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莊嘉農
(一)過去一般人都很少注意到這個遠東的「寶島」—台灣。就是注意到,也不過是目前的一些現象而已。不但祖國的同胞,連台灣人自己,對於「台灣」也缺乏充分的認識,他們只知道台灣與海南島是中國大陸南部的兩個大海島,是中國向太平洋的兩隻眼睛;只知道台灣是一個相當富庶的島嶼,中部和南部盛產米和糖,而在日本人五十年的經營下,有了相當規模的輕工業;也知道二年前曾發生過一次大暴動;如此而已。至於台灣的歷史,尤其是自從荷蘭人佔領了台灣以後。直至現在為止,歷代的統治者是如何壓迫和剝削台灣人民,而台灣人民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如何對異民族和反動派的統治者進行過艱鉅而壯烈的鬥爭,都很少有正確的認識。
雖然迄今已出現了好幾種台灣的史書,但是大部份都是站在侵略者和反動派的立場,謳歌統治者的治績,或讚美經濟建設的成功,至於站在人民的立場,描寫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他們英勇鬥爭的歷史,都是微乎其微。因此,編著這本書的時候,都注重搜集有關台灣人民的社會生活和鬥爭歷史這一方面的資料。當然台灣人民的生活和鬥爭決不是孤立的,必然地與當時的國內外的情形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每一歷史階段的敘述,都注意到每一歷史階段的國際情形和國內情形。這本書可說是一部「台灣人民的鬥爭史」。因為全體的重心是在於這一點,並且著者的用意也是在這裏。
(二)中國最後王朝蔣政權已臨末日,蔣介石已表示不久將到台灣去,而事前任命陳誠做台灣省主席,任蔣經國做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為他佈置後路,同時在台灣大事設防,把台灣作為最後反共的堡壘,企圖捲土重來,反抗中國人民到底。另方面美國帝國主義者,在蔣朝垮台之前,也想要囊括台灣,而公然否認台灣為中國正式領土,煽動台灣人之中的一些敗類,陰謀「台灣獨立」運動,想藉此造成台灣的「特殊局面」,以防止「台灣落在中共手裏」。
於是:台灣就成了目前舉世矚目的地方了。
但是,台灣是不是可以成為蔣政權的退路,蔣政權能不能在台灣偏安,使蔣介石成為鄭成功第二;美帝國主義者能不能或敢不敢佔取台灣,使台灣再淪陷於殖民地地位;或者台灣可能與整個中國的解放同時解放,使台灣人民從數百年來的黑暗生活中翻身,對這些疑問,讀者讀了這本書之後,就能夠得到一個明確的解答。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