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地球環境危機日益加劇、人類文明面臨生死存亡關鍵,繼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溫室氣體減量倡議之後,2015年《巴黎協定》提出具體的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目標,2021年國際能源署IEA為此目標發表「2050淨零路徑(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指引全球政府落實具體淨零政策行動的方向。因應此國際趨勢,2022年我發展委員會亦發佈「台灣2050淨零路徑」,要求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於2030年以前應達1級能效或近零碳建築目標,50%既有建築物應於2040年更新為1級能效或近零碳建築,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應於2050年以前達到近零碳建築之目標。
作為國家淨零路徑最重要關鍵之一的淨零建築政策,內政部繼1995年制訂建築節約能源設計法規、1999年啟動綠建築標章制度,至2024年初已評定通過「綠建築標章」及「候選綠建築證書」逾一萬件,淨零建築政策已獲初步成果。內政部已於2023年頒佈「綠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正式邁入建築能效標示制度時代。為此,本所於2022年公布「綠建築評估手冊--建築能效評估系統」作為前導,推出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作為淨零能效的計算、評分與標示之標準方法。該手冊如今更新可獨立運作的「建築能效評估系統2024版」專冊,讓「綠建築標章」與「建築能效標示」得以分進合擊,以期能加速落實淨零建築政策。
本所推出的「建築能效標示」仿自歐盟建築能效法令EPBD制度,為民眾有感且具有公民監督功能的節能減碳標示制度,是也是國際公認為最有效的淨零建築政策。BERS依循歐盟EN15217所建議之七階段分級標示,同時以現行建築市場平均能效水準為基準,以減碳率25%以上之住宅、節能率50%以上的非住宅建築,定義為「近零碳等級」,並以「1+」做為標示。
本人由衷感謝研究團隊,繼多年來在建築節能法規、綠建築標章的累積研究成果之後,再為台灣開啟一扇淨零建築之門。BERS是全球少數且是世界第一個亞熱帶氣候的建築能效評估系統,它將艱難高深、神祕莫測的建築能源解析化為平易近人、眾人可操作、一目了然的分級標示,是極其偉大的工程。尤其BERS能夠盡量避免歐美以高隔熱、高氣密、採暖、全年空調、不符本土氣候的昂貴技術,而改以重視遮陽通風、間歇空調、平價設備、城鄉誤差修正的成熟本土化技術為設計藍本,本人確信BERS能在民眾與國家財政可負擔的方向下,確保我國建築產業的優質永續、舒適健康、經濟效率的發展,且讓國家淨零建築路徑更加平穩。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所長
謹誌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