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代間的「距離感BUG」
你現在在職場上跟年輕同事說話時,會不會覺得「不太自在」?有時是不是還得小心翼翼、謹言慎行?例如身為主管的你要下達工作指令時,腦中可能閃過這些念頭:
「這樣會不會給對方太大壓力?」
「如果講錯話被當成職場霸凌就完了!」
「但如果顧慮太多,對方或許會覺得『工作沒挑戰性』,結果辭職不幹也說不定?」
又或者,當你想跟年輕同事閒聊時,也可能會這麼想:
「感覺講什麼都可能被當成性騷擾,乾脆什麼都不說吧!」
「到底該跟Z世代聊什麼才好呢……」
「他們該不會在背地裡笑我是『老害』吧……」
近年來,日本企業愈來愈嚴格要求大家必須遵從「公司法規」,包含社內規定、企業倫理等,稍有不慎就會被認定為「騷擾」。不少員工和主管為此感到困惑與苦惱,深怕哪句話踩到對方地雷,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溝通對象是上司或前輩,通常比較容易應對。只要留意態度、保持尊敬,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尤其當彼此共事一段時間,也會建立起一定程度的信賴關係。
但如果對象是年輕新同事,「風險」似乎直線上升。一個措辭不當,就可能踩到意想不到的地雷。相信你一定聽過不少因為互動不當,最終被認定為騷擾的例子。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難道今後我們跟年輕人講話都得戰戰兢兢,隨時擔心惹禍上身嗎?別擔心!沒那麼嚴重。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些煩惱而寫。如果按照書中方法加以實踐,不僅可以減少溝通摩擦,降低騷擾風險,還能與年輕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
抱歉,這麼晚才自我介紹,我是說話專家五百田達成,專長是「溝通心理」。我的工作為有溝通困擾的人提供實用建議與方法。溝通心理指的是,重視對方的內心感受,並根據情境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讓彼此交流順暢。
謝謝你拿起本書,請多指教!至今,我已出版過多本人際互動相關書籍,包含《最高閒聊法:再尷尬也能聊出花來,一生受用的人際溝通術》(方智)、《男人為何不明察,女人幹麼不明說》(方舟文化)、《鬱鬱寡歡的妻子,無動於衷的丈夫:改變對話方式,讓夫妻關係更融洽》(世茂)等,託大家的福,系列作累計銷量超過一百萬冊。
此外,我也常受邀到企業演講,主題多半圍繞在如何提升組織活力與創新。演講過程中,許多人向我表示:「不知道該怎麼跟年輕同事聊天」、「希望老師分享一些跟Z世代溝通的訣竅」。當我告訴他們書中技巧後,收到許多正向回饋:「用了老師的方法後,現在跟年輕同事相處順多了!」「這些技巧不只適用於職場,連跟孩子互動也很有幫助!」
▍造成騷擾的原因是「距離感BUG」
資深員工與新進同事、年長者與年輕人間之所以出現騷擾問題,根本原因是「距離感BUG(錯誤)」。
人際互動本來就有適當的距離感,也需要根據距離感調整說話方式。多數年長者在平日與人相處時,往往能依循這些原則,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然而,一旦面對的是年輕人,有時不知如何拿捏距離,不小心講錯話、用錯語氣,這就是所謂的距離感BUG。
舉例來說,有些人可能下意識覺得「對方還這麼年輕」,不自覺擺出上對下的態度,忽略對方感受,甚至過度干涉隱私,結果就被指控為職權騷擾或性騷擾。
相反的,也有人因為不懂年輕人的想法,過於小心翼翼,甚至刻意疏遠。但這麼一來,雙方溝通便容易流於表面,無法深入交流,反而更可能引發誤會,結果同樣被視為騷擾。
以上兩種極端的應對方式,顯然都不是理想解法。想與年輕人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要在不冒犯對方、不過度靠近的前提下,找到適當的距離感,選擇恰當的說話方式。如此一來,表達自己意見的同時,也能顧及對方感受。換句話說,只要掌握「正確的距離感」與「正確的溝通方式」,就能逐漸建立起互信關係,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老害」與「隱性老害」僅一線之隔
最近日本興起一句流行語 ─── 「老害」。之所以出現這個詞,也是源於距離感BUG。
老害指的是,在職場或組織裡,會對年輕世代頤指氣使、出言不遜,讓年輕人感到困擾的年長者。聽到這個詞,你的海中或許會浮現一位倚老賣老的長輩,經常碎唸「現在的年輕人沒大沒小、真不像話」,動不動就發牢騷。但事實上,無關年齡、性別,這世上所有人都可能是「隱性老害」。
被稱作老害的人,通常有以下幾種心理特徵:
.覺得「以前真好」,常提「當年勇」。
.無法理解晚輩的想法,跟他們總有種話不投機、格格不入的隔閡感。
.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很好命」。
看到這裡,你是否心有戚戚焉?應該很少人敢拍胸脯保證自己完全沒有這些想法吧!老實說,我自己也不例外。
事實上,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老害思維」。「隱性老害」平時會把這些想法藏在心裡,沒有表現出來;而一旦無意間說出口,就可能被貼上「老害」標籤。「隱性老害」與「老害」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老害的常有心態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所以習慣以「過來人」身分發表高高在上的意見,認為對方應該虛心接受。雖然有些年長者的出發點是好意,但無論如何,年輕人感到不舒服與壓力也是事實。而從這一刻起,問題就開始存在了。
換句話說,老害其實並無絕對的判定標準,取決於雙方關係和互動,有時看似沒問題的言行,在另一種情境卻可能引發他人反感。從這點來看,「老害」與「騷擾」其實有共通之處。
我再總結一下前面的內容:
.跟年輕人相處,首重「距離感」。
.一旦拿捏不當,就會引發摩擦或騷擾。
.正確的距離感,要搭配正確的說話方式。
本書會舉出實例,搭配〇✕對比的方式,幫助你掌握與年輕人互動時的正確距離感與溝通方法。只要避開讓年輕人感到不適的地雷,就能帶來以下好處:
.預防騷擾問題發生。
.默默贏得敬重,不被當成老害。
.建立互助合作的信賴關係。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忍不住想:「所以我要低聲下氣,迎合年輕人嗎?」「討好他們?抱歉,我做不到!」請放心,完全不是這樣!我接下來分享的都是一些簡單的技巧,立刻就能付諸實踐:
.不吹噓、不說教、不提過去功績。
.不要強調「你還年輕」,這只會加深代溝。
.不要自稱「大叔」、「阿姨」。
.不要喊對方「帥哥」,更別誇人家「好用」。
▍正確的距離感,建立在正確的說話方式上
我了解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與年輕人相處,甚至覺得有點「麻煩」。為了避免騷擾風險,盡量不跟年輕同事來往。
但只要掌握本書的溝通技巧,無論遇到什麼對象,不分年齡、性別,都能以適當的距離感與對方相處。換句話說,書中方法不僅適用於與年輕人溝通,也有助於與任何年齡層的人建立良好關係。
我寫這本書的初衷,就是希望幫助大家改善人際互動。若本書內容對你有所幫助,是我莫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