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本文涉及部分故事內容)
蔡百祥(陪伴心理諮商體系總院長、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
在這個世界上,兒童的心靈是一座神祕的花園,裡面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和奧祕。然而,這片花園中也可能隱藏著一些我們不願意面對的黑暗角落,那裡孕育著人性的暗流與邪惡的種子。《壞種》這本小說,正如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兒童心靈深處的門,讓我們得以深入探索。
故事的主角是克莉絲汀.潘馬克太太的女兒蘿達,一個看似乖巧端莊的八歲小女孩。然而,她內心卻隱藏著令人震驚的邪惡。一連串看似平凡卻充滿詭譎的死亡事件接二連三發生,而這一切都與她有關,讓人不禁感到驚悚與疑惑:一個八歲的小孩,究竟能有多壞?
《壞種》不僅是一部描繪邪惡的故事,更是一次對人性的深刻觀察,其內涵卻遠超過表面的故事情節。它描寫了一個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八歲女孩的內心和行為舉止,也描寫個性優柔寡斷的母親克莉絲汀.潘馬克太太,在母性本能與良心譴責之間的煎熬,更透過自以為是的鄰居老太太莫妮卡,和犯罪實錄記者雷吉納德.塔斯克之口,帶出當時盛行的精神分析理論與對犯罪事件的探討。
威廉.馬奇以冷靜的筆觸,巧妙融合兒童的天真和黑暗,勾勒出一幅兒童心靈的複雜畫卷,也讓我們思考那些藏在仁慈、同情、愛之後的東西,思考人性的脆弱與複雜。
究竟,我們是否真的了解了自己,了解了我們身邊的孩子?
書裡看似把蘿達的惡行歸因於連續殺人犯外婆的犯罪基因,但她母親克莉絲汀.潘馬克本身卻是個善良的「好人」,蘿達的成長環境也是物質優渥、受到父母關愛的。她卻成為天生冷血的凶手,貪婪、自私、好勝、精於算計說謊、擅長操控大人。她可以很迷人,討人喜歡,但前提是不觸犯她的利益。
正是這樣讓人無法理解的邪惡,才讓史蒂芬.金把她列為「文學史上十大反派」,和佛地魔、索倫、老大哥、德古拉等經典角色並列。成為「壞小孩」系列的始祖,並成為一部心理恐怖經典。
這部小說提醒我們,兒童心靈的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基因、家庭環境和社會文化等。即使來自物質優渥的家庭,兒童成長過程中也可能面臨情感上的挑戰,做出各種人意料的行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小說呈現的情境可能極端且非真實,並不能全然代表一般兒童的真實特徵。心理學對此類兒童行為的研究更強調環境、基因、家庭互動等多方面因素對兒童行為的影響,並強調每個兒童是獨特的個體,行為表現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這才是我們面對一個生命真正需要關注的多個面向。
成長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暗面,才能真正成為自己。
讓我們一起跟隨著克莉絲汀.潘馬克太太的腳步,走進《壞種》的世界吧。我們不僅能夠享受閱讀心理黑暗故事帶來的刺激,也可以去探索那些被掩藏在兒童心靈深處的祕密、去尋找那些藏在人性之後的真相,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並尊重兒童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