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不時尚,但也不過時的」改變心理學
這本書,是我生命裡好珍惜的第十本書。書裡的每一個觸發改變的心理學概念,都是工作坊裡一再嘗試尋找咀嚼感受之後,在歲月的風裡安靜落下的;書裡一個個活跳跳的故事實例,是連自己寫著讀著都會觸動微笑的生命交會。
改變心理學,提供了四個技法來讓陪伴者擁有引領改變的實用順手工具箱;接著呈現了兩個心法,描繪出人為什麼嘴裡說要改變但卻其實動不起來的原由,以及改變所需要的元素;後頭再給出潛意識改變地圖,讓陪伴改變有了帶著前後順序可以學習依循的畫面。
就在書稿完成後的夜裡挺恰巧的聽到音樂人提到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於「民謠」的描寫:「不時尚,但也不過時。」我心裡想,哎呀!我著迷了三十多年的潛意識工作也是這樣吧!不時尚但也不過時然而總是好聽。
那,為什麼可以在這麼悠久的時間之後還能夠不過時,我偷偷的猜想是因為下頭這兩個原因的交互作用:原因一,和這本書的副標題「用言語注入能量,用聲音啟動改變」有關,潛意識工作極其重視聲音和語言的使用,隱喻故事和解夢是這樣,引導冥想更是這樣!注入能量,換句話說就是呼喚資源,而呼喚資源畫面,是在原本卡住的世界裡創造心理空間進而觸發改變的好方法。
原因二,是打從米爾頓.艾瑞克森延續至今的潛意識工作裡非常獨特的時間落點:「從剛剛到等一下的未來」,以及在這個時間區間裡專注去探尋「本來以為不存在的美妙可能」。而剛剛說的交互作用,就是在這個獨特的時間落點裡透過文字語言聲音來呼喚資源注入能量。
從剛剛到等一下的未來
那,為什麼不是「遙遠的過去」而是「剛剛」呢?「遙遠的過去」是古典催眠治療裡特別著墨的所在,而潛意識工作裡非常精采的「引導冥想、隱喻故事和解夢」,其實大多並不需要深度的催眠。陪伴時,如果能夠給出安心的放鬆狀態,常常就已經足夠支持「探尋美妙可能」的進行。而我特別喜愛鑽研這樣的時間落點,也是因為「剛剛」沒有那麼遙遠那樣沉重,而且還有一種靠近這個季節的覺知。
我有一個深愛的哲學觀—「如果只有在遙遠的過去尋找資源那真的太可惜,從現在和接下來的生活裡真的去創造才是王道」,意思是身為陪伴者,我們可以選擇像是教練似的,鼓勵眼前的生命此時此刻開始去提筆畫出喜愛自己模樣的一幅畫,像是我在工作坊第四天早晨帶的這個小活動:
「今天早上啊,我們來進行一個可愛小活動叫做『在現在創造喜歡』,想邀請三個夥伴上來,上來的可以邀請團體裡一個你想像會照顧你的人,你啊,會很舒服的躺著側身,然後照顧你的人會用柔軟溫暖的手輕輕撫摸順順你的背。
如果,你的人生沒有那麼幸運在小時候嬰兒的時候有人摸你的背還一邊唱歌給你聽,今天,現在,這裡,我們不怕。我們從現在到等一下的未來,來創造這個新的來到的喜歡,然後,收集起來。我們不怕以前沒有,我們今天在現在,來創造這個愛的記憶。」
那個早晨,一個原本在科學界努力的年輕學生,兩年多來沒有錯過任何一場我在北臺灣和東臺灣的工作坊,她勇敢的舉手爭取上來,然後在工作坊結束時寫下了我好觸動的文字:
〈原來現在還能創造擁有〉
我舉手之後安心的側躺著身體,那時,背景是大家一起輕輕的哼唱哈克早上帶著我們一起唱的歌(……不要急著從這裡移動到那裡 因為這裡 已經是風景……),我邀請的同學用她帶來的梔子花的精油,輕輕的順著我的背。這一刻,好溫柔、好舒服也好安心。我啊,就好像是被安撫的小孩一樣在那裡被安心的摸著背……輕輕的歌聲裡面,她呼喚著我的名字然後跟我說:「現在的你,已經是風景了喔。」
然後啊……忽然,一陣觸動從身體底層跑了出來,一句念頭也跟著浮出腦海:「沒想到媽媽離開了,還有人能這樣摸著我的背,還有人能這樣陪著我,怎麼那麼好,我怎麼那麼幸運……怎麼這裡會有幸福……」。這種安心好像在這裡跟我說:「親愛的自己,不擔心現在或是以前遇到什麼好衰的事情,我現在也能創造喜歡,未來也還會遇到的。」
那個工作坊結束之後,我掉著眼淚讀著這段真摯的話語,心裡下了一個決心,在人生接下來老天爺給我的時間裡,如果可以,我要來多多帶領「今天來創造美好記憶」這樣順順背的小活動。
你的每一個現在,都是等一下的剛剛
這幾年,越來越懂了一句自己常常在工作坊裡有感而發的話:「只要確定知道還正在長新葉子,就不會那麼怕葉子枯了。」沒有忘記長新葉子,是關於此時此刻的生長和等一下即將到來的行動。因為在此刻投入心力去愛去付出,於是,現在生長出來的美麗,即將成為等一下的剛剛。這樣來到的剛剛,一天天累積成我們後來可以抵擋風雨的好資源。於是,有機會像是動畫《荒野機器人》啟發了我們的:生命,可以比本來設定好的,更多一點更明亮一些,更流動一條河更穩固一座山更寬厚一個懷抱。
所以啊,這本書可以帶著「我正在一邊讀一邊生長新葉子」的心情慢慢閱讀細細思索,一邊安心的生長真心想要長成的模樣。
這本書怎麼讀好呢?
這本書,順著章節讀會很舒服。從前面的看板故事一二三開始讀,輕鬆的讓故事跑進心裡,不需要刻意搞懂故事轉折的細節緣由,因為裡頭包含的概念與做法,在接下來的技法心法都有清楚的呈現。接下來,讀完心法和改變地圖之後,建議讀者再回來讀一次最前面的看板故事和技法裡頭的實例,你即將發現,這些小故事會因為你心中有了心法地圖,真的變得立體清晰。如果讀完整本書卻感覺意猶未盡,很鼓勵你可以閱讀哈克的第九本書《陪伴心理學》。因為,陪伴是改變的基礎呀!
最後最後,雙手合十雙眼闔上呢喃著感謝天地的厚愛,讓我如此平凡的生命竟然可以做自己這麼喜歡的事,竟然能夠這樣傳遞很愛很愛的陪伴美感經驗,親愛的老天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