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很想說,我不會為了讓別人高興而苦苦掙扎,好讓自己可以覺得快樂。遺憾的是,這不是真的。我記得第一次有人將我的掙扎貼上「討好人」標籤時的情形。我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掩飾不住被冒犯的感覺。
我真的很愛人們。我的意思是,他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我在。這讓我覺得拒絕人的感覺很糟糕,當我說是時,我感覺好極了!我知道我有點累了,但只要我是出於一番好意,這樣做就沒問題了—它是好事,對吧?
而正是這種大錯特錯的想法,證明了我是多麼需要像凱倫這樣明智的朋友,來幫助我做出改變。
在〈馬太福音〉二十二章三十七至九節中,我們看見了耶穌最受到大眾喜愛的一些話語:
「他回答:『你要全心、全性、全意愛主你的神。』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條誡命。第二條也和它相似,就是要愛人如己。」
愛神、愛人。
凱倫幫助我明白,在這個指令裡有一個優先排序。
優先排序就是我一直缺少的東西。多年來,我總是對人們的請求說好,即便我沒有能力或意願去做別人要求我做的事情。如果真的說實話,我會說,讓我勉強自己討好別人的原因,往往不是純粹出於對人的愛,而是因為我擔心讓人們失望要付出的代價,而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情緒。於是我不斷嘗試要贏得別人的認可,最後這令我覺得自己的身心都被掏空了。
這時是我的朋友凱倫,幫助我重新排列我的優先順序:不是「愛人,這樣他們才能向你保證你會被愛」,而是「愛神」,確信你已經被愛,並且以此為出發點來生活。然後再以這種自信及同情體恤的心態為出發點,以恰如其分的方式來愛人,而不是持續地消耗自己。
當你發現自己處於同樣的掙扎時,你有一個很好的同伴。凱倫是個溫暖風趣的人,不僅有吸引力,而且心地十分善良。但她太愛你了,所以她不會讓你一直去取悅別人,卻讓自己痛苦。
我們要誠實,這樣做讓我們付出了代價。
我們要承認,這樣做可能會讓我們無法將最好的一面,留給我們應該優先重視的人。
我們要承認,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做出超出我們能力和意願的承諾時,我們感到多麼無助。
我們要勇敢,拿出足夠的勇氣,做出改變。
我們要站出來以身作則,讓人們知道,當你擺脫取悅人的習慣,能夠不帶有隱藏目的地真正去愛人時,這種做法有多麼健康。
我們要學習擁有足夠的空間,安靜下來,以平靜的心完全活出一種榮耀的生活,我們要真正地活著。
(麗莎.特克斯特 Lysa TerKeu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