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加碼
好好休息:心不累、身體不疲憊、大腦不報廢的好眠人生實踐法

好好休息:心不累、身體不疲憊、大腦不報廢的好眠人生實踐法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哇賽心理學 X 睡眠腦科學
獻給認真工作、努力生活的你——
擺脫身心過勞、改善生活作息、清除腦內垃圾,
找回動靜平衡、精神飽滿的每一天。

  每一天,請允許自己好好休息。
  休息和睡眠,並不是工作完成後的次要,而是最重要的身心修復過程。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群人:
  他們聰明而勤奮,從年輕時就全心投入工作,追求更出色的表現。
  認真負責、努力不懈,讓他們迅速獲得職場升遷,但生活也變得更加繁忙。
  對於熬夜和加班,他們早已習以為常,至於放鬆、休息、好好的睡一覺……
  那都是在業績目標達成之後、時間允許之下才會被考慮的選項。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發現——
  體力早已無法像年輕時那樣,熬夜過後也很難用補眠來回復精神;
  白天覺得莫名地疲憊,晚上卻總是睡不好,甚至睡得再多還是累。
  這本書,是給總是疲憊、卻未必知道自己在累什麼的你:
  其實你並不是真的累!而是被現代社會的快速步調、緊繃的人際關係、壓抑的真實感受……
  各種生活中的「情緒勞動」綁架得心力交瘁。此時最需要的是,為自己練習好好地完全休息。
  超人氣Podcast節目《哇賽心理學》主持人——蔡宇哲博士、蔡佳璇臨床心理師,沿襲他們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的講解方式,以腦科學實證研究及生活應用練習帶你了解:

  ●    完全休息要從白天的微休息/休息開始,再加上夜晚的慢波睡眠
  ●    睡眠不只是深層休息,更是每天清除大腦內垃圾的「洗腦」過程
  ●    睡前喝牛奶、紅酒真能助眠?腦科學研究幫你釐清坊間常見說法
  ●    針對上班族、夜貓族、高敏型、50+大人的睡眠混合型案例拆解

  |應用練習推薦|睡眠9宮格找對失眠成因、2方法拿回睡眠主控權、作者親錄的「睡前有效減壓」引導音檔及影片。每天幫你的大腦重開機,確實恢復心力、體力和腦力,找回動靜平衡、更有彈性的自己。

本書特色

  ●    以淺白易懂的方式,「科普」腦科學和心理學實證研究,詳解身心疲憊的成因、生理機制及解方
  ●    章末附有生活應用練習及作者親錄的正念引導音頻及視頻,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
  ●    拆解高壓上班族、日夜顛倒的夜貓族、更年期後50+等各群族混合型案例,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程大洲    知名企業管理顧問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好評推薦
  Hank & Ting       《只能喝酒的圖書館》主持人
  Manny    《曼報》主筆        
  瓦基    閱讀前哨站站長,
  李信謙    北醫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陳志金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ICU主治醫師
  曹玉婷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主治醫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劉冠吟    華山文創前品牌長、聯合報專欄作家
  (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宇哲  心理學博士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中正大學心理學博士,專精於睡眠研究,曾任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現為中華正向心理學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監事、台灣科學媒體協會監事、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委員、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認證課程講師。

  2015年創辦《哇賽心理學》,以「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的講解方式,與大眾分享睡眠與心理學的奧妙之處。2020年開始經營《哇賽心理學》同名Podcast節目,並於2020、2021、2022年獲得Apple podcast年度熱門與精選節目,並開設Youtube節目:《哇賽讀心書》、《睡眠先生的活力學》。

  除了經營自媒體頻道,也將專業與研究轉換成線上課程,包括《疲勞修復X重振專注力|高效睡眠休息法》、《自律讓你更自由》;有聲書《睡眠管理職人的好眠教室》。著有《神奇的心理學》、《哇賽心理學》、《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轉個念,解鎖學習密碼》。

蔡佳璇  臨床心理師

  雙寶媽,同時為《哇賽心理學》Podcast頻道主持人兼執行編輯。

  高雄醫學大學臨床心理所碩士,現職禾好心理治療所,並擔任台灣生理回饋與神經回饋學會理事、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大眾教育與公共事務委員、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認證專業人員。致力於心理健康議題之大眾推廣,著有《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
 

目錄

推薦序
學會「好好休息」是一種生活的智慧∣陳德中
在忙碌之餘與自己對話的最佳工具書∣程大洲
努力生活,不忘好好休息∣蘇益賢

作者序
你值得一段好好的完全休息

第1章 給認真的你——學會有效休息,好好照顧自己
1-1 累了嗎?請允許自己好好休息
1-2 擺脫身心過勞的「完全休息」
1-3 微休息的重要:精力快充、精神回血
1-4 為什麼你會在白天打瞌睡?
1-5 找到一天中的黃金時刻

第2章 你不是真的累——而是心力消耗、大腦疲倦
2-1 休息,恢復心力、體力與腦力的根本
2-2 假性休息與疲倦的大腦
2-3 中止心力消耗,不被情緒勞動綁架
2-4 日常實踐,讓你心不累、大腦不報廢

第3章 調節壓力與情緒——按下暫停鍵,找回平衡
3-1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這件大事
3-2 練習STOP,覺察與調節情緒
3-3 正念呼吸:打破大腦慣性,回到當下
3-4 身體掃描:找回身/心/腦的動靜平衡
3-5 轉念,發現人生更多的可能
3-6 自我疼惜,改善與自己的關係

第4章 完全休息指導原則——了解睡眠運作機制
4-1 每天「洗腦」,幫大腦重開機
4-2 睡得好不好,不是靠感覺
4-3 睡眠系統的運作機制
4-4 睡眠債、生理時鐘與清醒系統

第5章 睡好睡滿之必要——睡覺最重要的事
5-1 睡眠問題,帶來高風險性
5-2 怎麼睡,才能有好的深層睡眠?
5-3 常見的5大睡眠迷思

第6章 深休息、全修復——好眠人生實踐法
6-1 了解人體的「兩光原則」
6-2 咖啡、運動與正念生活
6-3 創造合適的就寢環境
6-4 睡前儀式與手機戒斷
6-5 2方法拿回睡眠主控權

第7章 睡眠問題百百種?混合型案例拆解
7-1 快步調X高壓力|認真打拚上班族
7-2 白天累X晚上嗨|作息顛倒夜貓族
7-3 睡眠不足X品質不佳|易憂高敏型
7-4 難入睡X睡不好|更年期後50+大人

 
 

作者序

你值得一段好好的完全休息


  「你今天有好好休息了嗎?」我通常會這樣問。

  在治療室裡,我遇到不少把生活過得很認真的個案,當他們的身體出現了像是自律神經失調或失眠的狀況,都會很積極努力地想要解決,這時候我會提醒他們,在睡眠這件事上,如果沒有保留讓自己休息的餘裕,過度努力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我們常常在治療室裡聊的是,怎麼樣為生活留下一點空白、忙碌之餘允許自己休息是沒有關係的。

  忙碌,是現代生活的常態。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外在事物和他人要求,讓我們不自覺地跑回到那個永不停止運轉的滾輪之中。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想要藉由陪伴大家了解休息的重要性,能夠慢慢地培養好好休息的習慣。

  很多事情就算懂了,還是需要被提醒。忙完一場大型活動之後,才想起原來我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休息的感覺。於是邀請Nana 在隔天上午暫時放下工作,一起散步去吃個悠閒的早餐。

  這本書應該放在書架上的明顯處,來提醒自己要空下好好休息的時間,即使是身為作者的我們也不例外。

  除了留下休息的空檔以外,愈來愈多人就算花了時間休息也沒有恢復感。這是因為有些人認為自己疲憊的原因是失眠睡不好,其實卻是作息不穩定所導致的;也有些人認為自己的情緒調適、壓力紓解有問題,結果卻是長期睡眠不足累積而成的。甚至有些人利用休假安排旅遊,卻覺得玩比工作還累;更有些人在睡了10 幾個小時之後,卻仍然無法回復精力⋯⋯上述這些情況多半是因為沒能掌握到休息的核心原則,以致於你自以為在休息,實際上心力、腦力的耗費依舊,終至愈休息愈累。

  人生就像是一場長程馬拉松,過程中到了補給站時,就應該緩下腳步,補充水分跟養分,再起步時才會更有動力。休息,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扮演了補給站的角色。若沒有適度地幫自己安排休息的話,當我們的身、心、腦都消耗到極限時,就如同效能大幅降低的舊電池一樣,怎麼充電都充不滿。

  藉由這本書,我們想告訴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你,在人生馬拉松中不需要只盯著前方、不停歇地往前衝刺,而是去享受過程中隨之轉換的景色、賽道旁啦啦隊們的加油聲⋯⋯並且感受到自己身在其中。如同奔跑過後,你的身體需要修復;努力地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你也值得一段好好的完全休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989660
  • 叢書系列:美好生活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管理精力,就像存入一筆應急款
 
在生活中讓自己保有餘裕非常重要,這意味著你不要把所有精力都耗盡,也不要等到疲勞累積到百分之百才要休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特殊情況,這就像我們都會保留一筆存款應急一樣,你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光;當你發現自己的體力和精力都已經耗盡,而突然面臨一個特殊情況,你將無法應對。
 
因此,充分管理你的精力,就像管理財務一樣重要。最好的情況是保持一定的儲備量,不要把一切都用在工作上,這樣你就能夠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我問過很多人,大家很常把休息當成是工作結束之後順便停留的時間,或是認為等待下一階段工作的這段空白期就叫做休息。用這種想法來看待休息的背後,就是認為休息其實是沒功能的、是被動的,是不需要主動安排在生活當中的。
 
腦科學研究已經發現,休息是有功能的。除了恢復先前消耗的體力、腦力跟心力以外,大腦神經系統也是在休息時進行重整與強化,甚至還會對於未來將要進行的目標啟動準備。這些過程通常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透過腦科學研究才知道休息對生物體的幫助之大。因此,休息應該是每一個人都要主動參與和投入的活動。
 
完全休息=白天微休息、休息+夜晚睡眠
 
在一天之中,完整的休息應該包含三種不同的形式:微休息、休息、睡眠。如果我們把一整天比喻為一場42 公里的馬拉松路跑,途中會有白天所需的大小休息站點,而終點站就是晚上的「睡眠」—停止睡前的一切努力與辛勞,讓身心獲得充分的全面修復。
 
一場42 公里的全馬路跑,在終點站之前,一定會設置大大小小的補給站。幾公里就設置的小型補給站,讓參賽者可以緩步下來,喝口水後就立刻上路,這便是「微休息」的意義。
 
微休息,指的是在工作中的短暫休息,例如每工作1 小時後起身、喝杯水或聊聊天。很多人覺得所謂的休息就是要30 分鐘以上,可是我沒時間,乾脆就不要休息。實際上,如果你能夠掌握休息的原則,5 到10 分鐘的微休息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研究也發現,在工作中如果能夠安排微休息的話,是可以讓你在工作當中感到更為愉悅,也有助於保持高效工作。

會員評鑑

4.5
15人評分
|
1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4.5
|
2025/03/12
劇透警告

好好休息

隨著年紀增加、煩惱變多,面對生活上各式各樣的壓力,都會造成我們在心力(壓抑情緒)、腦力(動腦)及體力(勞力活)方面的損耗。
當白天過於緊繃,會損害夜晚的睡眠品質,長久下來導致身心受損。而當我們的心力、腦力、體力都消耗到極限時,身體就會如同舊電池一樣,效能大幅降低,怎麼充電都充不飽。
作者提及睡眠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而充足的休息是確保健康和長壽的關鍵。一個理想的休息模式,包含了日間的數個微休息(5-10分鐘),中午的休息(20-30分鐘),加上晚間的睡眠(7-9小時)。
作者同時提供了一些正念(覺察當下、腹式呼吸)及轉念(覺察情緒、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幫助我們應對壓力。
本書相當淺顯易讀,適合過度努力、腳步過快、生活緊湊的讀者,我們應該溫柔的、友善的對待自己,讓自己好好休息!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5/03/10
如果你是個需要睡覺的人類,那這本書一定適合你。
想想你睡不著或是睡不好時會做些什麼;喝熱牛奶、聽舒眠音樂還是隔天跑去買睡眠保健品?
會想到這些方法是因為你認為睡覺是天生就會的事情,我只是需要一點點的幫助。
也就是突然能睡好的"捷徑"。
而這本書會告訴你休息的"根本"是什麼。

/ 完全休息=微休息+睡眠
微休息=ex.午睡20分鐘、5分鐘冥想 睡眠=ex.夜晚睡覺7-9小時
注意這兩種休息可以相互幫助卻不能相互取代。
也就是白天補眠的一小時難以取代晚上睡覺的一小時,
而晚上少睡的一小時可以在白天感到疲倦時午睡一下補充下午需要的精力。

/ 影響睡眠的2個系統:1.睡眠系統 2.清醒系統
這兩個系統是可以同時運作的,所以有時才會累到不行又睡不著。

/睡眠系統up=睡眠債+生理時鐘
睡眠債=體力+腦力 生理時鐘=固定的作息
白天消耗的體力以及腦力會增加大腦中腺甘的累積,並造成睡意。
固定的作息可以讓自動化的大腦在固定的時間提前準備好為睡眠準備的激素。

/清醒系統down=降低交感神經,活化副交感神經
從書中可以總結出兩個關鍵
1.放鬆:緊張、憂慮的情緒會激發交感神經
2.減少光線進入眼睛: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有了這些"根本"的睡眠知識,其實要制定一個讓自己好睡的睡眠計畫並不困難。
這邊分享我看完這本書後開始執行的睡眠計畫:
生理時鐘:固定晚上1:00睡覺 早上9:00起床
睡眠債:午睡不超過30分鐘、感覺疲累的就先試試10分鐘冥想(這意外的對恢復精神很有效),且每周運動四天每次2小時
睡前冥想放鬆:我在很多書籍中看到各個作者都有在書中提到冥想,而我直到最近才試試;
感覺像這世界是流速很快的河流、冥想可以讓你穩定站在河中不被沖走,甚至站在河川上,任它流。
買一顆三色燈炮:隨時間調整房間內的光線,睡前調整成昏暗的黃光。
睡前不用手機 :我知道這很難,我之前都是睡前會在床上看Youtube。現在改用聽的,邊聽邊伸展。
也建議可以聽之前聽過很多次的podcast或影片,重複熟悉的內容不會讓你在睡前還在思考。

結論/
有用的方法往往很簡單,卻也因簡單而困難。
健康=運動+飲食+睡眠。三個對健康的影響環環相扣且缺一不可。
這本書除了睡眠衛教之外還有大量的心理學內容以及個案分享,說明了失眠不僅是生理上的問題也被心理因素影響。
有人說晚上想好睡白天早點起來就好,如果你有看完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它其實只講對了一半(睡眠債的部分);因為它忽略了心理上的因素。
應該更正為;學會放鬆,可以的話早睡早起!
祝大家都有個美好的夜晚。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2/28
曾經感受過睡得太多,整個人難受到不行,也曾經睡得太少,腦袋昏沉運轉不能;白日小憩,15分就恢復活力、2小時卻睡出困倦頭疼,體會過才知道睡得剛好、恰當安排的休息有多重要;不過,到底該怎麼做才叫恰當,總是眾說紛紜,也讓人無所適從。
本書從現代人的疲勞出發,清楚剖析體力、心力、腦力耗損的狀態跟影響,並透過許多研究結論,說明了身心耗損及恢復的重要性,進一步幫「休息」建立了許多具體策略,有助於讀者了解自己的狀態,相當實用。
展開
user-img
4.5
|
2025/02/24
■ 提要

現代人往往把「休息」視為工作之後的附屬品,卻忽略了它才是維持身心健康與提升效率的關鍵!本書由Podcast《哇賽心理學》主持人蔡宇哲博士、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共同撰寫,結合心理學與腦科學研究,透過實證分析與實用練習,幫助讀者擺脫身心過勞,找回真正有效的休息方式。

📌 書中重點
🔹 微休息×深層睡眠——如何讓身體與大腦真正充電?
🔹 破解睡眠迷思——喝牛奶、紅酒真的能助眠嗎?
🔹 睡眠困擾案例解析——針對上班族、夜貓族、高敏型人格、50+熟齡族群提供客製化解方!
🔹 睡眠×情緒管理——如何擺脫壓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提升生活品質?

📖 不只是睡眠指南,更是打造健康人生的關鍵!
本書提供簡單易懂的腦科學知識、心理學策略與實用工具,讓你每天都能真正「好好休息」,醒來時充滿精神、迎接更有活力的每一天!

■ 心得

我們常以為補眠就能彌補熬夜的疲勞,但科學研究顯示,真正的「有效休息」不只是睡眠,而是日常生活中如何適當地調節身心。本書提出「333休息法」,幫助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

✅ 每天30分鐘——進行午休、散步、冥想或其他放鬆活動
✅ 每週3小時——規劃電影、運動、展覽等休閒活動
✅ 每3個月旅行一次——至少安排1~2天的遠離日常生活的旅程

此外,作者也針對不同類型的睡眠困擾,包含:上班族壓力型失眠、夜貓族作息紊亂、高敏感型睡眠障礙、更年期影響)進行案例分析,提供具體的改善方案,幫助讀者真正解決睡眠問題,而非只是短期補救。

這本書不僅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的休息習慣,也讓我們重新審視「休息」的重要性——因為真正的高效工作,來自於真正的放鬆與復原。
推薦可以和《完美主義的陷阱:在總想要更多的世界,掌握「足夠好」的力量》一起閱讀,走出過分努力的困境,讓我們放鬆神經、享受生活。
展開
user-img
Lv.9
4.5
|
2024/08/14
書評:好好休息
A
說也奇怪,讀完這本書的當天晚上,我就遇到了嚴重的失眠,半夜2:00醒過來之後,就再也睡不著了。
我運用情緒ABC理論,不讓焦慮不安的情緒,加劇失眠的壓力,我放鬆的讓自己練習專注呼吸。
我沒有再次入睡,但是至少沒有在心中給自己過於沈重失眠心理的壓力。

睡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在自己的隨身筆記本當中,第一條的規範就是「好好睡覺」!睡一個好覺對於我而言是一個一直在追逐的一個理想狀態。
但是,它似乎對於我而言,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疲勞的來源,不只體力、還有心力以及腦力,這些包含著情緒、壓力、思考用腦。
而心力跟腦力的疲勞跟體力的消耗不同,心力跟腦力的耗竭,卻會帶來失眠的後果。

我刻意的在生活之中,添加了很多的運動元素,讓自己的運動量提升,這個部分確實對於身體的疲勞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最終影響睡眠的,我真心覺得還是跟心力、腦力有關。
值得開心的一件事是,心力可以靠正念來調節,這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讓自己的心力可以更好的得到掌控,而不是隨時處於「戰與逃」的情境之中,讓交感神經極度活躍。
腦力的使用部分,就是要更好的安排:思考時段,避開睡前的時光,做一些燒腦的決策、思考,所以,通常睡前都是我耍廢的時光,購物、玩遊戲,這些不用腦子的活動。

這本書,算是敘述休息跟睡眠很多元跟豐富的內容,推薦給想要好好休息的你。

Action:
從體力+心力+腦力出發,一夜好眠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致富,從改變心念開始:2025采實電子書全書系,全展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語言檢定展_獨家特談
  • 參考書99元
  • 商業周刊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