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參禪要義

參禪要義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禪修指引,旨在提供修行者一條通往覺悟的實踐之路。全書從參禪的角度切入,強調迴光返照與反 聞自性的方法,教導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透過內觀,親見清淨本心,達到無念的境界。書中論述了破除執著、解脫生死的重要性,並提出由淺入深的修行方式,最終,修行者可藉由禪修走向自心的覺悟,解脫 束縛,體悟生命的本質與自由。
 

目錄

自序/2


清淨本心是了生死、成佛的依據/9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24
屏息諸緣,勿生一念/34
無念是修行的入門/46


解悟與證悟/65
消業轉業斷煩惱/90
修行如自斷其首/98
條件具足,方可成就/119
修行是改變習慣/131


靜坐參禪的目的/151
「迴光返照、反聞自性」的參禪方便/163
迴光返照,破執起修/174
因參而疑,因疑而破/192
照顧話頭,反聞自性/208
一念迴光,返照話頭/220


定慧等持/233
一行三昧、一相三昧/246
心不住法,道即通流/260
無念、無相、無住/270
無念為宗/283
實踐反觀自心的功夫/297

附錄一:靜坐是生命提升的工具/313
附錄二:靜坐參禪方法概述/323
附錄三:靜坐參禪的注意事項與狀況處理/333
 

自序

  我相不可思議,無形處處神奇,
  若非一番參究,那得自在有力。

  書之序者,如人之面也。循序而知其書大意,依面乃知其人大概。須知經典語錄或佛法論述之序乃入淨土壇城之門戶,如一人之面乃入其心海之舟。倘不讀序,焉知書之大略涵義?如不識面,何能知其人之質地?

  禪者乃本來面目,如是而已,豈須參究。只因有情心為無明執著遮障,隨境遷流紛亂,不明此心。若非一番逼拶,無以明其本具。祖師為令後學循跡返,故示以參禪之道,斯乃參禪之緣起。

  然此心無形相,昧之者如瞎子摸象,眾說紛紜,非證者無以了之,故岐路紛然,學人無所適從。更有甚者,望文解義而盲修瞎練,自以為是,妄以薄得為所證,錯謬大矣。此舉輕者雜毒入心,遠離正道,重者魔羅附身,未證言證,未得言得,顯異惑眾,一盲引眾盲,謗正法,入無間而不自知,隨者唱和造業謂之護法,悲哉!悲哉!

  觀今諸多為人師者錯亂知見次第,自救尚不得,遑論自覺覺他。山僧慚愧自忖福薄未證,然見此末法眾流淹沒於不覺,邪魔橫行,令正法難顯,有情迷惑不前,致令一眾久困纏障難出,六道沈淪久劫,故搜羅經典語錄,節其要義,以己微見註釋解說,令參禪行有所依,證有所據,不致道聽途說,耽誤前程,佛道隱沒,斯乃參禪要義成書之緣起。

  末流紛擾,菩提路遙。此心無形,破參直了。
  任意東西,諸生徧曉。如是之法,參禪義要。

甲辰年桂月初二
釋妙參序於雲居幻住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767342
  • 叢書系列:妙參系列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5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清淨本心是了生死、成佛的依據
 
參禪是禪宗學人用功、開悟、了生死的一個方法。如古人所講,參禪要參到山窮水盡處,才能坐看雲起時、才能自在。所以參禪要參到底,什麼是參到底?參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參到「我」死掉,無明破掉,本性現前,從這裡開始用功了生死。一般人的用功,例如數息、持咒、觀想、誦經、念佛等,可以讓人從惡念轉到善念,或是從雜念轉到少念。這些用功方法是可以幫助人定心的助緣,但仍然是生滅的作用,無法讓人真正安身立命。要回到清淨的本性,依本性起修,就必須破執著、破無明。
 
參禪就是破執著、破無明的一個很直接的方法。禪宗學人不管學什麼宗派,都是要參,否則很難破執著開悟。沒有開悟,就無法了解宗派真正的意思。所有禪宗祖師都是參破執著、參破無明,回到清淨本心、安住清淨本心,再慢慢開出自己宗派的宗風。所以如果沒有開悟,就沒有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不僅是禪宗,所有大乘佛法宗派,淨土宗、唯識宗、律宗、天台宗、華嚴宗,目的都是要了生死。要了生死,非破執著、除習氣、破無明不可。我執、法執、無明、習氣是生死的根,不管學南傳、大乘、或密教,都是要破掉、斷掉生死的根。
 
很多人以為開悟只是禪宗學人的事,這是錯誤的觀念。開悟就是破我執、破法執,古代祖師基本上都是破我執、破法執、破無始無明。破無始無明是大乘修行的入門,從這裡真正開始了生死。破無始無明,心才能入到不生不滅,心的清淨本性現前、真空現前。依照真空,安住在真空當中,依真空起作用,就可以念而無念、用而無用,此時生而無生就沒有生滅,才能夠真正離開生滅。修行的目的是要了生死,了生死就是了來去。當一個人看到現象,對現象起一個攀緣念,就是生。當現象消失,這個生就滅掉了。凡夫隨時在攀緣的狀態,就是不斷生滅,心無法安住。了生死就是了這種狀態。要了生死,心必須隨時安住空覺,也就是安住當下、安住如是,這樣才能不來不去。像廣欽老和尚圓寂前講:「無來無去無代誌(無代誌:沒有事)。」有來去就有生有滅。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5/01/22
參禪要義,詳細介紹了禪宗心法知見,以及循序漸進的禪修方式指導,對於禪宗之見以及實修方式有興趣的讀者,很值得閱讀。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中道,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驗證的,是完全符合科學的。楊定一全新作品《中道:未來的靈性道路》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商業週刊截止
  • 親子天下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