自己可能成為的那人保持真誠。本書圍繞著一段短暫而深刻的友誼展開,既是一段艱難而傷感的成年記述,也是一則哀悼也歌頌友誼的真誠告白。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8/29
如果說青春是一首詩,那青春也可以是一場哀悼。

曾經桀驁不馴的個性,隨著歲月的推移把稜角磨得更加圓滑,總是想成就些什麼的雄心壯志,也在更看清現實之後懂得作出妥協。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壓力與目標,但總是讓人憶起的是那段青澀、莽撞又迷惘的年代。我想是因為那個時期的我們更容易對許多事物抱持著高度好奇與渴望吧!

《Stay True》是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獎作品,是作者徐華最真誠的自傳,亦勾勒了父母在戒嚴時期從台灣移民美國的過程,以及身為少數族群尋找自我定位與認同的所思所想。

「我熱衷於熱衷某事,也在他人身上尋求這種特質,無論他是誰,也無論他做什麼。」

這段話說明了渴望理解他人的想法,也展現了寬廣的包容力與對世界的好奇心。

我們總說習慣於待在同溫層,但能與自己迥異的對象真誠交流更實屬難能可貴,而如此欣然接納的胸懷恐怕也多在青春年少時體現,是一種對思想的探索,也像是在對世界宣告自己也亟欲融入這看似格格不入的社會。

這部自傳由政治、哲學、文學、音樂、電影等交織而成,也像是在觀看一條不知道匯聚何處的河流不斷往前奔流,無論這世界帶給我們多少挫折與挑戰,我們都應該盡可能對自己真誠,也對所有在我們生命中留下足跡的人展現真誠。

這不只是作者個人的自傳,也是作者送給雙親及摯友一段值得記錄且感懷的告白。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4/04/21
劇透警告

這本書以自傳形式述說作者的青春歲月。從探討亞裔美國人面臨的文化挑戰,到悼念逝去的摯友,每一頁都充滿真摯情感。讓人動容且發人深省的自傳,將讀者帶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他一同回顧青春歲月的點點滴滴。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17
一本以自傳形式寫下的青春終章。人們總以為青春會無止盡的延伸至遼闊的未來,直到某天才突然發現,無止盡中也包含了戛然而止,而所謂的未來可能從此再也到不了。原以為是主寫亞裔的身分認同、成長過程與心境變化。後段轉折才逐漸讓人驚覺,這是一本為悼念而生的自述。紀錄年少不羈的青春,也悼念意外身亡的摯友,看似平淡理性,實則情感奔流,真誠而真摯。

前半段寫著身為亞裔美國人,在面對美國這個文化大熔爐,不僅需要直面外在的文化差異,更要調適內在的年少心境。後半寫下友人離去後的自我放逐與內在對話,始終鮮活於記憶的友人,在不停書寫的過程中,彷彿重新活了過來,躍然紙上。

作者回望過去,重新找到那些曾經留下的珍貴片段,在梳理回憶中發現,青春的友誼總如繁星閃爍,有的雖轉眼黯淡,但曾經映入眼簾的璀璨,將就此刻在心上再難抹去。文學性豐富,筆鋒內斂而深邃。來自青春的美好時光與牽絆情誼,在這段名為療傷的反覆寫作中,真誠寫下。Stay True,保持真誠。

更多書評,歡迎追蹤我的 IG:@czz_reading【純粹閱讀】
展開
《Stay True》寫青春(多數人必定感同身受)、寫友誼(從來不知道友誼可以被闡述得這麼動人),更寫一場慢長而無止境的療傷。

人們大多歷經過青春時期的傲與愁,總有段時間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獨特的人,直到後來才發現其實我們大都很平凡,發現的過程是因為歷經的事多了、看過的人多了,經歷過生命的璀璨也被迫接受生命的不完美。而青春期的友誼總是匆匆,生命中有些人成為遺憾先行離去。
阿健在徐華生命中烙下了印,那年青少年們獨具特色的和聲,奏出了慷慨激昂的青春曲調,它本該悠揚至青絲染上白霜,卻驟然止於90年代末的盛夏。

20多年來徐華反覆書寫,將記憶重建、拾起,不斷挖掘內心私密、審視記憶,終於集結成這本關於成長、友誼如何開始、與離世摯友共寫的「歷史」,是一種徐華所說的:愛與責任的記述—「那份真實記敘必然是歡樂的而不是陰鬱的。」

「Stay True」,徐華和摯友阿健(Ken)過去書信結尾的祝福語,祝你「對人生保持真誠,對你自己保持真誠。對你曾經可能成為的那人保持真誠。」


更多心得可至我的IG: @novel_photographer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台灣角川★輕.文學展 |人氣輕小說,單本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趨勢管理書展
  • 台灣飲食展
  • 中秋童書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