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生活展
與癌共舞——國際傑出癌症醫師閻雲,為你解答重病背後的生命詰問;一本統合心理健康、生理治療與照護關係的療癒醫學筆記

與癌共舞——國際傑出癌症醫師閻雲,為你解答重病背後的生命詰問;一本統合心理健康、生理治療與照護關係的療癒醫學筆記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二○二五年獲得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授予的FASCO終身會士殊榮,
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國際知名癌症研究專家閻雲,最新醫學人文專書!

一本統合心理健康&生理治療的療癒醫學筆記,
結合臨床故事、醫病關係互動、患者與家屬的各式提問與盲點,
兼及癌症預防、治療,甚至跨越生死界線,擁抱家庭與愛,
不只教你抗癌,而是提點如何與癌共存、正確面對疾病的心態與知識,
為深陷孤絕的人們,點亮一抹微光⋯⋯



「這不完全是一本醫學書籍,也不僅僅討論診斷、治療或病人的心路歷程。我更想探討地,是醫病關係中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僅是醫者與病人,還包括醫者與病人家屬、病人與家屬,甚至是病人周遭的親人與朋友們。此些互動,有的源於心理上的關懷,有的基於個人對疾病的理解;有些意見可能過於主觀,甚至難以執行,或因為過度的愛而無法施行。我從經歷過的病患汲取例子,希望透過真實的情境,能更清楚地描繪這些人際間的關係與疾病挑戰,如何提供了值得省思的觀察。」
——閻雲


★    來自醫療現場第一手故事與資訊彙整,一本獻給當代人正確看待癌症的健康之書。
★    在抗癌中重塑面對疾病的心態,再次掌握人生選擇權,讓生命reset,重新開機!
★    涵納面對癌症的預防、治療、家族遺傳、心理建設,及疾病本身與醫藥的相關發展歷程。





「他是我所僅見重視人文素養高於專業的一位校長。他是我所僅見不只看重病體,還重視醫心的一位腫瘤專家。謝謝閻校長的書,我知道,這是一本每個人都需握讀在手的病之書、心之書,藉以得生的書。」

——鄭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專任教授)


當丈夫得知罹癌妻子時日無多,
索性辭去美國教職伴妻抗癌,
日復一日悉心呵護,對妻子而言天天都是情人節;
陪伴母親走過病途的女兒,
兩人共同書寫一份日記,
母親與女兒、女兒與母親,
成為相互支持的夥伴,
最後母親成功戰勝乳腺癌,
女兒則考上醫學系,往成為一名醫生的途中邁進⋯⋯


抗癌過程中,無論是對病患本身或對照顧者而言,那漫漫長路絕非「樂觀」、「積極」等三言兩語鼓勵的話得以撫慰,期間彷彿沒有盡頭的往復磨折,抑或追蹤期間對那「未爆彈」的擔憂恐懼,多半形成一個又一個鬱結,縈繞在人們心頭。

照顧者的心態,往往比被照顧者更需要重塑,拿掉「我來幫助你」的想法,每個照顧者都在新的問題、新的疾病中,學習到我們身而為「人」的生存態度。所謂照護,也是提前預習如何對待面臨疾病的自己,因為我們往往不知道何時也會深陷其中,甚至先一步離開人世⋯⋯因此當照顧者離開「施」、被照顧者離開「受」的本位,或許也才能真正與癌症直球對決,共同面對生命的磨難。

在這當中,所謂的「正向思考」仍需有實務支撐,包含我們對於身體警訊的理解、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若中西醫雙管齊下,該如何互相搭配,又或如何觀察癌症指數的起伏⋯⋯等,對知識的理解越多,自同樣罹病者的經驗故事中取得共鳴,或許都能成為抗癌途中「正向思考」的支撐。本書除了提供實際案例,亦希望藉由各個處方箋的解說,給予照顧者與病患更多支持與協助。

【當身體出現警訊,我們是否能敏銳察覺?】

有些癌是從嗅覺異樣開始,患者會失去嗅覺或者聞到怪味,經常問:「這裡有什麼燒焦了嗎?這裡是不是有橡皮味?」這可能是鼻咽癌,或是嗅覺神經癌的徵兆。也有些人突然間覺得唾液異常、無來由地多,則必須注意頭頸部分的相關問題,都有可能引起唾液腺的改變,類似唾液腺癌,本身是很少被注意到的。 
身體軀幹的皮膚上,時常出現蜘蛛斑,可能與肝硬化有非常大的關係,甚至是肝癌。有的胰臟癌患者一開始根本毫無症狀,但是時常拉肚子,特別是只要喫一點點油膩的食物就拉肚子,可能是胰臟功能不全,或甚至是胰臟癌。

【告知患者實際病情時,家屬能有哪些準備或因應方式?】

在面對是否告知病患實情的抉擇時,可以採取「家庭會議」的方式,更深一層來說,這主要是希望讓醫生、病患與家屬三方共同參與,而非單方面的轉告。家庭會議不僅能減少家屬的心理壓力,也能避免因家族內部意見分歧而引發的爭執,讓整個家庭在理解與尊重中共同面對現實。

在會議中,醫生可根據病患的心理狀態與接受能力,選擇適當的語氣與方式傳達訊息。「這是醫生的專業訓練,而非家屬的責任。」讓醫生直接面對病患,既能確保訊息準確無誤,也能減輕家屬在「說或不說」之間的煎熬。

【如何讓喪失食慾的病患好好進食?】

面對飲食,就如同面對病患心理;如何使他們願意進食,維持好的體力,能有運動的餘力,就非常重要。例如:吃的食物不能太燙,因為此時的黏膜比較脆弱,有時,可以用一些冷水、冰水稍微刺激一下口腔。微量的冰淇淋、一點點醋,都會有幫助。太濃重的味道,如日常料理中的紅燒並不好,因為過重的味道,會使得他後面的進食受到影響。從食物結構的軟、爛、糊,到食物製備的溫度,都需要被注意。此時,通常還要考慮到食物的呈現,如擺盤。面對癌症的病人,最好不要將一大盤食物推至他的面前要他吃,病患通常會先退避三舍,因為他擔心失敗、做不到。然而,倘若我們可以拿一個小盤,像去吃日本料理那樣裝盛,一小塊一小塊慢慢吃,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就了。

【關於安寧緩和的核心意義】

安寧治療的重點是「舒適」。盡量減少病人的痛苦,提供足夠的營養和水分,患者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喝水。很多人以為安寧治療是讓病人餓死,但其實安寧治療是舒適照護,「餓」並不舒適。點滴注射提供充足的水分,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營養可以推進就推進,但不要過度強迫。重點在於舒適,只要是舒適,就是正確的作法,並非強迫進食,也不是不讓進食。事實上,舒適照護是一門人文藝術,我不應該將我對舒適的定義強加於病人身上。我們有許多方法可以刺激病人的食欲,但強迫進食絕對無助於此,所以舒適照護是一切關鍵所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閻雲
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國際知名的癌症研究專家,在血液、腫瘤、骨髓移植等領域鑽研極深,專長於臨床癌症學、轉譯醫學以及抗癌藥物研發。於一九八二年取得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學位,一九八八年獲得美國湯瑪士傑佛遜醫學大學病理及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曾於耶魯大學完成腫瘤骨髓移植的專科訓練。曾任職於美國希望城癌症中心副院長、腫瘤治療研究計畫總召集人。

二○一六年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及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彰顯其在癌症研究領域的傑出成就。二○二五年獲得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授予的FASCO終身會士殊榮,以表彰他在癌症臨床研究和教育推廣方面的卓越貢獻。

現為臺北醫學大學、慈濟大學、國防醫學院兼任教授,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及美國俄亥俄州西儲大學兼任教授,臺灣生醫創新學會理事長,積極推動生醫科技的發展。


鄭穎(採訪撰文)
一九六九年生,澎湖人。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專任教授、前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一路悠遊於古典與現代文學之中,取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其以歷史小說為中心,曾著有《野翰林:高陽研究》、《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66:高陽》、《鬱的容顏:李渝小說研究》、《物志:從古典到現代的文學「物」語》、《戀物——36件臺北故宮國寶,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


 

目錄

【Chapter1】每天都是情人節
延伸QA

【Chapter2】那些身體想要告訴我們的事
延伸QA

【Chapter3】在「怎麼會是我」的震驚之後
延伸QA

【Chapter4】建立在體貼與關照之上:癌症與飲食
延伸QA

【Chapter5】打開家族的黑盒子:癌症與遺傳
延伸QA

【Chapter6】舒適治療的慰藉:中醫與安寧
延伸QA

【Chapter7】告知、告訴與告白
延伸QA

【Chapter8】時間是治療的最重要條件:生物醫學與癌症
延伸QA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08653
  • 叢書系列:麥田航區
  • 規格:平裝 / 192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90歲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CH2
 
那些身體想要告訴我們的事

 
我們每一次耙梳腫瘤病症,就像一次又一次回到同心圓的中心,叩問自己的心,與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那麼,有沒有一些症狀,是我們的身體正在急切地想告訴我們的事呢?顯然有的。
 
比如體重減輕。體重減輕是容易觀察的身體徵兆,但它可能與許多病症有關,一是類風濕性疾病,因為身體正在發炎,因此出現體重減輕的情形。體重減輕與我們的生活形態,特別是焦慮、睡眠失調等等也有直接的關係。所以我們很難直接認定體重減輕必是癌症。然而,不能忽略,就必然要關心,需要進入體檢程序,探詢是否與癌症有關。
 
又例如,異常的流血!舉例來說,牙齦出血、刷牙經常流血,可能是牙周病。但是,經常性地牙齦出血,可能因為血小板不足,而血小板不足卻常常是血癌的前期表現。再者,皮膚顏色的異常變化,好比說一般腋下皮膚原本就會深沉一些,但它突然變得很黑,這時,需要非常小心,需要注意並檢查是否有內臟器官的腫瘤,像肝癌、胰臟癌等。有時,皮膚上出現一些異常的斑點,像是許多小小的紅點,兩隻腳都有,就必須注意可能是血癌的前期。
 
也有些徵兆是夜間睡覺突然發生盜汗,可能會與淋巴癌相關。假如病人提及,他們的脖子淋巴結腫大,臨床常常會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發燒嗎?你晚上盜汗嗎?你有這些症狀嗎?有的病人會覺得你這個問題有點奇怪,然而,殊不知其間關聯極大。有些人會不明原因地出現眼皮下垂,這通常是肌無力,但也可能是癌症所致。有某些癌症便會造成肌無力,特別是肺癌,它會使得嘴巴流口水,眼皮垂下,看起來似如中風。這樣的情況發生,一般肯定會前往就醫,便能找出原因。但有時症狀改變並不明顯,我們不容易發現,容易失去察覺它的時機。
 
舉例:如果耳朵聽力突然間改變,第一個要考慮的是鼻咽癌的可能。因為鼻咽是很小的一個小區域,一塞住以後,聽力便會受阻。同樣地,倘若癌細胞往上一頂,視神經就出現問題了,有時,突然一晃眼,又好起來,便容易被忽略。鼻咽癌早期正有眼睛看不清楚、耳朵聽不清楚的症狀,卻經常會被忽略。同樣地,消化系統也常常會有異常的症狀。比如:口氣味道變得非常不好、時時感覺到腹部脹脹地,不舒服;必須小心食道癌、胃癌,由於阻塞,會出現頻頻打嗝的狀況。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你有新書未讀!【2025簡體週年慶】參展書99元起,精選2本75折|3本7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動植物書展
  • 女性保健書展
  • 小漫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