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獨家
精神分析看時間的流與轉:臺灣精神分析學會二十週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專刊

精神分析看時間的流與轉:臺灣精神分析學會二十週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專刊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年08月0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成立二十週年了!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學會精心策劃出一趟時間之旅。
  旅途中,我們將能一起學習精神分析中關於時間的各種樣貌。
 
  首先是有情的人間在無情的時間中如何遭遇到未知與不可知的驚悚;
  接著從網路遊戲的迴圈與文學創作的變遷中,
  觀察人們身在其中的時間感知與必然重覆的心智狀態;
  再來是透過全球化視野,
  從當紅動畫題材與原住民民族誌的角度來探討跨文化的情感與認同;
  最後透過文學與精神分析的對話,從佛克里斯到普魯斯特,
  解答學會與學不會的時間之謎,將扁平困頓的時間牢籠,轉化為綿延開放的時間。
 
  我們誠摯邀請您一同進入時間的流與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榮裕
 
  精神科醫師、臺灣心理治療個案管理學會理事長、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名譽理事長、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督導、《薩所羅蘭》顧問
 
許宗蔚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 The Tavistock Clinic 兒童青少年實習心理治療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訓練分析師
 
崔秀倩
 
  殷建智精神科診所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精神分析研究中心進修
 
吳易澄
 
  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暨主治醫師、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助理教授、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樊雪梅
 
  英國精神分析學會訓練並認證成人分析師(fellow)、訓練督導級成人分析師(IPA)、兒童分析師(IPA)、兒童青少年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Tavistock)、兒童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博士(Tavistock & UEL)
 
白美正
 
  Mass. Mental Health Center, 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ternship以及Fellowship、Austen Riggs Center Clinical Fellow / Medical staff、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亞太區域籌備會主席、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精神分析師、Taiwan Provisional Psychoanalytic Society 會員及訓練精神分析師、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臨床心理學博士
 
林建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榮譽會員、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楊明敏
 
  精神科專科醫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訓練精神分析師、前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長、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博士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941827
  • 叢書系列:精神分析
  • 規格:平裝 / 178頁 / 13.5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今世輪迴 直到一個記憶回來了.  /樊雪梅
 
Time present and time past
Are both perhaps present in time future
And time future contained in time past.
—— T. S. Eliot, 1935, Burnt Norton
 
「有時候,人生和寫作其實很簡單,一個夢,讓一個記憶回來了,然後一切都改變了。」
—— 余華,2008
 
2023年,有個朋友寄了一篇余華的散文給我。我很震驚地發現我居然不認識,也未曾讀過這位已被翻譯成四十幾種語言的華文作家。即便年輕時,透過報章雜誌,熟知張藝謀導的同名電影「活著」,我亦未曾展開閱讀余華之旅。
 
朋友寄給我的這篇散文〈一個記憶回來了〉,深深地打動我。它述說了歷史創傷帶給人的影響,余華的經驗呼應著我的經驗,它同時也述說了我在精神分析裡的體會,以及我感興趣的、與我切身相關的東亞近代史。
 
這篇省思自身創作風格之轉變的散文深具情緒力道,同時也強而有力地支持了佛洛依德對驅力的觀察:驅力具強迫重覆之特質。此種強迫特質在人處理創傷時,一覽無遺,即:無法消化及新陳代謝的創傷經驗,如同異形,封存於心智中,以不斷重覆的方式證明其存在。時間的流逝對這樣的經驗,毫無影響力,它無視於過去、現在及未來。也可以說,時間以迴圈的方式進行,「過去」、「現在」及「未來」堆疊,在每一個時刻並存運行著,人的心在其中不間斷地承受已經過去、同時正在發生的苦難,因而影響著個人對自身未來的感知。
首先,要與各位分享余華的這篇散文。
 
2008年余華寫於臺灣版《呼喊與細語》(麥田出版社)的序文裡,談他十多年來在接受訪談時,不時地被問到的,其寫作風格的轉變;事實上,根據這個問題而出版的期刊論文,及碩博士論文不計其數,每位研究余華的學者、文學愛好者,根基於不同的假設提出不同的分析與暫時性的結論。余華寫道,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每日e書99元】嚴選暢銷電子書,天天更新、天天都有新發現!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是加碼(7/17-7/18)
  • 東立夏日漫博
  • 圓神暢銷展(止)