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有人在等我的文字,就是我的 Ikigai
從小,我就喜歡寫字。
國小時,當我被爸媽罵、和朋友吵架、喜歡哪個同學,就打開筆記本,一股腦的傾洩煩惱。網路普及之後,這個習慣轉移到無名小站,後來換到痞客邦,再後來是BBS(一種網路論壇)。
爸媽是公務員,不讓我念文學院,所以我大學主修廣告。影像、照片、聲音都是廣告的一環,且非常有趣,但不知道為什麼,我還是修了所有能選的寫作課,公關寫作、創意寫作,還跨系選修新聞系的新聞寫作。
不過畢業後,我完全沒考慮文字類工作,跑去做行銷。行銷的工作又多又龐雜:發想企劃、投放廣告、進棚跟拍⋯⋯。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對廣告文案特別堅持,一則廣告會下好幾次 AB測試(A/B test,顧名思義就是運用A、B兩個版本,快速測試改版、微調效果,進而協助商業決策的方法),就連一次性的活動網頁,也要出好幾個版本測試。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我失業了。失業期間我架了一個部落格,寫失業的恐慌、寫請領補助金的經驗、寫面試如何提到被資遣,一面想著:「也許這些文章能幫助到其他失業的人吧。」寫著寫著,開始有人來留言:「謝謝你的文章,給了我勇氣。」
找到工作之後,我還是沒有停止寫作,甚至全職投入寫作,從五千字到三十萬字,電子報從一封變成三百封,還出了一本書。
老實說,我每天都想放棄。寫作很窮,月收不到一萬是家常便飯;我沒有名片,很難向別人交代我在做什麼;用心雕琢的文章,常常沉在演算法大海裡。
但不知道為什麼,我還是繼續寫下去。或許是潛意識告訴我,有人在等我的電子報、有人被我的文字接住、有人因為我的文字獲得勇氣;或許是寫作時的百分百投入,讓我忘記時間、忘記上廁所;或許是每次寫了一段自己也深受感動的段落,我會偷偷讚美自己:「哎!寫得真美!」
有一次接受人生教練輔導時,教練問我:「你堅持寫下去的理由是什麼?」我脫口而出:「我相信寫作有一種至高無上境界,任何主題都能寫得絲絲入扣、蕩氣迴腸,如果能把人們的注意力從短影音的暴力破壞,拉回專注閱讀長文,那也是我的貢獻了。」
那一刻,我發現寫作就是我的 Ikigai,是我生存的意義,也是我每天早上起床的理由。
在日本,每個人都有 Ikigai,兩千公里外的我們也一定都有,只是尚未發現而已。不可否認,找到天命和熱情需要一點機緣和運氣,但運氣向來只站在準備好的人那邊。因此,了解 Ikigai 的核心,能幫你打開自我覺察之眼,做好準備。
或許你曾在網路上看過由四個圓圈交疊成的 Ikigai。事實上,那張圖出自西方設計者,難以完全傳遞日本的 Ikigai 精神,也比較功利的強調金錢。本書告訴我們,真正的 Ikigai 由五大支柱組成。
看到這邊,你可能不確定你的 Ikigai 是什麼。讓我用五道提問幫你釐清:
‧什麼樣的事,你總是想把每個細節做好,做到完美一百分?
‧什麼事情就算沒人付你錢、沒人要看,你也想做?
‧這件事如何在別人的生活中派上用場?
‧你在做什麼事的時候,會感到一絲幽微的快樂,而不是短暫的多巴胺爆炸?
‧你在做什麼事情時,會忘記時間、忘記自己,全然的專心?
一時之間答不出來很正常。本書將帶你從熟悉的日本文化,解析 Ikigai 富含禪意的哲學,你一定能在閱讀的過程想到一兩件事,足以回答我列出的提問。
誠摯邀請你翻開這本書,它將帶你看見每一個平凡的日常風景,都可能隱藏著屬於你的 Ikigai。
文字創作者、《感謝失業,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作者 王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