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書展
可恥(挑戰性、暴力、種族的界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二度奪魁布克獎小說)

可恥(挑戰性、暴力、種族的界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二度奪魁布克獎小說)

Disgrace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和女學生不倫,被告上性平會的教授
始終堅信雙方是「你情我願」
直到那天,他發現自己的女兒也遭到了輪暴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
  生涯最著名的傑作,亦是他最具爭議的小說

  「柯慈筆下角色的救贖之旅往往是向下的,被內心的沉淪所驅使,但在被剝奪一切外在尊嚴後,卻反而從中獲得力量。」──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

  「講到男人和性,大衛,我對什麼都不覺得意外了。也許對男人來說,對女人的恨會讓性更刺激。你是男人,你應該知道。你和陌生人做的時候──你抓住她,壓著她,讓她在你下面,把你的重量壓在她身上……這不是有點像殺人嗎?把刀子插進去、拔出來,丟下滿身是血的屍體,自己一走了之──這感覺不像謀殺嗎?不像殺了人又逍遙法外嗎?」

  **
  被強暴的人、無法控制欲望的人
  被社會歧視的人、歧視他人的人、
  背負歷史原罪的人、旁觀犯罪的人
  什麼是真正的可恥?
  背負恥辱的人,又是怎麼活著?

  52歲的學者大衛.盧里在大學教授英國文學,他在課堂上邂逅了女學生梅蘭妮,展開曖昧關係,熱切追求,兩人上床。隔幾天女學生的父親找到學校來,指控盧里性騷擾。隨著性平會的調查,盧里始終堅持雙方是「你情我願」,拒絕懺悔。然而當他搬至郊區與女兒露西同住,露西卻成為暴力侵害的受害者。這起事件促使盧里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理解他所不曾理解的另一面。

  這部小說深刻揭露了性暴力的隱微和日常性,以含蓄冷調的文字勾勒出殘酷悲劇與受害者的複雜心境。當時的南非被稱為「全球強暴之都」,對性暴力的指控頻頻見諸媒體。而小說中描寫黑人男性強暴白人女性情節,也挑戰種族敘事的正義假設,許多評論家和文化人難以接受,也使此書成為柯慈最具爭議的作品。

本書特色

  1.    揭露性暴力的日常與隱痛

  在《可恥》出版當時的1999年,南非是全球第一的「強暴國度」。1998年一份研究訪問了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的4000名婦女,3名婦女中就有1名曾被強暴;2009年有一份報告,受訪的南非男性,4人中便有1人承認強暴過人,其中一半還強暴過1人以上,四分之三則說他們是在青少年階段犯下第一次強暴。南非也是女性遭強暴後產下不幸小孩人數全球最多的國家。

  柯慈以細膩筆觸探討性暴力的幽微之處,呈現強暴事件的發生樣貌,使讀者深入了解性暴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扎根,受害者又是如何難以真正發聲。

  2.    探討種族正義與歷史的複雜關係
  這部小說在南非引發爭議,原因之一在於其描繪黑人與白人之間的複雜關係,藉由侵犯事件,延伸至白人在這塊土地上所背負的歷史罪咎。而假若罪咎存在,復仇又是否可以被合理化?「恥」(Disgrace)的含意在辯證中於焉浮現。藉由難以直接斷定善與惡、正義與罪的處境,直面種族議題的陰暗面。

名家推薦

  ●「任何以後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為背景的小說,註定會被解讀為政治肖像,但《可恥》的魅力──雖然有些人可能會感到這種魅力帶著幾分反常──在於它同時鼓勵和挑戰這種解讀,並將極端的對立張力維持在敘事之中。救贖,毀滅。甚至在一個段落中,對希望的描述也可以瞬間轉化為其反面。」──亞當.瑪斯.瓊斯,《衛報》(Adam Mars-Jones, The Guardian)

  ●「柯慈以簡潔卻飽含情感的文字,確實創作出一部永恆的作品:這部小說如同阿爾貝·卡繆的《異鄉人》般令人難以忘懷且充滿力量。」──《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柯慈]對文學技巧的掌控無與倫比,他的嚴肅態度毋庸置疑,而他是當今文壇最具智慧的小說家之一。」──《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一位擁有驚人精確與高效寫作能力的小說家。《可恥》忠實呈現了南非社會與政治的複雜性,同時探討了世代、性別與種族間的矛盾張力。這是一本幾近於令人畏懼的洞察之作,出自一位文字冷峻清晰的作家。」──《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可恥》不僅僅是一部優秀的小說,它是一種文學的行動,進一步證明柯慈是當今世界上最出色的作家之一。」──《達拉斯新聞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

  ●「柯慈成功地創作出一部既冷峻又引人入勝、寫作精緻且恰逢其時的小說。《可恥》令人不安,卻是一部重要之作。」──《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Atlanta Journal and Constitution)

  ●「可以預見,《可恥》將在南非乃至我們這個世界找到回歸恩典的道路後,仍長久地讓人感到困惑與不安。」──《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以表面簡潔卻隱含詭譎氛圍的文字寫就,《可恥》是一部揭示真相的必讀之作,生動呈現了種族命運的逆轉。」──《今日美國》(USA Today)

  「這部充滿深度的小說最終帶來一種難忘的體驗,並提供了某種精神上的啟迪……柯慈的持久成就,在於用引人共鳴的文字創造出這一結論,既強而有力,又恰到好處,其文句常常接近詩的韻律。」──《密爾瓦基哨兵報》(The 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以簡練、晶瑩剔透且哀婉的文字寫成,《恥》直抵人類處境與終極意義的核心,這是小說能夠達到的極致之一。這本書不僅改變書中的人物,也有可能改變讀者。」──《堪薩斯城星報》(The Kansas City Star)

  「柯慈是一位故事大師,他試圖透過小說想像他的國家如何應對未來,同時贖回可恥的過去,並面對當下人民所需付出的犧牲。最終,他所看到的那絲希望或許稍縱即逝,且隨時受到威脅,但它畢竟仍然存在。」──《誠懇家日報》(The Cleveland Plain Dealer)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柯慈J. M. Coetzee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83年與1999年布克獎得主,為史上首位二度獲得布克獎的作家。

  1940年2月9日生於南非開普敦,兼具德國與英國血統。他的父母將他送到一所英語學校就讀,他在成長過程中便以英語為第一語言。1960年代初移居英國,曾擔任電腦工程師。隨後赴美國攻讀文學,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1984年成為開普敦大學的英國文學教授。2002年移居澳大利亞,於阿得雷德大學任教。

  1974 年發表第一本小說《幽暗之地》(Dusklands)。1977年出版《在國家心中》(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獲得南非CAN獎。1980年以《等待野蠻人》(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在國際上取得突破。1983年以《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Life and Times of Michael K)贏得英國布克獎與法國費米娜獎。1999年以《可恥》再度獲得布克獎。

  柯慈的作品主題經常圍繞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包括其引發的價值觀、社會現象與與行為,但柯慈認為這些故事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生。他的作品風格多變,構思精巧,在抑制的冷調中蘊含強烈的批判與質問。諾貝爾授獎詞形容他的作品:「雖然是非界限清晰明確,但卻無法改變任何結果。在關鍵時刻,柯慈的人物都站在他們自己背後,一動不動,彷彿無法參與自己的行動。但這種消極狀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性格,這也是一個人對壓迫的最後反抗,在不參與的消極狀態中的抵抗。」

譯者簡介

張茂芸


  文字工作者,斜槓研究生。獲澳洲國家口譯暨筆譯檢定機構(NAATI)認證。譯作包括《半場無戰事》、《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等文學作品,及非文學類的《如何聆聽爵士樂》。近期文學類譯作為《湖中的女人》;非文學類譯作為《如何品嘗啤酒》、《吃飯沒?:探訪全球中餐館,關於移民、飲食與文化認同的故事》。
 

譯後記

  翻譯這本書,是諸多機緣巧合使然,只能說或許是上天的安排。

  二十二年前,任職於天下文化的我隨著當時的文學書系主編,在某個冬日下午上山拜訪本書(天下文化二〇〇〇年十月版)譯者孟祥森老師。見面詳情已不復記憶,但難忘的是我好似追星請孟老師為我在書名頁上簽名。他形容本書是他「翻譯生涯中的榮耀」。

  當年讀此書,尚未領略其中真意,卻把孟老師意在言外的譯後記看了又看,玩味他下筆時的心情。怎知日後會有這麼一天,我也步向他當年翻譯時的人生階段,以譯者的身分細究此書。再讀他的譯後記,只覺一字一句重重撞在心上——兩名身處不同時空的譯者,卻對同樣的原文在某些層面起了共鳴,那悸動或許只有譯者方能體會。

  如孟老師所言,「作者的英文非常簡練緊密」。用較現代的比喻,或可說本書有如苦酸甘交織的千層蛋糕,外觀用料看似簡單,卻層層緊實,密度驚人——從文字的密度、知識的密度,到情緒的密度與強度。作者像是藉此要求譯者和讀者睜大眼睛、放慢腳步,去體察他在表層、中層、底層置放的訊息。也正因此,這蛋糕在入口加溫後,會逐步釋出幽微的風味。如此的巧思在在考驗譯者的判斷與抉擇,令我有與孟老師相仿的惶恐——我怕譯文難以盡傳這風味何等絕妙。

  說孟老師是開路先鋒,在作者精心鋪排的文字路上披荊斬棘,實不為過。他翻譯本書時,網路尚不及今日發達,以當年有限的資源,查證字詞、外來語(尤其是南非的多種語言及俚語)和各種典故的難度極高。如今的我拜數位時代之賜,望能適度以譯註說明多方查證及思考後的結果,讓譯文呈現作者刻意保留的異國文化感與南非當地感。即使作者已離開南非、移居澳洲,我似乎仍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他對南非的複雜心情,故選擇盡量保留關於南非的詞彙、地名和敘述。

  最後想為這段奇妙的際遇,向幾位關鍵人物致謝——首先是開啟這段機緣的陳榮彬老師,是他鼓勵我挑戰這座翻譯的峻嶺。感謝時任堡壘文化編輯的郭彤恩小姐,把這本書的翻譯重任交給我;以及接棒擔任責任編輯的梁燕樵小姐,與我一同激盪文字火花。謝謝堡壘文化,讓這本經典在二十餘年後以另一風貌重返書市。

  書海茫茫,譯者與原著相遇的原因何其多。能遇見這本對我個人有多重意義的書,是我翻譯生涯中無上的幸運,但願沒有辜負原著與作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506493
  • 叢書系列:New Black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他在自己女兒房間的床上,又對她做了一次愛。感覺很好,和第一次一樣好。他逐漸熟悉她身體移動的方式。她反應快,急於體驗。如果說他沒從她身上察覺到充分的欲求,那只是因為她還年輕。回想起來,有一刻他特別記得。她單腿扣住他的臀,把他推向自己——她的大腿內側緊繃起來貼著他,他頓時感到狂喜與欲望一同湧上。誰知道呢,他想:儘管發生了這麼多事,他們之間或許會有將來也說不定。
 
「你常做這種事嗎?」事後她問。
 
「哪種事?」
 
「和你的學生睡。你睡過亞曼達嗎?」
 
他沒回答。亞曼達也是他班上的學生,瘦得輕飄飄的金髮女生。他對亞曼達沒興趣。
 
「你為什麼離婚?」她又問。
 
「我離過兩次婚。結兩次,離兩次。」
 
「你第一任太太怎麼了?」
 
「說來話長。以後有機會再跟妳說吧。」
 
「你有照片嗎?」
 
「我不收藏照片的。我也不收藏女人。」
 
「你這樣不算收藏我嗎?」
 
「沒有,當然沒有。」
 
她起身繞著房間走,大大方方逐一撿起自己的衣服,彷彿這屋裡就她一個人。他看慣了女人更衣時扭捏的模樣,不過他看慣了的女人都沒這麼年輕,身材也沒這麼完美。
 
■    ■    ■
 
當天下午,有人來敲他辦公室的門,進來的是個他沒見過的年輕人。他還沒開口,對方就逕自坐下,打量四周,邊看書櫃中的藏書邊點頭,表示肯定。
 
此人瘦瘦高高,留著稀疏的山羊鬍,耳環只戴一隻。身上是黑色皮夾克配黑皮褲。感覺比一般學生年紀大一些;感覺是個麻煩人物。
 
「原來你就是那個教授啊。」年輕人開了口。「大衛教授是吧。梅蘭妮跟我提過你。」
 
「是我沒錯。她跟你說了什麼?」
 
「說你上她。」
 
一陣長長的沉默。他心想:報應來了。我早該料到的——這種女生不會那麼簡單。
 
「你是哪位?」他問。
 
對方沒理會他的問題,自顧自說下去:「你自以為厲害是吧,覺得自己是什麼大情聖。要是你老婆知道你幹了什麼好事,你還囂張得起來嗎?」
 
「夠了。你想怎樣?」
 
「輪不到你來跟我說夠不夠。」年輕人如連珠炮加快了語速,惡狠狠道:「別以為你可以隨便玩弄別人的人生,愛來就來,愛走就走。」火光在他黑色雙眸中勃勃跳動。他說著俯身向桌,雙手左右一掃,頓時桌上紙張齊飛。
 
他倏然起身。「夠了!請你出去!」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女力綻放,童心無界|閱讀陪你勇敢成長,電子書全展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套書展
  • 語言檢定展
  • 武俠小說展66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