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漫畫展
世界哲學史1 古代篇(I)哲學的起源:從智慧到愛智

世界哲學史1 古代篇(I)哲學的起源:從智慧到愛智

世界哲学史1-古代I知恵から愛知へ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打破歐洲中心的哲學史觀,呈現跨文化的互動脈絡──《世界哲學史》

    文/涂育誠,|,黑體文化2025年03月06日

    二○二五年二月,黑體文化推出了《世界哲學史》中文版,這是一場歷時多年的出版計畫,也是近年來最具國際視野的哲學出版工程。原書由日本筑摩書房策劃,由伊藤邦武、山內志朗、中島隆博、納富信留四位重量級學者主編,全書共九冊,打破傳統歐洲中心的敘事框架,全面呈現哲學在全球文明間的交流與對話 more
  • 【編輯說書】思想的交會──《世界哲學史》的開創性視角

    文/涂育誠,|,黑體文化2025年03月06日

    哲學不只是歷史的知識,而是一場持續不斷的對話,跨越時空與文化,在思想的流動與碰撞中塑造我們今日的世界。《世界哲學史》以嶄新的視角,打破傳統哲學史以西方為中心的框架,將東西方、古今的思想串聯起來,讓我們看到哲學並非某個文明的專屬產物,而是人類共同的智慧探索。這不僅是一部哲學史,更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日本筑摩書房創社八十週年紀念鉅獻,集結日本哲學界逾百位專家陣容
跨越三千年人類智慧的結晶,在「世界哲學史」中探索心靈的力量
 
從希臘、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到東亞
俯瞰世界的知識活動,開啟哲學起源的文明史
 
世界哲學的起源,由西亞、印度、東方等各地宗教的傳統智慧,
以及古希臘的「愛智學」交織而成。遠古的人類如何進行探索,思考自身存在的意義呢?
 
  《世界哲學史》系列以全九冊的形式,全景式地回顧古代至現代的哲學發展,並透過各時代的主題,從同時代的視角探討多元的哲學傳統。其出版的主旨是,在縱向梳理全球哲學思想與實踐的過程中,讓我們理解當下的位置,並指引未來的方向。
 
  本系列致力以嶄新的視野重構人類智慧的發展歷程,從全球視角出發,展示東西方智慧的交流與對話,以突破單一文化視角的侷限。本系列分為古代、中世紀、近代與現代四個時期,涵蓋哲學的起源、交融、衝突與互動,並匯集日本哲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嶄新的觀點,進而啟發讀者對哲學發展及未來的思考。
 
  《世界哲學史》第一冊從全球視角出發,探索哲學的起源與早期發展,揭示古代各地智慧的多樣性。全書追溯各古文明如何詮釋「世界」與「靈魂」,探究「世界哲學」概念的起源,並嘗試打破傳統以西方為主的哲學史框架,進而重新審視人類思想的共通性與獨特性。
 
  本書以上古文明的哲學發展為主軸,涵蓋古希臘、古代中國、古印度以及西亞等地區,展示出各文明如何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思想。例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愛智」學,古印度奧義書探討「靈魂」與「宇宙」的合一,而中國的儒道思想則重視「仁」與「自然」的和諧,這些觀點既展現出各地對人類與宇宙的獨到理解,也揭示了共同的哲學追問。
 
  在呈現思想差異的同時,本書也關注文明間的互動與影響,如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所帶來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希臘與印度的思想碰撞,彰顯哲學如何跨越文化界限,相互交融。隨著古希臘愛智學的廣泛傳播,西方哲學的基礎逐步奠定,於是古代的宗教智慧漸次發展成一門探求真理與知識的學問。
 
本書特色
 
  ◎非哲學愛好者也需要的思想座標:無論是啟蒙時代的理性革命,還是現代社會的自我探尋,哲學始終是理解我們所處時代和文化的核心坐標。從蘇格拉底、孔子的對話,到近代東西方思想的交鋒,《世界哲學史》提供的不僅僅是哲學愛好者的書單,更是一部讓所有人建立思想基礎、拓展視野的系統化指南。這套書用深入淺出的文字,使哲學成為每個人都能親近的智慧寶庫。
  
  ◎全面整合最新哲學研究與多元文化視角:近半個世紀以來,哲學研究突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進一步揭示了東西方思想間的相互影響。這套書不僅聚焦於希臘、印度與中國哲學的傳統經典,更整合了近年來對東亞及全球文化中哲學變遷的研究成果,幫助讀者重塑對哲學的理解。從全球視角深入探索哲學的流變,讓讀者得以在二十一世紀重拾對人類智慧的深層思考。
 
推薦人
 
  林明照|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林鎮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法鼓文理學院特設講座教授
  林遠澤|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佐藤將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洪世謙|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黃文宏|清華大學哲學所教授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黎建球|輔仁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
 
  「這套《世界哲學史》匯聚了日本哲學界老中青三代學者的努力,在經歷新冠疫災的全球性災難後,最終呈現出一部涵括各大文明傳統的哲學思想著作。……在不同的語系與歷史生態下,各種哲學思想交織呈現出多元而豐富的思想景觀。本套書不僅規模宏大,更重要的是採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風格,讓讀者得以輕鬆理解並挑戰既有的世界哲學圖像。」──林鎮國(政治大學哲學系名譽教授)
 
  「整體來說,本套書展示了一種日本當代學界對於哲學的宏觀視野,反映了日本學者在專家與專題研究上的實力。……從讀者公眾的設定來說,本套書以其清晰而簡短的論述文字,展現了高度的可讀性。要在有限篇幅內勾勒出具有複雜背景的哲學論點,誠屬不易,而能夠以合適的簡化方式面對公眾,又不失哲學內部細緻的原汁原味,更是考驗撰寫者抽絲剝繭的能耐。」──黃冠閔(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本套書從獨特的『日本視角』出發,試圖突破民族或文化中心主義的藩籬,以建構一種能引發共鳴的『世界哲學史』。……台灣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透過自身的『台灣視角』,共同參與正在進行中的世界哲學史建構。我相信這正是這套書最值得閱讀的意義所在。」──林遠澤(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這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將哲學從『西洋哲學史』」的框架中解放出來。如果我們承認哲學天生具有「跨越邊界」的力量,那麼這樣的努力實在是遲來的必然。」──鷲田清一(大阪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我認為當今世界有兩個關鍵詞:民主主義與以人工智慧(AI)為象徵的技術進步。然而,兩者皆隱含可能導致社會分裂的潛在趨勢。在此背景下,致力於『全面理解世界』的哲學價值再次受到重視,因而彰顯其重要性與時代意義。」──出口治明(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名譽教授.校長特別助理)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伊藤邦武KUNITAKE ITO
 
  一九四九年生,京都大學榮譽教授。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退;史丹佛大學研究所哲學科碩士畢業。專攻分析哲學、美國哲學。著有《實用主義入門》(筑摩新書)、《宇宙為何會成為哲學問題》(筑摩primer新書)、《珀斯的實用主義》(勁草書房)、《詹姆士的多元宇宙論》(岩波書店)、《話說哲學的歷史》(中公新書)等作品。
 
山內志朗SHIRO YAMAUCHI
 
  一九五七年生,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教授。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退。專攻西洋中古哲學、倫理學。著有《普遍論爭》(平凡社library)、《天使的符號學》(岩波書店)、《「誤讀」的哲學》(青土社)、《小小倫理學入門》、《有感的經院哲學》(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湯殿山的哲學》(普紐瑪社)等。
 
中島隆博TAKAHIRO NAKAJIMA
 
  一九六四年生,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退。專攻中國哲學、比較思想史。著有《惡之哲學:中國哲學的想像力》(筑摩選書)、《莊子:告知成為雞之時》(岩波書店)、《作為思想的言語》(岩波現代全書)、《殘響的中國哲學:言語與政治》、《共生的實踐:國家與宗教》(東京大學出版會)等。
 
納富信留NOTOMI NOBURU
 
  一九六五年生,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兼文學部部長。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劍橋大學研究所古典學部博士。專攻西方古代哲學。專長為西洋古代哲學。著有《詭辯者是誰?》《哲學的誕生:蘇格拉底是誰?》(筑摩學藝文庫)、《柏拉圖與哲學:閱讀對話篇》(岩波新書)等。
 
作者簡介
 
納富信留NOTOMI NOBURU(序章、第一章、專欄二)
 
  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兼文學部部長,專攻西方古代哲學。
 
柴田大輔DAISUKE SHIBATA(第二章)
 
  筑波大學教授,專攻楔形文字學、古代西亞史學。
 
高井啓介KEISUKE TAKAI(第三章)
 
  關東學院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專攻舊約聖經學、宗教史學。
 
中島隆博TAKAHIRO NAKAJIMA(第四章)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專攻中國哲學、比較思想史。
 
赤松明彥AKIHIKO AKAMATSU(第五章)

  京都大學榮譽教授,專攻印度哲學。
 
松浦和也KAZUYA MATSUURA(第六章)
 
  東洋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攻西方古代哲學。
 
栗原裕次YUUJI KURIHARA(第七章)
 
  東京都立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教授,專攻西方古代哲學、倫理學。
 
稻村一隆KAZUTAKA INAMURA(第八章)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教授,專攻政治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荻原理SATOSHI OGIHARA(第九章)
 
  東北大學文學部文學研究科教授,專攻西方古代哲學、現代倫理學。
 
金澤修OSAMU KANAZAWA(第十章)
 
  東京學藝大學研究員,專攻西方古代哲學、比較思想。
 
篠原雅武MASATAKE SHINOHARA(專欄一)
 
  京都大學總合生存學館特定副教授,專攻哲學、環境人文學。
 
齋藤憲KEN SAITOU(專欄三)
 
  大阪府立大學榮譽教授,專攻希臘數學史。
 
譯者簡介
 
鄭天恩
 
  臺大歷史所碩士畢,大隱於市、靜觀紅塵流轉的癡人一枚。曹雪芹與劉姥姥的愛慕者,目前正致力於如何將茄子做出雞肉味的祕訣。譯有:《最後的帝國軍人》、《凱爾特‧最初的歐洲》、《文明的海洋史觀》、《珍珠港》、《海上霸權》、《東方直布羅陀爭霸戰》、《諾門罕之夏》、《烏克蘭戰場》等。
 
王前(監譯)
 
  一九六七年生。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特任副教授。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專攻政治哲學、思想史。著有《在中國閱讀的現代思想》(講談社選書métier)、《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合著,Nakanishiya出版)。
 

目錄

序 章 邁向世界哲學史/納富信留
第一章 關於哲學的誕生/納富信留
第二章 古代西亞的世界與靈魂/柴田大輔
第三章 舊約聖經和猶太教中的世界與靈魂/高井啟介
第四章 中國諸子百家中的世界與魂/中島隆博
第五章 古印度的世界與靈魂/赤松明彥
第六章 古希臘──從詩到哲學/松浦和也
第七章 蘇格拉底與希臘文化/栗原裕次
第八章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稻村一隆
第九章 希臘化時代的哲學/荻原理
第十章 希臘與印度的相遇及交流/金澤修
專欄一 人類世的哲學/篠原雅武
專欄二 黑色雅典娜論戰/納富信留
專欄三 希臘科學/齋藤憲
後記/納富信留
作者簡介
年表
 

序章
 
  在今天,「世界哲學」正在成為一股極具影響力的學術潮流。長期以來,哲學研究一直是以西方世界——即歐洲和北美——為中心,然而這一模式如今正經歷根本性的轉變。一場旨在創造更普遍且多元的哲學研究運動正在興起,這就是所謂的「世界哲學」。這種哲學以我們活動的現實世界為對象,立基於多元文化、傳統與語言,並從自然環境、生命和宇宙來省思人類存在方式,進而在「世界哲學」的名義下得以實踐。這是一種冠上「世界」之名的努力,試圖重新喚醒那本應由生活於這個世界的我們共同分享的「哲學」。
 
  世界哲學首先著重於地球上各地區的哲學活動,不僅限於歐洲和北美,也包含中近東、俄羅斯、印度、中國、韓國、日本,甚至東南亞、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和原住民美洲等,皆為世界哲學關注的對象;其目標是具備真正的「世界」的視野。然而,所謂的「世界」,並不僅止於停留在地理領域的擴大。哲學將我們的生活場域稱為「世界」,涵蓋了從地球到宇宙萬物、從現在到過去和未來的廣大範圍,皆在哲學的思索之中。因此,世界哲學是一種在哲學中探索世界,並從世界的視野重新審視哲學的嘗試。我們可從人類、地球的宏觀視野以及時間的長河中,來審視我們的傳統與知識的可能性。
 
  對日本學界而言,世界哲學也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自明治時代以來,「哲學」這門學問被納入大學學科,並分成幾個專門領域,各自獨立發展;每個領域都有其專業的學會組織,彼此之間向來缺乏交流或共同研究。然而,我們期待將這些專業領域集結在一起,探討「世界哲學」及現代哲學的可能性,或許能促使日本學術發生重大的變化。
 
  然而,新哲學並非突然從空無一物的荒野中誕生。對我們而言,在悠久歷史中孕育的各種哲學傳統都是珍貴的遺產。當我們努力綜覽這些傳統,並使其成為嶄新的知識泉源時,應該能讓人類的智慧得以集結;這正是世界哲學史的可能性,也是開拓未來哲學的新契機。(未完)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512357
  • 叢書系列:空盒子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七章 蘇格拉底與希臘文化
 
一、從世界到靈魂
 
起源思想的共時性
 
西元前六到五世紀左右,世界各地都展開了活躍的知性活動。這些活動產生的思想,我們今日稱之為「起源思想」。這些思想與其說是在技術上應對威脅人類生存的環境與世界變化,不如說是遠離實用,從原理上探究世界的根本樣貌。隨後,它們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分歧,為現代思想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泉源。在起源思想中,提問者不僅追問世界的「始源」(arche),更關注提問主體本身的知識形態。比方說,古代中國的思想家孔子就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篇,岩波文庫,金谷治譯註)這句話的意思是,無關於對對象的知或不知,應該要清楚辨別自己的知與否,也就是將關於自己的知加以主題化。在古印度,佛陀則指出我們對世界真理(緣起之法)的無知(無明),正是令人感到苦惱的原因;因此,察覺到自己的無知,正確了解緣起之法,就能夠達到悟的境地,也就是教誨眾人要重視自己的問題,以此作為克服對世界無知的契機。
 
在古希臘,赫拉克利特一方面認為世界(to Pan)是保持著美的秩序與和諧的宇宙,另一方面也探索作為微觀宇宙的「自我」(片段集DK101)。接著,他用「靈魂」重新定位自我。他說,「就算你沿著各種道路展開旅程,你也沒辦法探究靈魂的最深處。靈魂就是如此深刻的道理。」(片段集45DK)他在這裡暗示的是,對於自我和靈魂的樣貌,我們不能用對世界的扁平方式去掌握,而是該用一種具備深度層次、立體的知識形態去看待。
 
古代先賢幾乎在同一時期,將關注焦點從世界投向自我與靈魂;這是「世界哲學史」的一大不可思議,要理解這種起源思想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首先就必須在承認作為各自思想背景的風俗與社會體制差異的基礎上,去追問為什麼在相異的環境世界中,會產生出類似的動向?我們必須一一蒐集個別事例,仔細分析各事例獨特的淵源及本質。在不斷累積這種作業的同時,我們或許就能透過對複數事例的同質性、異質性、類似性的相互比較,來發現某種思考的共通「模式/pattern」。這就是「世界哲學史」這項挑戰的醍醐味之所在。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加拿大的歷史不僅是一部國家發展史,也是全球文化交融的縮影 __《極簡加拿大史》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節書展
  • 春之味
  • 靈性療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