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生活展
人際斷捨離:學校沒教,但社群時代必修的人際關係整頓課(隨書附贈:「負能量去去走」任意貼)
5
3人評分我要評價

人際斷捨離:學校沒教,但社群時代必修的人際關係整頓課(隨書附贈:「負能量去去走」任意貼)

  • 定價:399
  • 優惠價:79315
  • 優惠期限:2025年07月2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際關係也需要斷、捨、離!
不必把太多人請進你的生命裡
捨棄不喜歡、感覺壓迫的人際關係,才能活得通透且舒心!

心理師寫給年輕人的39篇人際關係整理術
陪你好好整頓、清掃「心」的空間
有目的地分配「社交能量」,七階段打造有品質的人際關係

★附贈「負能量去去走」短語錄貼紙,隨處可貼,給你說「不」的勇氣!★

  社群時代的我們很容易和人建立關係、加好友、參加聚會,不自覺一直關注社群和訊息,時間久了,錯綜又疲憊的人際關係如同塞滿雜物的屋子,佔據了你的心!來自心理師的39篇人際關係整頓課陪你有效率地斷捨離,把那些愛踩線、讓你感到心累的人打包請走,換得內心的窗明几淨,重捨「心」的舒適空間。

  容易煩惱人際關係的你,是否有以下感受:
  .明明覺得累,但為了融入圈子,得勉強自己參加聚會、找話題聊天
  .拒絕別人的要求就有罪惡感,所以總是一次次地「兩肋插刀」
  .對於朋友或家人的「各種建議」,其實不想聽從,但又不敢不聽
  .一直討厭某些朋友,卻不敢疏遠他們,每次相處都在心裡翻白眼
  .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與人相處總是察言觀色
  .和朋友出去時,總是不敢提出自己的喜好,習慣回答「隨便、都可以」
  .不管發生什麼事,只要跟別人有一點衝突,總是想著「忍一下就好」
  .被朋友批評時,容易耿耿於懷,反倒覺得自己有問題

  【心理師的人際關係整頓課,陪你找回自主權、清除有毒、內耗、礙你的社交】
  你在人際關係中的自主權越高,對於人際關係的掌握度就越高,這種可控感能夠有效消解你在社交中的無力感和步步退讓。別再把內心空間挪給別人,心理師的直球短語陪你不再委屈!

  「合群,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標配。」
  「沒必要邀請所有人參與你的生活。」
  「有時候,我們需要適當做一個不那麼可愛的人。」
  「你不可能讓任何人都喜歡你。」
  「你該做的,是戒除討好別人的癮!」
  「被別人討厭,從本質上來說,那是別人的事。」
  「別害怕惡意,用合適的方式和不合適的人分手。」
  「你越是小步退讓,別人越會得寸進尺。」

  本書陪你正視「自己需要的關係究竟是什麼」,透過書中的話術技巧、場景故事,輕省地清理掉多餘且有毒的關係。分為七個階段:

  STEP1找出破口●人際關係的「綁匪」──是什麼讓你的社交如此疲憊
  有些人習慣把自己的好「無料贈送」,在社交中過度付出,是對自己的辜負,請記住『人情很貴,謹慎消費』!覺得拒絕太難,先從練習找藉口開始,健康的人際關係應該輕鬆舒適,而不是把自己的底線無限擴張,或是當合群的「祭品」,必須先取悅自己,再和世界相處。

  STEP2分門別類●心靈空間的清掃──透過改變認知釋放人際壓力
  平時看似朋友多,但以「朋友」之名的索取卻讓你為難到懷疑人生?這些用人情要你幫的「小」忙只會讓你失去原則、慣性討好,作者分享禮貌又體面地拒絕別人請求的話術技巧,再進一步說明朋友的功能性與階段性,揀選出非必要的網路社交、消遺型聚會、不對等的聚會應酬,把過多的社交做分類。

  STEP3檢視需要●整理人際關係的邏輯──科學化制訂人際斷捨離計畫
  你是否想過為自己列一份朋友清單?作者帶你一步步條列出想要的朋友樣貌,讓各面向的社交更簡潔、符合所需,更在過程中畫出明確的社交邊界、心理邊界。此外,需為自己騰出時間空間,多培養嗜好,藉此創造想要的同頻率圈子,讓人際關係漸漸變成理想狀態。

  STEP4確實整頓●清理人際關係的死角──如何應對那些難搞的情況
  朋友不在多,就怕遇事縮,與人交往應保持真誠和善良,但永遠別高估和任何人的關係。本章分享「如何捨棄無用的關心和人情」、「人脈是人脈,人情是人情」、「拋棄變質的關係」,以及如何遠離毒舌的人、聰明地疏遠、利用社交潛台詞,你會發現很多時候,為難你的不是別人,其實是自己。

  STEP5直接回收、慢走不送●瀟灑地抽身──高效斷捨離的實用方法
  縮減人際成本(耗費情緒、時間、精力、物質)是擺脫精神內耗的開始,作者完整分享五個方法從難處理的關係中(例如難纏之人和被PUA的困擾)成功脫身,不再取悅別人,並以四個高效話術優雅拒絕對方,真正實踐人際斷捨離。

  STEP6長效維持●提升心靈世界的舒適度──斷捨離後優化社交圈
  住在整潔的房子裡讓人愉悅,你心裡的空間也一樣有此需求。本章為讀者們建立「尊重」的重要概念、人際的槓桿原理、交友的判斷準則,以及面對親人時可以用哪些斷捨離技巧,有效於你長效維持心靈空間的清爽舒適。

  STEP7重捨舒心●不為滿足別人而活──如何防止人際關係惡性反彈
  即便是再親密的人,我們都有說「不」的權利!此章分享面對他人或熟人的指責、抱怨你變了…等各種「惡」的狀況時,我們需要有的正面心態,為勇敢堅定說不的自己拍手按個讚!想擁有自由又健康的人際關係,得先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共同推薦

  Anna安娜/塔羅心靈療癒師
  Blair/ReLife整理收納學院創辦人
  Blaire Chen/心靈保養YouTuber
  安安台北小日常/質感居家女孩
  李哲緯(鮪爸)/《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作者、Podcast「投資心理室」主持人
  周志建/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歐馬克/【聲藝】創辦人
  整理鍊金術師小印/《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蘇琮祺/四季心 心理諮商所所長
  羅志仲/人際溝通講師、身心靈作家
  (依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辛華


  文學碩士、教育博士生、吉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會員,一直耕耘堅守在高等教育陣地,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和實踐,先後獲得人社部心理健康指導專項職業能力、全國心理諮詢師職業能力、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積極心理學指導師、全國催眠師職業資格等多項專業認證。
 
 

目錄

第一章 人際關係的「綁匪」──是什麼讓你的社交如此疲憊
1.交友廣泛的「孤獨病」患者
2.毫無邊界的「好心人」
3.社交好評率和差評率
4.合群的「犧牲者」
5.負債的社交經營

第二章 心靈空間的清掃──如何透過改變認知釋放人際壓力
1.朋友的功能性和階段性    
2.沒有必須幫的「小」忙    
3.你有權利拒絕討好, 不需為此感到抱歉
4.以「朋友」之名的付出與索取    
5.診斷無法放手的人際關係    

第三章 整理人際關係的邏輯──如何制訂科學的人際斷捨離計畫
1.真正輕鬆舒適的人際往來    
2.得與失的能量守恆    
3.建立明確的社交邊界    
4.為自己列一張朋友清單
5.循序漸進擬定斷捨離計畫
6.「不放水」的執行者    

第四章 清理人際關係的死角──如何應對難搞的情況
1.人際斷捨離初期的不良反應
2.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    
3.解放彼此難道不值得慶祝嗎    
4.如何遠離無效社交    
5.人際焦慮斷捨離    

第五章 瀟灑地抽身──高效斷捨離的實用方法
1.縮減人際成本,提高人際效益    
2.果斷抽身的五種方法    
3.如何應對雜亂的社交資訊    
4.制訂高效拒絕話術    
5.如何搞定難纏的人    
6.對於PUA的反擊之道

第六章 提升心靈世界的舒適度──如何斷捨離改善人際關係
1.保持人際關係的「整潔」    
2.尊重不是件小事    
3.讓你客觀判斷的交友準則    
4.接受變化,不斷改善社交圈
5.人際也有槓桿原理
6.親緣關係斷捨離    

第七章 不為滿足別人而活──如何防止人際關係惡性反彈
1.警惕「親密關係」入侵    
2.「你變了」並不是「你有罪」    
3.別害怕面對人性的惡    
4.存在感的錯誤「刷」法    
5.當你被人討厭時,記得為自己鼓掌    
6.另一種利於自己的交際──閱讀

後記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27675
  • 叢書系列:富能量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價

5
3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1/10
曾經看過一個網紅訪問歌手的影片聊到:「我的朋友不能中途下車,一定要一直跟我在同一輛列車上。」我聽了大感訝異,也頓時不寒而慄,也理解到原來有人看待人際關係的態度是如此充滿掌控欲,完全不能接受生命中的離合聚散,忍不住替這位網紅的朋友感到些許擔心,到底他們平時的人際交往上是否承受了過多的壓力呢?

我個人的交友標準向來秉持著「自在」的原則,也就是相處的過程中懂得相互體諒及尊重,也能在彼此面前坦然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而不用擔心會惹怒對方,而如此舒服的相處模式不見得長年維持不變,也很可能因為某個事件而產生質變,但這都是非常自然的現象,也不需要刻意去強求回到過去的緊密互動。

在《人際斷捨離》這本書中便告訴我們其實不需要成為別人口中的「好人」,反而別人會因為你總是不懂得拒絕而不斷被要求幫個小忙,把你當成是一個可以任意剝削的人,也因此看扁你的價值,所以學會先重視自己的需求,再來視情況回應他人的請求,才能維繫平等又健康的人際關係。

回想過去曾經有朋友詢問剛產下孩子的我是否能協助寫日文履歷,我委婉拒絕之後得到的回應讓我感覺到對方有些微的不滿,更遑論有一絲的體諒與尊重,於是我暗自決定遠離這位結識超過十年的朋友,這不代表我們過去的友情都是一場空,只是在這個事件之後,我看清了人性的現實,也理解到成為母親的我勢必往後也沒有時間與心力與對方交往,所以就讓彼此的緣分畫下句點,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我們時常誤以為人際關係就等於人脈,其實這都是站在利己的角度去思考,倘若我們本身對他人而言沒有價值,無法發揮互惠的作用,這段人際關係也很難長久維繫,所以作者辛華在書裡表示:「真正有效的人脈,依託於彼此可置換的資源,並不是相識相交就可以被稱為人脈。」當然,乍聽之下會覺得人際關係似乎很現實,但其實懂得聆聽朋友的煩惱也算是情緒價值,不一定建立在金錢與利益方面才算數。

很特別的是書中提到關於「人情回報」的拿捏,我覺得非常值得與大家分享。比如,我們在幫助別人之後,可以試著尋求人情回報,當然表達的方式需要技巧,但能了解對方是單純利用自己,還是同樣願意與我們維繫良好的互動?再者,回報人情的時間點也需要特別注意,不宜太過躁進,也不宜時間拖得太長,剛剛好的時間點才能讓彼此的關係達到平衡並得以延續。

令許多人感到特別困擾的是人際內耗的部分,作者也提供了許多思維與行動上的轉念與清理方式,尤其遇到想拒絕又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適時運用一些委婉又不失禮的理由可以讓彼此的關係不至於遭到破壞,又能維護自己的權益,都是獲得高品質人生所必須學習的課題。

作者說:「拒絕,並不是割裂彼此的關係,而是為了讓別人瞭解你的情況,清楚你的處境,藉此維持良性的、可持續的社交關係。」

許多人總以為「拒絕」是讓人際關係崩壞的原因,其實我認為長久的退讓與隱忍才是主因,當一段人際關係沒有建立在彼此都感到舒服愉悅的情況下,其實只是滿足其中一方的需求罷了!

我想,當我們能以淡然的態度去看待人際關係的消長,並且在每段關係中保持真誠又不帶罪惡感地做自己,自然就不用去討好任何人,也能接受個體差異所帶來的改變了吧!
展開
user-img
4.0
|
2024/11/19
/
「不是所有關係都要維繫,不必把太多人請進你的生命裡;消除內耗、有毒、礙你的關係,才能活得清爽且舒心!」


你的社交邊界清晰嗎?
你是否正處於內耗,感到孤獨,卻對與人來往感到疲憊的狀態?

斷捨離「物品」,使人重新調整了空間的留白,面對「人」時,卻不見得能立即做出選擇。

你有符合以下的情況嗎?

▢ 交了許多朋友,為了融入那些小圈子,努力找話題聊天。
▢ 好好小姐/先生,許久不見的朋友找你都是為了抱怨、保單、或買東西跟團+1。
▢ 對衝突感到壓力,會跟別人發生的衝突的事一律自己承擔,想說忍一下就好。
▢ 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總是在察言觀色、遷就對方。
▢ 明明討厭某些朋友的行為,卻因為還會遇到對方,只好繼續來往。
▢ 擁有各種專長,卻不好拒絕掉朋友每次找你「幫忙」設計、翻譯、繪圖……等「小忙」。
▢ 過度禮尚往來,沒有底線地幫忙,過於付出和討好。

以上的描述,是否讓你想起類似的經驗,或是某位朋友呢?

/
「沒有邊界的熱心,只會助長別人的囂張氣焰。」


如果你是每次都會幫朋友「小」忙的人,社交邊界就會在這一次又一次無關緊要的小事中失守。

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幫忙朋友並不難,但要你幫他「隨便」設計、直接整本書拿來要你翻譯、甚至因為你一次的拒絕就認為你「不夠朋友」的人,這種有毒關係必須思考真的是自己要的嗎?

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
「當你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時候,想想他們為什麼好意思為難你。」

這點甚至可以套用到家庭、友誼、職場上,熱心助人不該被毫無節制的索求。

/
「遠離變質的友誼,並不意味著你傷害了對方,而是解放了彼此。」


這兩個多月消化掉不少情緒與想法,看完這本書後,重新審視了一直困擾自己的那些狀況,並移除了一些社群帳號、退出根本沒在互動的群組,也讓我決定斷掉一段二十幾年的友誼,刪除那些早已變質的關係。

比起「傾訴」,我大部分都處於「傾聽」的位置,導致在提供建議的同時,不自覺接收了許多負面情緒。

若對方只是習慣性抱怨,根本沒想解決那些問題時,會發生什麼情況?

1.那些被丟出來的負面情緒會累積在你身上。
2.他講完後,下次還是會搬出同樣的煩惱與問題。
3.回到<1>。

沒完沒了。

「即使是朋友,也不該一直接受另一個人的『情緒垃圾』,總是向朋友傾倒『情緒垃圾』的人,他只在乎自己。」

當你與他人來往時,若過程感到放鬆舒適,那必定在這段關係中得到了充分尊重。

/
「善良是高貴的品格,但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善良,只會餵養別人的貪婪,同時也把自己拖進疲憊的人際關係中,使自己痛苦不堪。」


☆盡可能地減少參加消耗性的社交活動。
☆與任何人交際,千萬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結交具有正向思維的朋友。
☆接受變化,不斷改善社交圈。
☆捨棄不好意思、面面俱到、對社交軟體的依賴。
☆親戚關係不是責任關係。幫忙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

不去試探、過度揣測人心,也不要將重心都放在對方身上,多關心自己的狀態。
這本書說的許多觀點都不難,內容也並非單純要你刪除掉所有不愉快的關係,而是在與不同類型的朋友相處之間,要怎麼掌握平衡,保持讓彼此都感到自在的距離。

多與自己喜歡的人們相處吧,在審視關係時,也得思考自己是否也讓對方感受到尊重。

「最好的社交狀態,是雙方都舒服且自在,是不喧囂且有意義的相處。」

作者將第一章~第七章金句節錄於後記之後,希望閱讀這本書的人,都能提高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自主權。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每日e書99元】嚴選暢銷電子書,天天更新、天天都有新發現!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動植物書展
  • 女性保健書展
  • 小漫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