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
左翼自由主義:公平社會的理念

左翼自由主義:公平社會的理念

Left-Liberalism: The Idea of a Fair Society

  • 定價:660
  • 優惠價:79521
  • 優惠期限:2024年09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為我們的時代,尋找新的政治想像與實踐可能

  本書旨在闡述一種以構建公平社會為最高目標的自由主義觀點。不同於自由放任的市場資本主義(又稱右翼自由主義、經濟自由主義或新自由主義)首重經濟自由,左翼自由主義所在意的是: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與追求,而又有足夠的意願與善意參與社會合作時,國家應該基於怎麼樣的原則、建立什麼樣的制度,給予每個人公平而合適的對待,讓人們可以得到符合內心所欲的真實自由?

  上述說法聽來大概不陌生。其實,自羅爾斯的《正義論》於一九七一年出版以來,左翼自由主義論述早已成為西方政治哲學的主流,也是絕大多數民主國家討論公共政策與社會福利時的基礎共識。不過,考量華人的政治現實與歷史語境:香港曾被認為是最能實踐新自由主義的經濟體系,內部卻有嚴重的分配不均,這幾年來各項自由更明顯限縮;中國在一黨專政下形成的「威權資本主義」,對人民在政治權利與經濟上造成雙重剝奪。作者認為,試圖整合自由與平等的左翼自由主義正是對上述境況的回應,需要透過更完整的說理,讓相關概念深植社會,進而去啟發、推動任何可能的改革。

  以這樣的關懷為出發,作者在書中討論了政治為什麼必須要講道德,統治的正當性從何而來,以及從不同角度論證左翼自由主義的基本立場,並詳盡回應了右翼自由主義等代表思想家的觀點,直指其對公平性的犧牲與可能弊害,進一步去彰顯,為什麼左翼自由主義會是更好的選擇,讓每個人更有機會活出完整而有尊嚴的人生。

  除了思想脈絡,本書的最後部分也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的公共實踐和哲學反思。透過這些過往的行動、記憶、對話甚至反抗,映射出哲學思考其實離不開個人的生活經歷,政治哲學也絕非書齋中的清談,而是能在公共生活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美好的一門技藝,它對這個世界是有所要求的。而這樣的哲學實踐,正是兩千多年前希臘哲人蘇格拉底以生命做出的示範:公共哲學不是離經叛道,而是回到哲學的源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保松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也曾客座國立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哲學博士。著作包括《政治的道德:從自由主義的觀點看》、《自由人的平等政治》、《小王子的領悟》、《我們的黃金時代》、《在乎》、《走進生命的學問》、《相遇》及《政治哲學對話錄》等,並曾三度獲頒「香港書獎」。
 

目錄

前言
導論:思想的力量

第一部分  政治與道德
1    政治道德之必要
2    較真的政治
3    反思性認可與國家正當性
4    要求正義的權利
5    公共哲學的理念

第二部分  自由與民主
6    自由的理念
7    消極自由的基礎
8    自由與容忍──回應胡適先生
9    論思想自由
10    為民主辯護
11    個人自主與自由的優先性

第三部分  市場與正義
12    金錢、產權與自由
13    市場秩序與社會正義──對海耶克理論的一個反駁
14    機會平等的理念
15    自由主義的平等觀
16    一種正義社會的想像
17    左翼自由主義的正義提綱

第四部分  文化與身分
18    宗教自由的基礎
19    文化認同與承認的政治
20    自由主義與群體權利
21    自由愛國主義
22    公共生活的意義

第五部分  左翼與右翼
23    還有理由做個自由主義者嗎?──左翼與右翼之間
24    馬克思與羅爾斯
25    左翼自由主義的理念
26    羅爾斯與中國自由主義

第六部分  往事與時代
27    我們都配得上自由──微博上的自由課
28    我們不是沒有選擇
29    當第一枚催淚彈擲下來
30    抗命者言──雨傘運動被捕記
31    守護記憶,就是守護我們自己
32    自由誠可貴──我的微博炸號紀事
33    逆流而行

後記
注釋
參考書目
 

前言

  左翼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是:每個公民都有要求得到國家公正對待的權利。一個公正的社會,必須確保平等公民享有充分的基本自由、公平的機會,以及足夠的社會和經濟資源,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和活出自己認可的人生。個人權利、憲政民主、共享發展、社會福利,以及多元文化等制度安排,都可以從這個理念推導出來。這裡的「左翼」,是自由主義的左翼,而不是反自由主義的左翼,追求的是「平等自由人的公平社會」。

  這樣一套理論,既反對威權主義和一黨專政,也反對自由放任的市場資本主義。在中國思想界,左派通常指前者,右派則指後者,而我所倡議的左翼自由主義,卻既反對前者,又反對後者,並嘗試整合自由和平等,作為公平社會合作的基礎。我有這樣的理論關懷,因為政治威權主義和市場資本主義,是我們這個時代面對的最大挑戰。這兩種主義既有複雜的理論建構,也有龐大的政治力量背書,在中國形成所謂「威權資本主義」,為活在制度下的個體帶來雙重壓迫:他們既在政治上失去基本權利,也在經濟上承受各種不義。如何在理論上回應這些挑戰,是本書的主要工作。

  本書因此有兩條討論主線。第一條是論證自由民主的可貴,以及批評極權專制的可惡;第二條是分析右翼自由主義(也稱為「自由放任主義」、「經濟自由主義」或「新自由主義」)的不足,指出它為何無法回應「公平社會」的訴求,以及左翼自由主義為何更為可取。這部分尤其重要,因為過去數十年華語思想界的自由主義論述,幾乎全由右翼主導,直接影響人們對自由主義的想像和評價。

  讀者或會好奇,既然左翼和右翼都主張自由和反對專制,那麼兩者最大的理論分歧在哪裡?我長期在香港生活,而香港獲公認為最能貫徹自由放任主義理念的經濟體系。我以下將以香港的發展經驗為例,對此稍作說明。

  長期以來,香港社會運動最重要的政治訴求,是「保自由、爭民主」。這意味著,自由是我們已經有的,而民主是我們想要的。自由和民主,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而香港社運的理論資源,確實由自由主義傳統提供。可是,這個傳統對香港影響最大的,不是政治自由主義,而是經濟自由主義,特別是芝加哥經濟學派的海耶克 (F. A. Hayek)和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從上世紀八〇年代開始,香港的政界、學界、商界,以及有代表性的媒體,都奉自由市場為圭臬,視之為「一國兩制」中必須保持五十年不變的基本制度。

  正因此故,在香港談自由,首要的就是經濟自由,例如財產自由、價格自由、投資自由、商品出入口自由,以及創業和就業自由等。也就是說,政府必須將監管減到最少,同時實行低稅收低福利的經濟政策,貫徹「小政府、大市場」的管治理念。而為了令市場經濟能夠順利運作,也需要其他制度配合,例如完善的司法制度、新聞和出版自由,以及資訊和遷徙自由等。 這樣一套以經濟自由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自由制度,在香港得到廣泛支持,也獲得國際肯定,例如香港便曾連續二十五年獲評為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第一。

  「市場至上」和「積極不干預」的強勢,並非沒有代價。最明顯的,就是香港長期存在大量貧窮人口和出現嚴重的分配不均,情況更持續惡化。以香港這樣富裕的社會,政府只須實行溫和的財富再分配,例如略為提高公司利得稅和個人薪俸稅,又或徵收銷售稅和資產增值稅等,窮人處境已可大大改善。經濟自由主義菁英卻說萬萬不可,因為任何財富再分配都是對自由的傷害,而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這種論述使得分配正義的討論在香港幾無容身之地,甚至連民主派政黨多年來也不敢對這個市場範式(market paradigm)提出根本質疑。我們因此見不到,或不願意見到,香港繁榮背後極端的社會不公平,以及無數底層人民處於寸步難行的不自由狀態。我們甚至沒有機會好好辯論過,所謂「保自由」,保的是什麼自由,誰的自由,以及須為這些自由付出多大代價。

  其次,這些經濟自由主義菁英也不斷勸導香港人,自由是一回事,民主是另一回事,千萬不要混淆兩者。既然香港已經有引以為傲的經濟自由,民主發展便可以循序漸進慢慢來,畢竟自由比民主重要。更甚者,如果我們為了爭取民主而不得不損害自由,就更應該三思而後行。最流行的說辭是:民主骨子裡是民粹主義,香港一旦有了民主,民主派為了討好基層選民,就會向政府施壓,要求大幅增加社會福利,而這樣做的後果,是嚴重限制經濟自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香港根本就不應該追求民主。一旦接受這種將經濟自由和政治民主對立起來的論調,那麼經濟自由主義者不熱衷於爭取民主,也就完全可以理解。

  許多人以為,自由主義一定是自由和民主堅定的支持者和推動者。香港的經驗卻告訴我們,經濟自由主義者既不一定為所有人爭自由,也不一定重視我們認為至為重要的政治自由,更不一定真心支持民主改革,至於公平分配和社會正義更從來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列。這樣的自由主義,成為市場資本主義的代言人和辯護士,結果是後者導致的問題,被人們認定全數來自自由主義本身。自由主義於是被視為既有體制的共謀,失去批判性和進步性。我們因此也能明白,這種支配香港的意識形態,很難為民主運動提供太多有用的道德資源。我們的困境,不僅來自中共打壓,也來自我們自身。 (未完)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36772
  •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 規格:平裝 / 576頁 / 14.8 x 21 x 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5公共哲學的理念
 
在前面四章,我已論證政治道德為什麼必要以及如何可能,也指出公民作為政治社群的道德主體,有通過反思性認可來要求得到公正對待的權利。由此可見,這是一種政治哲學式的思考,關注的是權力的正當和制度的正義等規範性問題。這裡引申出兩個更為基本的問題:什麼是政治哲學的目標和關懷?什麼是政治哲學人的責任和期許?
 
我認為,政治哲學的根本關懷,是思考人類應該如何合理地活在一起。我在本章將指出,為了處理這個問題,政治哲學至少有三項任務:理解政治規範、實踐公共證成,以及尋求另類的政治想像。這是三種性質不同卻彼此相關的知性探索,目的在於更好地瞭解我們的政治世界,證成更公正的社會秩序,以及尋找集體生活的另類可能性。
 
本文頭三節,我將嘗試論證這樣一種對政治哲學的理解。然後在餘下三節,我會進一步主張,這三種探索可以具有一種「公共哲學」(public philosophy)的特質:作為哲學工作者,我們可以在公共領域,以公民身分,就重要公共議題,運用清楚明晰的語言,作出理解、證成和想像,並積極以不同方式介入公共討論,與其他公民一起建設有道德底蘊的公共文化,從而為政治轉型和社會進步提供有用的道德資源。
 
本文無意提供一個關於「何謂政治哲學」的普遍性定義。事實上,對於政治哲學可以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不同哲學家有不同的理解,這很正常,我們不必在此問題上要求共識。我對公共哲學的理解,深受我多年來公共參與的經驗影響,本文可說是我對這些經驗的總結和反思。公共哲學的理念,目前或許得不到哲學界足夠的認可和重視;公共哲學的實踐,現在更須面對各種艱難的現實考驗。可是正因如此,我特別希望更多人見到它的意義和價值。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新巨作《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洞悉人類發展的急迫選擇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趨勢管理書展
  • 台灣飲食展
  • 中秋童書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