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心理祭
圖解台灣寺廟建築與裝飾語彙

圖解台灣寺廟建築與裝飾語彙

  • 定價:590
  • 優惠價:7946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台灣的寺廟就如同一座挖掘不盡的寶庫般

  除了作為信仰中心而滿足信眾宗教活動的需求之外,更提供人們各種傳統民俗文化的各種知識,最主要的一個面向,就是運用工藝美術來建立、裝飾寺廟建築,並傳達民間信仰文化的精神義理。

  本書涵蓋的寺廟建築與裝飾語彙,即探討廟建築空間的構成、建築語法及其藝術表現;建築的風格與因應在地的各種格局;建築的各部分結構,包括屋頂、棟架、牆壁、台基等;寺廟建築裝飾的作法,包括裝飾的原則、紋樣的主題與類型,以及各種裝飾工藝,如彩繪、木雕、石雕、交趾陶、剪黏等,總括這些裝飾藝術,成為台灣寺廟建築最受矚目的部分,也是台灣寺廟之所以被譽為「民間藝術館」而最被關注的面向。

本書特色

  1.建築的空間觀念往往離不開文化的影響,尤其在移民社會的人們,有很大的民間信仰文化比重滲入空間的使用上,如吉祥裝飾、辟邪裝置以及風水觀念等對居住心理的影響。當我們欣賞台灣傳統建築,除了建築技術與藝術外,更應進一步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對於傳統建築的思想觀念有所認識,方能真正體會傳統建築的精緻內涵與空間藝術美感。其中反映到台灣的寺廟建築,傳統民間信仰中的「空間觀念」更涉及包括了人間現實環境以及超現實的天庭、冥府,亦就是人、神、鬼所各自「居住」的「天界」、「明界」和「幽界」等「三界」宇宙環境。本企劃即針對台灣廟宇建築中空間的觀念與藝術,建築的風格與格局,構成的結構與裝飾工藝等進行深入淺出的論述。

  2.寺廟除了是民間藝術的寶庫之外,更是傳統南方式建築藝術的精華表現。寺廟建築透過藝術與信仰的結合,一方面滿足信眾宗教活動的需求,另方面更提供人們各種傳統民俗文化的各種知識,並且結合了各種工匠、藝師、地方文人與仕紳等集體創作的成果。一座寺廟幾乎集藝術之精華,可比喻為一個地方藝術博物館應不為過,本企劃不僅綜觀台灣廟宇建築的構造與空間觀,更解說民間信仰與工藝美術互動的裝飾表現,與台灣傳統建築文史知識息息相關,可作為台灣傳統建築主題的入門書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現職: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新北市、桃園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從事臺灣漢人民俗藝術、民間信仰、道教文化研究多年。

  ‧著有《神像與信仰》(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3)、《臺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03)、《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2003)、《台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2003)、《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2005)、《台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2005)、《土城祀義塚・擺接慶中元—土城大墓公沿革與2012中元祭典》(新北市政府2013)、《台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2014)、《台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2015)、《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18)、《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晨星出版2020)、《臺灣傳統宗教的法事祭儀與執事人員》(五南圖書2022)等書。
 

目錄

推薦序 台灣寺廟建築百科寶典 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名譽教授、台灣美術史學者)
自序 遇見寺廟建築的多重宇宙

Chaper01、民間信仰與工藝美術
台灣漢人的傳統宗教信仰
傳統寺廟與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與民間藝術

Chaper02、台灣寺廟建築的空間觀念
信仰的三界觀念
風水的生氣觀念
倫理的位序觀念
思想的陰陽觀念
無形空間的認知
信仰崇拜的空間理念

Chaper03、台灣寺廟建築的空間藝術
傳統寺廟建築的平面類型
由建築語法原則來看寺廟建築的空間藝術

Chaper04、台灣寺廟建築的風格與格局
台灣寺廟的建築風格
台灣寺廟的建築格局
台灣寺廟的建築單體

Chaper05、台灣寺廟建築的構成
台灣寺廟主體結構
台灣寺廟建築裝修
台灣寺廟附屬結構

Chaper06、台灣寺廟裝飾的原則與題材
台灣寺廟裝飾的原則
台灣寺廟裝飾紋樣類型
台灣寺廟裝飾的主題

Chaper07、台灣寺廟的裝飾工藝
彩繪
木雕
石雕
磚雕
泥塑
交趾陶
剪黏
織繡
鑄造

參考書目
 

推薦序

台灣寺廟建築百科寶典
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名譽教授、台灣美術史學者 蕭瓊瑞


  相傳1641年,鄭成功率2萬5千大軍直取鹿耳門,遇水淺阻隔,船艦無法通過,鄭氏乃下船登陸,至一媽祖廟敬拜祈禱;時至中午,潮水大漲,大軍終於得以順利跨越鹿耳門,進入台江內海,奠定驅荷的基礎。

  這雖然是軍事家掌握潮夕變化、卻假藉神威激勵將士軍心的一種手段,但當地「媽祖廟」的已然存在,顯然也是一個可徵的事實。

  從一個簡陋如草寮的廟宇,歷經近400年的變遷,台灣民間廟宇的數量、規模、形制,即使經過日治時期神道教思想下「寺廟改善運動」的衝擊,卻也無形中融入諸多日式建築的工法、格局、裝飾的養分,成為今日庶民文化的生活信仰中心;甚至在民主政治的催化下,也成為地方政經發展的重要據點。

  文史研究者謝宗榮,以長期田野工作經驗,累積了大量的廟宇建築圖像,加上細心的觀察、記錄、研究,繼諸多專書之後,再推出《圖解台灣寺廟建築與裝飾語彙》一書,採深入淺出的筆法,分析、詮釋了台灣寺廟建築多面向、多層次的特色與意義,內容擴及:民間信仰、空間觀念、建築語法、形制格局、裝飾題材、工藝技法……等,是當前相關文獻中,最具「百科全書式」的參考專著;除可作為觀光導覽、文史研究、民俗信仰、建築專業的重要引導,也是台灣文化資源不可多得的記錄保存寶典,堪供後繼來者的持續研究。

自序

遇見寺廟建築的多重宇宙


  台灣漢人傳統的宗教信仰由於採取「社會」的習慣,以社會民(藉由社的祭祀而會集民眾),而沒有嚴格的教義與戒律,亦無制度化宗教之具有單一的教主或宗教領袖,因此廟宇便成為民間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也由於傳統漢人文化中濃厚的神靈信仰,再加上移民墾殖等類似因素的影響,幾乎有漢人移民聚落的地方就有廟宇的建立,廟宇因此成為聚落的發展中心。以廟宇為核心的祭祀對象(神祇)、祭祀空間(建築物)、文物等,便成為認識台灣社會及傳統宗教信仰的最佳對象。

  台灣的寺廟就如同一座挖掘不盡的寶庫一般,它除了作為信仰中心而滿足了信眾宗教活動的需求之外,更提供人們各種傳統民俗文化的各種知識,在考察一些歷史悠久的寺廟時,我們亦可進一步的瞭解漢人在台灣的開拓過程、聚落的發展與變遷,以及包括工藝美術、戲曲、音樂在內的相關民間藝術。而僅就寺廟建築來說,一座廟宇的興建更結合了各種工匠、藝師、地方文人與仕紳等集體創作的成果,因此寺廟除了是民間藝術的寶庫之外,更是傳統南方式建築藝術的精華表現。

  本書的內容取自於筆者在2000年至2003年間,刊載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所發行的《臺灣工藝》季刊中,一系列以「寺廟藝術」為主軸的文稿,主題包括了民間信仰與工藝美術、神像藝術、祀具文物、廟宇建築與裝飾等內容。這回在彙集成專書時,考慮到神像藝術、祀具文物等內容,在筆者2018年新編出版的《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中已有專章敘述,故在編撰本書時,將這兩部分省略,使內容集中於寺廟建築之上。而寺廟的風格與格局部分,由於是在敘述寺廟建築時無法略去的內容,因此也就重複收錄在本書之中,望讀者理解。

  收錄在本書的七篇文稿,雖然是先後分別撰寫而成的,但由於一開始就設定了一個「一以貫之」的主題⸺寺廟藝術,所以各章文字也在此前提之下逐一撰成。第一章〈民間信仰與工藝美術〉可視為本書的緒論,主要在說明台灣漢人傳統民間信仰及其寺廟的特性,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面向,就是運用工藝美術來建立、裝飾寺廟建築,並傳達民間信仰文化的精神義理。第二章〈台灣寺廟建築的空間觀念〉與第三章〈台灣寺廟建築的空間藝術〉,主要在探討寺廟建築空間的構成,尤其是寺廟空間所傳達的傳統文化內涵,諸如陰陽、虛實、倫理、位序等觀念,以及中軸線、群簇性、層次性、連續性、二元並存、對比性等用以建立建築組群的建築語法及其藝術表現。

  第四章〈台灣寺廟建築的風格與格局〉內容陳述台灣寺廟建築的閩南式建築在地性特色與戰後引進的北方式建築風格,以及由各建築單體所組成的各種格局,以及建築群中各建築單體的功能與形式。第五章〈台灣寺廟建築的構成〉內容在闡述台灣傳統寺廟建築的各部分結構,包括屋頂、棟架、牆壁、台基等。第六章〈台灣寺廟裝飾的原則與題材〉與第七章〈台灣寺廟裝飾工藝〉,則是說明寺廟建築裝飾的作法,包括裝飾的原則、紋樣的主題與類型,以及各種裝飾工藝,如彩繪、木雕、石雕、交趾陶、剪黏等,這些是台灣的寺廟建築最受矚目的部分,也是台灣寺廟之所以被譽為「民間藝術館」的主要原因。

  筆者最初在撰寫這一系列文稿時,由於剛過不惑之年,在民間信仰與民間工藝的研究上也只達到稍有成績的基礎。因此,二十年後再重新彙編文稿成書時,難免會有小部分的修訂與更動。其中也有小部分內容,是在當年對寺廟裝飾充滿熱情並受到傳統建築研究前輩學者所啟發之下撰成,如今看來未免生澀但卻真誠,因此並未大幅度加以修訂。而本書在成書時,內容更動最多的其實是圖片部分,筆者正式使用數位單眼相機是2004年,因此文稿在《臺灣工藝》刊載時,圖片都是底片相機的成果。在20年後的今天,許多正片、負片等底片,或是由負片所沖印的照片,不是保存零散就是不免有毀損,因此筆者重新在近20年來所拍攝的數位照片中挑選適合的圖片,以配合本書的文字。

  有在拍照的朋友都知道,改用數位相機之後,其優點是方便分類儲存,但缺點是除了儲存圖片的硬碟不是很保險之外,就是在拍攝時不會有用底片拍攝那般「節制」,而導致照片數量龐大,再加上時程歷久經常會有忘記拍攝時間、地點現象,必須翻找舊行事曆來比對。因此,就本書的編撰過程來說,圖片編輯反而是這期間最大的負荷。而除了圖片數量之外,在主題方面也不免常有選擇方面的糾結,主要還是因為筆者希望書中收錄的每一張照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20年前所陸續編撰而成的文稿,如今終於要匯集成書與讀者們見面了,在當今出版市場極端不景氣的當下,筆者首先要感謝的當然是晨星出版公司與執行主編胡文青先生,讓本書有「面市」的機會,也是對於筆者多年來的投入關注有一份交代。

  所有的感謝盡在信仰無私的照護之中,祈願慈悲的眾神持續護衛寶島子民,也希望讀者能接納筆者這一份用信仰與時間所累積出來的成果。

  特別感謝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蕭瓊瑞老師,在百忙中慨然賜序。

2024年歲次甲辰大暑之節
謝宗榮
誌於內湖耕研居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209022
  • 叢書系列:圖解台灣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台灣寺廟裝飾紋樣類型
 
台灣廟宇的裝飾題材十分豐富多元,以紋樣的類型來說,主要可區分為人物文、動物文、植物文、自然景象文、幾何文、文字文、器物文、混合文等。而根據這些紋樣類型,或單獨呈現、或組合成內容豐富的廟宇建築裝飾。其次,是在這些類型多樣的紋樣中,除了少數形式、內容較為單純者如自然景象文、幾何文、文字文等之外,其他類型的紋樣在形式上多運用相當多元的圖案、符號等,來表現出豐富的裝飾內容,如人物文、動物文、植物文、器物文、組合文等,也構成了寺廟建築裝飾的重點。
 
◆人物文
 
「人物文」常見的有八仙、福祿壽三仙、門神、神話與歷史演義人物等,在寺廟中通常占有裝飾的最大面積,多位於屋頂、門楣、前檐牆窗櫺、內牆壁堵等位置。八仙的裝飾常見於廟宇前殿大門上方或前殿兩側廊牆,其組合形式頗為固定。門楣上的八仙多以八位神仙(漢鍾離、李鐵拐、張果老、曹國舅、呂洞賓、何仙姑、韓湘子、藍采和)橫向排列的方式呈現,或者在八仙中加上南極仙翁成為九個人物,以騎白鶴的南極仙翁居中,帶領各有不同坐騎的八仙,具有濃厚的喜慶意義。而廊牆上的八仙則分成兩組,一組四位上下排列。八仙裝飾的手法有時固定以彩繪或雕刻方式裝飾,也有以錦飾形式懸掛稱為「八仙綵」,是民間信仰中常見的裝飾。
 
福祿壽三仙是民間最常見的吉祥神仙組合,以賜福天官居中,著官袍,戴宰相帽,手持如意;祿星張仙居左著文士袍,戴巾帽,手持書卷;壽星南極仙翁居右,為白髯垂胸的禿頂老翁,一手握柺杖,一手持壽桃。由於台灣民間認為賜福天官可帶來財富,祿星具有護子的功能,故在台灣多稱「財子壽」,其形象與中國大陸地區也略有不同,主要的差別在台灣流行的天官多作手上持元寶的造形,祿星則在胸前懷抱小孩。三仙除了三位一組的組合之外,也常被單獨呈現,如天官賜福、其壽無極(壽星)、張仙射天狗等,有時也與其他神仙配合,如南極仙翁與八仙、南極仙翁與麻姑、南極仙翁與王母娘娘等。三仙除了作為廟宇建築上的裝飾題材之外,也見於桌裙、插屏、繡軸、金紙以及神明廳的掛軸等方面,有時也以立體的陶瓷或木雕被當作吉祥神供奉。廟宇中的三仙通常立於屋頂正脊的中段之上,兩邊以雙龍朝拱,稱為「雙龍朝三仙」,其次為內牆壁堵上的彩繪裝飾,或是作為神龕的背景裝飾。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典藏藝術全書系:單書85折、雙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領券
  • 遠流領券
  • 知遠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