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與賞析
故事究竟想說什麼
張子樟(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一具考古遺體的故事反轉
露薏絲.勞瑞(Lois Lowry)一向願意探討重大的話題。她常常因為願意解決棘手的問題而引發爭議。在《溫德比之謎》(The Windeby Puzzle)中,她深入挖掘歷史來解決一個兩千年前的問題──在德國泥炭沼澤中發現一具骨架背後的故事。她從她所知道的事實開始──一名十三歲左右的女孩屍體被發現了,頭髮被剪了一半,眼睛被蒙住。透過這些嚴峻的事實,她編造了一篇故事,講述一個年輕女孩在德魯伊信仰統治的社會中反抗社會期望並付出代價的故事。
但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DNA研究的進一步進展,導致對古代骨骼的分析得出了新結論──當年發現的骨架現在被認為是一個脊椎扭曲的十六歲男孩。勞瑞利用這些新的科學結論,將原故事的次要角色轉變為替代版本的焦點。新角色是一個體弱多病的男孩,一個對自然世界充滿好奇的孤獨者。他的故事與第一個故事版本中的叛逆女孩有交叉,但作者能夠利用新的訊息來扭轉故事的方向。
在這兩個版本中,社會都是淒涼、貧困的,缺乏德魯伊宗教習俗和武士階級地位提高之外的文化內在力量。勞瑞探討了死亡這一普遍話題,並將其呈現給年輕觀眾供他們考慮。這並不舒服或容易,但對於喜歡冒險的讀者來說,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主題。
創造兩種獨特視角
首先,本書的開頭部分是資訊部分。它描述如何在沼澤中發現一具屍體、它所處的狀況,以及勞瑞想要找出曾經住在屍體裡的人的願望。因為她說,她的故事是為了解釋屍體而寫的,所以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知道主角艾絲蒂最終會死。
但是,這還不是全部。這本書最獨特的方面是勞瑞的持續擴張。在講述了艾絲蒂的故事後,她帶著更多關於沼澤屍體的歷史事實回來了。這次是根據所了解的事實改編了這個故事。勞瑞利用相同的村莊和角色,為沼澤屍體創造出兩種獨特的視角。
艾絲蒂是個具有女性主義傾向的女孩。她將母親一生中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與對戰士的敬意進行了比較。在維瑞克的幫助下,她學會了戰士們的戰號。駝背的維瑞克為鐵匠工作,可以借艾絲蒂訓練所需的武器,並且在每個黎明前的短暫時間裡,指導艾絲蒂。艾絲蒂則為自己的戰士資格做好準備。當然,她被發現了。祭司認為她的野心有違部落中的規則。在一個簡短而恐怖的高潮中,她被判處死刑。溫德比女孩英年早逝。那個年代,女性的角色──一個艱難的角色……即使是最溫和的叛逆,也沒有時間、精力或得到任何鼓勵去叛逆。
沼澤屍體被發現五十年後,加拿大人類學家和法醫考古學家希瑟.吉爾.羅賓遜重新檢視這具屍體。得出的結論是,原本的「溫德比女孩」是一名十六歲的男孩,很可能死於疾病或營養不良。一個新的故事躍然紙上。艾絲蒂也在其中,但勞瑞選擇了她的次要角色維瑞克作為主角。我們可以想像沼澤的陰森怪異。我們感覺到說故事的人的存在。她正在尋找詩意的正義,試圖緩解維瑞克的墜落。
維瑞克的故事比艾絲蒂故事更引人注目。由於天生駝背,維瑞克沒有地位,但他並非沒有內在資源。他對解剖學很著迷,是一位自然科學家。鐵器時代的人們宰殺動物來吃;他們可能比我們更了解骨骼。鐵匠的大腿脫臼時,維瑞克試圖利用他對骨骼的了解,來完成「一件勇敢的善事」。維瑞克從小牛腐爛的屍體中,回憶起這些部件如何組裝在一起,並透過堅固、潮溼、可拉伸的韌帶固定骨骼位置。他曾日復一日看著這些部件,如韌帶,在陽光下晒乾,並被鳥兒啄食。儘管他害怕,但他知道他必須做點什麼。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但並非毫無意義。
兩篇故事都感人肺腑且充滿懸念。對歷史有興趣的孩子會發現它們令人著迷。但這也是一本寫給年輕作家的書。故事魔術師勞瑞願意帶我們到後臺向我們展示她的魔術。《溫德比之謎》不僅探討了一位大師如何建構她的故事,也探討了原因。
不只說故事,也分享寫作思維
勞瑞透過男孩和女孩為生存而戰的懸疑雙重敘事,將讀者帶入鐵器時代的世界。在這部虛構與歷史完全獨一無二的作品中,這位說故事大師探索了兩千年歷史的溫德比沼澤地的神祕面紗和生命。她同時在故事中注入了深切的同情心和小說家的視角,讓日常生活變得栩栩如生。
她不僅擅長描繪充滿活力、原始的人類情感,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故事講述者。她試圖在這部小說的範圍內將考古學、歷史、故事和現代政治正確性結合到一個遙遠的半歷史背景中。
實際上,這不是一部純粹的小說作品,而是一部關於寫作過程的有趣的小型論文,並且很詳盡解釋如何發現歷史中除了人名和戰鬥日期之外的種種趣味層面。還解決了寫作時如何處理敏感主題的想法。作者在寫作時與讀者分享她的方法和想法,令人耳目一新,不只文筆精湛、引人入勝,同時讀者也會被真實的照片和對這個嚴峻謎團的不止一種解釋所震撼。這種對生活的懸疑探索,出自一位才華橫溢、求知欲強的作家之手,絕對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