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_選書
我只是改變一個觀點:擴大思維舒適圈,韓國超人氣心理學家教你如何逆轉人生的35個心理法則

我只是改變一個觀點:擴大思維舒適圈,韓國超人氣心理學家教你如何逆轉人生的35個心理法則

관점 하나 바꿨을 뿐인데

  • 定價:390
  • 優惠價:79308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 1%的思維轉換 × 35個心理法則 = 活出100分人生!★
★ 著作銷售2,000,000冊,韓國網路書店YES24讀者一致10分好評推薦 ★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為自己的行為預設立場,
  以為這些框架就是社會的潛規則,像是:
 
  ◎ 因為害怕犯錯被討厭,所以必須事事追求完美。
  ◎ 想跟某人拉近關係,就必須要不經意的肢體接觸。
  ◎ 求職面試處處碰壁,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好。
  ◎ 更好的機會還在等我,所以不能對現在認真。
  ◎ 成功是因為我很努力,失敗與環境脫不了關係。
 
  如果說,目前所認知的一切都只是你的刻板印象,你相信嗎?
 
  ◤當你的觀點改變,你的行為就會改變;
  當你的行為改變,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天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知識的最大敵人不是無知,而是自以為擁有知識的假象。」
  其實所有人生問題的根源,無非就是「信以為真」和「事先斷定」,
  還未了解事物的全貌,就誤以為自己全都知道了。
  韓國超人氣心理學家李珉圭表示,若能隨時運用書中35個擴大舒適圈的逆思維法則,
  就能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你我的行為將不可避免地產生轉變,幸運也會伴隨而來。
 
  ✓ 因為害怕犯錯被討厭,所以必須事事追求完美嗎?
  與其追求完美,偶爾犯錯會讓你在人際中更受歡迎。——「出醜效應」
  ✓ 想跟某人親近,就必須要不經意的肢體接觸嗎?
  想要拉近關係,可以先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個人空間理論」
  ✓ 在求職面試處處碰壁,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好嗎?
  他人的態度是一面鏡子,我如何看待自己,別人就如何看待我。——「自我應驗預言」
  ✓ 因為還有更好的機會在等我,所以不能對現在認真嗎?
  夢想不用好高騖遠,理想其實就在你我的身邊,等著被發現。——「青鳥症候群」
  ✓ 成功是因為我很努力,失敗與環境脫不了關係嗎?
  歸因不用二分法,因為運氣也影響了成功,能力也造就了失敗。——「防禦性歸因」
 
  ◤每一次觀點的微小改變,
  都是幫助你擴大舒適圈的機會。◢
 
  不須完全做到,只要改變書裡提到的一個觀點,
  就能有效破除阻礙我們發揮天賦潛能、邁向美好人生的慣性思維!
  無論是商場、職場甚至情場,你的際遇將從此變得不同。
  
好評推薦
 
  黃永猛|知名企業講師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我們最終是透過所戴的眼鏡來看外面的世界。根據眼鏡的樣式和顏色,世界可能呈現心形、圓形、三角形、怪異形、藍色、粉紅色,甚至是黑色。只有理解並打破視角上的局限,人生的許多問題才能得到解決。想要改變人生嗎?那就換掉你的眼鏡──改變觀點吧!」──韓國網路書店YES24讀者10分好評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珉圭(이민규)
 
  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學專家。畢業於檀國大學特殊教育系,並取得首爾大學的臨床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韓國)亞洲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曾擔任空軍的臨床心理學軍官,並在首爾大學的學生諮商中心擔任顧問。目前,他是亞洲大學心理學系的名譽教授。
 
  他在2001年榮獲第一屆亞洲大學最佳教授獎,2011年他被選為「韓國閱讀的25位偉大作家」之一,此名單為紀念教保文庫書店成立30週年。他的著作有銷量破百萬冊的《成功來自1%的不同》,以及《執行力的20個槓桿》《心理學家爸爸寫給青春期的你,那些脆弱與美好的人生》等暢銷書。
 
  他擅長用簡單有趣的方式將心理學和認知行為療法普及給大眾。在他的書和所有講座中,他都一貫倡導「即使是微小的改變也能產生巨大的變化」,因此他被稱為「1%的行為心理學家」。本書透過各種心理效應闡述了只要稍微改變一下觀點,就能過著充滿智慧及幸福的生活。
 
譯者簡介
 
張鑫莉
 
  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韓國歷史學系畢業,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有《社畜的財務自由計畫2》《最強炒股者》《我只炒概念股》《外資這樣買半導體股》等。
 

目錄

前言 擴大思維舒適圈,你也能逆轉人生

PART 1
這樣思考,有效改變人生困境
提高好運勝算的心理法則


01 出醜效應|不完美的你,會更受歡迎
02 反彈效應|不強迫,卻能輕鬆說服任何人
03 條件反射|蝴蝶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在花叢中
04 認同作用|自信,是身上最好的名牌
05 刺激類化|至今為止的經驗,並非人生的全部
06 防禦性歸因|你的成就,是運氣還是努力?
07 自我應驗預言|相信,就會看見
08 自我設限|不要「以防萬一」
09 隧道效應|為什麼好人只要一握方向盤就變了?
10 情緒清晰化|把情緒說出來,你會更勇敢
11 A型性格|不急躁,就不容易生病
12 零和賽局|善用嫉妒,是成功的捷徑

PART 2
這樣思考,人際關係無往不利
職場、情場都逢源的心理法則


13 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浪漫愛情都需要患難
14 淨化效應|說八卦一定不好嗎?
15 個人空間|如果想靠近,請往後退一步
16 眼神交流|眼睛說的話,比嘴更多
17 需求互補假設|共同點愈多,關係愈長久
18 單純曝光效應|艾菲爾鐵塔,廢鐵變成貴婦人的祕密
19 標籤效應|重點是協助對方改正行為與態度
20 畢馬龍效應|對某人有期待,就說出來
21 魔法比例|顛覆第一印象的五比一法則
22 相似性效應|擄獲對方的心,方法超簡單
23 我訊息|你可以避免指責對方

PART 3
這樣思考,人生更幸福
讓生命充實富足的心理法則


24 時間膨脹效應|年紀愈大,時間會過得愈快嗎?
25 青鳥症候群|告別茫然的自我追尋
26 詹姆士-蘭吉理論|好好哭一場,解壓又健康
27 蔡格尼效應|放下過去,但要養成收尾的習慣
28 巴納姆效應|不能過度相信MBTI測驗的理由
29 當事者與旁觀者偏誤|我是羅曼史,別人是不倫
30 登門檻效應|從小事開始,才能得償所願
31 以退為進法|想要借五十萬,先要求五百萬
32 模仿|有樣學樣,或看見後不仿效
33 錯誤共識效應|「現在的孩子」真是沒規矩
34 閉合法則|真相不只一個,加強思辨能力
35 次級評定|只是改變觀點,輕鬆駕馭壓力
 

前言
 
擴大思維舒適圈,你也能逆轉人生
 
  印度有一位國王為了一針見血地道破真理,便牽來一頭大象,然後請六位盲人摸摸大象,並讓盲人們說說他們認為大象長什麼樣子。
 
  其中一位摸到象牙的盲人,認為像是一條又粗又長的白蘿蔔;摸到大象耳朵的人,認為像畚箕;摸到大象頭部的人,覺得像石頭;摸到象鼻的人,覺得像杵。還有摸到象腿的人,覺得像寺廟的柱子一樣;摸到象肚的人,覺得像醬缸。國王讓盲人們全部退下,他叫來大臣們,並說了以下這些話:
 
  「你們看,儘管是同一頭大象,但是因為六位盲人摸到的部位皆不同,因此就認定自己所觸摸到的部位就是大象的全貌了。了解真理亦是如此。」
 
  這是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中,為了抱持狹隘觀點而無法正確判斷事物的芸芸眾生,所引喻的一則故事。
 
  不要以為所知的一切就是全部
 
  世間一切萬物就如《大般涅槃經》中的大象一樣,都是立體的。然而我們因為站在各自的立場來看待這些事物,所以只能看見反面,或是上面,又或是下面,但就是看不見事物的全面,而且會誤認為所見之物的其中一面,就是事物的全貌,因此對相同情況或事件會做出不同解釋,並認為唯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才是正確的。而會有這樣的情形,都是因為思維不同的緣故。
 
  人生在世,通常會引發致命性問題的就是「信以為真」和「事先斷定」。還未了解事物的全貌,就誤認為自己全部都知道了,這就會引發誤會和衝突。錯誤是由於不了解自己而發生的,誤會則是誤以為了解對方而引起的。無論是人際關係,又或是商業合作關係,所有問題的解決根本之道,就是承認自己仍有尚未辨明的事實。
 
  天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經說過:「知識的最大敵人不是無知,而是自以為擁有知識的假象。」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亦曾言:「讓你陷入困境的並非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而是自以為過於了解的東西。」
 
  若你能接受自己對於自我、他人,乃至於世界皆不甚了解的事實,你就會變得更謙虛,也能更靈活地變換思考,進而變得更睿智。
 
  只要改變一個觀點
 
  在美國洛杉磯,有一位母親為了送六歲兒子上學,在高速公路上疾駛。在變換車道時,她做手勢要求對方禮讓,然而對方並未照做,於是這位母親就大聲嚷嚷。她在和對方僵持的過程中,因為忍不住心中怒火,向對方比了不雅手勢後欲揚長而去,但此時後方車輛急追而上並開槍,坐在後座的兒子當場死亡。
 
  就因為這樣,孩子母親的後半生只能將心愛的兒子埋藏心底,而加害人的後半輩子也被囚禁在不見天日的鐵牢中。但前述情況,其實只要彼此改變一個觀點,就以各自平和地走向康莊大道,邁向各自期盼的幸福生活。
 
  試想當你在開車時,有一輛車沒有打方向燈就突然切車進來,差一點發生車禍。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做出什麼反應呢?我想這種時候,大部分人會生氣地說:「怎麼開車的啊!」或是直接罵人,或者大按喇叭。然而,這就很有可能會引發可怕的事故。
 
  因為嚇了一大跳,生氣或許是理所當然之事。但此時內心先冷靜地「等一下」,先想一想:
  「若握著方向盤的人,是法頂禪師的話呢?」
  「若換成金壽煥樞機主教的話,會怎麼做呢?」
  「若是他們兩位的話,一定會這樣做吧?」
  「哎呀,好像有急事的樣子,但還是要小心啊!」
  「雖然不知道怎麼回事,但看起來好像很匆忙的樣子,那讓你先走吧!」
 
  就這樣揣想著,怒氣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地無影無蹤,更沒有必要辱罵或是生氣。每當遇到難以解決的情況,先從和自己不同看法,且更具智慧去解決事情的人的角度來思考,像是法頂禪師、金壽煥樞機主教、聖雄甘地,或是試著想一想周遭成熟的人。
 
  接著再思考,在相同情況下,如果他們是當事人,會怎麼回答和處理呢?即使只是想像這些人可能會說的話和做出的行動,我們的表情和語氣也會有所轉變。因為我們會從原先立足在不信任與懷疑的思維,轉變為理解和同理心的角度,這是因為轉換想法框架的緣故。
 
  人非理性,要懂得刻意換框
 
  開車時,如果有車要切車進來,有些人會發怒,並故意縮小與前車之間的車距,讓他人無法切車;反之,有些人會面帶微笑並拉開車距讓出道路。有的人雖然條件不差,但卻會感到自卑;有的人雖然條件糟,但卻不會自慚形穢。韓國有句俗話說:「堂兄弟買塊地,我就肚子痛。」不過有的人卻會想請堂哥吃飯,並向他學習,這是因為所有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同。有些人失戀後,就成了鬱鬱寡歡的人,有些人卻成為詩人。相同的壓力對某些人來說是毒藥,對另外某些人來說卻是良藥。
 
  人們即使在相同情況下,也會依據立足在什麼角度來看待事物,進而做出全然不同的評斷和反應。因此理解事物和世界的認知或是思維,在心理學上被稱作「框架」(Frame)。框架形成了我們理解世界的範圍,雖然有時會成為限制我們理解世界的障礙,但同時也能幫助我們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如果想即使經歷相同的事,卻能做出不同的對應行動,過不同生活的話,就必須改變認知框架。在心理學中,改變認知框架的方法被稱作「換框」(Reframing)。
 
  那麼,要如何靈活地換框呢?
 
  第一,必須偶爾停下來觀察自己的情感和行動。觀察不到的東西無法做出改變,只要持續觀察,就能察覺到很多東西。
 
  第二,找出情感或行為是源自什麼框架之下,並接受自己的想法可能有錯誤的這件事。因為意識到問題這件事本身,就帶有治癒的力量。
 
  第三,應該找尋各式各樣更具理想結果的替代框架。因為解決方法的範圍愈廣,就愈能做出睿智的選擇。
 
  人生在世,無論是誰都會做出對自己而言最好的選擇,因此很容易誤認為自己的想法或是判斷就是最合理的。但人類本身就並非理性的存在,只是努力想要變得理性而已。若想要成長與進步,就要對從過去至今的看法存疑。因為若無法承認自己的想法可能有錯誤的話,只會反覆自我欺騙與合理化,到頭來只會重複一成不變的模式。
 
  若對自己、他人、世界的觀點發生轉變,則態度也會轉變;態度若有所變化,就會做出不同行動。行動不同,人的反應當然也會不一樣,最終人生境遇也會有所不同。若想以新思維來看待事物,首先要對自己的刻板印象瞭若指掌,而且必須極力擺脫。正如同舊家具若不整理,房間就放不下新家具一樣,擺脫不了刻板印象,就無法採用新思維。
 
  我為了更深入了解人們常有的刻板印象,並且想告訴大家對於他人與世界的這些觀點,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因而寫下這本書。我希望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能懂得回顧對自己、他人,和對世界的觀點,學會如何透過積極地換框,過得比現在更幸福且更成功,並為世界帶來善的影響力。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21874
  • 叢書系列:VIEW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6
4.0
|
2024/12/07
改變視角,生活也隨之改變。

而心理法則提供了一種框架,幫助我們理解和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比方說,積極的自我暗示和正確的自我認知,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從而提升自信心和行為表現。

書中列舉了三十五個實用的心理法則,透過理解和應用這些心理法則,我們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獲得新的視角。而藉由改變視角,我們也可以更有效地應用心理法則。

...

分享兩個我最常使用的心理法則。

第一個是蔡格尼效應。

你可能聽我說過的柴嘉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是一樣的概念,只是音譯的不同。這是指人們對未完成的任務或目標,比已完成的任務或目標更容易保持關注和記憶。

報告時先說結論和亮點,會讓聽眾期待接下來的內容說明;同時,若能在過程中的亮點和結尾時,再次提醒和做好總結,甚至可以疊加峰終效應的作用。

也可以應用在學習與記憶上,比起不間斷的學習,在過程中安排適當的休息,進行不相關的活動,反而可以提高記憶效果。在工作上未完成的任務會持續在腦海中盤旋,促使我們盡快完成它們,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人際關係上,話說一半或未解決的衝突也會在他人的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促使對方想進一步了解與尋求解決。

第二個是出醜效應。

我們都希望在他人面前保持完美的形象。但其實適時的展現一些小缺點、展露真實的自己,反而更能贏得他人的信任與好感。

在於人建立關係時也是如此,過於完美的人設往往使人難以親近,如果我們又表現出過於積極的態度,更會使人感到壓力;這時保持適當的距離給對方空間,或是表現出無傷大雅的小錯誤,反而能讓關係更加自然。

透過傾聽和示弱,展現出苦惱情緒也有助於產生共鳴,更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

書中還有許多這樣的心理法則與應用。

我建議你可以從自己迫切需要的篇章開始看,像是提升好運、人際關係或人生幸福;也可以隨意從感興趣的心理法則開始閱讀也無妨。

你只需要改變一個觀點,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就能為你的生活與行動帶來巨大的改變。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飲食手作展折20
  • 天雜領券
  • 信誼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