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66折
不是永別,只是改天見:哈德莉護理師與12位臨終者的燦爛時光
4
1人評分我要評價

不是永別,只是改天見:哈德莉護理師與12位臨終者的燦爛時光

The In-Between: Unforgettable Encounters During Life’s Final Moments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5年09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深沉的愛與智慧,有時只在最終時刻湧現。
有難以解釋的神秘事件,
也有心痛感人的故事……
重新思考愛、告別,與生命的真諦──

  ★大師兄、朱為民、張西、郭憲鴻(小冬瓜)、畢柳鶯 ........................... 感動推薦★

  「等妳來天堂時,我要當第一個擁抱妳的人!」——臨終病患蘇女士,贈給作者的遺言
 
  照護,不只是醫療,更是給予病患與親人的慰藉。
  12篇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帶我們走進房間,來到橋下、海邊與床邊,
  與那些真切活過的臨終病人,一同度過最後的美好時光。
 
  在生命的盡頭,不只有痛苦、悲傷與恐懼,還有平靜、溫暖與放下。
  與世界告別前,聽最喜歡的歌,吃最後一口蛋糕,
  並說出最後那句「我愛你」。
 
  哈德莉護理師陪伴臨終者與他們的摯愛,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緊握他們的手,見證生死之間最私密的時刻。
 
  她為每位患者帶來人生的光亮,
  他們也將希望照進她的人生,
  帶給她覺悟、勇氣——
 
  從一個受傷的年輕單親媽媽,
  變成勇於再次擁抱幸福的成熟女人。
 
  人與人的相遇,在生命的尾聲,
  交織成一段段,最璀璨耀眼的篇章。

  相信,這一次並非永別,
  我們只是——改天再見!
 
本書特色
 

  ☆ 安寧療護護理師分享第一線臨終照護經驗,真實感人
  ☆ 臨終者身邊種種神秘事件,帶出對生命議題更寬廣的探討與想像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14週,版權售出韓.中.德.英等超過16國
  ★ 獲選《今日美國》(USA Today)五大最佳回憶錄
  ★ 榮獲亞馬遜、goodreads 編輯選書,累積超過 50,000 則高分好評
  ★ 環球影業影視化確定改編!

國內推薦
 

  【感動短評推薦】
 
  「死亡是靈性充滿的時刻,以愛陪伴,可以發現往生者的面容安詳且發著光。」── 畢柳鶯 醫師,暢銷書作者
 
  【真情掛名推薦】
  大師兄                    暢銷書作者
  朱為民                    臺中榮總家庭醫學科主任
  郭憲鴻(小冬瓜)   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
  張西                       最具感染力作家
 
國際推薦
 

  「真誠、溫柔,令人耳目一新。」——《紐約時報》
 
  「這本書將消除我們對死亡和臨終時刻的恐懼,揭示死亡是靈魂進化的自然過程。」——《來自過世至親的訊息》作者 蘿拉.琳恩.傑克遜
 
  「本書的最大驚喜在於,它讓死亡變成一個平靜、充滿意義且撫慰人心的事。你將為作者歡呼,並像我一樣,永遠感激她寫了這本書。」——《你不需治療,只需說出口》作者 克莉絲蒂.塔特
 
  「哈德莉護理師充滿同情心,她的文字優美,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善終的藝術》(暫譯)作者 凱蒂.巴特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哈德莉.維拉赫斯(Hadley Vlahos R.N.)
 

  22歲以單親媽媽之姿,毅然投入臨終安寧療護工作,她逐漸明白自己的使命是:幫助人們消除對死亡的恐懼。

  以「哈德莉護理師」的身份,在各大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故事,吸引共超過200萬粉絲。
  本書為她的首部作品,記錄自己與12位病患的最後時光,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
 
  TikTok: @nursehadley
  IG:@nurse.hadley
 
譯者簡介

謝慈

 
  臺大外文系畢業,熱愛文學與翻譯。
  譯有《我和我最後的人生》、《蝴蝶少女的奇幻旅程》、《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等書。
  歡迎來信指教:tracythekill@gmail.com。

 
 

目錄

前言

1. 她來接我了/格蘭達
2. 死亡之外,值得期待的事/卡爾
3. 我要當第一個在天堂擁抱你的人/蘇
4. 我們都是某人的摯愛/珊德拉
5. 我以為我還有很多時間/伊莉莎白
6. 他早已知道一切/伊迪絲
7. 你不必獨自承擔/瑞奇
8. 有些友情不會消逝/莉莉
9. 她都有聽見/芭貝特
10. 這不是永別,而是改天見/艾伯特
11. 不讓任何人孤獨離去/法蘭克
12.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亞當

結語

 
 

作者序

  聽說我是安寧療護護理師時,人們通常會嚇一大跳。他們會問,我怎麼能每天承擔如此艱難又悲傷的工作。雖然工作本身的確很艱辛,有時甚至讓人心痛崩潰,但是更多的,卻是美麗的時刻。面對那樣的美好,你會停下腳步,思索萬事萬物的意義。深沉的愛與智慧,有時只在最終時刻湧現。因此,雖然很多人不能理解我的職涯選擇,我卻很慶幸自己能肩負此任。
 
  當病患在醫學上被判定即將臨終,而本人也選擇不繼續在醫院接受治療,就會啟動安寧療護的程序,讓他們回到溫暖的家,在親人與摯愛的圍繞中,安然度過最後時光,無論是幾天、幾周或幾個月。身為安寧療護護理師,我的任務是協助引導患者和家屬度過這段時光,盡可能讓患者感到舒適,沒有痛苦和折磨。安寧療護最多持續六個月,因此我有機會認識患者和家屬,傾聽他們的故事,甚至還能與他們的寵物熟識。
 
  我即將分享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從今生到來世(我深信來世的存在)的最終時刻,是多麼難以理解,卻又撼動人心。之所以想要分享,是因為有太多人對於死亡和瀕死的過程懷有誤解。當然,我並非無所不知,只不過是看了夠多的死亡,知道大概會是什麼狀況而已。
 
  一般來說,人們不喜歡談論安寧療護或死亡。但我知道人們其實很感興趣,因為我被問過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人對死亡和瀕死抱持普通的好奇心,但有些人涉及個人情感,可能是他們摯愛的人正在經歷安寧療護、即將面對,或是曾經歷過。又或者,他們本人即將踏上這段最後旅程。
  
  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是我當初為何選擇成為安寧療護護理師。人們理所當然會問我這個問題,畢竟我還很年輕。書寫本書時,我剛滿三十歲,但我在二十四歲就進入這個領域,比起其他同事都年輕許多。我現在還是很年輕,而我成為安寧療護護理師的職涯道路幾經波折。童年時代,我的夢想是成為作家。一直到大學時期,護理師都不曾被我視作職涯選項。但回首過往,還是有些跡象和事件讓我走上這條路。
 
  (中略)
 
  當然,一路上還是有許多曲折,發生了許多故事,才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
 
  我迫不及待想和你分享這些故事。剛進入安寧療護時,我還在尋找答案。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相信有比我們更偉大的存在,或是生命結束之後是否還有其他東西。雖然現在的我,依然沒有所有的答案,但我卻能肯定地告訴你,有些事情是無法用醫學解釋的;生死之間,有某種強大而平靜的東西。一次又一次,我親眼見證這件事。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86543
  • 叢書系列:Mind Map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1.8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卡爾過世後那個秋天,他們把蘇女士分派給我。她罹患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其實是一個統稱,指的是一系列可能讓患者呼吸困難的疾病。連在房間裡走個幾步,感覺都像跑了馬拉松,讓患者喘不過氣來。
 
和蘇女士第一次見面,是在某個清冷的秋天早晨。她的兒子佛瑞德熱情地歡迎我。他看起來不超過五十歲,但我猜實際年齡應該更大,畢竟他的母親都已經九十八歲了。他的太太黎安在他身後,也同樣友善溫暖。
 
打完招呼後,佛瑞德開門見山地說:「我們想先警告你,她脾氣暴躁,而且很固執。她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好多年了,但不久前的某個晚上狀況很糟,我們不得不叫救護車。在急診室裡又能順暢呼吸後,她就立刻拒絕任何進一步的治療或檢查。所以,醫生建議安寧療護。」
 
「聽起來很合理!我迫不及待想見她了。至於暴躁和固執?我再熟悉不過!」我回答得很有信心。雖然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截至當時,我已經獨立照護許多患者,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安寧療護常見的狀況,我以前也處理過。
 
走到隔壁房間時,我看見蘇女士坐在一張看起來相當舒適的大椅子上,看起來就像被椅子吞沒一樣。她的體重一定不超過40公斤,骨頭看得一清二楚。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不幸的副作用。
 
我用慣常的活潑語氣和她打招呼:「您好,我是哈德莉!很高興認識妳。」
 
「我看不出妳來這裡的意義何在。」她嫌惡地說。
 
我相當震驚。我來這裡做什麼?我好像花了一個世紀,才理清自己的思緒,並終於回答她。「我來這裡是為了讓妳舒服一些。」
 
「我沒有不舒服。」她簡短地說。
 
我轉向她的兒子求援。
 
「媽,她是安寧療護的人。」佛瑞德插手了。「還記得嗎,史密斯醫師說安寧療護的人會來看妳,妳就不用再去急診室了。」
 
「我當然知道。」她尖銳地回應她兒子,接著又補了一句:「我又沒叫你待在這裡。」

會員評價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5/06/09
「語言」是人類異於其他生物的稟賦。透過語言,可以很有效率地傳遞經驗、累積智慧、建立文明。

而透過語言來累積智慧的過程,最吸引人的一種形式,就是「故事」。

人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那些真實發生在世間的人事物。

人們想要在其他人發生過的故事當中,去體驗那些自己未能經驗的人生,或是預習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
人們似乎總是透過聆聽,或者是窺探他人的故事,來堆疊自己人生的智慧,以此做出一個一個的選擇與決定。

而死亡,是人們一生只有一次機會的「人生大事」。
對某些人來說,它沉重到難以面對,讓人不自覺想要逃避。
但也有一群人,清楚意識到每個人終有一死,想要為自己或所愛之人超前部署,盡可能安心迎戰這個最終的神秘領域。

哈德莉護理師這本書的十二個故事,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描述這六年來,身為安寧療護居家護理師,她所照顧的病人,發生了哪些事,更多的是,她自己在這當中的情感、反思,以及在國家健康保險給付制度,與自身家庭經濟壓力下,她所經驗到的種種掙扎與決策歷程。

在「#敘事治療」的觀點裡,她從描述情節的「行動的全景』(Landscape of action),延伸到故事情節底下,她所堅持的信念、意圖、愛,與價值觀的「意識的全景(Landscape of conciousness)。在這樣子的敘事架構下,引發了讀者心中深層的共鳴,不只在故事中感動,而是透過哈德莉護理師的語言,更清楚地為這些隱微波動在心的感動,加以命名,並且與自己的生命挑戰相連結,開始對話。

或許讀者們一邊讀著這些故事,會忍不住想著:
😶啊,真希望我或者是我的家人,在面臨臨終疾病的身心痛苦的時候,能有一位像哈德莉護理師這樣子,充滿熱情與人性,並且願意在制度的限制下,多做一些的護理師,來家裡為我們服務。
😶或者回想起過去,在照顧重病的親友時,曾經感知過的「邊界經驗」,也就是,臨終者一腳還在現世,但另一腳已經跨入彼岸,與已往生的親友安心相會,甚至傳達「死亡是一種祝福」那樣的平安。

《不是永別,只是改天見》所處的醫療制度與社會文化氛圍,與台灣有蠻大的差異。
我在閱讀時總會忍不住比較著台灣的現況,想著:
🤔「原來,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醫療制度,下安寧居家服務,是以公司化的方式在經營。那會是像,附有病床住院服務的居家護理所嗎?」
🤔「在台灣我們總會跟病人和家屬說,安寧療護不是單行道,如果停止積極抗癌治療,休養調養一陣子,說不定又恢復了做治療的本錢。但哈德莉護理師的描述,似乎在佛州,一旦安寧收案,醫療的介入就會大幅退場。就和台灣仍然是由醫院體系主導的安寧療護,很不一樣耶!」

即使一邊閱讀,我的理性腦如此認真的比較和分析,我仍在好幾個段落忍不住紅了眼眶。
尤其是在第八章,她描述一位臨時收案的初訪病人,病人因為想要旅行、想要吹海風,而和摯友來到佛州,她與這位摯友怎麼慌亂地迎接突如其來的死亡。
這樣的震撼,讓她連結到自己高中時期,曾經經驗過的深刻友誼,而決定再次與那位好友重新取得聯繫,也因而得到了很大很大的祝福。

我想推薦這本書,給目前正在安寧療護與長照領域工作的人員,這會讓你重新燃起自己對於善終的熱情與人性關懷,或許會多給你一些力量與智慧,在制度設立的規範限制,與自身底層的人性關懷之間,找到平衡點。
我也想推薦這本書,給正在經歷或曾經經歷家人好友走向臨終的人。在這12個故事裡,不只是心情的感動,也陳述了很多臨終症狀的現象,如何判斷、如何應對與溝通。或許可以提供焦急無措的你,一些明確的指引。

如同本書原文書名「In-between」
不只是在生與死之間,也是在制度與人性之間
持續對話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每日e書99元】嚴選暢銷電子書,天天更新、天天都有新發現!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楓葉社全書系
  • 尖端夏日漫博
  • 世茂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