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_領券
阿德勒的人性心理學:不可理喻的行為×負能量滿滿的性格,原來我們所有的表現和情緒,都是「童年」經歷的反映

阿德勒的人性心理學:不可理喻的行為×負能量滿滿的性格,原來我們所有的表現和情緒,都是「童年」經歷的反映

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觀察人類社會屬性,揭示群體生活對個體的重要性
►掌握自我認知與心理動力,從童年困境中成長超越
►從攻擊型到非攻擊型,分析各類性格特徵及其影響

「一個人行為上的錯誤,會嚴重威脅到生活本身;
理解人性,才有更光明的人生之路。」
——阿德勒

  ▎探索生命的本質

  本書開篇著眼於理解我們的存在,從生命的定義開始,探討心理功能與人生目的。這部分的內容引導讀者思考,什麼是生活的真正意義,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阿德勒以其獨特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靈魂的深處,理解我們內在的驅動力和心理需求。

  ▎社會中的人類

  人類作為社會動物,無法脫離群體而存在。阿德勒剖析了人類的社會屬性,揭示了群體生活對個體的重要性。書中討論了絕對真理的概念以及不安定感在社會中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兒童的社會化過程,阿德勒詳細分析了從嬰兒期到成年的成長階段,並探討了不同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這部分內容使讀者更好地理解,為何人類在社會中尋求認同和歸屬感。

  ▎理解與超越自我

  阿德勒探討了自卑與認可的心理動力學,揭示人類如何在童年境遇中形成自我認知。阿德勒強調,個體如何透過彌補自卑來尋求認同,並實現自我超越。在這一部分,讀者將看到人類如何透過遊戲、調節緊張感等方式來為生活做準備,如何在無意識中做出行為選擇。這些討論幫助讀者了解到,即使是最微小的行為和選擇,也可能深深地影響我們的人生軌跡。

  ▎性別與社會角色

  書中還詳細探討了性別與社會角色的關係。阿德勒對性別差異及其在勞動分工中的表現進行了分析,特別是男性主導地位和女性自卑感的成因與後果。這部分的內容不僅反映了性別之間的對立關係,也探討了社會變革對性別角色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性別身分如何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塑造個體的行為和心理。

  ▎深入性格的世界

  最後,書中轉向對人類性格的全面解析。在這一部分,阿德勒以獨特的視角剖析了各種性格特徵,從攻擊型到非攻擊型,再到性格的其他表現。書中詳細探討了虛榮、野心、嫉妒、孤僻、焦慮等情緒與性格特徵,並揭示了這些性格特徵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人際關係。透過這些,讀者將更清楚地了解到,性格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透過自我反思與成長實現轉變和提升。

  本書不僅是一部心理學經典著作,更為理解自我和他人提供方向。阿德勒憑藉過人的智慧與洞察力,指引每一個希望深入了解人類心理和社會行為的讀者。透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更好地掌握自我,從而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本書特色

  本書為阿德勒的著作,分為兩大部分,首先探討生命的本質、心理功能與社會屬性,分析從嬰兒期到成年後如何在社會中適應與生存。接著說明性格的多樣性,包括這些特徵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本書綜合了傳統心理學觀點和現代研究成果,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從而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實現個人的全面成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西元1870~1937年)


  是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和佛洛伊德、榮格被人們稱作深層心理學的三大奠基人。

譯者簡介

邵蕾


  社會心理學研究生,諮商心理師。譯者專業理論扎實,涉獵廣泛,文字功底深厚,曾翻譯多部心理學著作,深受讀者喜愛。
 
 

目錄

推薦序 掌控人性,掌控人生
作者序
前言

01第一部分 掌控人類行為
第一章 靈魂
第二章 人的社會屬性
第三章 兒童與社會
第四章 我們生活的世界
第五章 自卑與認可
第六章 生活準備
第七章 性別
第八章 家庭星座

02第二部分 掌控人類性格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攻擊型性格
第三章 非攻擊型性格
第四章 性格的其他表現
第五章 情緒

附錄 關於教育
結論

 
 

推薦序

掌控人性,掌控人生


  阿德勒畢生致力於讓普通人能用個體心理學的觀點解讀行為、理解人性。所謂人性,很難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去概括它,但人人都覺得自己很了解人性,能夠輕易看透人心,儘管這個社會一直缺失對人性的教育。其實,某些天生共情能力特別強的人確實更容易辨別人性,他們會運用自己的同理心與他人感同身受,能設身處地地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並且意識到他人的價值。還有一類人可以真正理解人性,那就是懺悔的罪人。他們要麼是從某種精神問題中解脫出來,要麼是從自己的病症中得到啟發。總之,他們一定是經歷了一番「寒徹骨」,最終擺脫了生活的苦難,從人生的泥潭中掙脫出來,因而能從這種痛苦經歷中更容易理解人性的善與惡。

  人類雖然是社會性動物,個體的發展也與群體密不可分,但我們從一出生就不斷感受到分離,我們會與父母分離、與同伴分離、與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分離。特別是在當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連繫越來越少,我們的內心也更加孤獨,即使是朝夕相處的人,也有可能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感嘆無人理解自己,正如我們無法理解別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程度決定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我們的命運也是由自己的內心決定的。如果我們總是對這個世界有很多誤解,就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可能導致人的性格偏差或者行為不良。這種誤解可能不會立刻產生不好的後果,但一定會伺機攪動我們的生活,而且誤解的危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加劇。因此,理解並解決人性問題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理解人性是社會關係的基礎,是生活融洽的前提。當我們更容易理解彼此時,就能更好地與對方產生共情,也能在與人相處時保持親密的關係。

  要理解人性、研究人性,一定繞不開「童年」這個話題。目前心理學界公認的觀點是,決定個體生命發展的最重要階段是童年時期。也就是說,個體童年時期的經歷和成年之後的行為表現有一致性與整體性,即使成年後外在的生活環境發生改變,某些心理過程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也因時而變,但個體的內在行為動力和最終想要達到的目標並沒有改變。比如:一個在親密關係中有疏離感的成人,總是與別人保持距離,極力迴避各種親密接觸,並且性格多疑、不信任任何人。追溯至童年時期我們會發現,他的父母因為工作比較繁忙而無暇兼顧事業與家庭,導致他們疏於對孩子的照顧,常常無法及時回應他的需要和情緒,而年幼的孩子又無法對這種經歷做出理性的判斷,那麼他只會本能且自卑地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不被關注的,以至於形成穩定的迴避型依戀心理,即使父母在未來製造和孩子親密相處的機會來彌補孩子童年的缺失,也很難改變孩子的生活風格和行為模式。這個成人的各種疏離表現正是對童年經歷的對映,這種強迫性重複恰恰說明我們每個人都很難改變對生活的態度。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理解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和人性特徵,僅僅探究成年後的這一部分經歷意義不大,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才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不了解人性,不了解童年經歷,僅僅做表面功夫,即使外在的行為表現確實發生了改變,內在的行為模式也依然沒有發生變化。每個人自童年起都有或清晰或模糊的行為目的和生活目標,因此,我們未來所有的行為表現都是在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本書能夠改正我們很多關於人性的錯誤觀念,從而學會一種新的思考問題的方式。當我們有自我覺知和自我批判能力時,我們就有能力和意識賦予過去的經歷以新的價值和視角,並對人性產生一種新的理解,而且還會覺察外在行為和性格背後的動力,這一切都將使我們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45791
  • 規格:平裝 / 252頁 / 14.8 x 21 x 1.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01第一部分 掌控人類行為
 
第三章 兒童與社會
 
嬰兒的處境
 
每個孩子都需要依靠群體的幫助才能生存,在得到幫助的同時,社會對他們也有所期待,希望他們能夠適應環境並對生命感到滿足。但是,成長的過程必然充滿坎坷,克服困難的過程也必定傷痕累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發現成人似乎能夠更好地滿足自己的欲望,更能隨心所欲地生活。此時孩子的心理已經開始發育,他們透過不斷地整合使心理功能逐漸完善,並為日後的正常生活做好準備。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之下,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逐漸成熟起來,學著透過內在需求的滿足減少心理衝突。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特別重視地位和名望的作用,他們渴望自己也能擁有權力命令他人,讓他人服從自己。因此,孩子開始渴望成長,渴望超越其他人,甚至將生命的首要目標設定為能夠掌控自己身邊的人。他們也知道大人表現得像自己的「下屬」,只是因為自己的弱小使大人必須對自己負有法律責任。擁有以上意識的孩子通常有兩種不同的行為傾向,一種是採取與成人類似的方法,學著控制他人;另一種是承認自己的弱小,讓成人來幫助自己。
 
每個人的人格類型在早期就已經形成。一些孩子會選擇不斷地獲取力量,展現自己的勇氣,得到他人的稱讚。而另一些孩子則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並透過各種方法來驗證自己的判斷。回想我們對不同孩子的態度以及和他們的關係會發現,只有一部分孩子可以適應群體,適應和其他人的相處。但是,當我們了解了每一種人格特徵與環境的關係時,我們就會發現,每一種類型的人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並且環境會透過孩子的行為回饋我們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采實電子書暢銷展:和文字一起拾回夢想的初心,電子書x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參考書(9/7-9/10)
  • 年度關係展
  • 年中考試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