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陶瓷與文化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中國人早在約西元前8,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陶器是用黏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程序,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抗爭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東漢出現了青釉瓷器,南北朝期間則出現了白釉瓷器,隋唐時代發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單色釉為主的兩大瓷系,並產生刻花、劃花、印花、貼花、剔花、透雕鏤孔等瓷器花紋裝飾技巧,瓷的白度已經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準。
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是中國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宋代聞名中外的名窯很多,包括景德鎮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等。其中景德鎮窯的產品質薄色潤,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陶瓷不僅僅只用於觀賞、使用,還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自然、文化、習俗、觀念。它是一種立體的民族文化載體,或者說是一種靜止的民族文化舞蹈。一件件作品,無論題材如何,風格如何,都像一個個音符,在跳動著,在彈奏著,合成陶瓷文化的旋律。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熱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繽紛,有的本色自然,構成一部無與倫比的中國陶瓷文化大型交響樂。
秦始皇陵陪葬坑中的兵馬俑,多用陶冶燒製而成。秦兵馬俑,那剛毅肅然的將軍,那牽韁提弓、凝神待命的騎士,那披堅執銳、橫眉怒目的步兵,那持弓待發、目光正視前方的射手,以那橫空出世的戰馬,共同組成的方陣,張揚著力量,張揚著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煙四起的金戈鐵馬的戰國時代,想像著秦國軍隊那種風捲殘雲、吞吐日月、橫掃大江南北的軍威。它儘管是一個軍陣,但卻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具體地記錄著那個時期的歷史。秦始皇兵馬俑被世界譽為「八大奇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