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生活展
看人要準,防人要快:FBI資深顧問教你一眼認出危險人物,避開身邊的隱形炸彈

看人要準,防人要快:FBI資深顧問教你一眼認出危險人物,避開身邊的隱形炸彈

Find Out Who’s Normal and Who’s Not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年07月1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數據顯示,每4人就有1人潛藏情緒控制問題。
別等出事才知情,你必須學會自保!

✦全球熱銷12國版權!
✦FBI、CIA、美軍都在用的5分鐘識人術
✦國際頂尖人類行為專家的獨門心理學技巧


身邊那些看似友善、無害的「正常人」,
可能正是控制狂、情勒大師、恐怖情人、施暴者……
預先識破危險信號,才能保護自己與家人,
在情感、財務、生活、人身安全上防範未然。

你還記得這些新聞嗎:外送員送完餐後繼續發訊騷擾、心靈課程詐騙、外表和善可靠的保姆卻虐童、車長追求女同事遭拒後長期跟蹤偷拍、捷運和西門町的隨機砍人事件……

判斷一個人的情緒穩定度,界線模糊得令人不安。有些人表面看似正常,其實內在情緒極不穩定,有些乍看之下無害、甚至友善的行為,可能已經透露了潛在的危險信號,無聲警告我們:有地方不對勁,快注意!

◎別讓假面之下的情緒不穩者傷害你
你的同事、鄰居、孩子的保姆,甚至是親近的伴侶或曖昧對象,他們真的是你看起來的那樣嗎?在面對一段關係時,你內心是否有過這樣的疑慮:

.他只是難相處,還是心理有問題?
.找她當室友,會不會踩到地雷?
.要繼續跟這個人約會嗎?他可不可靠?
.孩子交給她,會不會是引狼入室?
.女兒的對象感覺怪怪的,該怎麼提醒?
.能讓這個人幫我投資嗎?會不會是詐騙?

每一天,我們都會面對無數人際關係的選擇與判斷。要是做出錯誤的決定,可能會讓你成為難以承受的受害者!

讓真正的專家幫助你打造識人雷達,無論是面對面交談、網路互動,甚至只是一通電話,讓你從見面的第一天起,就能看出對方的心理狀態,提前避開那些可能傷害或利用你的人。

【獨家收錄】
✅ 5分鐘完成!心理掃描術
輕鬆判讀對方情緒穩定度,從第一印象就看出端倪。

✅ 對話解碼術:幾句話識破異常徵兆
聊天的內容和用詞,隱藏著真實性格的蛛絲馬跡。

✅ 危險級數評分表,一目瞭然!
從一級到三級,快速辨識對方是否具有潛在風險。

✅ 14項關鍵指標,分析情緒健康度
打開情緒雷達,一次保護自己不踩雷!

【安全推薦】
文 森/「文森說書」頻道主
賴芳玉/知名律師
蕭婷文/諮商心理師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蘇俊濠/精神分析主題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李柏曼David J. Lieberman

✦國際頂尖的人類行為與人際關係領域權威
✦被譽為心理學與行為學的「魔法大師」
✦ FBI、CIA、美國軍方&國家安全局的資深顧問
✦「神經官能分析」短期治療法的創始人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廣受歡迎的演說家、得獎作家。他在書中講述的方法和技巧,被廣泛運用於美國FBI、CIA、NSA(國家安全局)、軍方、全球500強企業,以及20多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和公司。
他採用的獨門心理學技巧,能在與人對話間輕易看穿對方隱藏在話語背後的秘密和真相。他為全球各地許多組織、政府單位與企業培訓員工,學員遍及124個國家,動用35種語言,接受他的線上訓練課程。
他常以節目嘉賓身分出現在全國媒體上,擔任超過200個節目的客座專家,以能夠洞悉人類行為而著名,被稱為「專家中的專家」。
代表作有《看穿人心的問話術》、《看穿人心的讀話術》等書,他的十餘本著作已被翻譯為28種語言,其中兩本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全球銷量數百萬本。

譯者簡介

高品薰
專職譯者,譯有《一本讀懂50冊經濟學名著》、《一日一頁宇宙大驚奇》(商周出版)、《九型人格職場識人術》、《不在病床上說再見》、《重審耶穌》(啟示出版)等書。

 

目錄

推薦序 拆解「識人之明」,看見第六感背後的心理學/蘇益賢
推薦序 儘管瞎了狗眼,也要嗅個明白/蘇俊濠

前 言 快速掌握對方的心理狀態

第一部 識人第一步:看穿人性的真相
第1章 為什麼情緒會出問題?
第2章 認知偏誤:錯誤解讀他人的行為
第3章 看穿心理情緒的基礎

第二部 識人第二步:破解人格背後的四大心理面向
第4章 自尊機制:情緒健康的核心因素
第5章 責任感:接受還是逃避?
第6章 視野的廣度:越狹窄,越不健康
第7章 人際關係與界線:透過邊界感來判斷

第三部 識人第三步:打造情緒雷達系統
第8章 五分鐘就能完成的心理掃描術
第9章  從對話中看出異常徵兆
第10章 當警報響起:識別危險度
第11章 掌握情緒狀態的四項統計關鍵
第12章 壓力源:不可忽視的評估要素
第13章 天生就有問題?一切取決於基因嗎? 

後記
參考書目
 

推薦序
拆解「識人之明」,看見第六感背後的心理學
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職場心理學講師)

就在我閱讀書稿的這段期間,電視新聞正播報著「北捷驚傳隨機砍人」的新聞。時間軸再往前拉,更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台中詭男,拿鋸子隨機攻擊二人」、「台東女隨機暴打路人」、「西門町爆隨機砍人,南韓留學生清晨背後噴血」等新聞。
這些駭人的新聞,對許多民眾來說可能是一記警鐘。我們開始意識到,原以為在日常生活中如空氣般存在的安全感,可能會在某些時刻瞬間消失。相關延伸報導開始分析這些隨機暴力的可能成因,也進一步呼籲民眾思考平日生活中要留意的「自保」之道。
但事實上,我們需要保護自己、察言觀色、辨識危險的時刻,可能不僅僅是外出時。廣義來說,那些可能從「萍水相逢」開始,慢慢走入我們生命的其他人,更是我們該好好發揮「識人之明」的對象。
在從事諮商過程中,我們總能從許多案主身上聽見這樣的故事:一開始認識某人時,本來以為他人很好、很善良;但時間久了才發現,「當初我到底是怎麼看人的!?」「為什麼對方變了一個人!」類似的故事可能發生在辦公室的場景(那位一開始和你很麻吉,後來卻陰了你的同事),又或者是發生在一段差點要步入婚姻的親密關係之中。
書名《看人要準,防人要快》當中的「防人」二字指涉的,不只包含我們印象中覺得有暴力風險,會對我們造成物理上危害的人,更廣義的包含在任何關係中,可能也會對我們造成心理暴力的人。
本書提供了立基於紮實心理學的實用概念,提供了讀者完整培養「識人之明」核心能力的觀念與技巧,如:要如何去了解他人的情緒穩定性、自尊、責任感、思考視野,乃至於邊界感、人際界線等議題。
在我們將自己的真心交出去,想和另一個人深刻地交流之前,這些觀察與識人的角度,讓我們有機會更具體而深刻地認識對方。特別是,如果你打算與對方進入一段深入的關係之前,除了花時間與對方相處、相談之外,本書提供的架構,將能幫助你更清楚意識到那些潛藏在人類表面行為之下的冰山面貌。
本書適用情境多元。好比,在你的孩子帶著他交往一陣子的男╱女朋友回家之後,作為長輩的我們除了臉色不好、氣噗噗跟孩子說「說不上為什麼,但我就是不喜歡他」之外,還可以偷偷借用本書架構,細膩與孩子溝通那些怪怪的背後,是哪些警訊讓你有這樣的感覺。又或者在擔任面試官時,除了考量面試者的能力之外,本書提供的架構,更能進一步幫助我們去辨識,這位實力具備的潛在員工,是否擅長與職場的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避免「請神容易送神難」的窘境發生。
心理學的訓練提醒我們:人類的情緒與行為是複雜的。某些人展現的「精準識人」能力,看似與難以言傳的第六感有關。但相信讀者在閱讀本書後,便能發現這樣的能力其實源自紮實的心理學知識、細緻的觀察習慣與經驗的累積,更是可以培養的能力。
本書將這些專業知識轉變為淺顯易懂的語言,相信能幫助更多讀者培養這樣的識人之明。在未來,這樣的觀察力將能幫助我們在每一段人際關係的十字路口,做出更為理想的決定。


推薦序
儘管瞎了狗眼,也要嗅個明白
文/蘇俊濠(哈理斯)諮商心理師、精神分析主題作家

近年,自助式心理學科普書籍中最受讀者青睞的主題,少不了針對「心理病態者」作出區分及識別──諸如恐怖情人,或源自「搭訕藝術家」(PUA,pick up artist)一詞並最終演化至貶損自尊、情緒勒索、精神操縱等行為。
此類知識的需求反映了多少人曾因為識人不清或自嘲瞎了狗眼,而導致遇人不淑。金錢損失已非事小,感情創傷(友情、愛情或親情皆含)更是動搖三種讓生命變得有意義的基礎感受:當「信任」被沖毀,進一步淹沒原有的「信念」和建基於此的「希望」。
「帶眼識人」這句粵語中要帶上的「眼」,深刻表達出覺察人際危機的兩個關鍵:由經驗與歷練累積而成的「眼界與慎重」,以及互動當下所引發的「感知與感受」。
不只年輕人,其實不少成年人也缺乏足夠的見識與思考去判斷人心,往往只流於表淺的認知,這源於人經常活在由慾望的投射而成的想像之中。在愛情面前,人更是帶著眼罩來自賞心中最期待的畫面。
恰恰因為人生經歷不足,感受又會被慾望迷惑,難免人們會想要一套用以觀察關係好壞與端倪及幫忙作出停損的方法。作者提出的辨別方式(如第八~十章)應被謹慎閱讀,誠如他提醒「本書並不是臨床診斷工具,目的也不是進行專業的臨床評估」。而所謂正常或異常的行為表現,許多時候還必須參考其所處的文化、情境脈絡與個體差異,才能作出判斷。
再者,許多事情其實難以被客觀地觀察確認,通過各式嬰兒研究,心理學家認為人與人的溝通遠不止語言符號與外顯行為,其實非語言的、前符號的、內隱序列(聯想、程序、情緒)的交流一直在個人內和彼此間的意識感知之外進行。
肉眼所「見」若也不為憑,是我們太少動用那些已變得笨拙的感官──無意識知覺,或直覺──去獲取對事情的整體覺察與判斷。在中文裡,有時候不就會用「嗅覺」這已然退化的感官,來形象化理性分析以外的洞察力嗎?好比「我早就嗅出來這件事有貓膩!」
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t Freud)曾養了隻叫喬菲(Jofi)的鬆獅犬,他認為這隻狗有嗅出不同個案情緒狀態的能力,繼而作出不同的反應。更厲害的是,佛洛伊德聲稱自己不需要看手錶,因為每當喬菲起身走動或打哈欠時,代表本節治療時間已來到結尾。
希望藉由閱讀這本書,你亦能像機警的喬菲一樣,嗅出人際關係裡潛藏的不良動機或危機,學會說出一句「時間到了!」,教自己轉身離去。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57845
  • 叢書系列:Talent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五分鐘就能完成的心理掃描術
 
我們時常都在「看」,但不一定有真正「看進去」;我們隨時都在「聽」,但也不一定有「聽進去」。
 
真正的「看」一個人,是有意識的、經過衡量的、帶有目的性的觀察。閱讀了本書前面章節後,相信我們應該比以往更能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判斷出他是否可能缺乏自尊。例如,我們很明白某些特定典型的特徵──表面上看起是在自誇或充滿自信的行為,往往是低自尊的表現。
 
有時候,和某個人短短幾分鐘互動,就能獲得足夠的資訊去推斷出他的情緒狀態不穩定。然而,情況並不能總是這麼順利。
 
這裡必須強調,本書所提供的「心理掃描術」無法完全排除「假性」(假陽性、假陰性)的結論。就拿謙遜的特質來舉例,我們知道,自尊和自我呈反比關係,一個人的自尊越高,待人處事就越不會傲慢自大。但是,假設今天的觀察對象總是逆來順受,對別人有求必應,我們必須注意這不一定代表他樂於助人,他的順從也有可能是因為害怕說「不」,或者內心深處認為自己的感受不值得爭取。我們很難在短時間裡明確地辨識出一個人的謙順是基於高度自尊展現的修養,還是自輕自蔑地任由他人欺壓自己。
 
我們再看一個例子。一個單純為了想得到關注而努力尋求關注的人,就算他的內心與行為不帶其它目的,也不見得就表示他的情緒狀態健全。就像有些人內心不想融入群體,卻又不得不融入,這樣的人因為害怕被注意到,往往會刻意偽飾,避免外在表現透露出真實的自己。
 
「心理掃描術」就像是一個篩孔較大的濾網。這個篩網發揮的是最初步的過濾功能,被濾網「卡住」的東西(也就是那些未能通過篩選、顯得異常的特質),幾乎可以確定存在問題。但是,即使某個人的行為完全通過了這個篩選,也不代表他就一定沒有問題。要知道,許多人在一開始看起來都很好相處,他們衣著得體、一表人才,言談舉止沒有任何明顯的情緒問題,甚至對待他人親切有禮,相處時進退得宜。從表面上看,他們可以說是「健全的典範」。所以這個人的行為表現中或許沒有觸發任何警報,但這仍不代表他的情緒狀態健康穩定。因為,一個人越適應社會,就越擅長掩飾自己的缺點。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每日e書99元】嚴選暢銷電子書,天天更新、天天都有新發現!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動植物書展
  • 女性保健書展
  • 小漫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