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威爾‧艾斯納Will Eisner
全球公認的漫畫藝術大師。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他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創作,為高中時的校刊、雜誌、年鑑作畫。當時是漫畫產業正開始萌芽的1930年代。1940起,他筆下的《閃靈俠》(The Spirit)風靡全球長達十多年,引領當時的漫畫風格。
1951年,威爾‧艾斯納成立了美國視像公司(American Visuals Corporation)投入教育和商業漫畫、卡通和插畫的創作,更為美軍繪製技術工作指南。1978年他的作品《與神的契約》(A Contract With God)以獨特的文字和繪畫風格揭開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s)的大旗。日後接連出版對現代生活的敏銳觀察《建築》(The Building)和《隱形人》(Invisible People)、科幻寓言《另一個星球上的生命》(Life on Another Planet)、半自傳類型的《夢想家》(The Dreamer)和《走向風暴之心》(To the Heart of the Storm)等二十多部作品,打破漫畫以超級英雄和有趣主題訴諸青少年讀者的藩籬。
2000年以後降,艾斯納的視覺文學創作不墜,作品改由DC漫畫出版。(DC Comics,Inc.)出版,並改編成電影。
自1988年起,美國年度流行文化活動 Comic-Con都會頒發以艾斯納命名、媲美電影屆奧斯卡獎的「艾斯納獎」,一來表彰他對業界的卓越貢獻,二來鼓勵傑出的漫畫創作者。外界尊稱他「美漫教父」,不僅因為《閃靈俠》對漫畫界的重大影響,更由於他的作品將漫畫的題材擴大、內容加深,大幅提升了漫畫的藝術價值,使漫畫在文學與比較文學領域獲得一席之地。
教學作品
《Comic and Sequential Art》
《Graphic Storytelling and Visual Narrative》
《Expressive Anatomy for Comics and Narrative》
繁中版均由易博士出版
獲得獎項
1967年、1968年、1969年、1987年、1988年:國家卡通協會(National Cartoonist Society)漫畫書獎(Comic Book Award)
1979年:漫畫書獎Comic Book Award(Story)
1971年:漫畫書藝術學會(Academy of Comic Book Arts)名人堂
1975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Angoulême International Comics Festival)安古蘭大獎(Grand Prix de la ville d''''Angoulême)。
1987年:傑克‧卡比名人堂(Jack Kirby Hall of Fame)
1994年:國家卡通協會米爾頓‧坎尼夫終生成就獎(Milton Caniff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1998年:國家卡通協會魯賓獎:年度漫畫家(Reuben Award:Cartoonist of the Year)
馬克.尼斯Mark Kneece
資深漫畫編劇,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SCAD)教授。1987年開始從事漫畫編劇,累積了豐富的漫畫和圖像小說的創作經驗,也曾為經典人氣漫畫《蝙蝠俠:黑暗騎士》(Batman: Legends of the Dark Knight)寫過腳本。他創作的《暮光地帶》(Twilight Zone)系列圖像小說改編本,於2009年獲選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讀物」。
1993年,他與漫畫家波‧漢普頓(Bo Hampton)、鮑伯‧彭達維斯(Bob Pendarvis)共同在薩凡納創立連環畫藝術系(sequential art)並任教至今。他指導無數學生編寫漫畫腳本、開展新的圖像小說等項目,並於2005年被票選為薩凡納最佳教授。著有《漫畫腳本創作法》。
譯者簡介
陳冠伶
成大外文系畢業,輔大跨文化翻譯研究所中英組。留學美日,主攻外語、藝術、人文,曾參加2016年文化部漫畫繁星計畫培訓,夢想成為同時深耕翻譯/漫畫的斜槓青年,也期待能翻譯更多藝術相關書籍。譯有:《漫畫與連環畫藝術》、《風景素描》、《向大師學調色》等。
蔡宜容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生,英國瑞汀大學兒童文學研究碩士,著有《癡人》、《中美五街,今天二十號》、《邊城兒小三》、《晉晉的四年仁班》、《超時空友情》等多本著作,並譯有《圖像說故事與視覺敘事》、《漫畫敘事表現解剖學》、《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色彩的履歷書》、《盧卡與生命之火》、《哈倫與故事之海》等書。
林柏宏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讀字譯人,嗜寫書蟲,譯有《漫畫腳本創作法》、《一顆屁的科學》、《月球之書》。合作或賜教,請聯絡elfizl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