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漫畫展
中國百年新詩(上卷):新詩史略與文化圖像

中國百年新詩(上卷):新詩史略與文化圖像

  • 定價:490
  • 優惠價:944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1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國百年新詩》分上下兩卷:上卷【新詩史略與文化圖像】、下卷【軸心詩人與典範詩章】,是黃粱研究漢語新詩三十年的心血結晶。上卷探索1917-1949年民初新詩與1949-2017年共和國新詩,歷史敘事(史)與詩學闡釋(詩)並重,關注新詩文本與時代環境的「在場關聯」。民初新詩檢討語體、詩體革命,評介抗戰年代的詩回顧詩人歷史反思。共和國新詩探索地下文學、先鋒詩歌、歸來的詩人,總結新世紀詩歌文化圖像:人之樹。

  《中國百年新詩(上卷):新詩史略與文化圖像》,導言、一章至七章,主題關注:民初新詩、共和國新詩的歷史脈動與文化圖像。各章內涵簡介如下——

  導言〈新詩的歷史脈動與文化特徵〉。一,介紹「新詩」定義與歷史區間。二、本書的史觀史識與考察重點。三、簡介1917-2017年的歷史背景。四,敘述「詩史互證」的意義,提示上卷各章綱要。五,解釋何謂「軸心詩人」與「典範詩章」?提示下卷各章綱要。六,描述《中國百年新詩》的三大文學標的:改寫歷史敘事重構文化圖像、提昇新詩位階彰顯多元生態、揭櫫精神標竿昭示文化理想。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新詩與新詩學〉。第一部分以1927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8•詩集》為分析對象,探索1917-1927年新詩的文化特徵。第二部分考察1927-1949年間,歷史變局下的新詩文化,從美學意識、社會意識、文化溯源意識三個面向,進行文本闡釋,對新詩創生的無根之變多方檢討。

  第二章〈抗戰年代的詩與改朝後詩人歷史反思〉。簡介對日抗戰的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探索抗戰年代的七位詩人如何以詩回應時代巨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詩人經歷什麼考驗以致紛紛停筆或改變風格?1978年12月改革開放後重拾詩筆的詩人,寫出什麼發人深省的詩章?

  第三章〈共和國新詩的政治體質與受難心靈〉。第一部分將共和國新詩區分為:第一代詩人、第二代詩人、第三代詩人、第四代詩人、歸來的詩人;各區塊例舉四位詩人的文本,呈現連貫各世代的新詩文化特徵:「政治體質與受難心靈」。第二部分闡述「林昭」其人其詩的生命歷程及其象徵義,彰顯「見證歷史真相,守護核心價值」的詩歌精神。

  第四章〈從地下文學到先鋒詩歌〉。第一部分簡介文革時期的地下文學,評介文革時期四位重要詩人(郭世英、黃翔、郭路生、周倫佑)。第二部分敘述肇始於改革開放的先鋒詩歌,介紹《今天》文學雜誌。從五篇歷史文獻回顧先鋒詩歌1978-1998年的歷史脈動,總結詩人伸張「自由意志」的心路歷程。

  第五章〈歸來者:倖存的詩人〉。介紹十二位「歸來的詩人」,闡釋代表性詩章。他們在1957年之前寫過詩,因為時代劇變被迫停筆,改革開放後再度提筆。其中廢名屬於不歸者,詩筆夭折,其他十一位詩人(從蘇金傘到昌耀)屬於歸來者;無論不歸者或歸來者,他們的政治性受難都讓人痛心疾首。

  第六章〈1980-1990年代先鋒詩歌的內涵與精神〉。評介九位詩人(出生年1952-1967,活躍於1980年代與1990年代),探索先鋒詩歌的內涵與精神,解析文本中潛藏的心理意識與抵抗精神。第一部分敘述醞釀先鋒詩歌的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第二部分闡釋詩歌內涵:揭穿虛無。第三部分闡釋詩歌精神:抵抗虛無。

  第七章〈人之樹,新世紀詩歌文化圖像〉。第一部分敘述1990-2010年跨世紀前後先鋒詩歌的心靈動向。第二部分選擇十位詩人(出生年1962-1980),剖析新詩文本的詩人意識與思想樣態。第三部分闡釋新世紀五大書寫向度(靈性、文化、性情、生活、語言),與整體文化圖像(人之樹),總結漢語詩學的傳承與開創。

本書特色

  《中國百年新詩》探索1917-2017年大陸地區的新詩歷史與新詩文化。1917-1949年文本簡稱「民初新詩」,1949-2017年文本簡稱「共和國新詩」,兩者具有緊密的文化/歷史延續性,合併統稱「中國新詩」。本書以價值維度的歷史(精神性詩史)為核心評量,時間維度的歷史(沿革性詩史)為參考評量。六項內涵:一、百年新詩的歷史脈絡。二、詩與歷史的對話交流。三、裁選詩人闡釋詩章樹立典範。四、釐清語言形態點檢文化特質。五、省思傳統與現代的關聯。六、分析新詩傳統的建構困境。本書重視新詩文本的返古開新之力,有根有本才能開創新機;關注新詩文本與時代環境的在場關聯,詩人勇於介入現實敢於自我批判。評介一百零四位詩人,出生年1881-1981,象徵性構成百年新詩的文化圖像,彰顯「見證歷史真相,守護核心價值」的詩歌精神。三大文學標的:改寫歷史敘事重構文化圖像、提昇新詩位階彰顯多元生態、揭櫫精神標竿昭示文化理想。

  希望,繫住我們。希望
  在沒有希望,沒有懷疑
  的力量裡,

  在永遠被蔑視的,沉冤的床上,
  在隱藏了欲念的,枯癟的乳房裡,
  我們必需扶助母親的生長
  我們必需扶助母親的生長
  我們必需扶助母親的生長
  因為在史前,我們得不到永恆,
  我們的痛苦永遠地飛揚,
  而我們的快樂
  在她的母腹裡,是繼續著……

  ——〈中國在哪裡〉節選,穆旦詩1941年2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粱


  臺灣民間詩人、詩評家,1958年出生於臺北發源地艋舺,木匠的兒子排行九。1978年受教於美學家潘栢世、琴士莊洗,思想啟蒙。1981-1983年,獨居八里海濱閉門讀書,以詩為一生志業。1984-1999年,隱逸灣潭佛寺旁老厝,出入要靠人工划渡。2010年,遷居花蓮偏鄉修行者精舍,在關房中讀書寫作。1999年、2009年策畫主編《大陸先鋒詩叢》二十卷,是臺灣最早系統性引介並深論中國先鋒詩歌者。2020年完成166萬字巨著《百年新詩1917-2017》,評介全球範圍340位詩人,闡釋2600首漢語新詩。2024年出版《臺灣百年新詩》,第一本標舉「臺灣主體性」的新詩史。曾任《雙子星人文詩刊》主編、唐山出版社總編輯、《現在詩》倡議發起人兼創刊主編、紫藤廬古蹟執行長、黎畫廊藝術總監。著作:詩集《瀝青與蜂蜜》、新詩評論集《想像的對話》、三十年詩選《野鶴原》、二二八史詩《小敘述》、雙聯詩選《猛虎行》、詩文集《君子書》等。
 

目錄

導言 新詩的歷史脈動與文化特徵
一、本書的「新詩」定義與歷史區間
二、本書的史觀史識與考察重點
三、百年新詩的歷史背景
四、上卷【新詩史略與文化圖像】
五、下卷【軸心詩人與典範詩章】
六、《中國百年新詩》文學標的

【民初新詩1917-1949】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新詩與新詩學
一、1917-1927年,新詩的語體、詩體革命
(一)緒論
(二)《中國新文學大系8・詩集》作品考察
1、胡適與廢名的新詩觀念
2、周作人〈飲酒〉
3、沈尹默〈三弦〉與劉半農〈一個小農家的暮〉
4、李金髮〈有感〉
5、馮至〈蛇〉與《十四行集》
6、郭沫若〈日暮的婚筵〉、〈南風〉
7、「新月派」詩人聞一多、徐志摩、朱湘
8、聞一多〈死水〉與新格律詩
9、朱湘〈采蓮曲〉與新詩格式
10、戴望舒〈雨巷〉
11、胡適〈老鴉〉
12、徐志摩〈一小幅窮樂圖〉、〈一條金色的光痕〉
13、朱湘長篇敘事詩〈貓誥〉、孫毓棠〈寶馬〉
14、魯迅〈他〉
二、1927-1949年,歷史變局下的新詩
(一)緒論
(二)美學意識、社會意識、文化溯源意識
1、美學意識的詩
(1)何其芳〈預言〉
(2)卞之琳〈音塵〉
(3)施蟄存〈銀魚〉、〈烏賊魚的戀〉、〈枯樹〉
(4)吳奔星〈超人之歌〉、〈雨天〉
(5)戴望舒〈眼之魔法〉
(6)廢名〈雪的原野〉
2、社會意識的詩
(1)水天同〈與友人書〉
(2)艾青〈群眾〉
(3)路易士〈吠月的犬〉
(4)吳興華〈寒夜〉
(5)穆旦〈活下去〉
(6)唐祈〈女犯監獄〉
(7)陳敬容〈邏輯病者的春天〉
(8)綠原〈凱撒小傳〉
3、文化溯源意識的詩
(1)魯迅〈墓碣文〉
(2)聞一多〈奇蹟〉
三、鏈結傳統,超越革命,警惕全球化
【參考文獻】

【民初+共和國新詩1933-1996】
第二章 抗戰年代的詩與改朝後詩人歷史反思
一、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簡述
二、抗戰年代的詩
(一)艾青:復活的土地
(二)田間、方冰:「晉察冀邊區」抗日詩篇
(三)穆旦:蛇的誘惑
(四)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五)路易士:火與嬰孩
(六)綠原:給天真的樂觀主義者們
(七)艾青:黎明的通知
三、改朝後詩人歷史反思
(一)穆旦,1956-1976詩篇
(二)艾青,1941、1978-1979詩篇
(三)綠原,1970-1996詩篇
(四)紀弦1969〈一元論〉、穆旦1976〈神的變形〉
【參考文獻】

【共和國新詩1949-2017】
第三章 共和國新詩的政治體質與受難心靈
前言
一、共和國新詩歷史序列的文化概貌
(一)第一代詩人
1、穆旦〈葬歌〉節選,1957
2、流沙河〈草木篇之毒菌〉,1957
3、昌耀〈林中試笛之車輪〉,1957
4、林昭〈獻給檢察官的一束玫瑰花〉,1962
(二)第二代詩人
1、芒克〈天空〉節選,1973
2、北島〈回答〉,1978
3、顧城〈「運動」〉節選,1983
4、楊煉〈水第三〉節選,1985
(三)第三代詩人
1、于堅〈無法適應的房間〉節選
2、王小妮〈致乾涸的河道〉
3、韓東〈兒歌〉
4、西川〈黑暗〉節選
(四)第四代詩人
1、楊鍵〈暮晚〉
2、李龍炳〈巨人傳〉節選
3、朵漁〈週年〉
4、巫昂〈祖國〉
(五)歸來的詩人
1、艾青〈盆栽〉節選
2、蔡其矯〈祈求〉節選
3、鄭敏〈詩人與死之十一〉節選
4、綠原〈放棄〉節選
(六)「歸來的詩人」受難經歷簡述
二、共和國詩人受難象徵:林昭
(一)林昭家庭背景與性格特徵
(二)北大「五・一九」與毛澤東「反右運動」
(三)林昭〈普洛米修士受難的一日〉
(四)林昭〈海鷗之歌〉
(五)林昭被捕與「星火案」
(六)林昭獄中血書
三、見證歷史真相,守護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共和國新詩1963-1998】
第四章 從地下文學到先鋒詩歌
一、發跡於文革時期的地下文學
(一)文革話語:紅衛兵詩歌
(二)裂變與覺醒:地下文學
1、伸張自由意志的地下文學
2、地下文學時期的詩人簡介
(1)郭世英(1941-1968)
(2)黃翔(1941-)
(3)郭路生(1948-)
(4)周倫佑(1952-)
二、肇始於改革開放的先鋒詩歌
(一)1978年12月《今天》創刊
(二)先鋒詩歌的歷史脈動(1978-1998)
1、1978年《今天》發刊詞作者:北島
2、1983年〈崛起的詩群〉作者:徐敬亞
3、1990年《今天》復刊詞作者:北島
4、1996年〈隱匿者之光〉作者:徐敬亞
5、1998年〈斷裂:一份問卷〉擬定者:朱文
三、從魯迅到朱文
【參考文獻】

【民初+共和國新詩1931-2007】
第五章 歸來者:倖存的詩人
前言、魚化石或懸崖邊的樹
一、廢名(1901-1967)
二、曾卓(1922-2002)、艾青(1910-1996)
三、牛漢(1923-2013)
四、綠原(1922-2009)
五、蘇金傘(1906-1997)
六、蔡其矯(1918-2007)
七、流沙河(1931-2019)
八、鄭敏(1920-2022)
九、穆旦(1918-1977)
十、昌耀(1936-2000)
十一、木心(1927-2011)
結語、詩的廢墟與詩的真實
【參考文獻】

【共和國新詩1980-1998】
第六章 1980-1990年代先鋒詩歌的內涵與精神
一、艱難的「存有」
(一)醞釀先鋒詩歌的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
(二)拓寬存有邊界的先鋒詩人
二、詩歌內涵:揭穿虛無
三、詩歌精神:抵抗虛無
(一)三條道路
(二)五個陣地
四、反旋的歌聲
【參考文獻】

【共和國新詩1990-2010】
第七章 人之樹,新世紀詩歌文化圖像
一、跨世紀前後先鋒詩歌的心靈動向
二、新世紀詩人意識與思想樣態
三、新世紀書寫向度與文化圖像
(一)靈性書寫:生命信仰建築
(二)文化書寫:文化空間建築
(三)性情書寫:心靈空間建築
(四)生活書寫:社會空間建築
(五)語言書寫:基礎抽象建築
(六)文化圖像:人之樹
四、漢語詩學的傳承與開創
【參考文獻】

黃粱作品輯要
【著作】
【策畫主編】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20234
  • 叢書系列:讀詩人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民初新詩1917-1949】
 
1917-1949年的新詩與新詩學(節錄)
 
二、1927-1949年,歷史變局下的新詩
 
(二)美學意識、社會意識、文化溯源意識
 
1、美學意識的詩
 
(5)戴望舒〈眼之魔法〉
〈眼之魔法〉戴望舒,1936.10.19
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
迢遙的潮汐升漲:
玉的珠貝,
青銅的海藻......
千萬尾飛魚的翅,
剪碎分而復合的
頑強的淵深的水。
 
無渚崖的水,
暗青色的水;
在什麼經緯度上的海中,
我投身又沉溺在
以太陽之靈照射的諸太陽間,
以月亮之靈映光的諸月亮間,
以星辰之靈閃爍的諸星辰間,
於是我是彗星,
有我的手,
有我的眼,
並尤其有我的心。
 
我晞曝於你的眼睛的
蒼茫朦朧的微光中,
並在你上面,
在你的太空的鏡子中
鑑照我自己的
透明而畏寒的
火的影子,
死去或冰凍的火的影子。
 
我伸長,我轉著,
我永恆地轉著,
在你永恆的周圍
並在你之中......
 
我是從天上奔流到海,
從海奔流到天上的江河,
我是你每一條動脈,
每一條靜脈,
每一個微血管中的血液,
我是你的睫毛
(它們也同樣在你的
眼睛的鏡子裡顧影)
是的,你的睫毛,你的睫毛,
 
而我是你,
因而我是我。
 
1936年6月戴望舒與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結婚,10月《新詩》月刊創刊;《新詩》第二期戴氏發表〈眼之魔法〉,此詩收入《災難的歲月》時易名為〈眼〉。開頭兩行是全詩詩眼,將「眼睛的微光」比擬「月」,牽動心靈的潮汐。3-7行鋪陳心靈景觀,迷人的瑰麗的想像。敘述者自願沉溺於此眼眸之光海中,變成一顆「彗星」,一顆受恆星引力差遣而環行的光體,一種想像的心靈景觀。光體的核心是「我的心」,因「你的太空的鏡子」而自我鑑照,察知自己「透明而畏寒的火的影子」,摹寫作者因愛情挫傷經驗而瑟縮的心靈情態(戴望舒剛結束與施蟄存妹妹施絳年悲劇式單戀);但此眼之魔法充實我,我在永恆之光中飛行、沐浴;親近你,成為你,(以睫毛)護衛你;「而我是你,/因而我是我」,兩人融合為一,重獲生命價值與尊嚴,因於愛情。
 
〈眼之魔法〉將超現實主義的想像情境與溫柔婉轉的語調結合,中西詩學交會光采煥發,是戴氏詩篇的最高成就。戴望舒詩的思想,是民初時期較有深度的論述之一,雖屬短札形式但詩性醇厚。戴望舒〈論詩零札〉選: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女力綻放,童心無界|閱讀陪你勇敢成長,電子書全展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節書展
  • 春之味
  • 靈性療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