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小說節
誰是接班人?財富傳承的管理與規劃

誰是接班人?財富傳承的管理與規劃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5年06月22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即便時序進入21世紀,但大多數的華人,依舊習慣將財富傳承給下一代,
包括自己手邊的現金、名下的房產、其他的投資項目等,
但實際上,能夠提前準備好傳承規劃的人少之又少!
然而,提前妥善規劃財富傳承計劃,
才是有效避免遺產分配不均、子女無力支付遺產稅,進而難以繼承遺產等問題。
……………………………………………………………………………

  只要有資產的人,都需要規劃「財富傳承」!
  如果你認為「有錢人才需要做財富傳承計劃」,
  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

  現代社會經常發生,親人之間因為分配遺產問題,導致家庭失和……,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許多個案並非名下擁有龐大的遺產,但依舊搞到家人之間雞飛狗跳。
  所以,無論資產多寡,提早做好自己的遺產規劃,才能為下一代解決許多煩惱。

專業推薦

  本書將資產傳承涉及的法律及稅務議題都完整地納入考量,卻又不會過度複雜難懂,讓讀者可以看到資產傳承的全貌,適合一般社會大眾閱讀,幫助想進入資產傳承市場的專業人士參考。
  封昌宏|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副總經理

  作者透過觀念引導、實例說明,讓讀者一探資產規劃與財富管理的奧妙,並將財富傳承給最愛、最適合且最正確的人,這是理念的傳達,也是對社會大眾最為正面的貢獻。
  陳駿為|駿為國際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

  本書不僅提供理論知識,更結合豐富的案例分析,讓讀者能夠輕鬆掌握資產傳承規劃的要領。無論您是剛開始接觸資產傳承規劃的新手,還是希望進一步完善傳承方案的專業人士,相信都能獲益匪淺。
  羅翠慧|深耕法律事務所 律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雪雯


  現職《聯合新聞網》專欄作家,專職財經與醫療保健相關寫作。曾任《錢雜誌》、《商業周刊》主編、聯合理財網eMoney製作人、《Smart智富月刊》特約資深撰述、《iThome》電腦週報「CIO觀點」專欄特約撰述、《康健雜誌》、《商周財富網》、《Yahoo奇摩》專欄作家。主跑個人投資理財新聞20幾年,路線包括:銀行往來、股票、外匯、期貨、保險、基金、房地產、節稅、個人綜合理財規劃,以及醫療保健等議題。

  擁有壽險、信託業務、理財規劃人員、投資型保單、產險、證券高級業務員、期貨業務員、外幣保單、照顧服務員、高齡金融規劃師、不動產經紀營業員等相關證照,目前擔任多家財經雜誌的特約撰述,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並獨立經營「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臉書粉絲團。

 
 

目錄

推薦序1封昌宏|讓你、我看到「資產傳承」的全貌……
推薦序2陳駿為|傳達正確理念,對社會做出正面貢獻
推薦序3羅翠慧|期許更多人從中獲益,圓滿人生
作者序讓財富,留給最對的人!
……………………………………………………………………………………………….
前言為何要提早進行資產規劃?

第一章、迷思……
迷思一、資產傳承時的唯一考量—稅
迷思二、有錢人才要考慮資產傳承,若獨身,更無須預做安排
迷思三、只考慮傳「給」的人,不考慮承「受」的人
迷思四、只傳「資產」,而非「財富」
迷思五、一招半式闖江湖,或只考慮到兒女這一代
迷思六、忽略其他隱形風險:留給自己的錢不夠多!

第二章、觀念:資產移轉的核心—人、分、管
人與分配
話說「管理」……

第三章、法律:與資產移轉有關的法條
遺產繼承vs.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資產轉移的相關稅法
其他:《信託法》、《保險法》、《公司法》

第四章、實務規劃1:「財」、「產」必須分開看待
資產規劃的四大心態、技巧與關鍵點
資產移轉的六種高效策略

第五章、實務規劃2:資產轉移的工具、方法
工具1.生前贈與
工具2.遺囑
工具3.保險
工具4.信託
工具5.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工具6.投資(控股)公司
工具7.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章、資產vs.工具的完美搭配
組合1.不動產
組合2.有價證券
組合3.現金
組合4.其他:有形的珠寶古董藝品,以及無形的著作權或專利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93504
  • 叢書系列:識財經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為何要提早進行資產規劃?

在正常狀況下,一般人的財產,都是隨時地在跳動及移轉。有時,金額也許不會太大,例如日常的消費支出;但有時候,會是一個重大的投資理財決定,像是買股票、買不動產等。擁有現金的人會將現金,從某一個銀行的帳戶,移轉到特定的戶頭,以便換到一張台積電的股票,或是一間房子。這個時候,整體資產淨值與擁有者,並不會有所改變,只是資產的類型有所改變。

然而,有時還會有一種情形是:隨著資產的移轉,其名義上及法律上的所有權人,也將跟著進行變動。舉例來說,「擁有財產的人身故」、選擇「贈與他人」,或是「採法定財產制的夫妻離婚時」。

資產會大幅且被大筆移轉的風險

其實,凡事若不預做規劃,往往都會有風險⋯⋯

當然,資產擁有者本就有絕對的權利,把屬於自己的財產權,「移轉」給他人,外人不會有任何置喙的餘地。只是,世間上常有些很無奈的事情是:除了虧損、被詐騙的金錢移轉外,很多人也許並不是那麼心甘情願地,將財產進行移轉,例如離婚後的另一半,索要自己一半的財產;又或是在頗為無奈的情形(例如身故)下,遇到有人橫刀劫財,像是政府進行課稅(遺產及贈與稅率,最低10% 起跳);甚至,還有自己不想給的人,突然半路跳出來說「自己有權分配財產」⋯⋯

遇到以上的情形,假設沒有預做資產移轉的規劃,那麼,擁有資產的當事人,就可能會有以下的風險發生:

一、財產被政府課去大筆稅負,或盡數收歸國庫。

儘管目前遺產稅最高稅率,已經降到20%(最低是10%)。擁有者在沒有預做準備之下,一旦資產移轉之後,金額不但立刻少了1/5;假設沒有任何繼承人,連這剩下的4/5的一生努力所得,也將全都收歸國庫。

二、擁有繼承權的人爭產。

這裡的爭產,有可能是跟自己有血源關係的「血親」,也可能是自己的婚生子女,甚至是非婚生子女,在被繼承人過世之後,跳出來說「自己有權分一杯羹」。且更重要的是,這些有繼承權人的爭吵,可能是在被繼承人死後,但也同時可能發生在被繼承人重病之際,甚至是在平日,各繼承人間就已經開始「互相較勁」起來。更慘的,還有可能演變成家人對簿公堂、老死不相往來,或是互相砍殺的悲劇。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彷彿若有光★2025說書大會|說書·評書·經典導讀有聲書66元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截止
  • 夏日旅遊節
  • 長鴻夏日應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