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健身展
城市精神與全球化時代 = The spirit of citi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城市精神與全球化時代 = The spirit of citi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 定價:450
  • 優惠價:239
  • 優惠期限:2025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Open House Taipei」透過導覽和實地體驗,參與者不僅能深入了解城市與建築發展,這場活動也成為推動城市美學的重要平台。無論是建築空間的主理人、服務志工,還是一般的市民大眾,參與者都能從活動中找到共鳴與參與感。OHW (Open House Worldwide是一個由超過50個城市組成的全球網絡平台)的核心理念是希望透過空間主理人和市民的力量,將這場活動轉變為全民運動。因此,空間的敘事由人來呈現,每個空間的主理人提供獨特的策展與導覽,使建築體驗更加豐富多彩,讓市民更深入了解城市不同行業所塑造的多樣風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芝瑜


  【創新研究、跨域整合、國際連結】

  李芝瑜畢業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RISD),取得建築與藝術雙學士學位,並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PENN) 取得建築碩士學位,最後在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取得建築博士學位。現任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並兼任產品創新中心負責人及藝術中心綜合館館長,曾擔任建築系主任長達9年。

  近年來,李芝瑜受邀擔任公私部門的評審與審查工作,並擔任AIA Taipei(美國建築協會)共同教育長、台灣建築學會兩岸暨國際發展委員會副主委、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於國內外進行多場專題演講,包括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學院、泰國KMUTT大學建築學院、馬來西亞UCSI大學,以及里斯本和倫敦等地。她亦擔任全球建築城市美學運動 Open House Worldwide 的Open House Taipei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透過推動「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活動,積極推廣城市美學力與國際連結。

  此外,李芝瑜是美國建築大師獎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AMP)、倫敦地產大獎 (Opal Award) 等國際獎項的全球評審,並曾受邀錄製大愛電視台紀錄片及台北廣播電台節目,推動城市美學及建築相關宣傳。

  在學術研究上,李芝瑜於2016年創立了VR整合研究中心,並擔任AI無人機協會秘書長,專注於科技應用與社會設計責任的結合,開拓更多可能性。她積極推動教學創新實踐,推出銘傳大學建築系的「高山上的建築課」,帶領學生進行一系列跨領域偏鄉實構築計畫,親自帶領學生進入偏鄉進行特訓,並推廣虛實共構、循環材料研究等國際或社區建設計畫。她的研究方向專注於跨域建築,結合科技應用,並連結USR與SDGs的永續核心目標,透過教學、演講、策展、實驗等多種形式推廣建築創新教育的實踐。
 

目錄

推薦序 林珍瑩  AIA Taipei理事長
推薦序 徐千捷  打開台北創辦人
謝誌
前言

第一章  城市美學發展論
1.1從全球觀察開始-14
1.2 從在地觀察出發-17

第二章  城市美學推動: 以Open House Worldwide為例
2.1  打開倫敦-23
2.2  打開巴塞隆納-30
2.3  打開聖地牙哥-35
2.4  打開布拉格-43

第三章  城市美學推動: 以Open House Taipei為例
3.1 專業人的空間-50
3.1.1 專家訪談: 邱文傑建築師-50
3.1.2 區域分界-55
3.2 自然與地景-82
3.2.1  專家訪談-82
3.2.2 區域分界-86
3.3 公共空間-102
3.3.1  專家訪談:國家兩廳院總監/副總監-102
3.3.2  區域分界-107
3.4 老屋新生和地方創生-128
3.4.1  專家訪談: 松山菸廠文創園區總監陳玉秀-130
3.4.2  區域分界-138

第四章  市民參與
4.1 科技運用推動策展過程: 虛擬實境/360專家導覽-168
4.2 工作坊-170
4.2.1 水資源工作坊-170
4.2.2倡議型工作坊-175
4.2.3 志工培育 -178            

第五章  結語
結語-184
參考文獻:

 
 



  作為亞洲最早獲得倫敦官方授權的城市之一,「Open House Taipei(打開台北)」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參觀者。隨著活動逐年發展,不僅展示了建築之美,還讓市民能夠透過參與及互動,重新審視城市與生活空間的關係。因為這項活動不僅僅是建築空間的展示,更是一個與市民進行對話的平台。透過導覽、實地參觀及跨領域的討論,讓許多長期被遺忘的空間得以重新呈現,也讓市民重新認識並了解自己的城市,重現城市精神。

  「Open House Taipei (打開台北)」讓建築體驗不再僅限於單一空間的導覽,而是開啟了一場在地文化與建築共生的對話與交流,猶如將整座城市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館」,透過導覽與互動,讓市民重新認識自己熟悉卻陌生的生活空間。活動不僅打開了許多被遺忘的空間,還拉近了市民與建築的距離。這也是重新審視台北城市演變的契機,許多空間主理人在準備導覽時自發深入研究空間的歷史背景,甚至延伸至了解周邊街區的文化發展。

  2024年的「Open House Taipei|打開台北」是第五屆活動,以「Access & Inclusion」為核心,呼應「Open House Europe (打開歐盟)」的共同主題。以「入場:共融」為主題,開放超過百餘個具共融特色的城市空間,從日常的生活建築到幕後的運作場景,邀請大眾細細品味,這些空間將以獨特的共融特質,喚起大家對城市脈絡的重新認識,並重新聚焦城市議題的思考與對話。這次活動意圖打破設計與空間的界線,將城市空間轉變成「城市客廳」,讓參與者感受台北的多元文化與豐富歷史所孕育出的包容力量。共融主題也延展至「水陸雙棲」,旨在引導人們重新關注環境議題與社會責任,把水路與公路共同納入城市探索的版圖。透過「打開流域」,參與者將探索台北與水的深層連結,揭示隱藏的水道網絡、追溯水路與城市共生的歷史痕跡,理解水域發展如何塑造台北。而「打開公路巴士」則將移動的巴士轉化為「城市客廳」,讓市民在城市穿梭中欣賞沿途的建築風景,並聆聽專家導覽背後的建築故事,從水路到公路,引領大眾深入探索台北的多元城市空間。

  冀望藉由這場每年一次的全球串連,不僅是將城市如同博物館一般打開,展示大台北地區的建築場域,透過對台北各行業在日常生活中的運行方式進行探討,強化了市民對台北這座城市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城市精神,並且能提升市民對環境與社會責任的重視。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850266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城市美學發展論
 
從全球觀察開始
 
從定義上看,建築設計、都市設計、都市計劃、城市美化和城市活化等概念,雖然各自有不同的意義和解釋,但它們之間往往存在交叉討論的空間。這些領域的交融使許多建築師和城市規劃者在跨域的研究中發現新的創新視角。例如,柯比意(Le Corbusier)所提倡的機能城市,展示了建築與城市規劃之間的深刻聯繫,而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第一位義大利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以及丹下健三(Tange Kenzo)的東京灣計劃,皆是在都市與建築設計領域中極具影響力的案例。
 
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的著作《城市建築》(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首次出版於1966年,強調了城市的發展是通過多棟建築組合而成的過程。他透過類型學的分析來解讀城市與歷史之間的關係,並指出建築與集體記憶是密不可分的。這一類型學理論提醒人們,認識城市不僅要了解其歷史,也應理解這些建築的形式與功能如何反映了市民的生活方式,並隨著時間逐漸演變。
 
同時,1960年,凱文·林區(Kevin Lynch)撰寫了《城市的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從空間認知的角度切入,開創了全新的都市研究領域。書中提出的五大元素——路徑(Paths)、邊界(Edges)、區域(Districts)、節點(Nodes)及地標(Landmarks)——成為解讀城市結構的重要理論,這些元素也對後來的都市設計與規劃產生了深遠影響。凱文·林區強調,人類活動是城市的動態元素,這種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是形塑城市意象的關鍵。
 
隨著20世紀全球化浪潮的興起,各類城市論壇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促進了市民對自身城市的集體認同。例如,「鹿特丹建築雙年展」(IABR)自2001年創立以來,成為探討城市問題的重要國際平台,吸引了來自政府、都市規劃專家、建築師、開發商及市民的廣泛參與。透過公眾參與與學術研究的結合,這些活動探索了如何強化城市特質、推動城市未來發展等問題,並形成一個城市對話的平臺。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教練,我好想學□□!!!2025數位學習祭,有聲書/線上課程/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熟齡生活展
  • 人文社科加碼書展
  • 尖端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