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漫畫展
當科技遇上人文:打破框架,打開心靈

當科技遇上人文:打破框架,打開心靈

  • 定價:580
  • 優惠價:952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9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什麼晚上天會黑?是因為宇宙在高速膨脹。
太陽從東邊昇起、西邊落下,是錯誤的觀察。

我們的觀察與見解,常常會錯誤得不可思議,原因是有太多的框架束縛著我們。
打破自我中心、偏見思維、科學迷思及狹隘意識框架,解開束縛,才有機會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

 

融合科技與傳統文化,

打破框架、打開心靈,重新審視宇宙人生

 

本書像一篇宇宙人生論文,打破框架觀察,看清問題本身;先提出認識問題的理論模型,再來實驗、判斷、證實理論模式是否正確,然後再將「故事」說明清楚,加強對問題的認知。

書中,作者運用近代物理及科技原理來解讀儒道釋經典,並舉出相通之道理。諸如《大學》與物聯網系統有一對一對應;《老子》開宗明義全在講量子力學;《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和量子力學的「粒子波動雙性說」不謀而合,基本上在講「量子力學及量子心理學」;《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所住」此一觀察準則,在物理學上就是大幅度地改變時、空的觀察位置及其參考點,也就是要「跳出問題本身」來觀察。

佛家《起世經》所說天界,很可能就是宇宙中暗能量、排斥力場之主體。此外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與老莊思想、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理論與實驗表演的關連,在在體現出,當科技遇上人文,多元且迷人的真知奧妙,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富臺劉富臺
劉富臺 博士

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美國奧本(Auburn)大學物理學碩士,紐約石溪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並取得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AMP證書及史丹佛大學EMBA課程訓練。

從大學時代就想主修宇宙人生哲學,副修物理材料科學。但是從材料科學博士班畢業後,一出校門,為了生活誤打誤撞進入了半導體領域來做IC。一頭栽進半導體幾十年後,沒想到宇宙人生哲理哲學,竟然就隱藏在半導體、IC之中,而且發現半導體科技和IC設計,兩者原來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畢業幾十年之後才更明白,為什麼幾乎所有學科的最高學位,都是哲學博士(Ph.D.),他深切領悟到,任何哲學體系,如果沒有物理、科學的基礎,還會值得信賴嗎?如果不合乎物理、科學的學問學說,或是哲學體系,豈不成了魔術?

曾加入英特爾(Intel)從事元件物理及製程整合之研發,於摩托羅拉(Motorola)加入DRAM 及SRAM IC產品設計,後於意法半導體擔任研發副總、生產副總及德州達拉斯(Dallas)廠區總監。回臺灣後加入聯華電子擔任技術長、業務長及美洲總經理等工作。之後創辦宇能電科技,從事傳感器產品及解決方案,應用於手機、穿戴式裝置、物聯網及工業應用,並且加入AI人工智能應用功能。

發表過三十餘篇專業技術論文,並獲得九十五項各國專利。著有《微觀大千》、《觀察的藝術》、《難忘的偶然》及《當科技遇上人文》。

相關著作:《難忘的偶然:我的尋根、逐夢與感悟之旅》

 

目錄

〔序文〕

第1章  我們的宇宙觀
 1-1  我們生活的「世界」長得什麼樣子?
 1-2     空間和時間並非固定不變
 1-3     為什麼晚上天會黑?——宇宙大爆炸理論
 1-4     玄妙的宇宙——重子物質、暗物質、暗能量
 1-5     《華嚴經》的宇宙觀——遍觀察一切世界海
 1-6     全像術/全息圖,神奇的一點——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第2章  打破自我中心的觀察框架
 2-1     觀察學習不知的事物——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
 2-2     太陽從東方昇起西方落下?——錯誤觀察的結果
 2-3     《金剛經》闡明「科學觀察準則」
 2-4     如何才是正確的觀察?——「五眼」之物理意義及次第

第3章   明白人生道理
 3-1     讀書究竟為了什麼?——為了明理
 3-2     吾道一以貫之
 3-3     「福德」可數盡,「功德」數不盡
 3-4     禍福何以糾纏不休?
 3-5     寵辱不驚的老子和呂蒙正

第4章   打破偏見的思維框架
 4-1     什麼是愛?愛也是數學函數
 4-2     什麼是「慧」?慧的實質意義
 4-3     什麼是「誠」?為什麼誠這麼重要?
 4-4     當卡內基遇見布袋和尚
 4-5     莊子看算命之科學觀
 4-6     從《孫子兵法》到《心經》——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4-7     與張忠謀博士空中談佛法

第5章  半導體科技業物換星移,幾度夕陽紅
 5-1     半導體產業模式轉移
 5-2     美式創新及環境
 5-3     半導體整體競爭力
 5-4     改變自己的思維

第6章  傳統文化之物理
 6-1     《大學》之物理、心理、倫理、道理教育——「物聯網」契合儒家「大學之道」
 6-2     《中庸》取法自然之「中和之道」——與物理學及《金剛經》之觀察相通
 6-3     《老子》開宗明義全在講量子力學——近代量子力學觀念與之相應
 6-4     《莊子》之宇宙人生觀——「元宇宙」
 6-5     《心經》講的是量子物理及量子心理
 6-6     《金剛經》成佛之道,即是中道、和道
 6-7     《維摩詰經》表演大小不二之「不二法門」
 6-8     聖人何以「述而不作」?

第7章   科、儒、道、釋本一家
 7-1     儒、道、釋:同心同德,心繫宇宙蒼生
 7-2     儒、道、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輝映——儒、道在中土取代了小乘,比肩大乘佛法,為何還要儒、道、釋並論?
 7-3     科、儒、道、釋都是從「物理」起家——追求真、善、美、慧的生活
 7-4     什麼是道?科、儒、道、釋,各家之道相通相應
 7-5     一個誤解——誤以為紀律不利於創新

第8章  打破科學迷思的科技框架
 8-1     從科技看什麼是「智、慧」
 8-2     電子顯微鏡與菩薩六度原理一一對應
 8-3     重力場幾何理論與天界時空關係如出一轍——佛家《起世經》所說「天界」可能是宇宙中「暗能量」排斥力場主體
 8-4     認識自己的「六根八識」
 8-5     「人工智能」將深入學習「六根八識」
 8-6     半導體科技「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無塵室與念佛原理相同
              •單晶體拉晶術類比於人文教育
              •電子顯微鏡與菩薩六度原理步驟一模一樣
              •量子力學是半導體物理基礎,而《心經》全在講量子物理及量子心理
              •IC設計提升的信噪比(S/N ratio)好比「智慧」
              •傳感器與人心之「靈敏度」
              •人的「六根」就是最優良的傳感器
              •AI、AIoT將使我們深入認識自己的六根八識

第9章  心識生活模型
 9-1  生生世世「心識」生活運作模型(Model)
 9-2  心識生活運作圖解
              •日常生活清醒時候
              •我是誰?到底誰才是那個「我」?
              •睡覺作夢
              •死亡離世
              •受胎出世
              •靈魂出竅
              •奪胎轉世/借身還魂

第10章 打破狹隘意識的靈魂框架
 10-1 打破人生最大的框架——轉識成智、回復自性
 10-2     「自性」長得什麼樣子?
 10-3     宇宙人生的起源——道、佛說法一致
 10-4     成佛之後還會不會退轉成凡夫?
 10-5     明白自我——意識我、神識我、真我

第11章 特別介紹淨土法門
第12章 大道至簡,萬法歸一

〔結語〕
〔附錄〕近代物理學科普概念
〔作者簡介〕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04149
  • 叢書系列:生活館
  • 規格:軟精裝 / 400頁 / 21 x 14.8 x 3.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80歲
 

內容連載

《當科技遇上人文‧序文》
 
宇宙的起源是個謎,而宇宙中最大謎團是人。宇宙怎麼產生的?所有的大科學家一起努力,至今也只能從現象的觀察,建立模型來探索可能性。現象上也多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弄不清楚宇宙起源及未來真相是如何。
 
人類的起源,人身的複雜精巧,人性的本質,人生的運行變化,哪一樣都不比宇宙來得簡單。宇宙人生,到底是怎麼回事?人生最平等的事,不論種族、貧富、貴賤、男女老少,都逃不了「死亡」這一關。人活一輩子,在某個時間點,至少在有點人生歷練的時候,在被迫時空轉換之前,或許應該留一點時間、精力來想想這個問題,以免空留遺憾在人間。
 
「讀書」、讀聖賢書,可以幫助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瞭解箇中物理、心理、倫理及道理。沒有宇宙,哪來人生?沒有人生,宇宙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宇宙人生」是一體,不可分割的。框裡至框外,內心與環境,人生和宇宙,都是融合、熔合而分不開的。「宇宙人生」像近代物理學的「基本粒子」,非空、非有,而是「空中妙有」。
 
「窗裡」、「窗外」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在屋內,一個在屋外,兩者基本上是隔著窗口來交流。而「框裡」與「框外」則是一體而相通,是處於同一個空間世界。我們內心世界和外面世界之間常常覺得有個框框存在,心理的框裡、框外,兩者相通、相聯,卻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一旦打破框架,再看到的世界將會很不一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加拿大的歷史不僅是一部國家發展史,也是全球文化交融的縮影 __《極簡加拿大史》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節書展
  • 春之味
  • 靈性療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