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序
青春無敵
紅樓現代文學獎邁向第二十三屆,依舊向臺灣大學系統三校同學,以及全國高中同學徵稿。不僅僅是一個獎項,更是一個開闊的交流平台,讓有志於文學的青年得以文字相互切磋,並通過評審會和知名的作家、學者與編輯近距離對談,提升寫作技藝,也期待跨世代的寫作者能因此激盪出更多新觀點。
文字為人之思想載體,表達一個人所知的世界如何生成,以及如何詮釋其中時間與空間的變化。本屆徵稿主題為「我們用青春書寫」,意在讓創作者捕捉屬於當下生命的所思所感。事實上,青春並不限定於特定年齡段,更貼近一種心態與精神力量,牽涉人們是否保有機敏和好奇的觀察力。
今年投稿作品主題包含內在自剖、群體關係、親族書寫、物我辯證等,創作者們也嘗試描寫抽象概念如「冷漠」、「選擇」,在作品中處理「我」與他物的關係,乃至於「我」與世界的關係。從中,可以看見創作者們的寫作企圖,以及持續使用文字發聲的自我期許。本屆大專組來稿數相比去年皆有所成長,是甚為可喜之處,全國高中生散文組則收到全台體制內外學校的投稿,使我們得以觀察到不同背景的年輕學子如何用他們的青春之眼,理解學子們青澀歲月的酸甜苦辣。
決審會議上,文學獎邀請到經驗豐富的作家老師擔任評審,與同學進行細緻的分析及對談。在疫情籠罩的時期,這是難以實現的機會,但也因疫病曾經帶來的剝奪,更顯出實體對談的可貴。此外,本屆紅樓現代文學獎附設的文學沙龍講座,邀請到資深文壇前輩蒞臨,為青年創作者分享小說寫作技巧,以經驗相承,讓文學書寫的技藝轉化為一場相繼不殆的接力。
感謝吳正己校長對紅樓現代文學獎的支持,以及全球華文寫作中心祁立峰主任及其工作團隊的付出,讓今年度文學獎有完美的專書呈現。也感謝來自文壇各界的作家老師在百忙之中接下評審工作,秉持熱切而嚴謹的態度,逐件審核,評審時傾囊相授。校園文學獎是青年寫作者成長的起點,有了各方鼎力相助,無疑為培育文壇後起之秀起到莫大的助益。
青春無敵,批閱文學獎的得獎作品,讓人驚呼連連,能勇敢以文字質疑世界,敢走出個人視野的侷限,能反思出多元的觀點,是這本得獎作品集最讓人振奮之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須文蔚院長
主任序
我們用青春,書寫
第二十三屆紅樓現代文學獎得獎名單與作品集正式刊行。本屆的主題是──「我們用青春書寫」,而參賽的同學亦發揮了此主題的精神,在作品裡紀錄時代,揮灑青春,如徹爾尼練習曲般和諧的音高紀錄下自己創作肇始時期的煢煢星光。
本次獎項共有二百二十八篇參賽者投稿。分別為小說組二十六篇、散文組五十七篇、現代詩組五十八篇、舞臺劇劇本組十一篇,以及高中生散文組七十六篇。其中小說、散文、現代詩組皆選出首獎一名、評審獎一名、佳作三名;舞臺劇劇本組則為首獎、評審獎、佳作各一名。至於高中生散文組則選出十名優選不分名次。
大抵來說本屆作品質與量均佳,水準卓越,本屆的小說首獎得主為臺灣大學外文系的陳立昕,得獎作品〈雙親〉;散文首獎為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班的葉映禎,得獎作品〈師姐〉;現代詩首獎得主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班的葉威,得獎作品〈當女兒在讀哲學〉;舞臺劇劇本獎首獎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的夏琳,得獎作品〈地圖外的星期八〉。
至於高中生散文組,則有十名同學在眾多篇目裡脫穎而出獲得優選,不分名次分別為——李育箴的〈生物探究與實作〉、李衍的〈原來夏天也會哭〉、吳昀庭的〈攜貓者〉、林禹綸的〈剖〉、林昀臻的〈仙女〉、林頎恩的〈那天〉、陳方閔的〈摩托車日記〉、陳歆恩的〈果汁〉、黃亭語的〈湯圓〉以及劉子新的〈舊的雜草地〉。
紅樓現代文學獎舉辦至今已經二十三屆了。二十三歲這個年紀、恰巧是大學生畢業踏入社會或攻讀碩士班的階段,在青春與後青春期的邊緣,在跨越藍色大門裡外的邊界。校園文學獎經常會成為未來寫作者的第一個或第二個獎項,即便至今日我也記得初次拿到校園文學獎時的驚異,紅呢絨布幔與木雕的獎牌,沉甸甸的質感。瞇起眼睛看,那些以青春正盛鐫刻的或淺或深的痕跡,密室裡和光同塵揚起的粉粒,稍微伸手揮散,卻又穿透記憶與時間的光瀑與琥珀,冰滴涓流終成如今的整座海洋一般的豐饒。
再次恭喜得獎者,也祝福紅樓現代文學獎長久彌新彌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 祁立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