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巴勒斯坦的11個生命:戰火下的真實生命故事,掀開遮掩難民營苦難的面紗,見證流亡者的勇敢、抗爭與無望

巴勒斯坦的11個生命:戰火下的真實生命故事,掀開遮掩難民營苦難的面紗,見證流亡者的勇敢、抗爭與無望

11 Lives:Stories from Palestinian Exile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對於巴勒斯坦人而言,
卻是民族的「災難日」,迫使他們逃離家園、流散異鄉。
 
  本書起源於黎巴嫩巴勒斯坦研究中心所辦的一場創意寫作工作坊,主題為「以自傳體散文書寫巴勒斯坦流亡經驗」,公開徵文選出了十一位參與者,最終將他們的成果集結成冊。故事的主題多元,篇篇訴說著形形色色的人生──有對童年的追憶,也有對自身的反思,還有對戰爭逃亡的重現──旨在撕開國際報導中「恐怖分子」的偏頗形象,揭露巴勒斯坦老百姓的真實聲音,將主流媒體忽視的面貌毫不保留地呈現在大眾眼前。
 
  他們不僅僅是新聞畫面中一閃而過的背景、聯合國統計資料上概化的數字,而是有著獨特生命故事的人。
 
  ★ 營區的塗鴉牆是一疊疊日漸臃腫的報紙堆
  每當歷經重大事件,就會有人在牆上留下沉默的怒吼,揮灑出一連串可能帶有文法或拼字錯誤的文字,卻為牆面帶來繽紛色彩與紀念意義。刻下的一字一句都成為「公報」的創刊號,或見證烈士殞落的報導草稿。一旦刻印在了鐵皮屋的牆上,再無聲的反抗都可能像擴音器播出的叫禱一樣刺耳;匿名人寫下的話語直截而不拐彎抹角,映襯著官方報紙經過審查後粉飾太平的文字……
 
  ★ 恐引發內戰的夢想,懸而未解的身分認同
  孩提時期的亞法曾夢想在她鍾愛的廣場上舉辦一場傳統的巴勒斯坦婚禮。然而,黎巴嫩依舊籠罩在內戰陰影之下,她巴勒斯坦難民的身分註定使得兒時夢碎。一條阿拉伯頭巾掀起了腥風血雨,累積成一片血海深仇,留下一條涇渭分明的線將黎巴嫩人和住在黎巴嫩逾一甲子的巴勒斯坦人區隔開來。巴勒斯坦人的歡慶可能激怒黎巴嫩人;反之亦然。政治殘殺了住在亞法心底的小孩……
 
  ★ 透過倖存者視角,親眼見證人類惡中之惡
  一九八二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占領了艾因哈勒瓦難民營,當時年僅十三歲的馬哈茂德將這一切暴行收進眼底:路面上面布滿了塵土和煤煙,有些地方被砲擊炸毀,有些地方被行經的坦克輾裂,有些地方可以看到黑色的油漬,像是馬路上曾經發生了零星戰火。路邊停了許多輛焚燒過的車,有些車輛還跳動著火光。電線桿倒成一片,幾根電纜在路上糾成一團,阻礙我們前進。一路走來也看到了幾具屍體……
 
  無情的戰火也許讓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卻無法奪去他們的聲音。他們的故事歷經了災難和苦難,記錄下敗仗與屠殺、愛恨情仇與革命抗爭,直到自由來臨前都不會輕易畫下句點,會持續流轉於各國疆界,廣為世人所知。正如其中一篇的作者所言:「我們寫,故我們在。」
 
本書特色
 
  ★由十一位難民親筆撰寫,市面上少有的第一手資料;
  ★如實呈現巴以衝突大背景下巴勒斯坦百姓的生活面貌;
  ★一部控訴戰爭、謳歌和平與人性光輝的現象級作品。
 
推薦人
 
  王冠云|巴勒斯坦研究學者、跨國跨語言自由記者、攝影師
  丘引|旅行作家、演講者
  包修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
  張景安|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
 
各界讚譽
 
  「生動描述了一個我們知之甚少的世界。」——卡瑞・邱琪兒(Caryl Churchill),英國劇作家
 
  「這是一本由平凡人撰寫的非凡之書,他們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伊莉莎白.萊爾德(Elizabeth Laird),英國兒童文學、旅遊文學作家
 
  「有關當代巴勒斯坦人的故事在英語中少之又少,由非精英、散居國外的巴勒斯坦人來講述的故事更是稀缺。本書賦予了這些故事色彩與生命,讓讀者知曉巴勒斯坦難民的眾多經歷。」——雍.海耶克(Ghenwa Hayek),芝加哥大學現代阿拉伯文學副教授
 
  「這本書揭開了長期以來掩蓋難民真實情況的匿名面紗,難民不單單是聯合國統計的紙上資料,而是活生生的人,擁有自己的故事。」——加達.卡爾米(Ghada Karmi),巴勒斯坦作家、艾希特大學阿拉伯和伊斯蘭研究所研究員
 
  「這本獨特的書將第一人稱敘事的代入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成功展現了巴勒斯坦人堅忍不拔的求生意志。這是一本極富人情味、細節精確、描寫細膩的故事集,揭露了黎巴嫩巴勒斯坦難民的生活,呈現各大隱患、日常歡笑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比任何報章雜誌、學術論文或非營利組織的研究報告都真實。」——穆斯塔法.拜尤米(Moustafa Bayoumi), 《美國穆斯林生活》(The Muslim American Life,暫譯)獲獎作者
 
  「《巴勒斯坦的11個生命》對黎巴嫩境內巴勒斯坦難民的生活進行了細緻入微、多角度觀察,在市面上多半由非難民本人撰寫的故事中,本書是難得一見的清流。」——穆罕默德.庫爾德(Mohammed El-Kurd),巴勒斯坦作家和詩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穆罕默德.阿里.哈利迪(Muhammad Ali Khalidi)
 
  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CUNY Graduate Center)哲學系的首席教授。他經常撰寫有關巴勒斯坦相關議題的文章,其中包括巴勒斯坦難民的權利。他主編的著作有《身份的體現:黎巴嫩巴勒斯坦難民的生活現實》(Manifestations of Identity: The Lived Reality of Palestinian Refugees in Lebanon,暫譯)。他從阿拉伯語原文翻譯成英語的著作有《中世紀伊斯蘭哲學著作》(Medieval Islamic Philosophical Writings,暫譯)。
 
譯者簡介
 
柯巧倩
 
  輔大英文及哲學雙學士、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畢業。熱愛文學與文化研究。
    邀稿信箱:cc911086@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跨越疆界的同胞情誼
導讀    一場殊途同歸的旅程

第1篇  塗鴉牆大戰
那些是人們免費的報紙頭條,每當歷經重大事件,就會有人在牆上留下沉默的怒吼,揮灑出一連串可能帶有文法或拼字錯誤的文字……

第2篇  巴勒斯坦失樂園
我只想要一顆巨大的氣球綁住難民營,把整個營區遠遠地帶離這裡,因為「這裡」讓我窒息……

第3篇  黑暗中的妖靈
當晚我們都嚇到睡不著,徹夜盯著影子在牆上交錯晃動,驚恐地發抖。許多影子在屋裡飄蕩,但這棟屋子沒人住、沒人會去過夜,甚至也沒人敢進去……

第4篇  冬日夢魘
自從做了母親,我就開始討厭起冬天。因為這個季節成了一個詛咒、一個干擾、一個負擔,帶來一連串的擔憂和煩惱……

第5篇  道克墓地
那塊地不過三十乘四十公尺,是道克家族捐出來給巴勒斯坦難民的臨時落腳處,直到返家日到來……

第6篇  記憶的櫥櫃
父親為我取的名字曾陷我於困境,從他血脈繼承的藍色護照設限了我的人生。我一想到有天他可能會從這篇文章裡知曉這些,恥辱便襲上心頭……

第7篇  「渴望」是種宿命
我有什麼資格去問父親想要「迎擊」誰?或許父親嚮往著作為自由戰士的往日時光,這份渴望如今藏不住,在陽光底下現了形……

第8篇  心田上的桑樹
我怪巴勒斯坦人形同配合殖民者的行為。要是他們沒有離開巴勒斯坦讓以色列人長驅直入,要是他們沒有向敵軍屈服投降,我們就不會流離失所了……

第9篇  哈迪佳外婆
等到我長大後才真正明白她的悲傷。我明白了被愛人扼殺的愛情永遠不會褪色,永遠無法忘懷,也永遠無法釋懷……

第10篇 災難日再臨
那天是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敘利亞政權的戰機轟炸阿卜杜勒.卡迪爾.侯賽尼清真寺。居民開始討論要不要撤離難民營,避開下一次敵軍轟炸……

第11篇 一九八二年以色列入侵事件簿 
每個男人依序走到情報人員面前,只要他比一個手勢,經過的男人就會被拉走;如果情報人員沒有動作,士兵就會放那個男人通行……

謝詞
 

導讀
 
一場殊途同歸的旅程
波拉.伊薩(Perla Issa)
 
  巴勒斯坦的歷史一向充斥著戰爭、侵略與流亡。自從一九四八年的災難日(Nakba),巴勒斯坦人就被迫與故鄉分離、與親人四散。多次戰亂造成的流亡改變了不計其數難民的人生。自從巴勒斯坦人始於一九四八年流亡,難民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棲身的國家、隸屬的區域、附近爆發的戰爭,和身受約束的法律。正如出自同一朵雲的片片雪花,卻在空中翻滾飛舞的過程中各自變化出不同形狀和大小,巴勒斯坦人也在各自面對的政治、法律和經濟環境中踏上了截然不同的旅程。有鑑於此,每一個巴勒斯坦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則故事也都能代表所有巴勒斯坦人。
 
  我自己就親身體驗過,雖然我花了二十三年時間才讀懂自己的故事。我在黎巴嫩內戰時期出生,因此年紀稍長才得知自己巴勒斯坦人的身分。我一出生就擁有黎巴嫩的國籍,不像是住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遭受結構性歧視和經濟邊緣化。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自己的經歷不算是「真正的巴勒斯坦人故事」,因為我並未體會過黎巴嫩巴勒斯坦人普遍遭受的暴力,無論是身體還是經濟上的剝奪。我認為自己不配自稱巴勒斯坦人。我花了一點時間才接受自己的遭遇雖然不太一樣,卻也是不折不扣的巴勒斯坦人故事,而且只有在與其他巴勒斯坦人的經歷並列時,才能彰顯其中的意義。
 
  本書以此觀點為核心,收錄了黎巴嫩巴勒斯坦難民所寫的故事,呈現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起源於巴勒斯坦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Palestine Studies,IPS)所辦的一場創意寫作工作坊,名為「以自傳體散文書寫巴勒斯坦流亡經歷」,橫跨了二○一六年末至一七年初的冬季。工作坊由巴勒斯坦的阿卜杜勒.穆荷辛.卡坦基金會(A. M. Qattan Foundation)和荷蘭的克勞斯親王基金會(Prince Claus Fund)合辦的「Selat:藝術的連結」活動贊助。
 
  我們從公開徵件的投稿者中選出了十一位,參與由知名黎巴嫩作家哈桑.道悟主持的創意寫作工作坊。參與者以女性居多,年齡從二十到五十歲都有,並非特意挑選,而是徵稿的自然結果。工作坊總共分成十二次,目標是引導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以阿拉伯文撰寫自傳體散文,最後集結成讀者手中的這本書出版,是由主角自己寫下的故事。
 
  舉辦工作坊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換個方式與黎巴嫩的巴勒斯坦人交流,而非像以往讓他們作為研究對象。我們在巴勒斯坦研究中心這個學術機構,經常研究巴勒斯坦文化並出版論文,代替難民描述他們的生活,講述其歷史。
 
  我們希望創意寫作工作坊能給難民一個機會親自闡述自己的故事,在出版作品中留下名字。我們不願只將黎巴嫩巴勒斯坦社群視作被動的研究對象,而是想讓他們得以自述人生故事。然而,工作坊開始後,我發現這沒有想像中簡單,我的動機可能也沒那麼單純。參與者經常挑戰工作坊的目標,也就是質疑自傳式撰寫。他們會問:怎樣算自傳式文章?不能寫到別人嗎?可以寫鄰居或朋友的事嗎? 有些人不想寫自己的故事,有些人想在故事中加入虛構的元素。他們常見的問題令我察覺,我把工作坊的目標定為自傳式寫作,其實又是一個研究員的壞習慣,帶著目的進入社群,要求研究對象給予特定資訊,讓我們了解他們的生活。原先,我將這個計畫定位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機會,讓大眾可以讀到未經學者、記者或文學作家修飾的「真實」難民故事。我想要故事中呈現出私密、個人、不見於世的細節,那些只有親身體會的人才知道的情節。我又像是在做研究一樣,一心想著揭露未知的一面,收集關於巴勒斯坦難民的資訊,彷彿追求知識就是無庸置疑的終極目標。經過多次來回討論,我鬆口了,意識到自己目光過於狹隘,並選擇接受讓難民寫出他們想寫的故事。結果到頭來,多數參與者還是回應了我一開始的心願,寫下的故事以自身相關經歷為主軸。
 
  本書中,讀者會看到數篇主題多元的短文,每一篇訴說著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和想法,都是十一位作者各自獨到的見解。不只一人寫到了難民營中的生活,但角度都不同。薩利姆.葉辛以優美的文字描述自己讀著難民營「免費的報紙」(也就是牆上的塗鴉)長大的故事。蜜拉.席達威模糊了奇幻與現實的界線,化平凡日常為非凡經驗。塔哈.尤尼斯靈活穿梭在今昔兩條時間軸上,敘述孩提和成年時光,以直言不諱的寫實文筆刻畫個人經歷;娜迪亞.法赫德則以樸實詼諧的筆法描述照顧強褓中女兒的日常不便,以及與年邁祖母相處的侷促。尤瑟夫.納拿透過講述親戚和家人的故事,呈現了巴勒斯坦小聚落道克日常中的活力和歡笑。
 
  其餘參與者藉由這個機會反思自身。亞法.塔拉爾.瑪沙利論及夢境、友誼和家人的關係,思考流亡的個中含義;海寧.穆罕默德.拉希德談到父親和祖母的人生,探討自己名字的意義。相對地,薇達德.達哈談起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童年,以及在黎巴嫩的成年時期如何引領她走向曾經背棄的巴勒斯坦社會。
 
  有些人的主題則是災難日。茵提薩爾.哈賈吉講述了外婆哈迪佳的故事,呈現這位黎巴嫩女士身為巴勒斯坦人的生活;露芭.拉哈瑪則帶我們關注寫作工作坊當時最新的一次災難日──巴勒斯坦被迫逃離落腳的敘利亞,又一次經歷生離死別。最後,馬哈茂德.穆罕默德.席丹的短文與其說是短篇故事,更像是一篇指證一九八二年以色列軍隊占領艾因哈勒瓦難民營的證詞,歷經劫難的那年他才十三歲。
 
  貫串十一篇故事的主軸是難民的親身經歷,向我們揭露老百姓的生活和想法,也是我們在主流媒體最少聽到的聲音。
  毋需多言,一切盡在本書中。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84572
  • 叢書系列:閱讀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來源:方言文化 出版社提供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軍武迷集合,日文軍事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村上春樹
  • 東立買慶祭
  • 角川文藝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