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矽谷特派記者的深度報導
作者深入矽谷現場,追溯輝達從製造顯示卡的小公司,成長為 AI 時代「晶片之王」的關鍵決策。
完整呈現輝達成功的技術實力,以及他們是如何利用 CUDA 生態系統鎖定開發者,形成強大的經濟護城河。
書中也深入探討資料中心業務以外的潛在增長點,並分析輝達在持續擴大的晶片戰爭中的未來戰略。
無論是與微軟、英特爾、Google、三星、特斯拉間亦敵亦友的關係,
或是 AI 教父黃仁勳的領導風格,深入揭露鮮為人知的第一手內幕!
輝達爆炸性成長之後,很多人好奇:「輝達的成功能持續多久?」
這本書,就是解答。
從黃仁勳的創業故事、CEO 之路,到輝達如何顛覆行業、塑造運算未來,
作者分析輝達在當前 AI 產業中的影響力,探討使其實現市場主導地位的經濟壁壘,
並考察當前科技產業中反輝達聯盟的動向,以及這些變化對未來半導體市場和投資的影響。
涵蓋未來領先企業動態及輝達投資前景,為投資人提供全方位洞察!
在這個 AI 主宰的時代,輝達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和絕對霸主。
本書以作者在矽谷的親身經歷為基礎,生動且深入地描繪了輝達的誕生、崛起之路,以及其未來的發展前景,
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洞察,幫助人們找到開拓未來市場、引領世界的偉大企業,並提前進行投資。
本書的價值不僅限於投資者,對於任何關注這個快速變革世界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南錫官(Best Income 會長/《超級散戶的獲利模式》作者)
輝達的崛起不僅是一個商業奇蹟,更是一則技術創新與產業革命的傳奇。
本書深入剖析輝達如何從半導體生態系的顛覆者,成長為 AI 領域的巨人,並探究全球對這家公司趨之若鶩的原因。
輝達的成功並非僅僅源於技術進步,更是大膽願景與持續創新的結晶。
作者以獨到的眼光,解析輝達如何鑄就其無可取代的地位,以及他們將如何開拓未來的疆土。
對於技術愛好者和希望深入了解未來產業的人來說,本書是必讀之作。─── 權順鎔(YouTube 科學頻道「SOD」經營者/韓國生產技術研究院半導體與封裝材料研究員/《半導體,下一個劇本》作者)
為什麼?首先,資料中心層面的 AI 基礎設施投資仍在持續。基於 Transformer 模型進行深度學習的演算法,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微軟和賽富時(Salesforce)等公司正推出企業用的 AI 助理,可編寫程式的 AI 也已成為開發人員普遍使用的工具。Adobe 在自家的 Premiere 剪輯軟體中,增加了透過AI 編輯影片的功能。AI 新技術不斷湧現,使用輝達 GPU 進行 AI 訓練和推論的需求也持續增長。
另一方面,與資料中心相比,邊緣設備對 AI 的需求尚不明顯。蘋果的 AI 技術(Apple Intelligence)才剛剛起步,微軟的 Copilot+ PC 也沒有顯著提升電腦的需求。目前 AI 仍主要被應用在資料中心,大型科技公司則爭相購買輝達的 Blackwell ,以構建基礎設施。正如谷歌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 所說:「寧可過度投資,也不要投資不足。」大型科技公司正全力投入,擴大基礎設施。
對輝達 GPU 的需求和對 AI 基礎設施的投資,預計至少會持續到 2025 年。只要輝達在資料中心規模上繼續實現「超級摩爾定律」,基礎設施投資對於大型科技公司來說就是一個必勝策略。
輝達和台積電的聯盟非常穩固。綜觀過去,韓國經濟從未如此依賴臺灣相關的企業。三星未能向輝達供應 HBM,股價正在下跌。反觀進入輝達-台積電聯盟的 SK 海力士,則有望擊敗目前排名第一的三星,成為韓國第一大半導體企業。三星的危機,以及輝達和台積電的崛起,引發了韓國內部的諸多反思─移民美國的臺灣人取得巨大成功,並與母國企業共同成長,被視為優秀的典範。
科技業一再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之後總有某些企業從中脫穎而出,這樣的歷史反覆上演。網際網路初期,思科作為基礎設施公司崛起,谷歌和 Meta 等公司則仰賴這些基礎設施成為大科技企業。到了行動裝置時代,蘋果和高通成為新興力量。進入雲端時代後,亞馬遜和微軟成為代表性企業。如今,在人工智慧時代,輝達率先崛起。
我並不認為輝達的股價會像當前這樣,在未來十年持續上漲。由於市場規模有限,輝達的業績很難無限增長。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輝達在未來十年仍會是 AI 時代的核心企業。最重要的是,輝達不會停滯不前,而會不斷變化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