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人文社科春季暢銷大展
望基隆:船行年代的港城舊事

望基隆:船行年代的港城舊事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2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船行年代的港城舊事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靜靜佇立在港邊已有百年歷史,望盡基隆港城的繁華盛世。建築見證了島嶼歷經二次大戰、政權轉換、國共內戰、國際局勢變易、經濟發展等複雜的歷史過程。現由陽明海運改建為文化館,提供民眾了解海洋及基隆地方文史的場所。

  本書擬從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出發,望向四方,凝視港口,了解港與城的共生關係。我們擬想八個篇章,用新的航港角度,重新訴說關於這座城市,你可能聽過的一些故事,賦與其新的意義。

  第一篇為交通篇。港口的誕生是劃時代的大事,清代劉銘傳開始有建港的構想,但真正落實為現代化的港口是在日本時代。為配合築港工程,整座城市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推行市區改正,填海造陸、棋盤式街道規劃、整治河流,確立了今天城市的規模格局。日本政府透過縱貫鐵路將基隆、高雄相連,南北交通縮短至12小時,同時配合貨運建設海港城市獨有的臨港線鐵路。其後隨著人口的持續湧入,原先的運河退讓給予更多居住的空間,市區的風景也隨之慢慢改變。

  第二篇為移民篇。大航海時代,基隆即躍上國際舞台。清代的漢人移民以漳州、泉州為主。到日本時代,溫州、廣東、福州、廈門、山東都陸續有移民遷入。同屬日本帝國版圖的琉球、朝鮮,也在基隆建立移民社群。戰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中國各省籍軍公教人員紛紛湧入,尤其1955年的大陳島撤退,政府為其在基隆設置大陳新村。隨著港口及產業發展,基隆在戰後還吸引了客家族群以及第二波島內移民,包括原住民。至今日,則以東南亞及中國的新住民為主。大海是通往世界的道路,移民與多元文化始終深鑄在海港城市的DNA中。

  第三篇為百工篇。移民來到這座城市,許多工作圍繞著航港機能運作。例如碼頭工人,他們的工作不分晝夜24小時輪班進行,汗水揮灑鎔鑄強大的情感連繫,工作與生活都緊密依靠。船舶是港埠最顯著的風景,「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所代表的大型造船業是基隆人的驕傲,和平島上則有許多小型造船公司,製造漁船、工作船、遊艇等。潛水工人的工作類型繁多,他們是港口運作不為人所知的守護者。貨物與人員的往來流動是港口最重要的功能,長崎華商泰益號留存的文獻,讓我們得窺日本時代基隆商號利用書信、電報密碼織就的貿易網路世界。

  第四篇為住宅篇。由於外來移民持續湧入,加以腹地狹小,基隆從日本時代就一直面臨居住空間不足的問題。政府嘗試許多方式,包括協助推動設立台灣第一間土地開發公司「台灣建物株式會社」;鼓勵民間興建慈善住宅、成立「住宅組合」;或是官方興建市營住宅、提供低率貸款等。戰後,在美援資助下採取「自助建屋」形式,興建碼頭工人住宅。1970年代的安樂國宅則是郊區大型集合住宅的先聲。1990年代的海濱國宅則是第一個專為原住民而設立的國宅。這些帶有公共性的住宅,隨時代轉變而呈現對「理想家庭生活」的不同想像。

  第五篇為飲食篇。飲食最能反映地方風土民情,基隆是個四方移民往來的海港城市,包括潮汕的沙茶、南洋的咖哩,都是在地飲食常見的佐料。碼頭工人的體力消耗大,偏愛食用大量澱粉維持飽足感,因此出現大燒賣。馬露、紙包醋和香麻油,則是地方特色醬料,提煉基隆味所不可或缺的神器。

  第六篇為娛樂篇。北管於清代傳入台灣,即成為民間最流行的音樂戲曲,故俗諺云:「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北管後來分成西皮、福祿兩派,在基隆參加者分別以商人、碼頭工作者為主,雙方的音樂系統不同,以致矛盾漸增,甚至以武力械鬥相拼,在多方調停之下,廟會節慶陣頭才取代了拳頭。遍布街頭的卡啦OK,它的興起與過去基隆碼頭興盛時工人候工的情境有關,隨時代演變,如今則呈現某種老派日常家居生活的調性。最後則是今日東岸閃耀的明珠,基隆人必逛的東岸商場。這座商場的繁華背後,有著曲折的身世背景,與台灣歷史及航運發展相關。

  第七篇為文化篇。我們從電影、流行歌、地方廣播三個面向,呈現大眾記憶中的基隆。基隆倚山傍海,城市景觀高低錯落,加上海港旁的大船、起重機,視覺沖擊感十足,所以常有影視團隊取景拍攝,構成基隆印象的基礎。若說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基隆代表歌曲,非〈港都夜雨〉莫屬,這首歌誕生的背景與戰後美援及其帶來的美式文化有關。但台灣另有一股源自日本時代的文化傳統,包括如今已是日本文化遺產的門思港〈小香蕉節〉。除了楊三郎跟呂傳梓合作的〈港都夜雨〉之外,葉俊麟也從日本演歌汲取養份,寫出〈船去情也斷〉、〈行船的人〉等經典歌曲的台語歌詞。廣播曾是深具影響力的新媒體,透過電波穿透區域限制,四方人群共同感受一個特定的時刻。基隆是台灣最早接收廣播的城市,戰後益世、震華電台則培養了不同世代的廣播明星,與大眾記憶緊密相繫。

  第八篇為故事篇,介紹大眾耳熟能詳的故事傳說,包括中元祭、七號房慘案、林開郡洋樓等。這些故事也都與基隆航港城市的背景密不可分。日本時代,中元祭的遊行、陣頭競賽、普度儀式,航港產業如苦力、船公司、運輸倉儲等皆為其中要角。轟動全臺的七號房分屍案,後來成了台灣推理小說的文本,以及台語電影的素材,並成為歌仔冊的傳唱主題,是臺灣社會集體記憶的重要環節。案件男女主角的身分職業,則呈現了海港城市的多元工作機會及移民流動性,讓基隆成為這個案件的背景舞台。林開郡洋樓在基隆曾有許多鬼氛謠言,其發跡過程,實則與基隆煤礦業的興盛,以及港口鐵路造就的卓越運輸條件有關。

  上述篇章主題,意在說明基隆市港的綿密關係,在食衣住行樂等日常文化中,一道菜、一首歌、一則故事、一抹風景,城市生活裡諸多不經意的靈光碎片,背後都深深刻鐫著航港的印記,與山風海雨共同造就了我們的生活與記憶。

本書特色

  由航港出發>>>>重新回望基隆!

  基隆設市100週年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成立20週年
  凝視港城往事的深情之作!

  你認識基隆嗎?你記憶中的基隆,有什麼樣的景致風光?廟口夜市、山風海雨、思慕的人、中元祭……這些構成記憶的元素,其實都與海港有著密切關係。

  本書透過八個章節,為您呈現基隆最道地的「海」味。無論是日常交通、移民、百工、居住、飲食、娛樂、文化,還是傳說故事,都與基隆港遙相呼應。由熟悉基隆歷史的作者,透過獨特的在地故事和簡潔的文字,帶領讀者發掘基隆不為人知的一面。

名人推薦

  ★ 戴寶村(台灣史、海洋史學者)✕詹益忠(古蹟修復暨城市規畫建築師)——專文傾力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書籍策畫: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


  陽明海運公司有鑑於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使國人對海洋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與重視,提供多樣化人文知性的生活空間,促進國內外海洋文化活動及觀光休憩機能,因此孕育推動海洋文化願景事業,而成立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

  基金會近年整修1915年誕生的老建築,成立「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作為基隆文化工作的基地,也陸續推出許多精彩活動,希望在地人一起認識自己深遠的海洋文化,也讓觀光客能藉由文化活動更深入體會港邊生活。

  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希望大家的生活能夠「親近海洋、喜歡海洋、保護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為台灣未來的永續生活做好更健全的準備!
 
企畫製作:好風土文化有限公司


  好風土是以歷史文化為核心的企劃設計團隊,從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出發,發掘台灣島嶼上,土地及人民的故事。透過跨領域的文化轉譯及資源整合,以書籍、影視、展覽、遊戲、體驗活動等多元形式呈現,將故事內容打造為具市場潛力的文化產品。

  內容篇章作者(按照篇章排序)
  雞籠卡米諾 單彥博|基隆文史工作者 施博文|海。嶼。足跡主理人 林炫辰|挑興文化社群總監 何昱泓|基隆文史作者「愛哭の黑熊」粉絲頁版主 陳坤松|雞籠文史協進會研究者 葉玉雯|作家 唐墨|自由工作者 Sabrina(汪怡君)|建築史研究者 沈孟穎|文字工作者 西打藍(葉奕緯)|基隆嗨嗨 廖湘玲|文史工作者 楊凱傑|電影地景踏查 島國拾影|文史研究者 周馥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交通
1-1 北大港之誕生:基隆港的前世與今生
1-2 台灣鐵路的起點:接軌世界貿易的基隆鐵路
1-3 大船怎麼入港?基隆船隻與在地發展
1-4 消失的基隆功臣:舊四大港門的故事

第二章:移民
2-1 海上移民的新故鄉:清領與日治時期的基隆移民史
2-2 海港城市納人潮:國民政府來台後的新移民

第三章:百工
3-1 基隆苦力人才多:碼頭人打造的發展基礎
3-2 基隆出產的船:航向世界經濟的大海
3-3貿易的秘密世界:長崎泰益號與基隆貿易商
3-4 台灣潛水百年歷程:從基隆打撈沉船到現代築港工程

第四章:住宅
4-1 住宅百年物語:因港而生的基隆建築
4-2 深耕在地從屋到家:市民共組的公共住宅
4-3 基隆西岸是故鄉:航港人的居住空間

第五章:食物
5-1 無招牌最美味:航港人最愛的港邊小吃
5-2 吃飽再上工!基隆碼頭工人的美食地圖
5-3 基隆醬都行!探索在地經典醬料的美味故事

第六章:娛樂
6-1 基隆大車拼:福祿西皮鬥起來!
6-2 下船後的溫柔夜色:卡拉OK的陪伴與風華
6-3基隆東岸商場考:從貯木池、停車場到商場的東岸簡史

第七章:文化
7-1 電影裡的基隆:跟著基隆港口景色去旅行
7-2 基隆歌詞傳唱世人:流行歌裡頭的基隆風景
7-3 真空管的微微噪憶:基隆的地方廣播節目

第八章:故事傳說
8-1 基隆港邊的中元:普渡老大公 百工平安過難關
8-2 雨港殺人事件!台灣推理小說與電影的經典文本
8-3 林開郡足跡:見證基隆港的歷史巨變

附錄 特別感謝

 

推薦序

望 基隆 覓 歷史
戴 寶村(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退休教授、基隆市古蹟歷建聚落史蹟文化景觀審議會委員)


  基隆夙有「台灣頭」之稱,具有地理空間位置是「地頭」以及大航海時代台灣進入歷史書寫較詳細時代「開頭」的雙重意涵。基隆港周邊山嶺圍繞海灣天成,十九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之後,基隆的港灣條件與周邊煤產,改變漁村基隆的風貌,四口開港通商後,基隆的貿易商況未盡繁興,但港灣及海防的重要性,引發清帝國的建設計畫。1895年日本領台後將建設基隆港列為重大施政,「築港基隆期」真正是基隆脫胎換骨階段,港埠建設同步改造都市,1924年基隆升格為市,奠定基隆港市發展基礎,使基隆擁有「港都」之名長達半世紀。

  港口都市的發展原動力是航運和貿易,物流活絡經濟也吸引人群移入聚居,基隆西岸是海陸運輸交會的節點,基隆火車站的驛頭和岸邊泊船的碼頭,形構「基隆頭」的空間意象。日人建設港口並透過命令航路與補助航路,建立日台之間的航線聯結,1914-15年大阪商船基隆支店和日本郵船基隆支店的紅、白建築先後矗立在此海陸交會的場域,歷經戰爭洗禮倖存的日本郵船基隆支店建物,使用單位從招商局到陽明海運,進出港船隻也從NYK到YML,此建物再轉化為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以館體建物見證歷史,展陳文物讓人尋覓歷史。

  《望基隆》這本書內容豐富,包括港口海陸交通建設,不同時期移民來到基隆以及從事百工百業的樣態,從住宅起居到飲食日常,擴及娛樂休閒影音傳播,也帶到傳說怪談引人入勝等,大方向構成篇章,配合小題材細探書寫,撰稿者各擅其長,參考資料都有所本,行文流暢引人閱讀,個人是曾經居住基隆近十年的基隆女婿,也曾論文研究基隆,但閱讀此書都一直有新發現。

  2024年剛好是基隆改制設市一百年,也適逢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二十歲成年,館方編印出版本書可當作給基隆市的「世紀之禮」,2026年是西班牙人來到基隆的400年,對基隆對台灣都有特殊的意義,在此很有歷史氛圍興味的年份,特以「望基隆 覓歷史」為題撰序推薦。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75504
  • 叢書系列:紀實書寫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第三節
大船怎麼入港?基隆船隻與在地發展
文字/林炫辰
 
基隆是個貿易海港,樣式繁多的船舶,是港邊不容錯過的一抹風景。在輪船尚未發明前,仰賴風力的帆船是航海的主要工具,像是平埔族使用「艋舺」進行海上貿易;17世紀西班牙人乘大帆船來到基隆;漢人則善用中式帆船戎克船。20世紀日本人建立了現代化港口後,船隻不僅變大,也變得更快,基隆港就隨著船隻的改變,而更迭它的未來。
 
戎克、舢舨與竹筏是基隆人的生活夥伴
 
在輪船尚未發明前,以風作為動力的帆船,便是人們航海的主要工具。相傳早期居於基隆的平埔族巴賽人,善於使用一種名為「艋舺 (Banka)」的邊架艇,航行於海上貿易。清康熙的《重修臺灣府志》即有「欲至其地,必先舉烽火,社番會駛艋舺來引渡」的記載,描述當時渡過八尺門至和平島的情景。而17世紀的西班牙人,同樣也是乘著大帆船,順著季風與黑潮,自馬尼拉沿著台灣東部來到基隆的和平島。
 
漢人早期則使用一種名為「戎克船(Junk)」的中式帆船進行貿易。航行範圍除了中國與台灣間外,更擴及泰國、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地。根據武內貞義所著之《臺灣》記載,此種船隻堅固,且能在強勁的季風下,平靜地航於兩岸之間,並少有船難。日治初期,戎克船仍是兩岸民間交通及貿易的主要載具,直至大型輪船引入後,才逐漸被取代。
 
戎克船多以「以物易物」的形式進行貿易,船主交換不同地方貨品,導致船隻靠港時間往往較久,港邊時常出現眾多戎克船停泊一處的景象。根據一張由台北生番屋商店發行的明信片所繪畫,日治初期的基隆,同樣也出現過滿是戎克船的樣貌。
 
戎克船多用於長距離移動,而港內與河道等短距離航行,則以人力竹筏或舢舨,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早期台灣各地港口多泥沙淤積,大船為避免擱淺,會停於深水處,並以竹筏或舢舨接駁上岸。舢舨除了能行駛在港內,四大港門也都靠它接駁,因為舊時的運河繁榮,如崁仔頂漁市的出現,也與過去人們乘著舢舨,自港口駛入河川運送漁貨有關。可惜河道目前被明德、親民、至善三棟建築覆蓋,景象不復存在。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楓樹林【超現代語譯的歷史奇遇記】電子書展,12/31-2/9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下文化精選
  • 城邦集團展
  • 華文創作暖冬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