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諮商師的生命故事,陪你撫平「家」帶來的傷害。
──【獨家收錄】拉開一點距離,不讓創傷延續的21個修復練習──
明明是最愛的家人,為何會像陌生人?
雖然不想,你卻越活越像自己的父母?
「從父母那裡受的傷, 會在不知不覺中代代相傳,
若不想讓創傷傳遞給下一代,鼓起勇氣面對深藏在心底的自卑、羞恥和憤怒,
承認該承認的,放下該放下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元貞美
無論年紀,小時候受到的傷會原封不動地留在心裡,
雖然下定決心,不要活得像兒時讓自己傷心的父母一樣,
但是,從他們那裡受到的傷害,卻仍然原封不動地傳給下一代。
作者元貞美也是如此。
她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只會打罵,不懂關懷的家庭裡,
導致她從小就不善表達感情,只能裝成所謂的「乖孩子」,
因為那是她唯一會被稱讚的時候。
原生家的創傷造成在情感上的匱乏,於是元貞美更加封閉自己,不相信任何人。
直到孩子出生才驚覺,雖然她比任何人都不想將創傷延續,
卻無法阻止自己,最終亦如同父母般,用言語傷害了愛她的家人。
本書是作者咬緊牙關,努力避免將傷痛延續的自傳故事。
在學習諮商和修復創傷的過程中,終於走進自己的內心深處,
理解心裡的那個孩子,也學會了與傷害自己的家人和解。
▍精彩內容搶先看
•如何找出原生家庭中,代代未解的問題?
先了解袓父母的管教方式和成長背景,才能理解父母,找出問題。
•如何與父母保持適當距離?
設定時間與金錢的界線,並能表達出不舒服,不論父母反應如何,都不被牽著鼻子走。
•如何轉念,讓內心不再負面?
一句負面的話要用五到六句正面話語來抵銷,請持續練習,給自己鼓勵和支持。
•如何善待自己?
為了療癒內心,必須找出能修復身心的活動,如運動、泡澡、冥想等,補充內在能量。
專文推薦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國內名家推薦
石瀝新︱諮商心理師、情緒取向伴侶治療認證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陳安儀∣親職教育專欄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曾心怡︱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黃惠萱∣臨床心理師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好評推薦
辨識那些來自原生家庭的傷痕,儘管不曾好好被愛,仍努力練習愛人,是條不容易但卻很值得走的路。──石瀝新,諮商心理師、情緒取向伴侶治療認證心理師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遇見自己的內在小孩。更是有不少人,內化了文化中對自己的殘酷,遺棄了自己。期待藉著這本書,我們能一起找回那曾被忽視的孩子,並且給予深深的擁抱。──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發生在你身上的童年創傷,都不是你的錯,但是唯有你自己,才能不讓創傷繼續傳遞下去。願這本書可以讓更多人開始看見、開始做改變。──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希望每位在原生家庭裡感到受傷的你,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療癒的支點,撐起自我。──曾心怡,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