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漫畫展
李安與摩登魯迅.第七藝V山湖篇:悵然之後生命昇華契機 THE 7TH ART TREATISE V: THE TRAUMA & ANG LEE

李安與摩登魯迅.第七藝V山湖篇:悵然之後生命昇華契機 THE 7TH ART TREATISE V: THE TRAUMA & ANG LEE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李安(1954-)和魯迅(1881-1936)之間的摩登復古因子,由劍橋大學博士林慎用獨有的劇情重組方式發現,是理解二人以至華人生態的重大突破,創造出深化李安─活化魯迅的契機!歷經父親驟逝,李安的中期作品以悵然若失為標記,失格、失常的「暴走案情」對應了魯迅筆下何種華人集體精神創傷?又有否積極意義可言?根據調查所得和李安名場景編成三部曲:

  ○冰暴篇(早期1990s):西方夢盛行,《囍宴》拍華人赴美假結婚,《冰風暴》拍美國迷失年代。
  ○山湖篇(過渡期2000s):《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困境殊途同歸,天人同悵然。
  ○海宇篇(關鍵期2010s):《少年Pi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自我批判和昇華。

  巴黎電影〈第七藝術宣言〉發表一百週年,「第七藝」在同地意外發展成叢書。透過魯迅的沉思,調動李安的景深,懷著信念如初:好電影可以啟發出時代出路。

  林慎是涉獵廣泛的新一代作家,屢獲兩岸導演、學者、評論、文化人推薦。黃綺琳導演稱「直達電影內核的詮釋中得到啟發」、港大中文學院主任林姵吟稱他「展演了類狐狸型學者的駁雜多變」、藝術家黃宇森稱他為當代的「文藝復興人」、序言書室稱他「有能耐隨手拈來,將理論當成故事,出入如漫遊」。

各界推薦

  解昆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紀錄片導演)
  郭力昕(評論工作者)
  喬治鎊/黃柏鈞(影評人)
  孫雅為(天下雜誌《換日線》資深編輯、影評人)
  趙鐸(影評人,Podcast「字戀男與變焦女」)

  別於市面上所有分析李安的文字,不咀嚼、不抬舉。欲知「案情」如何,唯有翻開案卷。──孫雅為│天下雜誌《換日線》資深編輯、影評人

  林慎架構出一座跨時空的精神橋梁…⋯尋找屬於我們時代的解答與反思。──解昆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紀錄片導演

  自成一家之說……研究一般習慣性地依賴西方理論,林慎從中國文化思想和經驗切入以閱讀李安,展現其原創視野。──郭力昕│評論工作者

  李安和魯迅……看似光譜的兩端,其實卻辯證地相似,這正是本書所展現出的卓絕洞見。──趙鐸│影評人,Podcast「字戀男與變焦女」

  跨界學者林慎的穿針引線下……形成一篇跨越時代與藝術形式的融會貫通。──喬治鎊/黃柏鈞│影評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慎


  著有《第七藝》影學叢書、《巴別人》小說、散文集、鑑藝論和警論等等。劍橋法律學院博士,建立體系去回應魯迅和李安,美學和國族,提出「偽真論」(Missensicals)的思想家、小說家。被歸類狐狸型學者和當代的文藝復興人,序言書室將他的風格與猶太裔哲學家班雅明作比較。

  香港洪流中棄理從文,著書立說為志。自我流放巴黎,但願有些什麼傳世,孩子身處好一點點的世界。

  Dr. S. Lam (Cantab) is a contemporary thinker and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7th Art Treatises, Policier Treatises, Connoisseur Treatises and Babelians (novel). His work explores modern social ethos and presents original "remedies," most notably the Missensicals. Critics have described him as a modern Renaissance man, with a style reminiscent of Walter Benjamin.
 

目錄

推薦序 光影、鐵屋、電影院/解昆樺
推薦語
導 讀/趙鐸
前情提要……

【二○○○年代:《臥虎藏龍》、《綠巨人浩克》、《斷背山》、《色,戒》等】

──第一章 時代影學──
第一節 當代的李安
第二節 《第七藝》影學語言
第三節 魯迅的晚清:當年國族危機給今天的啟示

──第二章 失格餘生──
第四節 尋根與絕後
第五節 伊底帕斯─弒父情結:「父親希望的樣子」vs.「我們比此更好」
第六節 困境的意義?劫後昇華的頑強意志!從尼采、魯迅到創傷後成長

附 錄 殘雪──另一位帶魯迅魂到現在的法師

參考文獻
 

推薦序

光影、鐵屋、電影院──林慎在李安與魯迅之間案件式敘事的影學論述實驗〉
解昆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紀錄片導演)


  林慎以「摩登復古」作為線索,穿梭於李安的電影敘事與魯迅的文學筆鋒之間,架構出一座跨時空的精神橋梁。李安以影像作為語言,藉西方夢的幻滅、華人文化反思及父權失能的焦慮,將個體與家國、傳統與現代、自由與壓抑,乃至性別之間的張力,鋪展在銀幕上。魯迅則以筆墨鋒利地剖析「鐵屋困境」,將歷史、文化與人性揭露得淋漓盡致。兩者雖處於不同時代,卻在文化批判、倫理困局與個體掙扎上達到某種隱晦而深刻的對話。

  在《臥虎藏龍》中,玉嬌龍掙脫不了傳統束縛,躍下深淵,消解於自由與虛無的邊界;在《斷背山》中,男性間的愛情在壓抑與自我否定間被無情扼殺,徒留漫長而孤獨的歲月;在《色,戒》中,女性情感與國族義務間的掙扎,成為她最終命運的祭品。這些角色的命運與魯迅筆下祥林嫂的哀嘆、阿Q的自欺欺人,乃至〈狂人日記〉中的「吃人」禮教,構成遙相呼應的文化寓言。

  林慎以「案件式敘事」解讀李安的電影語言,每個角色、每個場景皆彷彿是一樁文化記憶的再現、一樁人性幽微處的審判。李安透過精緻的影像語言,建構了一座幽深而脆弱的人性舞台,讓觀眾在暗流洶湧的敘事中直視文化傳統的幽靈與現代性的創傷。

  而在這場跨越影像與文本的對話中,魯迅的文字成為李安影像敘事的可疑形跡,而李安的電影則成為返讀魯迅雜文的視覺化當代詮釋。身為現代文學與電影研究者,我另外建議能從李安相關訪談或李安自己文字,找到他對魯迅的看法。當然,李安當世猶在,我們也可把握機會當面向他提問魯迅。總之,在林慎此書中,李安─魯迅兩者,在「摩登復古」的命題下,成為彼此的回聲。如此一來,觀眾與讀者被引領至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思想場域,在影像與文字交錯的縫隙間,尋找屬於我們時代的解答與反思。

推薦語

  「林慎參照魯迅的思想內涵剖析李安的電影,旁徵博引,慧眼獨具,自成一家之說。電影文化研究一般習慣性地依賴西方理論,林慎從中國文化思想和經驗切入以閱讀李安,不僅展現其原創視野,也深具意義。」──郭力昕(評論工作者)

  「跨界學者林慎的第七藝系列第五冊,首度從當代電影的互通聲氣,轉為文學與電影的遙相輝映,以史上最負盛名的電影導演之一李安及文學作家之一魯迅作為主題,從『父親三部曲』驚豔世界起,李安在影壇長達超過三十年的偉大成就,在林慎的穿針引線下,與魯迅從《狂人日記》起短短十八年間便造成深遠影響的重要文學,形成一篇跨越時代與藝術形式的融會貫通。」──喬治鎊/黃柏鈞(影評人)

  「本書揭示影像與人生的深層聯繫,別於市面上所有分析李安的文字,不咀嚼其電影的豐盛、不抬舉其創作的縱深,而以犯罪學角度研究李安的早期作品。欲知『案情』如何,唯有翻開案卷,隨作者藉電影啟發思想的出路。」──孫雅為(天下雜誌《換日線》資深編輯、影評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26589
  • 叢書系列:新美學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4.8 x 21 x 0.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節 《第七藝》影學語言(摘錄)
 
案件式敘事的限制和三個書寫層次(案件方面、文化方面、影學方面)
 
案件式敘事不是沒有缺點的,我認為也要在早段先陳明,免得惹來更多的質疑。例如利用案件式敘事結構的角度,我們肯定會易於發現人的不正常,總有些誘因或者失格的結果,本身就是錯的,才能「立案調查」。但真實的世界中,黑白往往不是分明的。所謂的失格、失能,在別的族群、文化、歷史時代,可能是沒有什麼大錯的。訪問中,李安便表達過「厭惡權威、厭惡用集體的、制式的、是非黑白的模子去簡化、判斷人性,『或者用一個很簡化、符號性的東西去凝聚力量。有那種力量,我就要想辦法把它打散,把它解構掉,』李安表示,解構之後,透過檢討、溝通,『彼此了解,就不會那麼劍拔弩張。』」(蘇育琪 2011)
 
於是在「打散、解構掉」的人性觀點上,我們再去重組,無疑就跟電影格式的來回調整一樣,失真了。這是一個如實反映的問題。我的對應是盡量在利用的時候,會以大文化背景來作人物困境的適當緩衝。跟個人困境的犯案誘因不同,大背景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譬如說魯迅寫的人血饅頭,在百年前出現過,今天沒停下。吃不吃人血饅頭是個人的選擇,但人血饅頭確實影響了我們的社會,這是肯定存在的,不是失真的。於是我們以小的電影去啟發思考,進入更寬廣的思考內容時,便可以順應打破一些簡化的力量,去接近和還原更深入、更複雜的普世面貌。「電影應該是一個provocation(刺激),不是一個statement(宣言)。真正好的電影,是一個刺激想像跟情感的東西,刺激大家討論。」李安說。(ibid;他亦強調:「文化這種東西,要維護很困難……一斷層就沒有了……我覺得我有責任,要留下一些東西。」)
 
我也是循著這樣的思維去看他的電影,真誠和開放的特質。他要做的不是如哲學家或者影學家一樣,舉出一整套自己的理論,而是刺激人的思考,促進彼此了解,減少劍拔弩張的正面衝突──雖則這樣的場面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現。於是他的電影之用也就能解答到了,是一種幫助我們超克時代、人性、困境的刺激品。要去強辯出他的想法是黑而不是白,就如啃食餐盤而忽略餐點,是本末倒置的。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顯化冥想的力量:高寶心靈覺醒電子書展,參展書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節書展
  • 春之味
  • 靈性療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