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書展
少年廟公的步步修行:從信仰到文化,指引迷航人生的療癒力【限量作者親簽版.送「解惑平安筊」】

少年廟公的步步修行:從信仰到文化,指引迷航人生的療癒力【限量作者親簽版.送「解惑平安筊」】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你以為的廟公,都在泡茶、打雜……?
 
一位顛覆傳統、走出體制的自由廟公
第一線工作觀察與成長覺察
──修行實踐×文化傳承×心靈療癒──
不僅度人也度己!
 
★曾受YouTube頻道「HahaTai哈哈台」專訪★
 
  【限量作者親簽及贈品】
  ★作者親筆簽名扉頁
  由廟公獨家設計2種簽名,融入廟宇、平安符意象,限量無價(2款隨機出貨)
  紙張:日本禾田美術紙120G
  
  ★解惑平安筊(1副)
  當內心有疑問,可隨時隨地使用、尋求指引的小巧筊杯,方便攜帶。
  尺寸:寬2.5×長3×厚0.7cm
  材質:荷木
  市價:150元
 
  ▍從皈依、乩童到廟公的奇幻修行
  廟公楊庭俊小時候感應到媽祖對他說:
  「出家跟做乩童,選一個!」
  為此,他曾進入佛學院,也曾接受乩身訓練,
  卻發覺無論當出家人或當乩童,都不是他想要的,
  因不願獨善其身,從此開啟世俗的紅塵修行之路。
  
  大學畢業後,楊庭俊在人力銀行應徵上「廟務」,
  成為廟務的第一件任務,竟然就要蓋一間廟!
  工作內容包山包海,除了建廟、誦經、辦法會,
  還要在傳統中求創新,讓更多人了解宗教信仰的價值。
  
  而且,這更是一份與「人」相關的專業,
  要幫忙解決疑難雜症、安定身心,有如人們的心靈燈塔。
 
  ▍走出廟堂,翻轉刻板印象,延續文化精神
  擔任全職廟公時,楊庭俊意識到信仰並非只存於宮廟內,
  他決定跨出廟宇的門檻,雲遊四海,
  去構築每個相遇之人心中的那座靠山。
  
  他在廟埕、廟街、農村、都市鍛鍊身心靈,
  走到哪裡,就修行到哪裡,
  有時為人化解心結,將信仰轉為療癒的力量;
  有時透過地方文史導覽,將宗教與歷史帶入更多人的視野。
  
  ▍修行不是拜拜吃素,而是日常生活的實踐
  成為自由廟公後,楊庭俊體悟到,
  不是只有到廟裡參拜或吃素念經才是修行,
  人生時時刻刻是修行,工作、戀愛、閱讀、創作、旅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實踐修行這件事。
  
  修行之路看似孤獨艱辛,
  但累積的種種經歷與磨練,會在我們需要時化作力量,
  有能力堅定自己的意志、療癒自己的傷口,
  在這混亂世界,建立內在的秩序!
 
  ✦少年廟公的療癒金句✦
  ◆跟神明對話的過程,就是在整理自己,與自己對話。
  ◆哭出來是沒有關係的,身體有負荷上限,心也有。
  ◆釐清內心真正的渴望,去做符合自己意願的事情,才不會委屈自己。
  ◆面對疾病和死亡,需要的不是憂苦;積極正面的心,是我們對治負面情況的必備品。
  ◆每個當下,我們都在給予他人些什麼,同時我們也是學習者,學習他人給予的一切。
 
真誠推薦
 
  陳明章|台灣音樂大師、三金得獎者
  王俊傑|第33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
  農村武裝青年|樂團
 
  「普度眾生其實是一種熱情與浪漫,這本書打破你對廟公的既定印象,讀完之後肯定能讓你有一種得到支持的精神力量。」──王俊傑,第33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庭俊(廟公)
 
  從小在宮廟場域耳濡目染,特別喜愛宗教與文化事物。2013年,為了拯救同學,開啟濟世道路。2017年,大學畢業後,一進職場就擔起蓋廟大業,成為蓋廟駐廟的「少年廟公」,燒香、掃地、誦經、收驚,樣樣要做,練就了一身技能。只是有感於大廟有些門檻,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進到廟內問事,因盼望自己能和更多心中有信仰的人相遇,成為他們心中那間廟的廟公,便開始雲遊四海。
 
  在自我實踐的道路上,為不侷限自己只有宗教的角色,所以有了多方的嘗試:擔任過國語日報特約專欄寫手、涇川德芝慈惠堂開山廟公暨顧問、溪洲觀沁閣總幹事、土地公國際民俗藝術節企劃、土地公文化館神之將特展策展人、臺灣月琴民謠祭主持人、廟會攝影師、學甲慈濟宮大廟導覽員、牙醫與衛教活動行銷,用各式各樣的角色、形式去記錄與傳遞知識和觀念,泛出「善」的漣漪。
 
  信念是「離經叛道何妨,裝瘋賣傻無差,心繫眾生就好」,期望自己像濟公禪師一樣不受拘束,讓人感到親切,行走天下,遇見每個有需要的人!
 
  Instagram @ miaogong1022
  臉書粉專:少年廟公
 

目錄

作者序 在混亂世界,學習建立內在秩序
 
第1章 從皈依、乩童到廟公的奇幻修行
1.身上的傳承
2.我的第一次普度
3.降落,體質的開端
4.皈依我佛,尋找平靜
5.正式修行開始
6.山裡的她,相知與告別
7.要出家還是當乩童?
8.菜鳥廟務的職場修行
9.開山廟公步步成長
10.褪去通靈力,打回麻瓜
 
第2章 雲遊四海,普度眾生
11.走出體制外,為眾生擺渡
12.個案一:魔神仔與恐懼
13.個案二:黑狗精、狐狸精
14.個案三:石獅精
15.個案四:冤魂與功德
16.個案五:預知壽命
17.個案六:他愛他
 
第3章 種種修行,打磨自己
18.先仔:指點迷津
19.農人角色:大地的饋贈
20.導覽員:走進地方
21.鼎農村:我把大廟變教室
22.遺書:生命的獨白
23.文化工作:宗教不是迷信,而是文化
24.聲音工作:我用聲音給予祝福
25.我:在逆境中打磨自己
 
後記 修行,是成就彼此前行的路
 

作者序
 
在混亂世界,學習建立內在秩序
 
  修行,既定印象裡往往是出家、打坐、誦經,是遠離塵世的清修。但對我而言,修行從來不只存在於寺廟裡的梵音繚繞,而是生活中每一個選擇、每一場挑戰,甚至是每一次跌倒再站起來的過程。各種砥礪人生的修行,乃從「修正言行」開始!
 
  年少時期,我其實從未意識自己會踏上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竟然從大學時期的靈異經歷,發展成為宮廟的廟公,又有短期出家等經歷,交織成一條蜿蜒的生命軌跡。一路走來,為人收驚、解惑,到文史導覽與文化推廣,這是從凡俗到神聖,再回到日常,這條修行之路並非直線,而是充滿曲折與考驗。
 
  我的原生家庭信仰深厚,讓自己能自小耳濡目染些內容,爺爺更是承襲了「後天派」風水堪輿之術的一位高人。這些技術雖然並未傳承下去,卻拓展了因緣,讓我學會收驚之術,開始擔起濟世之擔。這些種種,讓單純的信仰成為實踐,我也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步步體悟到,信仰不只是求神問卜,更多是生活的智慧。
 
  修行,並不神祕,也並非遙不可及。它存在於我們的每一天,例如:如何面對壓力;如何與家人朋友互動;每一次的自我對話與反思。我們無須成為出家人,也無須經歷靈異事件才能修行。真正的修行,是在混亂的世界中,建立內在的秩序,在苦難中學習慈悲與同理,從生活的細節裡磨練自己的心。
 
  我的人生充滿各種怪奇的故事──同學夜遊誤觸禁忌,導致一連串怪事發生;進香途中遭遇民俗中的「抓乩」,讓我開始正視自己的體質;在佛門修學期間,體驗到佛法的深奧與生活的修持。我曾在偌大的慈惠堂系統裡,與瑤池金母共事,得到因果業力的指點;也曾在佛光山的道場裡體悟「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這些故事並非只是靈異奇談,而是一個個教會我如何面對生命無常與因果的真實故事。
 
  做為廟公,但又不甘於只是廟公的我,透過地方文史導覽,向不同群眾介紹信仰文化,透過文化館與大型藝術節的工作,將宗教與歷史的結合帶入更多人的視野。當然,自己也曾經歷過信仰的迷惘,在宮廟內部的派系鬥爭中受傷,甚至一度選擇遠離這些紛擾。然而,這些經歷幫助我更清楚修行並不只是待在廟堂內,而是日常生活的實踐,透過文化與知識的傳承,讓更多人了解信仰的價值。
 
  在學甲慈濟宮的導覽中,我見證了傳統信仰如何影響孩子的成長。許多孩子天真地喊著:「大道公是我的契爸(義父)!」那一刻,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不僅僅是神靈庇佑,而是文化與生命教育的一環。我也告訴自己必須堅持下去,我不只是在講解歷史,而是在引導人們重新認識自己的「根」,找到自身與這片土地的連結。信仰並非陳舊的習俗,而是深植於日常的精神支柱。
 
  我曾經以為,修行的路是孤獨的,但隨著道路漸遠,其實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實踐修行──無論閱讀、創作、旅行,或靜心的片刻,都是修行。
 
  人生與修行都不會一帆風順,或許會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而迷失。我也曾因宮廟的紛爭而有過疲憊,並升起懷疑自己的念頭。但每當我回頭,看見廟宇香火不滅、信徒虔誠,我便明白這條路的價值,不在於個人的得失,而是在於如何為更多人帶來心靈的寄託。
 
  這本書,記錄了我的成長與體悟,希望能成為你的同行之燈,陪伴大家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好,可以療癒自己的傷口,也可以在這場人生旅途中,過得更自在舒適。
 
  願你我都能在這條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前行之光。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499492
  • 叢書系列:心視野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2│我的第一次普度
 
十八歲之後,獨自一人到花蓮就讀大學,那是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少了家人的約束,嚮往自由的青春歲月,勢必少不了各種年少輕狂的日子。俗話說「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我人生的第一次「神鬼交鋒」,就在這年少輕狂的日子裡遇上,事情就發生於同學們去夜衝時……
 
一場夜衝,公親變事主
 
剛上大一後的某個深夜,同學聽說某個位於山上的飯店有設立觀景平台,那個位置能看回學校的景色,夜間更是看夜景的好去處,興頭上的他馬上約了三五同學,當晚騎了摩托車上山。在山上逗留的時間不短,欣賞夜景的期間,涼風徐徐,幾個男生萌起一股尿意上頭,想著深夜沒有地方好借廁所,見四下無人,一聲不響直接往一旁的草叢解放,這麼一個貪圖方便的動作,卻種下了禍端。
 
於此同時的我正在宿舍熟睡,全然不知外頭正發生事情,冥冥之中,夢境中被牽引至觀景平台上,環顧四週見夜色茫茫,四周有許多草叢與樹叢,上面出現數個人頭,祂們的五官猶如深淵、幽暗的瞳孔虎視眈眈著一切,見狀我便驚醒,尚未就寢的同學甚至被我突然醒來嚇到。
 
隔日,遇見幾位當事人,看他們臉色蒼白,我警覺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刻上前關心,他們才緩緩說出:昨天深夜去了某飯店前看夜景,在尿意襲來時隨地小便,之後眾人皆感到一陣毛骨悚然,於是趕緊匆忙騎車下山。
 
聽完故事的我,趁著修課空檔,抓緊時間帶著他們去了全台知名的花蓮慈惠堂總堂去尋求解法,避免耽誤了解救的時機。請示瑤池金母過後,表示事情有其因果,祂們不得隨意出手,示意「冤有頭債有主」,此樁恩怨是自己惹出的過錯,唯有前去誠心道歉,請求這些好兄弟、好姊妹的原諒,事情才能解決。無奈大家都年輕人,認為到廟裡拜拜過後就平安無事,忘記需要道歉一事,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回到學校。
 
事發一週後,其中一位同學夢見了無數的人頭,帶著狀似討命的氣勢在夢中飛近,因為我與這位同學交情甚好,驚覺事情嚴重,用最短的時間安排,並向班導說明事由後請假,帶著大家上山去道歉,同行的還包括其他同學,想為他們壯膽。

會員評鑑

3
2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5/03/09
這本書中充分表達了廟公在人生歷程的步步驚奇,雖然書中以「宗教」作為他人生路程的主軸,但每一項都脫不開與「人生哲理」的關聯性,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在步步前行中,總會有這麼多的跌宕起伏,要怎麼看待、怎麼面對,讓廟公帶著我們,用他的角度,看待人生中的步步修行!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中道,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驗證的,是完全符合科學的。楊定一全新作品《中道:未來的靈性道路》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社科套書展
  • 春季電腦書展
  • 科普高單套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