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兒童故事小說展
正念旅程: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1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使命,
就是發現最好的自己。

一部拓展生命維度的命定之書,
打開這本書,
將成為你人生的轉捩點。

人生中的每一個抉擇都有意義,
旅途中的每一段對話都是啟發,
只要敞開心胸,打開感官,
內在的智慧將會引領你發現全新的自己。

❀✿❀✿❀✿❀✿❀✿❀✿

  17歲的瑪莉,在學年即將結束之際,和身為腦神經科學家的母親一同前往愛爾蘭,展開徒步穿越威克洛山脈小徑的三天旅程。

  青春期的迷惘與躁動宛如猴子,在這場親近大自然的旅行中蹦了出來,瑪莉帶著不安分的「牠」,和母親一起深入愛爾蘭的山間,走過充滿綠意的群山、風景如畫的湖泊,遇見了成群的綿羊,邂逅特立獨行的人們,她開始思考人生中的各種問題,試圖追尋生命的意義,對於未來,她充滿嚮往卻也帶著迷惘。

  她將自己的疑問,化作一個又一個問句,與母親展開了一段段引人入勝的對話。母親則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結合旅途上的經歷,解答瑪莉對於人生的疑問:人們的思想從何而來?這一切又是如何左右我們步伐?而我們該如何拿回生活的主導權?

  透過母女間親密的對話,瑪莉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的躁動,學會如何自律,了解啟發自己的潛能,這是一段改變她一生的旅程,而跟著她的腳步,我們也將體會到——即使人生的旅途中充滿困難,我們仍舊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精采,只要我們別忘了,每一刻都要抱持著信念前行。
    
  第一天【從德羅哥夫特到格倫達洛】
  「媽媽,我要怎麼知道自己是誰?」
  「我們在生涯的每一步都是完美的,只是尚未完成,因此會持續成長和變化。」

  第二天【從格倫達洛到圓木鎮】
  「媽媽,我該怎麼樣才能影響自己的思緒和感受?」
  「我們能左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是事實,更是一種力量,因為那能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三天【從圓木鎮到恩尼斯凱里】
  「媽媽,如果我不喜歡自己的現狀,要如何才能做出改變?」
  「唯有坦承面對需求,改變才有可能。可惜有些人總要到極度不快樂,才終於願意改變。」

  ❀✿❀✿❀✿❀✿❀✿❀✿

好評推薦

  【影響力品牌公關學院創辦人】丁菱娟
  【文字創作者與英文譯者】朱浩一
  【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周志建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台大音樂學研究所、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合聘教師】蔡振家
  【作家、身心靈講師、台灣國際身心靈整合協會理事長】謝宜珍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卡蘿莉恩.諾特貝特(Karolien Notebaert)


  神經科學家,從事研究工作十年,而後自立門戶,創辦「科學與領導學院」(Science und Leadership Academy),將大腦研究領域的新知帶進各企業,並介紹給對此領域有興趣的人。目前任教於法蘭克福「歌德商學院」(Goethe Business School),已獲多項肯定。

  卡蘿莉恩在TEDxTalk等平台都有精采演說,於全球有一千八百萬用戶的應用程式Insight Timer上的課程也擁有累計超過一萬名聽眾。

譯者簡介

管中琪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翻譯作品有《長頸鹿的脖子》、《小丑提爾》,其譯作《逝物之書》曾獲選年度翻譯好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97947
  • 叢書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如何更理解我腦中的猴子?
第一天    從德羅哥夫特到格倫達洛

想法形塑未來


「媽媽,我怎麼知道自己是誰?」

我正在綁健行鞋的鞋帶,聽到這話,停下手邊的動作,驚訝地看著十七歲的女兒。她雙眉緊蹙,彷彿腦子裡亂哄哄的,不確定自己怎麼會忽然冒出這個問題。

我們昨天下午降落在都柏林機場,接著搭乘火車,穿過都柏林東岸如詩如畫的景致,在傍晚抵達德羅哥夫特(Drumgoft)的民宿。小小的民宿位於格倫馬魯爾(Glenmalure)山谷的中心,屬於浪漫主義風格的農莊,距離我們健行路線的登山口,只有短短幾分鐘。今天早上,我被亞芬貝格河(Avonbeg)的淙淙水聲喚醒。亞芬貝格河小而湍急,緊鄰民宿旁,從山上奔流而下。

「欸,媽媽,我怎麼知道我這個人是誰?又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出發健行時,瑪麗又問。

我該如何用寥寥幾句話,來回答這麼根本的問題?

每年,我們總會結伴旅行一次,浸淫在對大自然的愛中,強化我們對自己、對彼此的連結。瑪麗有一半愛爾蘭血統,一半比利時血統,很久以前就想踏上她的愛爾蘭故鄉。今年,我們決定前往愛爾蘭東部的威克洛山脈(Wicklow Mountains)。威克洛山脈比喜瑪拉雅山和阿爾卑斯山還要古老,散發獨特的靜謐與美。

我們離開民宿,走過一座石橋,跨越亞芬貝格河,邁向一百三十公里長的威克洛步道(Wiclow Way)。我們的目的地,是德羅哥夫特與恩尼斯凱里(Enniskerry)之間的「威克洛之心路線」。那兒有好幾條未開發的原始步道,沿途景色壯麗。格倫達洛山谷(Glendalough)的湖光山色,以及愛爾蘭最高的一道鮑爾斯考特(Powerscourt)瀑布,尤其令我著迷。

從法蘭克福出發前一天,我依然忙得不可開交,更加迫切需要休假。在這一刻,我想不到還有什麼比大自然、寧靜、健行與交談更美好的,尤其還與女兒同行。

「嗯,首先:妳已經是某個人了。」我開始回答:「我堅信,我們在生涯的每一步都是完美的,只是尚未完成,因此會持續成長和變化。」我邊想邊說,而非給瑪麗一個具體的答案。

「我怎麼知道自己想要變成哪一種人?」

我顯然讓瑪麗更加困惑,而不是釐清她的問題。

她接著又補一句:「妳知道妳是誰嗎?」

我思索了一會兒:「有時候,我是知道了自己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才發現自己是誰的。」

會員評鑑

5
15人評分
|
1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4.0
|
2025/01/03
在少不更事的年紀,對吃喝很隨便,隨便到晚間寫日記、記事時,會想不起這天吃了哪些東西,沒有留下印象。有一回去朋友的餐館用餐,餐畢,朋友走出廚房找我聊天,詢問餐點味道如何,說些評語給他參考。

我意識到用餐時,思緒早已飄到其他地方去,只好勉強回應:「味道滿好的,鹹味很適中,義大利麵的嚼勁很扎實。」我邊說著心虛起來。捧著一杯熱茶的好友,他瞇著眼問我:「你是沒詞彙用,還是沒有專心品嘗?」彷若禪師一記當頭棒喝,你沒有活在當下!

「你知道甚麼是正念嗎?」他問我。

正念是什麼?正面不是正面、積極的思考,也不是佛禪宗教的宗教詞彙。正念是一種狀態,維基百科上寫著:『是一種心理過程,通過有目的地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不加評判地覺知一個又一個瞬間所呈現的體驗的覺知力和深入觀察的覺照,能以冥想和其他訓練發展而成。覺察同「表達當下念頭、現在進行式思維之正念」。』

一言以蔽之,正念是覺知此一瞬間的當下。

正念與宗教知性相互關聯的原因,我認為是在於『陳述感恩、禱告與冥想』,這三者都是覺察自己在當下的三大心靈技巧。在陳述感恩、向神禱告 (無論是對上帝、神佛或是老天爺) 之時,會有意識把自己放在卑微、純粹的角色。而冥想之時,不時會意識到『念頭』胡亂走來,隨即用呼吸將之拉回來。陳述感恩、禱告與冥想,是所有宗教、即便是自然神論者都會做的心靈行動。

#在當下活著

活在當下有兩種語境,分別是不同的內涵:活在當下、在當下活著。前者訴說人們善於意識當下身處環境、氣溫與接觸的一切。而後者說明,在當下時刻保持精神敏銳度、覺察自我的狀態與情緒。

假如身邊有人動怒發了脾氣,你詢問他為什麼生氣,可以說出許多原因。但如果你問他,是否能審視情緒的來源,他可能回應不上來。一如人們在批評、攻擊他人時,總是很明確地知道理由跟想法,卻不一定能理解自己動怒、批評的源頭。你的怒氣、批評與理由,都是來自於腦中的猴子,身為主人翁的你任憑牠肆意作為。

無論心理學家或神經科學家都會告訴你,人類有理性旁觀的智慧與知性,但是當自己陷入成為主角,往往無法用理性旁觀的角度把自己抽離開來,用第三人稱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古語有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如此。

#讓神經科學家教會你

坊間正念的書籍多半是心理學家撰寫,與宗教、靈性切身相關,而在 2024 年 12 月平安文化出版卡蘿莉恩.諾特貝特《正念旅程: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我起初以為是另一本《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但《正念旅程》卻比我想像的易讀、啟蒙也有趣。

卡蘿莉恩.諾特貝特任教於德國歌德商學院的神經科學家,投入神經科學研究超過十年,她在 TEDxTalk 有一部『駭進你的大腦』演講,是化繁為簡的認知科學述說。而《正念旅程》不同於心理學家有條有理的論述,採用類似旅遊小說的文本,一對母女在徒步威克洛山脈旅程時的對話。某個角度而言,本書與《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正念旅程》是一部簡約且精準、讓閱讀者能很快理解『正念 x 神經科學』的交集。

書中主要分為三部分:理解腦中的猴子 (理解與認識自己) ,腦中猴子如何胡作非為 (影響自己的思緒與感受) ,安撫腦中的猴子 (如何才能做出改變)。這是生命的主線,也是靈性覺察的道路。腦中的猴子意味著無法控制、肆意飄動的思緒,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念頭』,起了一個念頭,就會丟失了專注力。

我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在某個會議中,同事提出反對你的提案或建議,你的思緒正在任意漂流,反感同事提出的建議,隨即就照著康納曼《快思慢想》系統一投以直覺、不悅地回應,而後這個會議就鬧僵了。另外一個平行宇宙是,你的思緒就在當下,隨即安撫蹦跳不悅的腦中猴子,而後給予明確的回應,穩定情緒的溝通。在前者的例子,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會告訴你,腦中的猴子牽著你的行為走,但實際情況是,你有主動去撫慰、控制猴子的能力──但你沒有做到。

著有《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的心理學教授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在掌控情緒一章就有很好的闡述,我們可以由此延伸其他例子:

跟同事鬧僵,正在氣頭上的你,突然手機顯示男朋友/女朋友來電,你們昨晚才剛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接起電話同時,你會瞬間把脾氣拋開,用和藹親密的語氣與伴侶對話,而不是夾著情緒與對方說話。掛上電話之後,你仍會糾結在鬧僵的爭執上頭──下一瞬間,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與心境轉換得好快──由此就能理解,在氣頭上是猴子牽著你走。在情緒平穩、覺知自己在當下活著的同時,是你牽著猴子走。這與強納森.海德在《象與騎象人》一書中是相似類同的概念。

情緒是你可以掌控的,端賴於你是否意識到當下自己的狀態。

#用故事演繹知性的能力

多半關於正念的書籍都是偏宗教、偏說理的腦科學、心理論述,這也是我喜歡《正念旅程》這本書的原因──它講故事。

或許是卡蘿莉恩.諾特貝特博士的洞見與智慧,身為神經科學家的她明白,人們吸收一個道理、智慧最好的方法,不是讀一本厚重的神經科學著作,而是投入一個故事。諸如《人類大歷史》的哈拉瑞、《俄勒岡報》前主編傑克•哈特以及人類學家都會告訴你:人們對故事最為敏感。

三天,母女登山健行的對話。青春期處於猴子很忙、也正尋找智慧的瑪麗的發問與對答 (也就是我們) ,扮演智者的神經科學家諾特貝特博士一點一點地把智慧教授給我們。這是本易讀、簡約而精準的小書,但值得一讀再讀。它的傳世地位雖不及《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但肯定能啟迪讀者的智慧,也能消磨一個美好的午後時光。
展開
user-img
5.0
|
2024/12/11
一般我們看到「找尋生命意義」或是「探討我究竟是誰」之類的話題,比較容易傾向和哲學、靈性等領域做聯想。然而本書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是一本融合靈性和腦神經科學所講述的生命心靈啟蒙故事。

我們大腦的思想、行為和意識型態皆有其意義,也都能用科學解釋。有趣的是,作者把腦中老是喋喋不休的思緒和念頭比喻成一隻「猴子」,而所謂的「正念」,就是設法讓腦中的猴子安靜下來。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本書讀起來不會過於艱澀難懂,但是需要找個安靜的地方,靜下心來認真好好閱讀,邊讀邊跟著思考。本書內容的鋪展形式,大致是正值青春期的17歲女兒提問,再由身為腦神經科學家的母親為她開導和解惑。作者透過這對母女角色之間一來一往的聊天對話,搭配她們在野外旅途中見到的美妙大自然景致,呈現一則溫暖真摯且充滿智慧的故事。

書中探討的幾乎都是耳熟能詳的問題。例如像是「如何更加了解自己」、「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信念為何會影響表現」、「要怎麼增強學習的效果」、「為什麼習性難改」、「人為何容易衝動購物」、「人為何總愛自欺欺人」等等。

仔細想想,我們大腦中的「猴子」真的存在感很強啊!三不五時就會冒出來講幾句評論,很難去忽略牠。那麼,要怎麼讓這隻愛刷存在感的猴子安靜下來呢?書中提到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感官上,體驗當下的所有感覺。(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正念)一旦把注意力從腦中活蹦亂跳的思緒中轉移開來,便會發現不知何時開始,猴子居然閉嘴了。(笑)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非常高興能邂逅這部作品。相信在各種人生階段閱讀它,肯定會有不同的心得。同時我也很期待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後,自己的內在智慧會突破到怎樣的境界。推薦大家看這本書的時候一定要慢慢品、慢慢讀,裡面有很多句子都值得我們細細咀嚼和反思。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4/12/10
工作及生活上的資訊很多,我們或許知道可以控制自己的思考方向,也不被隨之而起的情緒所左右,但是卻不知其中因果,也沒有正確的方式。面對待解決的事件,大腦在飛速運轉的同時,卻又無法控制那些不停冒出的念頭,以及過程裡出現的各種情緒,甚至無法覺察自己深陷在某種循環之中,還要負擔大腦過度運轉的倦怠,最後演變成拖延症。
即使理解自我連結,或是成長性思維的重要,卻不一定能夠發揮功效,以致身體因情緒長期處於疲累之中,不自覺緊繃而難以放鬆。思考及情緒之間的平衡,又有一層隔閡,難以突破。

本書從腦神經科學角度,帶我們從生活中的例子中,用淺白的方式,重新了解大腦怎麼運作。

「談論問題,只會導致問題;談論解決方法,就會找到解決方法。」

這句話有如醍醐灌頂,更如當頭棒喝,赫然領會到,即便過度努力,卻未必有所收穫的真正原因。
思考是一種慣性,如同我們所豢養的猴子,已養成某種習慣,但最後會回過頭來影響我們。想法的出現確實無法控制,但我們能決定要關注哪些想法,如同篩子,先做一層過濾。起心動念間,隨之而來的情緒,會引導思考走向,若是被憂慮所引導,耗損掉的情緒成本,將會使大腦無暇再找出更合適的解決方式,而情況將會在負向循環中愈來愈棘手。

反之,將關注點放在當下的情境中,專心致志找出解決方法,專注力會讓情緒的複雜度降低,影響也隨之下降,減少對大腦的干擾,讓情況變得順利,或減低自我內耗,讓自身能力可以徹底發揮。
如何與腦中的猴子相處,並打破慣性,增加彈性,進而更新自我,是在這頃刻不斷變動的社會中,安身立命的永恆課題。
展開
user-img
5.0
|
2024/12/10
「我怎麼知道自己是誰?」
「我怎麼知道自己想要變成哪一種人?」

在前往登山口的路上,17歲的瑪麗開口問了媽媽這幾個問題。
這本書,有點搖撼過去我對「正念」的解讀,以往看到正念兩個字,心裡面想到的關鍵字,大概就是「正向」、「活在當下」、「冥想」……等,不會想到這與我們的「腦神經」有什麼關聯,不過這本書不太一樣,作者──瑪麗的媽媽,是個腦神經科學家,她從不同的角度談正念,透過母女間的對話,在解答一個又一個問題時,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智者在引領年少的孩子探索內心,了解和正視自己究竟是什麼。

「有時候,我是知道了自己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才發現自己是誰的。」
「我只能告訴妳,我在我的旅程中學到了什麼。不過,那或許能幫妳找到自己的路」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段落,很像平時我們在職場裡做的,陪伴一個個尚在萌芽或成長的幼苗。身為教師,展現我們在成長階段中成為的樣子,在分享自己過往經驗的同時,也引導孩子發現或探索自己。

你曾經想過或注意過自己腦袋裡的狀況嗎?你的腦袋是安靜的嗎?
大家應該都有與自己對話的經驗,這些自我對話就是我們腦中的思緒,作者也把這些叨叨絮絮的「聲音」形容成一隻喋喋不休、總是興奮得止不住嘴的猴子,而這些思緒像是永遠也沒有靜止的時候。
有趣的是,書裡也寫到,因為每個人的大腦不一樣,所以「猴子」提供給每個人的訊息或我們對訊息的詮釋也會不同(簡單來說,同一個笑話,有人聽來覺得好笑,也有人覺得被冒犯),這樣的經歷會引發感受,也會形成獨特的網絡結構。

試讀的最後,瑪麗的問題讓我想起了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遇到的狀況。
她問媽媽,假設我們遇到無法改變、或不想改變的情況,該怎麼辦?
媽媽則先反問她這樣的情況是否會消耗精力,讓人感到沮喪和壓力,再提起人際相處時的例子(與討厭的同事共事、完成厭煩的業務),最後提到,我們都要有心理準備,不管如何是無法完全避掉自己受不了的人的,但更重要的是,也許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重要的問題:是否能接受這樣的狀況?
因為「接受」與「認同」是有差別的,接受自己改變不了他人的事實,不代表要認同對方的行為,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接受」現狀,就能免除心中的挫折。

自我調節,賦予了我們做決定的自由。
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他人,但世界上能受我們影響的,便是──自己,我們的大腦製造了關於我們、他人、過去與未來等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或思緒)會影響感受、動機、決定和生活品質,這也是為何有人會說,只要轉變信念,就會帶來不同結果或奇蹟。

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是作者的確有想傳達給女兒(及讀者)的信念與觀點,但卻不是用教條式的灌輸,而是透過對話,看穿問題的本質,從而進行辯證和討論,看著書中母女的對話,也像是有人在與我對話一般。

這本書,很適合在下著雨的雨天窗邊、或是深夜萬籟俱寂的時候品讀,當然,只要你想,翻開篇章,隨時都是一段與書共舞的旅程,推薦給大家!

#正念旅程
#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
#卡蘿莉恩‧諾特貝特
#皇冠文化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24/12/10
作者卡蘿莉恩.諾特貝特,為神經科學家,以自身專業分享如何找尋自我、發揮潛能。為讓讀者了解複雜的神經科學領域,作者設定17歲的女孩瑪莉,在學年即將結束之際,與身為腦神經科學家的母親一同前往愛爾蘭,展開徒步穿越威克洛山脈小徑的三天旅程。旅途中,17歲的女孩瑪莉提出一個又一個的疑問,母親以自身經歷,結合腦神經科學專業,解答女兒瑪莉的疑惑,並提出運用正念冥想能使我們平靜,讓我們能在平穩的心情下做出正確的決定,而非被憤怒的情緒牽引,在未深思熟慮情況下,做出錯誤決定,徒增遺憾。
作者以故事中遇到的「克利斯蒂娜」錯失真愛胡安為例,訴說壓力對人們的危害,事業和野心蒙蔽了「克利斯蒂娜」真正的需求,長期的壓力導致「克利斯蒂娜」無法正確做出決定,耗盡她的精神能量,身體出現過勞的症狀,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記憶明顯衰退,對待同事缺乏耐性,最終導致情緒失控,人生窮得只剩下工作和壓力,其實是很可悲的。為了避免我們忽視身體提出的訊號,瑪莉的母親提醒女兒多練習正念冥想,多多探索人生,以開放的心態和感官接近世界、體驗人生,如此內在的聲音才能引導自己,藉由正念冥想找到自己的使命,找出什麼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進而發揮自身優勢與價值,活出精彩的人生。
一直以來,受到社會輿論、身邊親友的期待,許多人往往隨波逐流,跟著長輩的安排,哪個科系未來前景好,就填哪個科系,忽略了自身的能力與渴望,著實十分可惜。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若為了達成他人期待,忽視自我需求,將過得壓抑且不開心,有時有些人會說自己沒有選擇,也會說為了金錢不得已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但這一切真的沒有選擇嗎?還是已經習慣了舒適圈,讓自己不願意逃離現有的牢籠?自身的想法會影響我們的語言與行為,進而影響我們的性格與命運。因此若能從小就多方嘗試,找出自己擅長和熱愛的事情,進而投身其中,就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相信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使命,人生短短數十載,若能傾聽自己的內在需求,思索自己能力與欲望,透過正念冥想,做出正確的抉擇,投身於自己喜愛的事業,即能實現自我,獲得真正的幸福!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國中小參考書
  • 圖文療癒展
  • 三采童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