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獨家
伊凡.伊里奇之死【譯自俄文】:死亡文學巔峰神作,寫給每一個人的生命之書/特別收錄鐘穎(愛智者)深讀推薦專文
5
2人評分我要評價

伊凡.伊里奇之死【譯自俄文】:死亡文學巔峰神作,寫給每一個人的生命之書/特別收錄鐘穎(愛智者)深讀推薦專文

Смерть Ивана Ильича

  • 定價:250
  • 優惠價:79197
  • 優惠期限:2025年08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編輯說書】丘光/如何面對死亡──托爾斯泰一生的功課

    文/丘光,|,櫻桃園文化2025年06月03日

    什麼是壞?什麼是好?什麼該愛?什麼該恨?為什麼而活?我又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是生?什麼是死?是什麼力量掌控這一切?……答案是:「一旦你死了,一切就會結束。你死了你就會知道,或者就不會再問了。」但死也很可怕。 這是《戰爭與和平》中皮耶爾.別祖霍夫的內心獨白,我們從托爾 more
  • 江杰翰/托爾斯泰與向死而生的藝術──導讀《暴風雪》

    文/江杰翰,|,櫻桃園文化2025年05月20日

    生與死是托爾斯泰窮盡一生探究的問題。對他而言,死亡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托爾斯泰年幼時父母相繼去世,使他的童年蒙上陰影;兩位兄長因為結核病英年早逝,更教他執著於思索死亡的意義;在高加索與克里米亞,托爾斯泰見識到戰爭的殘酷;身為人父,子女的死亡令他傷心欲絕。死是什麼?如何死?若終究 more
 

內容簡介

✧✧死亡文學巔峰神作,寫給每一個人的生命之書✧✧

《戰爭與和平》用了 124 萬字來回答生命的意義
《伊凡.伊里奇之死》只用不到 4 萬字就道盡

  ✦諾貝爾學院票選「史上最佳百部文學經典」(top 100 books of all time)之一
  ✦海明威、海德格、莫泊桑、納博科夫、羅曼・羅蘭、托瑪斯・曼、柴可夫斯基、魯西迪、米蘭・昆德拉、楊・馬泰爾、奈波爾……極度讚歎
  ✦托爾斯泰晚年名作
  ✦談論死亡的巔峰之作,涵蓋了死亡的所有議題
  ✦以中篇小說的短小精悍,論述原本需要幾大冊篇幅才能說得好的主題
  ✦生命教育必讀經典,大學指定閱讀教材
  ✦【特別收錄】鐘穎(愛智者)深讀推薦專文

  【這是一個好人的故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法官伊凡.伊里奇這一輩子,都在拚命往上爬。
  他從小就嚮往人生勝利組的生活,長大後順利當上公務員,
  過著體面的生活,一切都是那麼得體而應該。
  在工作上,他學會推卸責任、符合公文格式的一切要求;
  在社交上,他總是彬彬有禮,就連巴結上司,也是名正言順。
  直到有一天,癌症降臨在他身上,
  原本體面的生活也從此天翻地覆。

  在不得不面對死亡的歷程中,
  伊凡.伊里奇才得以揭開生命最大的奧祕。
  他痛苦地發現,他的一生不過是一場自導自演的謊言,
  卻也因為死亡的到臨,得以窺見生命這道謎題的答案……

  【「死亡」是作家擊發出神作的扳機,只有像托爾斯泰這種神射手才能夠駕馭】
  在這部篇幅不到四萬字的小說中,托爾斯泰探討了「生命有意義嗎」、「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死亡的必然」、「死,是一個人的事」、「死亡之後,再無死亡」⋯⋯等諸多複雜議題,其範疇之遼闊、寓意之深遠、意象之豐富,在描寫死亡的作品中,再難有人能以這般奇短篇幅,寫透如此深邃而永恆的母題。

  托爾斯泰將人患病時的種種心理描繪得淋漓盡致,像是「親情的淡漠」、「醫病關係的冰冷」、「將死之人對健康肉體的嫉羨」、「從希望到絕望的拉鋸」,都精準得令人害怕,就像被迫目睹真實人生的每一個時時刻刻,將生活中難言的異化與疏離,分毫不差地再現於紙上。

  【托爾斯泰寫給每一個人的死亡預習課】
  托爾斯泰以巧妙的倒敘、冷酷而貼近現實的寫實手法,刻畫死亡猙獰、冷酷的陰影,其逼真、細膩,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本書因而被奉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

  他的筆有如手術刀,在平淡的敘事之中,一刀刺進人性的核心,帶領讀者攀越生命的形上層次,探索自己與死亡的種種關係與處境,為世世代代的讀者帶來莫大的生命啟發:

  這是一場未曾好好去活的人生,平凡甚至無聊的伊凡・伊里奇,其實就是我們。

名人推薦

  【深讀專文推薦】
  鐘穎(愛智者)

  【共感推薦】
  蔡康永(作家)
  王浩威(作家)
  陳  雪(作家)
  趙可式(臺灣安寧療護推手)
  方俊凱(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
  吳庶深(臺北護大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副教授)
  林綺雲(臺北護大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退休教授)
  曾煥棠(臺北護大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退休教授)
  張淑美(生死學與生命教育專家、高師大教育學系教授)
  紀潔芳(生命教育專家、彰師大退休教授)

國際好評

  ✦鐘穎(愛智者/諮商心理師):
  「我們找不到第二本結合了生命意義、臨終過程、中年議題、面具與陰影,以及人情冷暖這麼多議題的小說,而且是用這麼短的篇幅,以及這麼簡單直白的語言。」

  ✦柴可夫斯基:
  「我剛讀完《伊凡・伊里奇之死》,更加確信托爾斯泰是地球上最偉大的作家。」

  ✦納博科夫:
  「這篇小說是托爾斯泰最傑出、最完美且最複雜的作品。」

  ✦楊・馬泰爾(《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
  「這是一部不可思議的傑作。……讀過此書的人,無一不成為更好的自己。」

  ✦莫泊桑:
  「我意識到,我所有的創作都毫無用處,我整整十卷作品均分文不值。」

  ✦羅曼・羅蘭:
  「俄國文學作品中,最能感動法國讀者的小說之一。」

  ✦托瑪斯・曼:
  「最令托爾斯泰痛苦、他最強大、最深刻而多產的關注,全都跟死亡有關。」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美國哲學家):
  「托爾斯泰的不朽之作《伊凡・伊里奇之死》已成為現今存在主義思想的重要基礎經典。」

  ✦利德斯基(А. Т. Лидский,蘇聯外科醫生):
  「每位醫生都應細細閱讀《伊凡・伊里奇之死》,世界文學中沒有第二本作品能對此課題有如此深刻的描寫,它揭開癌症病人所經歷的恐懼與疑惑。」

  ✦納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南非作家、一九九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讓伊凡・伊里奇病死的,是他所處的時代。」

  ✦吳庶深(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副教授):
  「在過去,死亡是社會禁忌的議題,在現在,我們會採用不同的方式探討生死的議題。《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內容如同我很喜歡的電影《與神同行》及《可可夜總會》一樣,引發你/妳對死亡議題的興趣,並激發你思考如何在有限的人生當中活出生命的美好,特別適合助人工作者及醫療服務人員閱讀。」

  ✦曾煥棠(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退休教授):
  「托爾斯泰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死亡文學名著,說明當時臨終者內心的掙扎、心理的各種反應。伊凡・伊里奇的故事提醒人們為何不在『最單純平凡』的時刻就去探索『死亡的意義』,總是等到最後關頭才去探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1910)


  19世紀中期俄國寫實主義作家,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世界文學最傑出作家之一。

  1852年匿名發表處女作《幼年時代》。1853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獲得許多寶貴的戰爭題材。1855年辭去軍職前往彼得堡,結識了許多當時著名的文人,萌發了人道主義的種子。1862年結婚,婚後15年當中,完成了劃時代的作品《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1910年10月底的某個深夜,托爾斯泰離家,11月7日死在火車站站長的小屋裡。

  著有《復活》、《窮人》、《伊凡・伊里奇之死》等多部名作。他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托爾斯泰不僅是傑出作家,也是出色的學者及哲學家,從海明威到海德格,無數作家、哲學家都深受影響,更讚譽他是現代文學史的重要人物:

  ✦杜思妥也夫斯基稱托爾斯泰為「崇高的藝術家」。

  ✦吳爾芙稱托爾斯泰為「最偉大的小說家」。

  ✦普魯斯特稱托爾斯泰就像是「沉著、全能的上帝」,一一操縱著自己小說中每一個角色的行為與思想。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在《存在與時間》中分析死亡,也不得不提及乃至借鑒托爾斯泰的這部不朽之作。

  ✦美國哲學家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斷定:「《伊凡・伊里奇之死》可能是所有文學中說明何謂直面死亡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著作。」

  ✦俄國生物學家、乳酸菌之父梅契尼可夫(И. И. Мечников)稱:「托爾斯泰是最擅長描寫對於死亡之恐懼的作家。」

譯者簡介

魏岑芳


  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學士、碩士,曾獲教育部辦理赴俄羅斯交換獎學金至國立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交換一年。譯有〈對《鋅皮娃娃兵》的審判〉前半。
 

目錄

✦人物介紹
✦伊凡・伊里奇之死
✦【深讀推薦】他是苦心追求「自我實現」的現代人的縮影——鐘穎(愛智者)
✦名家讚譽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090902
  • 叢書系列:經典/大師系列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伊凡・伊里奇第三個月的病情是如何形成的,很難說明白,因為這是一步一步、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他的妻子、女兒、兒子、僕人、朋友、醫生,以及他自己都知道,其他人只關心他到底還有多久才能騰出他的職位,還有多久才可以讓生者不用因他在場而感到拘束, 以及他自己何時才能從痛苦中解脫。
 
他越睡越少;醫生開了鴉片給他,他也開始注射嗎啡。但這些都沒有減輕他的不適。他在半夢半醒之間所感受到的無聲苦悶,只有在一開始時讓他稍微好過一些,因為那是一種新的感覺,但後來它變得與直接的痛楚一樣,甚至更折磨人。
 
家人依醫生的處方給他準備特別的食物;但這些食物對他而言,越來越沒有味道,越來越令他反胃。
 
家人還為他準備了特殊裝置供他排泄,每一次都是折磨。折磨是因為不潔、不體面、有臭味,而且還必須有人協助。
 
然而,在這件令他不快的事上,也有令伊凡・伊里奇欣慰的地方。廚工格拉西姆總是來伺候他。
 
格拉西姆是個整潔、面色紅潤、因城市飲食而長胖的年輕人。他總是愉快、開朗。伊凡・伊里奇一開始覺得,讓這位身著俄式服裝、總是一身乾淨,來做這種不清潔事,有點不太好意思。
 
有一回,從便盆上站起來,他卻沒有力氣穿褲子,倒在柔軟的安樂椅上,恐懼地看著自己赤裸、肌肉線條清晰、無力的大腿。
 
格拉西姆踏著輕快有力的步伐,走了進來。他身穿乾淨的麻布圍裙和乾淨的印花襯衫,袖子捲起,露出一雙年輕而有力的手;腳上套著厚重的靴子,身上散發著靴子焦油的愉悅氣味和冬天新鮮的空氣。他抑制著臉上散發的生命喜悅,並沒有看著伊凡・伊里奇——顯然,他克制著,好讓自己不侮辱了病人的自尊——逕自朝便盆走去。
 
「格拉西姆。」伊凡・伊里奇虛弱地說。
 
格拉西姆打了個哆嗦,顯然是害怕自己做錯了什麼,很快地把自己紅潤、友善、單純、年輕、剛剛開始長鬍子的臉龐轉向病人。
 
「您有什麼吩咐?」
 
「我想,這讓你感到不愉快。但請你原諒。我沒辦法。」
 
「不敢當,老爺。」格拉西姆眼睛發亮,露出了年輕潔白的牙齒。「有什麼好不伺候您的呢?您生病嘛!」
 
他用溫和有力的雙手,完成了自己經常做的事,就以輕鬆的步伐出去了。五分鐘後,又踏著輕鬆的步伐回來。
 
伊凡・伊里奇已經坐在安樂椅上。

會員評價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5
4.5
|
2025/05/26
先說明扣掉的0.5顆星是翻譯稍嫌生硬古板。

這本書是在愛智者推薦下買來看的,薄薄一本,卻有無數近代文豪大家的背書。
雖然翻譯有一點點古樸,但仍然很清楚地傳達出作者想表達的寓意:你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的是什麼?

主人翁伊凡伊里奇正值壯年,官途順遂,為人頗受歡迎,職銜備受尊敬。
正當他因為順利地拿下他認為自己應得的5000盧布的新職務而忙著裝潢新家時而撞到腰側,
不以為意的他卻展開了身體每況愈下的急速下墜。

作者描述得非常生動,就像被困在麻布袋中,在黑暗中掙扎,卻感受不到出口。
在生命的盡頭,他終於開始傾聽自己的內心,悔悟到從小到大一路追求的「體面人生」,以為自己是意氣風發地一路走上坡,死前才發現其實是一路走下坡。
作者對於將死之人內心的各種隱微情緒、面對家人時的種種絕望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如同書封上的引言:這是一個好人的故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也許是忙於追求「體面人生」的云云大眾,該好好借鏡遠瞻的一本作品。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5/04/20
兒時聽到「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只把它當成勉勵學子在學業上努力的勵志話。直到年紀漸長,才深刻意識到,比起學業,甚至事業,這句話更充分體現於諸如人際關係及家庭氣氛等情感培養及維繫。步入中年,累積了些許人生經驗,聽過同事及親友分享的真實故事,讀起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更有如此感觸。

伊凡.伊里奇自認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過得很好,學生時期的他是個孜孜矻矻的法學院學生;職場上的他積極進取,終於晉升為位高權重的高等法院法官。為打入上流階層,他謹慎挑選配偶,與家世良好的女性結婚、買大房子、挑選匹配其地位的奢侈擺飾及裝潢、學習高端人士的娛樂(玩牌),並同樣要求家人上進,培養藝術美感,一同營造世人眼光裡一個法官家庭應具備的優雅形象。

伊凡.伊里奇陶醉於個人事業成就,顧盼自雄,無視於配偶的情感需求,即使意識到夫妻關係逐漸惡化,卻仍將妻子的憤怒視為無理取鬧。當夫妻吵架時,他逃離家庭,埋首工作,把下屬及同事對他的景仰看作生活中的樂趣及幸福泉源。

直到他罹患絕症,纏綿病榻之際回首過往,才發現他人眼裡的自己與腦海裡的自我形象大不相同。妻子早已不與他同心,同樣被他長期疏遠的女兒對於他的病痛,顯得備感困擾,因為此時的她正與一個和年輕時的伊凡.伊里奇相似的青年才俊論及婚嫁。這時,伊凡.伊里奇抱怨病痛的聲音,只讓生活變得掃興。

伊凡.伊里奇對家人的冷漠感到失望,甚至厭惡,但這樣疏離的家庭關係正是他一手造成的。他在意社會對他的看法,渴求外界的肯定,也將這樣的思想灌輸給家人。因此,家人才會在他病痛之際,仍急著要出外觀賞藝術表演,與其他上流社會人士交際應酬。他有理由拒絕嗎?沒有,因為這正是他要的家庭形象,他只能獨自承受病痛以及讓他更難面對的內心空虛。

書中對於患者的心理感受描述相當仔細,從一開始的否認、恐懼、再到自我質疑、憤怒、孤獨,以及最終的自我檢視與悔悟,讓讀者可以感受到疾病對人的心理影響。即使身為受人敬重的法官,在疾病面前,伊凡.伊里奇也只是個渴望疼愛,想要躲在親人懷裡放聲大哭的孩子。直至人生的最後一刻,他才終於能誠實地面對自己,承認長期逃避家人、反把下屬的奉承當真情有多麼可悲,明白自己從未享受過生命中真正的快樂。

更諷刺的是,書中一開始提到伊凡.伊里奇的同事及下屬在得知他離世的消息後,在言語上表示哀悼,但腦中卻各自盤算後續可能的職位變動。甚至,這些同事禮貌性地到伊凡.伊里奇家中向其家屬致意時,還一邊計劃活動結束後要去哪個同事家打牌。當後續回顧伊凡.伊里奇在事業奮鬥過程中,曾經如此重視同事及下屬對他的熱情及友善,總結他的人生,衷心為他感到悲傷。

我不知道若是在二十出頭的時候讀這本書,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但我很慶幸能在中年遇到這本書,一邊讀著伊凡.伊里奇的人生回顧,在感觸滿懷之餘,同時思索人生的意義。愛,真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啊。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番動畫祭
  • 三日月夏日漫博
  • 涼夏飲食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