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黑格爾與《精神現象學》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真正的起源與祕密。──馬克思
  ˙本書讓黑格爾《精神現象學》更容易理解了!
 
  《精神現象學》於一八○七年出版,為黑格爾成名作與代表作,象徵黑格爾思想進入「成熟期」;亦是研讀當代哲學無法忽視的環節,更是了解黑格爾思想體系必讀著作。但對大部分讀者而言,《精神現象學》是一本入門門檻極高的哲學書,在沒有解說、導讀的情況下,要讀懂往往非常困難。
 
  本書作者為研究黑格爾專家,他在本書仔細地討論了黑格爾思想核心,從客體、主體、理性、精神與宗教等多個角度,帶領讀者剖析《精神現象學》內涵,讓黑格爾哲學不再晦澀難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伯.史登(Robert Stern, 1962-2024)
 
  英國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哲學博士,1989年起任教於英國雪菲爾大學哲學系,亦曾任英國黑格爾學會主席、英國哲學協會主席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十九世紀後哲學史、當代知識論、形上學、美學與政治哲學,尤其是黑格爾哲學,著有:《黑格爾與《精神現象學》》(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 to Hegel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黑格爾、康德與物的結構》(Hegel, Kan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Object)、《黑格爾形上學》(Hegelian Metaphysics)等。
 
譯者簡介
 
林靜秀
 
  政治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聯合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淡江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等,現任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現象學心理學、精神分析、當代法國哲學。
 
周志謙
 
  自由研究者。主要興趣為法國精神分析理論與德國詮釋學。
 

目錄

序言和謝詞   
導論
縮語表

第一章 脈絡中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及其時代
黑格爾生平與著作中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的系統
《精神現象學》的角色
序言和導論

第二章 客體的辯證
感覺確定性
知覺
力和知性
朝向自我意識蛻變

第三章 主體的辯證
主人與奴隸
斯多亞學派、懷疑論和不快意識

第四章 理性的辯證
理性主義和觀念論
觀察理性
活動理性
實踐理性

第五章 精神的辯證
真實的精神:倫理生活
自我異化的精神:文化
確立自身的精神:道德

第六章 宗教的辯證
自然宗教
藝術形式中的宗教
啟示宗教

第七章 辯證的哲學
絕對認識
結論

註釋

 

   
  「一個偉大的人注定是要到最後才有闡釋他的必要」(NA:574),寫下這句足以作為格言的聲明,不知道黑格爾想的是自己還是別人:但是無疑的這句話可以適用在他身上,闡釋的必要性直到現在仍然存在。黑格爾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對我們身處的時代持續產生影響;所以我們要了解自身,就必須去掌握他的思想,更新對他的理解。
 
  本書在致力於將《精神現象學》的光照釋放出來,幫助那些第一次碰觸這本著作的人,可以在這個「迷宮」中找到些東西。因此我盡可能的使我的注釋簡單明瞭,盡可能的使之緊扣文本。當然如同黑格爾所預見的,圍繞在《精神現象學》旁已經形成豐富的詮釋傳統,特別是從三○年代開始,但是我因為篇幅和可讀性的緣故,不可能在細節中批判性的提及這些詮釋,所以我提供註解和進階閱讀作為補充。我也預設我的讀者主要會是使用英語的人,所以我提供的是標準版英譯本,當然必要的時候我會盡可能的予以修正(進一步的細節詳見參考書目)。
 
  我在這個計畫上獲得許多人的協助。首先我要感謝Tim Crane 和Jo Wolff邀請我參與這個計畫(甚至願意等待我有餘裕)。還要特別感謝Sheffield大學的職員和研究生,他們參與《精神現象學》的讀書會,閱讀我的注釋草稿,讓我的思緒和寫作可以獲得澄清:Leif Wenar, Dominique Kuenzle, Mark Day, 和Kathryn Wilkinson在這方面特別幫助我許多。我也要特別感謝我那兩個《精神現象學》課程的修課學生,他們成為這本書的讀者接受度受試對象。還有一些人多次提供我批評和指教包括:Gary Browning, Matthew Festenstein, Terry Pinkard, Nicholas Walker, Robert Wokler, 和Heather Worden。我也要特別向草稿的讀者致意:Fred Beiser, Stephen Houlgate, Ken Westphal, 和Jo Wolff,他們提供很多建設性的建議和批評,幫助改善最後的成書(當然我們之間並沒有對與這裡出現的詮釋達到共識,因此他們無須對於本書的觀點負責)。最後是Routledge出版社提供編輯方面相當大的支持,Muna Khogali 和Tony Bruce全程都非常有效率的工作給我很大的幫助。
 
  黑格爾可能預見他的著作具有引發闡釋的驅動力量;當然他也預見當中的危險,他在《精神現象學》的序言中曾經強調公正不阿的闡釋是何其的困難:
 
  這個對於目的或結果的關注在於,對不同的思想家作出區別和判斷,相較於它看起實際上是輕鬆多的工作。與其說這樣的工作在涉入真正的議題,不如說這樣的活動永遠都會遠離超出;與其說這樣的工作在投入,不如說會當中失落,這種認識永遠會把握到新東西;本質上會被自身所佔據,而不會被真正的議題所佔據,不會對之屈服。也就是判斷事物具有實體的價值是相對容易的工作,理解它會是相對困難的工作,而在特定的描述中要融合判斷與理解會是當中最困難的工作。 (PS: 3)
 
  作為曾經遭受過很多膚淺批判的思想家,黑格爾早已預料到人們寧願去攻擊他,而不會大費周章的去全面了解他;並且我在個人的經驗中也發現到,他是對的,的確在「所有事物當中最困難的」莫過於去作這個必須要作的注釋,也就是「在特定的描述中要融合判斷與理解」(並且,我的例子又是在一有限的範圍)。我很感謝我的家人(包括新成員在內),有他們的支持讓這個艱鉅的工作變得輕鬆許多。
 
  作者和出版社感謝牛津大學出版社慷慨允許引用:G.W.F. Hegel, 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translated by A. V. Miller.©Oxford University, 1977.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232173
  • 叢書系列:經典哲學名著導讀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脈絡中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及其時代
 
人們常說,黑格爾(Hegel, 1770–1831)活在多事之秋,卻過著平靜無波的生活。這當然使得他的傳記相較於齊克果(Kierkegaard)或者馬克思(Marx),顯得無聊單調。然而,他的平靜無波可能是被誇大的:畢竟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私生子;他認識很多他那時代領導群倫的知識份子,像是哥德(Goethe)、謝林(Schelling)和賀德林(Hölderlin);並且他還擁有高低落差很大的事業,在將近五十歲之前的漫漫歲月他一直沒沒無聞,後來卻舉國甚至國際知名直到他死,為時將近有廿年之久。黑格爾的生平讓人不感興趣,可能是因為他的個性沒有什麼預設立場:黑格爾這個人普遍被視為食古不化、循規蹈矩、誇大不實、野心勃勃(甚至於他的擁戴者也是這麼認為)。但是,這些評價必需小心看待,無疑的他也是有他的美德,像是忠心不二、聰明正直、面對困境的不屈不撓、笨拙的魅力,並且也有找樂子、尋幽默的能力和深刻的感情,儘管隱藏在不輕易外露的外表下,但是透過我們的刻畫還是會隱約的透露出來。當然他的生活和性格是較我們一般認定的更為複雜和有趣(更完整的探討詳見Pinkard 2000a)。
 
話雖如此,考量黑格爾作品要優先考量他所屬的時代,而不是他的生活和性格:因為他的作品明顯受到他所處時代的影響,而不是受傳記條件或者個人特質影響。儘管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很抽象,黑格爾卻深刻的投入他週遭的政治和歷史事件,試圖以哲學方式給予回應。這正是他著名的米諾娃(Minerva)夜梟意象的涵意:米諾娃(或雅典)的聖鳥是智慧女神,只在一天過後的黃昏起飛,因為只有這樣哲學才能反省已經發生過的事,實現其作為「世界之思」(the thought of the world)的角色(PR:序言,頁23)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教練,我好想學□□!!!2025數位學習祭,有聲書/線上課程/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心靈工坊暢銷展
  • 三采全書系
  • 圓神心理勵志暢銷(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