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加碼書展
你可以習慣不在意:不內耗、不執著、不迷惘的62個心態重整練習
5
19人評分我要評價

你可以習慣不在意:不內耗、不執著、不迷惘的62個心態重整練習

  • 定價:340
  • 優惠價:79268
  • 優惠期限:2025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不執著任何人,就是在取悅自己。
 
作品暢銷突破1,000,000冊!
入選「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
 
博客來、誠品、金石堂「年度暢銷作家」
安放負面情緒的禪智慧!
 
放下,才能真正的抵達;
當下,就是嶄新的開始。
別跟自己的心過不去,
因為糟的是情緒,不是你自己。
 
❈ ❈ ❈
 
轉個念,習慣也可以改變。
把習慣整理好,心就能安好。
 
  一個人之所以會鬱鬱寡歡,或常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就開始胡思亂想,通常都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當我們對這種「心中有事」的狀態習慣成自然,就會落入情緒的惡性循環,從此難以脫身。
 
  人生的不安很多,但你可以選擇不讓它停留;我們的內心難免執著,但你可以習慣不在意。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快樂其實源自強大的內在心靈,所以你真的不需要因對方的反應而煩惱,也不必為旁人的情緒而動怒。只要不刻意放大,他人的眼光並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被束縛的自己。
 
  想要中止情緒內耗,找回舒適的內心,就要重新建立你的心態與習慣。本書透過62個安頓情緒的技巧,教你如何聰明放下無止境的煩惱,懂得好好傾聽自己,學會不再被周圍左右,不再因悔恨執著,活得更輕鬆、更自在!
 
  ❈ ❈ ❈
  
  人際關係的困擾,很多都是自尋煩惱。
  把情緒顧好,你就會慢慢變好。
 
  ▍不必過度聽取別人的意見,不必在意別人說的話。
  ▍人都愛執著昨天,夢想明天,卻忘了今天。
  ▍不要按照「常識」生活,要按照「理性」生活。
  ▍不要把時間耗在無能為力的事情上。
  ▍無止境的後悔,就是無止境的妄想。
  ▍人際關係的秘訣,就是學會放手。
  ▍只要專注當下,就能擺脫妄念。
  ▍人生路上,要不時停下腳步。
  ▍永遠都對活著這件事充滿感謝。
  ▍能平平淡淡地過日子,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放下心中的執念,
  此刻,就是你人生的轉捩點!
 
一致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諮商心理師】李家雯(海蒂)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作家、廣播主持、企業顧問】吳若權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人生五書」作者、臨床心理師】洪培芸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鐘穎
  【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絢慧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枡野俊明
 
  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的禪僧世家,畢業於玉川大學農學部農學科,在大本山總持寺修行之後,擔任1560年創立的古剎建功寺第十八代住持。
 
  此外,他以樸實、溫暖、充滿智慧的文字,為現代人寫下無數化煩解憂的心靈勵志著作,系列作品全球累積銷售突破百萬冊,並榮登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書棑行榜TOP3,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榜TOP4。代表作有:《尋找你的牛》(與松重豐合著)、《你真的可以好好一個人》、《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別對每次事都有反應》、《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等。
 
  2006年《新聞週刊》日本版選為「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譯者簡介
 
王蘊潔
 
  譯書二十載有餘,愛上探索世界,更鍾情語言世界的探索;熱衷手機遊戲,更酷愛文字遊戲。
  譯有《解憂雜貨店》、《空洞的十字架》、《哪啊哪啊神去村》、《流》。
  著有:《譯界天后親授!這樣做,案子永遠接不完》
  臉書交流專頁:綿羊的譯心譯意
 

目錄

序言
 
第1章:聰明放下沒有止境的煩惱
01默默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02迷失自我太可惜
03除了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其他的全都是「妄想」
04人際關係中,幾乎所有的煩惱都源自「錯誤認知」
05即使犯了錯,也不要沮喪,繼續向前邁進
06偶爾卸下沉重的「心靈盔甲」
07一旦陷入瓶頸,不妨暫時遠離
08拖延會錯失重要的「緣分」
專欄1:一笑置之,內心就會晴空萬里
 
第2章:活在「當下」這一刻,才是最重要的事
09「當下這個瞬間」,才是唯一真切的事
10如果陷入了「真的會成功嗎?」的不安
11如果因為「改變很可怕」而心生猶豫
12內心的混亂反映在腳下
13克服「無法專心」的啟示
14人生路上,不時停下腳步很重要
15面對極度痛苦、悲傷的事
16懂得感謝「理所當然」,就不會心煩意亂
17能夠平平淡淡過每一天,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專欄2:竭盡全力,默默做好目前力所能及的事
 
第3章:不再被他人「綁架」
18不必過度聽取別人的意見,也不必在意別人說的話
19「常識」會隨時代改變,但「道理」永世不變
20相信自己的感性,隨心所欲享受人生
21持續挑戰,無論工作和人際關係都會越來越順
22培養不輸給自己的「堅強」
23「沉默」和「頓」才是超越言語的溝通術
24模仿後牢記在心,這種學習過程能夠培養真本領
25語言具有力量,所以必須重視語言
26無論工作還是其他的事,一旦視為「自己的事」,就變得很有趣
專欄3:自己的人生屬於自己
 
第4章:得到無可取代的良緣
27所有的一切,都從相遇開始
28整天想著自己的得失,心靈無法安寧
29分享彼此所擁有的,才能夠創造成果
30成為受人喜愛的人,心平氣和過日子
31建立更輕鬆自在的人際關係
32只有面對面,才能傳達真心想法
33無論多麼對立,必定有能夠彼此理解的事
34努力不懈的態度,能夠召喚美好的緣分
35無法得到理想的結果時,是上天的考驗
專欄4:坦誠的心可以培養良好的關係
 
第5章:整理紛亂的情緒
36如果發現自己容易被周圍人的意見影響
37建立「自己的尺度」
38如果認為自己不適合目前的工作
39心無旁騖,專心投入的咒語
40不要自以為了不起,認為「我什麼都知道」
41如果內心不安的種子越長越大
42放空的時間有意義
43面對「禪風庭園」,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44如果覺得「好煩喔」、「真不想看到那個人」
專欄5:只要瞭解道理,就更接近禪的精神
 
第6章:培養舒服自在的習慣
45因為方便而忘記的事,因為不方便而瞭解的事
46放下執著,展開簡單生活
47擁有獨處的安靜時間和地方
48修養心性的「打掃」魔法
49「早起十五分鐘」,改變一天的充實度
50享受「美食」的秘訣
51持續維持健康的訣竅
52走路可以找回心靈的平靜
53找回親筆寫信的價值
專欄6:打開窗戶,吸收新鮮的空氣
 
第7章:用禪的精神改變微不足道的每一天
54努力不被煩惱壓垮
55不再當時間的奴隸,不再被時間追著跑
56有時候要放下「利害得失」
57不再因為衝動消費而懊惱
58如何控制「我想要、還想要」的欲望
59有些人看起來年輕有活力,有些人顯得蒼老
60「用禪的方式老去」,就是淡然接受自己的力不從心
61永遠都對活著這件事充滿感謝
62每一天、每一年,都要「重整」嶄新的心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650295
  • 叢書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除了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其他的全都是「妄想」
 
莫妄想
 
我們來稍微深入討論一下「比較」這件事。
 
莎士比亞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人生就是持續不斷的選擇」這句經典名言。
 
從「今天要穿哪一雙鞋子出門?」、「今天午餐要吃什麼?」「要不要買這本書?」這種日常生活的選擇,到「要不要和他結婚?」、「要不要動手術?」這種影響人生的選擇,我們的生活必須持續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所以,人生就是各種選擇的累積。
 
選擇就是一種比較,是從對立的角度看問題。
 
比方說,同時接到A和B兩個工作,通常會根據薪資條件、工作的輕鬆程度等「得失」,決定要選擇哪一個工作,所以是從對立的角度看待A和B這兩個工作。
 
但是,原本以為A的工作對自己更有利,但是實際工作之後,發現公司的業務還不成熟,經常發生各種問題,就會覺得早知如此,應該選擇B的工作。這種情況也並不少見,於是就會為自己作出了錯誤的選擇感到懊惱。
 
束縛心靈的一切都是「妄想」
 
有一句禪語叫做「莫妄想」。
 
「莫妄想」就是不要妄想的意思。「妄想」通常代表胡思亂想一些毫無根據的事,幻想一些荒誕的事。
 
但是,禪所認為的妄想意義更加廣泛,所有束縛心靈,在心頭揮之不去的事都是妄想。禪認為「除了目前正在做的事,其他全都是妄想」。只要專注在「當下」,就可以擺脫妄想。
 
即使持續修行的僧侶,也無法擺脫所有的妄想,但是會努力減少妄想。
 
妄想的根源,在於從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生死、愛恨、美醜、貧富、得失、優劣、好惡等等,從這種對立的角度看問題,就會產生幻想,成為內心的雜念。
 
只專注在眼前做的事,就沒有時間胡思亂想,也就不會產生妄想。
 

 
前面提到在選擇A和B這兩個工作時,完全是從「得失」這種對立的角度看問題,於是產生了選擇這個工作,對自己更有利的妄想。
 
在面對必須二選一的選擇時,到底該怎麼辦?
 
我會選擇和自己有「緣分」的選項。以工作來說,比方說,假設是朋友介紹的工作,或是工作內容和其他受到好評的工作很相似,我就會選擇這種認為和自己「有緣分」的工作。
 
即使工作內容很困難,也會覺得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即使工作不順利,也不至於感到後悔。

會員評價

5
19人評分
|
10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3.5
|
2025/06/13
《你可以習慣不在意》不是來教你逃避或裝冷漠,而是像一個默默但堅定的朋友,把那些我們內心默默耗損的角落一一點亮。書裡那62個心態調整練習,不像什麼靈性口號,而是每一個都像從你內心打撈出來的真實困境,然後溫柔但犀利地提醒你:「欸,這裡其實可以放下」。它沒有要你變強大、變無敵,反而像是教你怎麼更聰明地「不在意」一些不該佔據你能量的人事物,學會留力,學會精準地關心自己。最有感的是,它不兇、不催促,卻每頁都像在說:「你其實已經可以活得輕一點了。」讀完的那一刻,沒有什麼熱血沸騰,反而是一種很沉靜但明確的釋放感,就像,真的可以慢慢習慣「不為了誰的期待內耗」的生活方式了。
展開
user-img
Lv.5
4.0
|
2025/06/12
劇透警告

時時勤拂拭

哲學家羅素在《幸福哲學》開宗明義地寫道:不快樂的源頭有三,自卑、自大與自戀。二十年前,社群媒體還不如今日發達之前,人們活得尚且知足也自知。二十年後,社群媒體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之後,『比較之心』放大了人們自卑、自大及自戀的心理,人心內耗也更嚴重。

內耗其來有自,與富裕、充實的生活無關,仍會因一些細瑣雜事、他人言語,以及共情而導致心理耗損,甚至是發自內在意識、自我否定、衝突的糾結感。內耗與社會學家凱斯所提出的《萎靡與心盛》的萎靡切合相關,包含社交疼痛、感覺陷阱與自我認知不足,都會導致過度內耗的陷阱坑洞。

在今年四月份由平安文化出版了枡野俊明《你可以習慣不在意:不內耗、不執著、不迷惘的62個心態重整練習》,作者是庭園設計師、同時也是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住持在台灣出版了不少撫慰人心的小品文風格的書籍,不同於心理學家或是社會學家,枡野俊明是修行多年的僧人,他的書中強調作法與實務,而不側重於心理學研究,好讀也非常好理解。我會將之視為他觀察人間世多年的心得與洞察。

書中分為七個章節,分別有著不同的目標:放下煩惱執念,活在當下,不為他人而活,建立正向關係,整理思緒與情緒,找到舒適的自己與培養正面的精神狀態──在當下、自我檢視並檢視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住持教你如何跟自己相處,以及跟他人相處──這就是你內耗的源頭。

#喫茶去

在禪門公案裡有一則《喫茶去》,唐朝趙州禪師面對來客,都會先安排一個喝茶局,透過喝茶轉換對方僵化、專注而不自知的思維,從而讓想法暫時從窒礙中紓解開來。適當的放空、轉換有助於提升思考能力,更能審視自己的盲點。活在西元 800 年的唐朝禪師的方法論,在一千多年之後的腦部 MRI 獲得科學的解答。

喫茶是一個方法,事實上,很多人都用了相似的放空方式讓自己跳脫開來。譬如長時間的散步、跑步或是運動,只要跳脫當下專注於僵局的思維,讓自己有空檔沉澱,都可以獲得不一樣的洞察目光。

#露堂堂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價值觀、習慣與興趣一模一樣,所以在人際關係上須秉持尊重,卻不應該有過度的期待。住持教導我們「接受對方原來的樣子」,透過碰面後找尋對方的長處與優點,從而去認識。

露堂堂是一句禪語,提醒我們不必偽裝,要用自己真實的樣子與他人相處。縱使相處起來並不如預期,也要尊重對方與你的差異。

書中是 62 則人生智慧,甚至更多,枡野住持常會在單一篇納入二到三個觀點。乍看之下的心靈雞湯,其實是一杓又一杓的沁涼活水,在合宜之時可以醒腦,而在平日則能持之以修行。

去年年底,強納森.海德特出版《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一書,在在點出了現代人的心理問題,那不只是幼兒、青少年,連成熟的我們也是,難以逃脫的心理困境將會持續地影響我們,更甚至是下一代、下下一代。

感謝枡野住持的這本書。某些時刻,我是搭在捷運上閱讀著枡野住持的書籍,從第一則『結果自然成』到最後一則『日日新又日新』,偶爾你會深吸一口氣沉溺其中,偶爾會有一份自下背部爬上肩膀的酥麻感,有些打動你的言語不一定是新穎的見識、更多是仿如老生常談的『道理我都懂』,但如同修行之人的持戒法則──你必須反覆地擦拭心中的那面玻璃,才能映照出鏡前那個人的真實模樣。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5/06/11
還沒打開這本書前,書名「你可以習慣不在意」這句話,我在心裡反覆讀了三遍。我發現我做不到,我還是會在意,尤其是那些沒被好好對待的過去,也許是因為,我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說過的話,心裡總是反覆揣測,耿耿於懷。
這個書名不是輕柔的安慰,而像是來自一個曾經深受煎熬之人的低語。我想,會為這本書取下這樣書名的人,也曾經那麼痛過。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想起電影《西遊·降魔篇》裡的一句話:「有過痛苦,才知道眾生真正的痛苦;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了無牽掛。」
跟禪宗的「不立文字」有異曲同工之妙,不依賴經文或語言,而是主張從經驗中體悟真理,如六祖慧能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或許我們生在世上嚐到的各式酸甜苦辣,都是在悟道與自我覺察的路上。

如今市面上身心靈的書籍愈來愈多,排行榜前面的也都是類似書籍,足以顯示現代人有多焦慮。不是看完這些書效果就能立竿見影,解決問題,而是給心情一個釋放的出口,「習慣不在意」的本質其實不是忽略,而是給自己一個不被情緒吞沒的選擇權。你可以選擇被負面吞沒,隨波逐流,還是順應自然,面對它並解決問題,一切皆在我們的一念之間,書本提醒我們情緒是一定會有的,但我們可以練習將它快速帶過,學習以不變應萬變的從容。
平常心即是道,它不是深奧的理論,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書裡描述的62個心態重整練習才如此易懂並深植人心,我很喜歡裡面的手寫字跟排版,重點式的條例,看得出來出版社有在這部分下足苦心。

最後我想到那句熟悉的禪語: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在無常前,任何的執著都顯得微不足道。沒有人知道意外跟明天哪個會先到來,因此才要更珍惜眼前的「現在」。或許還無法習慣不在意,但我們能選擇對自己溫柔。放下,不是突然什麼都不痛了,而是即使還在意,也願意選擇前進。
我們無法控制情緒何時來襲,但可以學會,不讓它決定我們的方向。
願我們都能在「習慣在意」之中,練習「選擇不在意」的自由,最終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展開
user-img
Lv.10
5.0
|
2025/05/18
好棒的一本作品,
是最近作者出版作品裡面我最喜歡也收穫最多的作品,
這次的作品我一看到譯者是綿羊老師,
除了感到驚喜之外也決定立刻閱讀,
而也再次讓我感受到好譯者可以幫作品增色許多

回到作品上,
我覺得這次最大的突破在於作者這次會讓讀者有再讀文章,讀書籍的感覺,
而不是那麼像在讀摘要或者條文,
這次的每一篇文章,
除了有摘要的意念,有主要的禪語,
更棒的是有相較過往較長篇的文章,
而文章裡面除了會好好描述可能遇到的苦惱,問題或者想改善的,
然後作者會闡述他的例子,想法,而這次不見得只有一篇禪語,
而是循著他的思考脈絡有好幾段的文字,
可能有好幾句禪語或者思考的方式,
而且加上順暢的翻譯,
會覺得每個段落都有值得學習之處,
而且在每篇文章後面,
有稍微用符號斷開的小結,
是充滿生活感,很貼近現實可以努力的想法,
是我覺得這次的作品充滿生命力跟智慧的一大特點.
這次的作品,
除了讀起來沒有壓力之外,
儘管中心思想或者一些理念都曾見於作者的其他作品中,
但卻可以讀出新的體悟或者不一樣的感觸,
作者在這次作品裡面展現很多優點,
也讓我享受了一段很棒很有收穫的閱讀時光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5/05/05
我們每個人很容易因爲別人的一句話,而放在心上耿耿於懷。這本書的62個安頓情緒的技巧,教我們放下煩惱,活得輕鬆而且自在。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每日e書99元】嚴選暢銷電子書,天天更新、天天都有新發現!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奇科幻小說展
  • 追星語言展
  • 共和國生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