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復盤寫作術:從經驗萃取到知識產品的全方位實戰指南

復盤寫作術:從經驗萃取到知識產品的全方位實戰指南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第一本從自身經驗挖掘價值的實戰指南!***
***每天10分鐘,從「經驗」到「知識產品」的高效寫作技巧!***
 
/*/不再只是資料整理,而是「經驗」的深度萃取!/*/
每天復盤,讓你的人生經驗不再浪費!
翻開這本書,從今天起,每一天的生活,都將成為你最強的內容資產!

/*/你是否面對這些困擾:/*/
  • 資訊海量卻不知如何整理? 透過「ORID、PAR復盤法」,幫你快速系統化萃取,輕鬆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庫。
  • 想輸出卻總是卡關? 從社群短文、工作報告到知識型文章,本書提供「輸出模板」與AI工具操作指南,教你快速輸出高品質內容。
  • 如何讓自己的知識也能變成產品? 從日常生活電子報到個人品牌電子書,完整步驟指南與真實案例解析,從此內容不只是內容,更是你的個人品牌!

《復盤寫作術:從經驗萃取到知識產品的全方位實戰指南》​是朱騏繼《知識複利筆記術: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後的最新力作,​引導讀者從自身經驗中提取價值,​並有效地轉化為可分享的內容。

***結合自身多年知識管理實踐,公開復盤萃取經驗的完整方法論。***

/*/AI時代不是比誰會整理,而是比誰更會分享!/*/
  • 從自己身上萃取知識:不再只是從外部資料輸入的知識管理,不再只是整理筆記,最好的輸入來源就在自己身上,你只是不知道怎麼從自己身上萃取。
  • 在平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常:教你怎麼把平常的事情變得不平常,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發現最有意思的輸入!
  • 每天10分鐘復盤就能擁有分享不完的獨特點子:只要每天做最簡單的復盤輸入,你就能快速輸出文章、報告、專案計畫,應對各種工作生活需求的輸入輸出流程。

/*/隨書附贈:/*/
  • 數位復盤模板、方法表單、應用案例(立即下載可用)

🔖 本書將帶你一步步學會:
  • 日常經驗萃取: 學習如何從日常生活、工作細節中挖掘高價值經驗,打破傳統日記模式,讓你的每一天都變成創意素材庫。
  • 實用復盤技巧: 掌握「行事曆挖礦」、「2分鐘列點」、「AAR復盤法」等多種易上手的復盤技巧,解決靈感無法落地的困擾。
  • 系統化寫作輸出: 教你如何運用最強模板,輕鬆產出文章、報告、簡報、自媒體內容,並有效提升個人品牌價值。
  • AI時代的寫作法則: 結合ChatGPT等最新AI工具,協助你自動化內容整理,讓輸出效率倍增!

推薦人一致力挺推薦!
《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作者/劉奕酉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
「電腦玩物」站長/Esor
時間管理講師/張永錫

/*/你為什麼需要這本書?/*/
  • 個人成長愛好者: 熱衷於自我提升、個人發展和終身學習。他們經常尋找提升工作效率、個人管理能力的方法,並願意嘗試新的工具和技術來達到這一目的。書中將介紹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提取知識、觀察並記錄自己的經歷,以及如何從這些經歷中抽取有價值的經驗分享。
  • 創意寫作者和內容創作者: 包括部落格作者、專欄作家、社交媒體影響者等。這部分人群需要持續產出新穎且有價值的內容來吸引和保持他們的讀者或觀眾。書中會介紹使用不同的復盤技術來發現和創造獨特的寫作點子,以及如何將這些點子轉化為文章、報告、社群平台文章。
  • 職場人士: 需要進行大量資訊處理和報告工作的職場人士。這類讀者在尋求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流程和提升職業競爭力的方法。書中介紹如何利用復盤技巧來提高工作表現、如何將工作經驗和學習整理成可以對外分享的形式(例如工作報告、簡報等),以及如何通過AI工具(如ChatGPT)輔助這一過程的內容。

/*/你是否經常感覺:/*/
  • 資訊爆炸卻無法有效轉化?
  • 生活經驗平凡無趣,難以產生創新想法?
  • 工作任務繁重,難以有效組織與輸出內容?

/*/本書精心設計的復盤寫作術,將全面解決你的困擾:/*/
  • 每天只需10分鐘,輕鬆從自身經驗提煉出高價值內容。
  • 掌握簡單實踐步驟,讓平凡經驗變成有趣、有深度的輸出。
  • 透過系統化模板,從此告別「寫不出來」的痛苦!

/*/一本你從未見過的「內在知識萃取術」指南!/*/
從大量筆記中解放,從外在資訊中回歸自我經驗,
讓你的內容輸出從此不再空洞,真正與眾不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騏
專注於「網路寫作」與「個人知識管理」的專業講師與作家。

他目前以自由知識工作者的身份活躍,從事公開演講、企業內訓與顧問服務,並在職場培訓領域具有影響力。曾出版《知識複利筆記術》,這是台灣第一本結合數位工具 Obsidian/Notion 來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專書,上市後即登上博客來新書暢銷榜,並進入商業理財類百大熱銷排行榜。

歡迎透過以下資訊,和朱騏聯繫
個人網站:I’m Chi ( https://chichu.co )
講座與企業培訓: https://chichu.co/training
線上課程: https://hahow.in/cr/knowledgezhu
電子報:知識複利週報 https://henrychu.substack.com

相關著作:《知識複利筆記術: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

 

目錄

第一部 方法論
Chapter 01 為什麼花時間上課讀書,最後依然無法輸出?
1-1 所有人都需要的復盤寫作技巧
1-2 「復盤寫作」是什麼?
1-3 導致無法有效輸出的個人知識管理迷思
1-4 我自己在復盤上的故事,從寫日記開始
1-5 破除多數人的復盤迷思,與復盤輸出案例

Chapter 02 如何從自己的復盤過程中,抽取值得分享的經驗
2-1 先從時間管理角度,看5種復盤的方法
2-2 只要觀察你的日常,就能從生活和工作中抽取出有價值的經驗
2-3 抽取經驗方法一、早晨反思
2-4 抽取經驗方法二、行事曆挖礦
2-5 抽取經驗方法三、ORID
2-6 抽取經驗方法四、PAR
2-7 抽取經驗方法五、AAR
2-8 抽取經驗方法六、2分鐘列點

Chapter 03 四個階段幫你有效管理復盤出來的經驗
3-1 使用卡片盒筆記法,管理你的寶貴經驗
3-2 用卡片盒筆記法,管理復盤經驗的四個階段
3-3 階段一、釐清方向,定義你的人生角色
3-4 階段二、建卡片盒,打造復盤經驗卡片盒
3-5 階段三、記錄經驗,寫下經驗卡片
3-6 階段四、整理卡片,移動卡片並更新索引筆記
3-7 4 個實際案例,讓你了解怎麼透過「卡片盒筆記法」持續成長

Chapter 04 從復盤到寫作輸出的方法論
4-1 多數人在寫作輸出上的10大痛點
4-2 為什麼我們要建立持續寫作輸出的習慣
4-3 寫作方法論(1)-了解「網路寫作」的特色,並學習Lean Writing 寫作法
4-4 寫作方法論(2)–階段一、寫短文:測試市場反應
4-5 寫作方法論(3)–階段二、寫長文:建立內容資產
4-6 寫作方法論(4)-階段三、寫系列文:創造知識複利

第二部 應用篇
Chapter 05 破解三大心魔:原來復盤和管理經驗這麼簡單!
5-1 時間心魔: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嗎?其實10分鐘的隨手記錄就夠了!
5-2 完美心魔:一定要寫得很完美嗎?從簡單開始,慢慢進步
5-3 學習心魔:只要復盤就夠了嗎?學習與復盤的完美結合

Chapter 06 將抽取出來的經驗輸出做成成果
6-1 不只寫作,更多復盤素材的應用場景:生活習慣
6-2 不只寫作,更多復盤素材的應用場景:學習知識
6-3 不只寫作,更多復盤素材的應用場景:工作經驗
6-4 不只寫作,更多復盤素材的應用場景:人際關係

Chapter 07 集結輸出結果,製作成一個完整的數位輸出產品
7-1 別忘了初衷:復盤,是我們最好的寫作素材來源
7-2 成果1-我的日常生活觀察,也能變成一份網路電子報
7-3 成果2-我的知識學習整理,也能變成一本教學電子書
7-4 成果3-我的職場實戰經驗,也能變成一本職涯作品集
 

寫下來的經驗,才是你自己的

10年前我剛進銀行當菜鳥的時候,每天都在想:「怎麼會有這麼多東西要學?」開會聽主管講的,前輩教的SOP,客戶給的回饋......。那時候我很認真,每次上完課或讀完書都會想:「這些東西好重要,我一定要記住!」

結果呢?過沒多久,腦袋就跟得了 “失憶症” 一樣,什麼都忘光了。

更慘的是...每次要跟人分享工作心得,或是寫個工作報告,腦袋就變得一片空白。明明經歷過那麼多事,為什麼就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呢?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懂得做「復盤」,把每天的收穫和反思都記錄下來,也許就不會這麼手足無措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以下類似的經驗?

  • 報名了好多線上課程,但過一陣子就忘得一乾二淨。

  • 想要記錄生活,但每次打開筆記本就不知道要寫什麼。

  • 看了很多別人的文章,想要寫些什麼,卻總是詞不達意。

  • 想要寫文章經營個人品牌,但老覺得自己沒什麼好分享的。

我懂這種感覺。


把日常經驗,轉變成知識資產

說真的,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獨特的觀點。只是我們太習慣當一個知識的「收藏家」,卻忘了自己也可以是「創造者」。

你有想過嗎?

其實我們每一天的工作經驗,每一次的失敗教訓,每一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都是獨一無二的寫作素材。關鍵在於,我們要學會停下來,花一點時間復盤這些經驗,問問自己:「今天我學到了什麼?哪裡可以做得更好?」重點不在於你要寫得多厲害,而是要養成「把東西寫下來」的習慣。

就像我以前在銀行工作時,做理財顧問的同事常跟我分享:「定期定額投資看起來很小筆,但累積起來就不得了。」寫作也是一樣的道理。

每天花個五分鐘,寫下一兩個小發現。這就是最簡單的復盤,把那些容易被遺忘的領悟和心得,轉化成文字。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你最珍貴的知識資產。

正是因為深知這些困擾,這十年來我一直在摸索一套適合職場工作者的復盤寫作方法。現在,我把這些實戰經驗整理成《復盤寫作術》,希望能幫你解決以下這些問題:

你遭遇的困難

對應的解答章節

如何把上課讀書的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而不是看完就忘?

Chapter 01

要怎麼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發掘出值得分享的故事和經驗?

Chapter 02

如何有系統地管理自己的經驗,讓零散的想法變成有價值的知識資產?

Chapter 03

要怎麼將腦中的想法轉化成文字,建立持續寫作輸出的節奏?

Chapter 04

如何克服「沒時間」、「怕寫得不夠好」、「不知道該學什麼」的心理障礙?

Chapter 05

要怎麼把累積的經驗運用在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上?

Chapter 06

如何把個人經驗,累積輸出成果並打造成電子報、電子書等數位產品?

Chapter 07

最重要的是,我要告訴你:

每個人的故事都很特別。 你的日常、你的煩惱、你的心得,都是最棒的寫作素材。 當你開始好好記錄這些看起來很普通的時刻,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累積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東西!

寫作不需要天賦,重點是要養成習慣。

復盤不是額外的負擔,而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怎麼閱讀這本書?三種我推薦的閱讀方法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寫作困擾。

有時是找不到靈感,有時是不知道怎麼開始。這本書就是要幫你解決這些問題,讓你在需要時都能翻開它,找到適合的解方。當你遇到瓶頸時,這本書就像個老朋友一樣在你身邊。

以下是三種推薦閱讀的方法,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開始閱讀的章節。


閱讀方法一、如果你是「學了很多卻無法輸出」的讀者

從 Chapter 1. 為什麼花時間上課讀書,最後依然無法輸出? 開始吧!

這一章會幫助你理解為什麼「學習」和「輸出」之間存在落差,並介紹「復盤寫作」這個方法,教你如何從每天的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

這是打破瓶頸的第一步,讓你重新掌握知識的主動權。


閱讀方法二、如果你是「想學習如何提取生活素材」的讀者

直接跳到 Chapter 2. 如何從自己的復盤過程中,抽取值得分享的經驗。

這一章詳細介紹了六種提取經驗的方法,比如「早晨反思」和「行事曆挖礦」,讓你的生活不再只是過去,而是變成創作的源泉。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方法來練習,就能幫助你建立穩定的寫作素材來源。


閱讀方法三、如果你是「想要系統管理復盤經驗」的讀者

請從 Chapter 3. 四個階段幫你有效管理復盤出來的經驗 開始。

這一章教你如何運用「卡片盒筆記法」來整理零散的經驗,並將它們轉變成有系統的個人知識庫。

透過具體的 Notion 操作指南,你可以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復盤經驗知識網絡,讓寫作變得更高效。

準備好了嗎?

讓我們一起開始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變成屬於你的知識資產。

因為只有寫下來的,才能真正內化成你的養分。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88980
  • 叢書系列:VIEW職場力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4.8 x 2.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12人評分
|
1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5/04/26
這是一本很實用且含金量很高的工具書,作者有效解決困擾我的痛點,
讓我閱讀後,可以有步驟且持續的復盤,而不再完美主義作祟,
希望自己每次都要有深度的反思和產出,
我覺得"持續"的概念真的很重要,並透過書中的方法,讓我不再覺得復盤是一件痛苦的事,
誠摯推薦這本書,不止可以提升效率,更可以提高思維,真的很讚。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5/04/26
【蛻變與前行】--《復盤寫作術》這不只是一本書,是把我打掉重練,然後生出一個新版本的我!

老實說,一開始看朱騏老師寫這些「復盤」的方法時,我內心是有點抗拒的。

身為一個搞心靈、搞情緒的人,我總覺得這些方法太「理性」、太「結構化」,好像跟我平常強調的「感受」、「流動」、「直覺」有點格格不入。

我甚至有點擔心,如果我太專注於「記錄」、「分析」、「整理」,會不會反而離我的「心」越來越遠?會不會變得更像一個機器人,而不是一個有溫度的人?

但隨著閱讀的進行,特別是當我開始把這些觀點,跟我自己身為心靈教練的掙扎、以及我客戶們的困境連結在一起時…

我腦袋裡真的「轟!」一聲!像被雷打到一樣!

我最大的頓悟是:原來,「復盤」這個看似理性的行為,如果做得對,它本身就是一種極其深刻的「心靈平靜」練習!

怎麼說?

當我不再把復盤當成「自我批判」,而是「記錄軌跡」時,我就學會了更「客觀」、更「溫柔」地看待自己的經驗,這不就是「自我關懷」嗎?

當我不再只追求「成功經驗」,也願意去復盤「失敗數據」時,我就學會了擁抱「不完美」、接納「陰影」,這不就是「自我整合」嗎?

當我不再只是「輸入知識」,而是努力去「連結自身經驗」時,我就學會了從「外在權威」轉向「內在智慧」,這不就是「自我賦能」嗎?

當我不再等到「有空再說」,而是練習「當下復盤」時,我就學會了更敏銳地「覺察」當下、抓住「靈感」,這不就是「活在當下」嗎?

當我不再害怕「混亂」,願意用「一個任務一則筆記」去收集所有相關的碎片時,我就學會了信任「過程」、允許「有機生長」,這不就是「順應流動」嗎?

當我不再把 AI 當成威脅,而是透過復盤去學習與它「協作」,同時守護「人味」時,我就學會了在變動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核心」與「定位」,這不就是「內在穩定」嗎?

天啊!原來這些看似「硬核」的復盤技巧,每一個,都指向了更深的「自我覺察」、「自我接納」和「內在整合」!

這根本不是什麼「寫作術」,這是「心靈修煉術」吧?!

如果說,這場關於復盤的學習,給我最大的禮物是什麼?

那絕對不是又多學了幾個筆記方法或寫作框架。

而是,它讓我找回了對「不知道」、「搞不懂」、「做不好」、「亂七八糟」…這些狀態的「允許」。

以前,我總覺得身為一個教練,我「應該」要知道答案,我「應該」要能掌控一切,我「應該」要呈現出平靜完美的樣子。

這種「應該」,讓我壓力超大,也讓我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但「復盤」的過程,尤其是那種「記錄軌跡就好」的輕鬆態度,和「失敗也沒關係,只是數據點」的實驗者精神…

讓我突然覺得:「對耶!不知道也沒關係啊!做不好也沒關係啊!混亂也沒關係啊!」

重要的是,我願不願意「看見」這些狀態,願不願意從中「學習」,願不願意「誠實」地記錄下我的探索軌跡。

光是這個「允許」,就讓我整個人鬆掉一大半!

感覺肩膀上那幾百斤的「應該」壓力,瞬間被卸下來了。

印象最深刻/最觸動:看透之後的篤定

但整本書看下來,最讓我忘不了、心頭一震的,其實不是某個具體的方法。

而是那種…就算世界很亂、就算工具一直變、就算人性很複雜,重要的是能找到一套自己的方法,穩穩地、持續地去觀察、去記錄、去學習、去創造的那種「篤定感」。

那不是盲目的樂觀,也不是打高空的雞湯。

那是一種…看透了很多花招、經歷了很多試錯之後,沉澱下來的、對「基本功」(比如誠實記錄經驗、持續反思連結)的深刻信任。

那種篤定,超觸動我。

因為那正是我渴望的狀態啊!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資訊爆炸、人人焦慮的時代,還能保有一份內在的清明和穩定,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該如何走。

總之,這場關於「復盤寫作術」的學習,對我來說,就像是經歷了一場心靈版的「斷捨離」加「重新裝潢」。

「斷捨離」的是那些僵化的信念,比如「必須反省」、「必須成功」、「必須完美」、「必須控制」。

「重新裝潢」的是我的認知框架,讓我看到「記錄軌跡」、「擁抱失敗」、「連結經驗」、「當下覺察」、「人機協作」這些新路徑的可能性。

過程中有點痛,因為要打破舊有的習慣和舒適圈。

但,超.級.值.得!

我感覺自己看事情的角度,真的完全不一樣了。

以前可能看到問題就想「解決」,現在會先想「觀察」、「記錄」、「理解」。

以前可能害怕混亂,現在反而有點好奇混亂裡藏著什麼寶藏。

以前可能覺得平靜是種「需要維持」的狀態,現在感覺平靜更像是一種「自然流露」的結果。

感覺…嗯…更自由了?


看完這本「書」,我對我的心靈平靜教練事業,還有我服務客戶的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以前,我可能聽到客戶的困擾,就急著從我的「知識庫」裡,找出「對應的解法」給他。像個開藥的醫生。

現在不了!

我會更專注於,引導他去「復盤」他自己的經驗。

「你可以多說一點,那時候你身體有什麼感覺嗎?」
「如果你只是『觀察』這個念頭,而不去相信它,會怎麼樣?」
「你上次有類似經驗時,你是怎麼『微小調整』你的反應的?」

我發現,當我不再急著「給答案」,而是用復盤的角度,去引導客戶「看見」他自己的模式、資源和內在智慧時…

那個「看見」本身,就帶來了巨大的療癒力量!

客戶不再只是被動接收資訊,而是主動參與到自己的探索和轉化過程中。

他們的眼神會發光,會有一種「啊!原來我可以!」的賦能感。

這比我給他們一百個技巧還有用!

而且,我也更大膽地把 AI 融入我的工作流程了。

以前我可能只敢用 AI 查資料、寫寫草稿。

現在我會嘗試用老師的方法,把跟客戶討論的重點(當然是匿名的、確保隱私的)丟給 AI,請它幫我從不同角度分析可能的模式或盲點,作為我思考的輔助。

我甚至開始實驗,用 AI 幫客戶視覺化他們記錄的「情緒流動軌跡」,讓他們能更直觀地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

效果…有時候真的好到嚇死人!

當然,我還是會非常謹慎,牢記「人味」和「倫理」是最高原則,AI 永遠只是輔助。


現在,我超級興奮!

我打算把這些學到的「反直覺」復盤心法,更深度地融入我的教練服務、線上課程和內容創作裡。

我想幫助更多像我一樣,在創業路上打拚的女性創業者們,找到那條不用「硬ㄍㄧㄥ」、不用「自我耗竭」,也能事業成功、內心豐盛的路。

那條路,可能不是直線,可能充滿實驗,可能需要擁抱混亂,但絕對是一條更真實、更有力量、也更貼近我們生命本質的路。

我對未來的想像,變得更清晰,也更篤定了。

我知道,我要追求的,不只是一個靜止不動的「平靜湖泊」。

我更渴望活出那種…像大海一樣,有潮起潮落,有風有浪,但我內在有一個穩固的「錨」,讓我可以優雅地衝浪、自在地遨遊的,「充滿生命力的動態平靜」!

而「復盤」,這個我一開始有點抗拒的詞,現在對我來說,就是打造那個「內在之錨」,以及學會「衝浪技巧」的,最核心、最可靠的方法。

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

常常卡在各種「應該」的框框裡?

「我應該要更成功…」
「我應該要更自律…」
「我應該要更正面…」
「我應該要掌控好我的情緒…」
「我應該要…」

這些「應該」,是不是讓你覺得壓力山大,身心俱疲?

是不是讓你離那個真實的、會哭會笑、會搞砸也會發光的自己,越來越遠?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被這些「應該」追著跑,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或許,你缺的,不是更多的方法、更多的技巧、更多的「應該」。

或許,你需要的,是像我一樣,被某個「反直覺」的觀點,狠狠地敲醒?

或許,你需要的,是學會用一種更溫柔、更好奇、更像「玩實驗」的方式,去「復盤」你的生命經驗?

這篇心得,送給所有在創業路上、在人生路上,渴望平靜,又不敢放慢腳步;渴望成功,又害怕失去自己的你。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裡,有那麼一句話、一個觀點、或一個應用場景,有那麼一點點…戳中你的心…

請你,幫我一個忙,把它分享出去。

分享給你身邊,可能也正卡在同樣困境裡的朋友、夥伴、或客戶。

讓更多在黑暗中摸索的靈魂,有機會看到這條「反直覺」的、回家的路。

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

讓他們知道,他們也並不孤單。

就是現在!立刻分享這篇文章,讓這份「允許不完美、擁抱真實」的力量,傳遞下去!

(或者,你也可以先偷偷收藏起來,找個安靜的角落,泡杯你愛的茶,再好好地、慢慢地,讀一遍。然後,開始你自己的「微小實驗」吧!)

祝福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那份獨一無二的、充滿生命力的動態平靜。❤️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4/25
我是Grace愛分享學習的Grace,內容創作者會在臉書粉專創作分享我學習、參加活動、錄製podcast等等的心得、分享我覺得有趣的活動。

最近遇到的困難是不知道怎麼把活動心得寫出來,明明我就記了一堆筆記。

看到(復盤寫作術)的短文架構,我覺得可以試試看。
1.標題
2.前言
3.內容
4.結尾
我會趕快把這幾天參加活動的文章寫出來的!

Grace愛分享學習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5/04/25
因為有想要慢慢培養寫作的興趣,
但之前因為拖延與不知如何下手,
而延宕許多時候,
然後這本書以平易近人的方法,
帶領讀者能在日常生活中,
慢慢提煉自己的生活精華,
推薦給大家!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5/04/25
我覺得這本《復盤寫作術》很適合下面兩種人:
1. 資訊焦慮(狂囤課或買書),花很多時間畫重點寫了滿滿的筆記,卻難以有效輸出自己的看法
2. 每次公司要交年報或週報或月報,或是想要升職加薪,但光想要寫報告都要寫很久的人

一、有哪些觀念是你過去未曾發現的?
*把會持續長時間身分的工作放第一順位
*內在輸入的重要性

二、有哪些觀念是你早就知道,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
*每日復盤AAR》不要小看小小的、日復一日的累積

三、有哪些部分是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執行、做出改變的?
*每日跟每週復盤AAR

四、請寫下你的練習心得與感想。
*第一個,為何無法有效輸出的單元(內在輸入的重要性),作者提及的兩個原因我很有感,我想這也說明了我為何越學習越焦慮。我常常覺得自己很像松鼠,一直在收集名為知識或資訊的毬果,但根本不知道要怎麼用或是沒有實際去用,收集越多也越焦慮,然後就陷入囤課跟囤書的無限循環。

*第二個,每日複盤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小事,卻很難每日執行(跟很容易輕忽)。看完了以後理解到,有了每日的紀錄跟統整,日後要再做使用,才不費力。舉例來說,如果每天都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個小複盤學習或理解到什麼,日後要寫成什麼心得或是書寫工作上的表現也會比較容易。

*第三個,長時間身分的事情會放在優先級別,這點特別有共鳴。長時間身分的事情,若放在時間管理,大概就是重要而不緊急吧!舉凡作者書中提及的爸爸身份(陪孩子成長),或是身為北漂遊子的我反思陪伴家人的時光,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提醒。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創意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商業週刊截止
  • 親子天下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